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目的 研究摄食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5月至2022年7月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行摄食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神经肌肉电刺激。观察两组的干预总有效率、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估表(SSA)评分、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表(FOIS)评分]、营养[三酰甘油(TG)、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结果 观察组干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的SSA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两组的舌骨喉复合体动度、FOIS评分和TG、ALB、PA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摄食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干预效果较好,可提高舌骨喉复合体动度,改善吞咽功能,纠正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2.
周倩茹 《医疗装备》2020,(6):164-165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联合优质护理在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114例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吞咽治疗仪联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吞咽功能分级(SFA)及洼田饮水试验(WTDWT)评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鼻饲管拔出率。结果护理后两组SFA评分及WTDWT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5.3%,低于对照组的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鼻饲管拔出率为94.7%,高于对照组的7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治疗仪进行干预,并加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9,(6):857-858
目的分析吞咽-摄食管理对急性脑梗死(ACI)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的影响及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 120例ACI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吞咽-摄食管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8.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 <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P <0.05)。结论吞咽-摄食管理可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营养状态,提高吸入性肺炎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3月—2023年1月汶上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对照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脑卒中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结果:观察组患者三头肌皮褶厚度、体质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垂直位移、水平位移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SSA量表、VDS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藤氏吞咽障碍量表、GUSS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庭、活动、自理、社会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黏膜损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吸入性肺炎、呛咳、误吸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早期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改善作用更显著,更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管理对降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的8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使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评估并给予有效的吞咽管理。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吞咽功能以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进行早期吞咽管理后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尽早利用洼田饮水试验方法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并给予吞咽管理,能有效降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应用于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2月治疗的10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干预,观察两组吞咽功能、血浆蛋白水平、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b、Al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分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视频联合情景模拟训练应用于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可改善吞咽功能、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医穴位贴敷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吞咽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2月福鼎市桐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中医穴位贴敷,两组均干预1个月。对比两组干预效果、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干预1个月后的食物残留、进食量、误吸、喉上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1个月后的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镁、磷、维生素C均高于对照组,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screening2002,NRS2002)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1个月后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 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穴位贴敷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吞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菲兹曼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以提高康复水平。方法 选取天津市东丽医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在脑卒中康复期应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应用常规吞咽障碍训练联合菲兹曼吞咽治疗仪,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一个月治疗后通过洼田饮水试验与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价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及洼田饮水测试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SA评分及洼田饮水测试评分均有下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患者,在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使用菲兹曼吞咽治疗仪进行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吞咽障碍现象,促进患者吞咽障碍恢复,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9,(11):1557-155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12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干预。采用HAMD和SSQOL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状况,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状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 SSQO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明显下降,SSQOL评分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的HAMD评分、 SSQOL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改善优良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P <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P <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并发抑郁患者的吞咽功能和抑郁症状,可提升其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对其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术前贝克认知疗法联合术后CICARE沟通护理应用于老年性白内障(ARC)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〇医院眼科收治的120例拟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通过贝克认知疗法改善认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采用CICARE沟通护理,并评估两组的应激情况、负性情绪、干预依从性及遵医行为。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水平,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依从性评分、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贝克认知疗法联合术后CICARE沟通护理应用于ARC患者,可减少应激反应和负性情绪,增强干预依从性和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11.
李文雅 《时尚育儿》2016,(3):138-138
目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误吸的护理管理方法与效果展开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接受治疗的6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预防误吸护理管理。结果对照组吞咽障碍检出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要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实施预防误吸护理管理可使患者的吞咽功能得到有效改善,尽快恢复吞咽功能,让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几率大大降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干预,即入院后运用洼田饮水实验评估吞咽功能,并对具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观察组29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忽视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干预,即对具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予以再次细化评估,根据吞咽障碍等级予以相应护理干预。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P<0.05),干预前观察组三头肌皮褶厚度(TSF)(7.57±0.50)cm、上臂肌围(AMC)(21.24±2.54)cm、体质指数(BMI)(19.21±1.34)kg/m^(2)和对照组(7.60±0.51)cm、(21.51±2.49)cm、(19.18±1.20)kg/m^(2)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TSF、AMC以及BMI均上升且观察组TSF(9.02±1.21)cm、AMC(23.47±2.51)cm、BMI(20.45±1.48)kg/m^(2)均高于对照组(8.22±1.17)cm、(22.17±2.01)cm、(19.17±1.42)kg/m^(2)(P<0.05);观察组误吸、吸入性肺炎以及吞咽肌群损伤总发生率(13.92%)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护士主导的吞咽障碍分级管理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可以改善吞咽功能障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吞咽治疗仪治疗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吞咽功能训练和进食训练基础上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洼田俊夫饮水试验和吞咽造影检查结果改善情况、食管上括约肌(UES)完全开放率、咽期通过时间(PTT)、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率及心理状况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后洼田俊夫饮水试验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FSS评分和UES完全开放率均较治疗前上升,PTT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和UES完全开放率均高于对照组,PTT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患者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SAP发生率为8.11%,对照组为27.27%,观察组患者SA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治疗卒中后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吞咽障碍,降低SAP发生率,减少患者负面情绪。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吞咽康复操和心理疏导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大鹏新区南澳人民医院2016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吞咽康复操与心理疏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负性情绪变化情况、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情况、表面肌电图(sEMG)检测结果。结果干预8周后,观察组HAMA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SA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sEM G最大波幅大于对照组,吞咽时程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康复操及心理疏导利于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减轻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5.
