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濮凹陷盐岩与油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盐膏岩的深水成因观点,论述了东濮凹陷盐膏岩的岩石结构、分布规律和沉积环境,以及盐丘、盐枕和盐单斜三种盐构造的特征和分布,初步探讨了各类盐构造的成因机制。从盐岩与生油条件、盐构造与油气聚集、盐相变与油气藏形成诸方面阐述了盐与油气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东濮凹陷沙河街组盐岩成因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讨中国东部下第三系盐沉积的成因,方法:归纳总结东濮凹陷下第三系盐岩沉积的古生物种群演化,构造发育史,岩性沉积速率,古地形等资料。结果:东濮凹陷沙河街组盐岩主要来源于海水的侵入,属于 相盆地的事件性沉积。处于盐湖沉中心的砂体厚度薄,展布范围小,处于不利的沉积相带。  相似文献   

3.
东濮凹陷盐岩成因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东濮凹陷是一个油气丰富的盐源盆地,油气富集与盐岩有着密切关系,许多学者对东濮凹陷北部盐岩的成因都进行过有益的探讨。沙三^3亚段岩心中出现的红色地层是盐岩形成于浅水的标志,将东濮凹陷的蒸发岩和海水蒸发成岩的序列相比较后认为,东濮凹陷的盐岩为海侵的浅水蒸发成盐,在湖盆的沉积过程中存在低水位体系域、湖盆收缩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湖平面的频繁变化形成了盐与泥岩、页岩的互层以及砂岩与泥岩、页岩的互层,前者是很好的盖层和生油岩,后者是良好的生、储、盖组合。浅水成盐的模式证明了砂体可与盐岩同期发育,对今后勘探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东濮凹陷断裂系统构造格局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依据实际资料,采用地震与地质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拼接并系统解释全区地震大剖面,从整体上把握住了东濮凹陷的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变化。分析研究了主要断裂的组合展布及其发育特征,提出了东濮凹陷断裂系统和断裂发育期次的概念,认为东濮凹陷存在6个期次、4个级别的断裂,不同期次、不同级别的断裂有序发育,并多呈NE、NNE向雁列方式展布。进行了二、三级构造的系统划分和构造格局分析,进而分析了断裂构造与油气聚集的关系,指出了东濮凹陷潜在有利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5.
东濮凹陷东倾同沉积断层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析了东濮凹陷东倾同沉积断层的发育特征及其成因,将该断层及下降盘断层组合概括为四种形式,并总结了不同断层组合中油气的分布特点。综合研究认为,东倾同沉积断层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发育和不同断层组合的油气富集。这类断层具有通道和封闭双重作用,有利于油气的运移聚集。  相似文献   

6.
在对东濮凹陷马厂地区的构造剖面进行平衡恢复的基础上,将该区的新生代构造发育史划分为4个阶段:初始断陷期、强烈断陷期、断陷衰退期和拗陷沉降期。在各个构造活动期内,主干断层的活动特点各有差异。马厂地区的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有密切关系。马厂断层多期活动造成的顶部地垒带是古生界潜山煤成气藏的有利聚集区。此外,在马东断层系及其反向配套断层组成的马东断阶带和反向屋脊带中,以沙三段巨厚暗色泥岩形成石油为主。  相似文献   

7.
东濮凹陷盐岩地震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濮凹陷为一典型的盐湖盆地,盐岩与油气成藏关系非常密切,但是盐岩地震反射特征多变,增加了地震岩性预测的难度和不确定性.通过对东濮凹陷盐岩纵横向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对砂、泥、盐岩等地球物理属性的统计分析,落实了砂、泥、盐岩等3种岩性的时空关系和地球物理参数特征.利用正、反演技术明确了盐岩层的地震反射特征除了与密度、速度等参数有关外,还与盐岩层的组合韵律和埋深有关.一般情况下盐岩层具有强振幅、高连续、相对低频的地震反射特征,在盐岩沉积中心厚度较大的特殊情况下,可形成弱反射、较高频、中高连续的地震反射特征.提出在盐岩发育段进行岩性预测宜采用逆向地震储层预测方法,即先将岩盐的分布范围确定下来,然后再进行储层砂体描述.将该方法应用于东濮凹陷多个含盐区块,砂体预测结果与钻井揭示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描述了东濮凹陷的含盐层序特征,利用同位素、微量元素分析了成盐物质的来源.认为该凹陷成盐物质以陆源为主.局部受海侵物源的影响;阐述了成盐期古气候和吉地理特征.并总结了盐岩的沉积模式,认为该凹陷盐岩的沉积模式为振荡式深盆浅水成盐模式;阐述了东濮凹陷盐岩的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9.
东濮凹陷北部浅水成盐与油气分布初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濮凹陷是典型的盐湖沉积盆地,油气的分布与盐膏岩的沉积有密切的关系。沙三^3亚段出现的红色地层(浅水标志)和该凹陷的蒸发岩的沉积序列特征表明,东濮凹陷的盐岩为海侵的浅水蒸发盐。在湖盆的沉积过程中存在3种体系域,即低水位体系域,湖盆收缩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不同的体系域形成不同的沉积体系,从而形成不同的生、储、盖组合。对盐的成因及其对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将有助于指导岩性油气藏的勘探。  相似文献   

10.
胡状集-庆祖集断阶带构造位置位于东濮凹陷西部斜坡带中部,其主要生油、储油层系为下第三系,油气以生油洼陷向西部斜坡带运移而主,构造及砂体分布规律控制油气富集,二台阶是油气主要聚集区,该区主要发育构造油藏和岩性油藏,二台阶沙三下亚段-沙四段是目前主要潜力区。  相似文献   

11.
东濮凹陷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兴宇 《石油学报》1988,9(2):28-36
东濮凹陷是一个油气十分富集的典型盐湖盆地.构造发育,圈闭类型多,多种砂体遍布全区,生油岩成熟度高,排烃条件好,油气运移距离短及深层次生孔隙带的存在是油气藏形成的基础;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前者包括断层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背斜油气藏又可细分为同生断层逆牵引构造、断层挤压构造、盐膏柔性拱张背斜构造及与古潜山和压实作用有关的披覆构造等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有砂岩体原生地层油气藏与地层不整合油气藏;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是大型复合式油气聚集带,它是多个次级构造带的复合,有多层次多类型的圈闭,尤其以与盐构造、盐相变有关的圈闭为特征.中央隆起带与多种砂岩体的有机配套则形成了以构造断