王群  王恩  杨里里 《医疗装备》2023,(10):37-38+42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吞咽摄食功能训练用于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到2022年8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就诊的72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吞咽摄食功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摄食功能指标[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量表(FOIS)、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及透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VFSS)]和舌骨活动度,并评估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FOIS、VFSS评分均上升、SSA评分均下降(P<0.05),且试验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舌骨向上和向前移动距离增加(P<0.05),且试验组增加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45)。结论 r TMS与吞咽摄食功能训练联合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较佳,可促进舌骨上移和前移,提高吞咽摄食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康复护理下的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开展时间为2016年2月-2018年11月,期间选择入本院接受护理干预的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共计136例。根据护理干预方式差异将患者分成组均68例的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予以吞咽训练联合康复护理。比较干预后两组吞咽情况与满意度。结果经相关护理后,试验组吞咽功能恢复较对照组更优,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满意度上亦属试验组患者为高,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卒中并伴有吞咽障碍的患者,合理应用康复护理干预结合吞咽功能训练,能够获得较单一吞咽功能训练更显著的疗效,利于患者吞咽功能恢复,临床护理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7.
吴昭静 《药物与人》2014,(7):221-22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脑瘁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施加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临床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以72.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0.0%;且对照组的吞咽障碍程度以及吞咽功能评分明显不及观察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均〈0.05)。结论: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行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吞咽困难程度,提高吞咽功能,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在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自杀意念中的影响进行调查。方法:以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42例抑郁症患者为调查样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人数相同。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念认知疗法干预,对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自杀意念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t=0.55,P>0.05);干预后患者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t=4.18,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自杀意念评估无统计学差异(t=0.69,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自杀意念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t=4.68,P<0.05)。结论:正念认知干预能够改善抑郁症患者心理情绪,降低患者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吞咽锻炼用于鼻咽癌(NPC)放化疗期间对患者心理状态及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临床肿瘤中心接收的同步放化疗NPC患者80例,抽签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进行NPC放化疗常规护理,对照组进行吞咽锻炼干预,观察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肌肉放松训练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渗漏-误吸评分(PAS)、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尊量表(SE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Piper疲乏自评量表(PFS)各项评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欧洲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问卷(QLQ-C30)各项评分。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PAS评分、FO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后PAS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FOIS评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PSQI评分低于同组干预前,SES评分则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健康教育对老年护理院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宜春市老年护理院脑卒中后存在吞咽障碍患者72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健康认知、依从性、吞咽功能、焦虑及抑郁状态。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对疾病诱发因素、紧急处理措施的疾病基本认知评分分别为(4.75±1.53)分和(3.32±1.23)分,对脑卒中危害认同、预防重要性认同的态度认知评分分别为(6.85±2.44)分和(6.42±2.66)分,对健康饮食、科学运动和加强吞咽训练的行为认知评分分别为(7.55±2.24)分、(5.56±2.45)分和(4.88±1.63)分,以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和干预前自身(P<0.05);观察组饮食调护(88.9%)、血压控制(86.1%)、康复训练(91.7%)、规律服药(94.4%)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SSA (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评分为(19.01±2.36)分、SAS (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31.83±5.10)分、SDS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30.73±5.90)分,以上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康教育在老年护理院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患者健康认知、依从性,改善吞咽功能,缓解焦虑及抑郁负面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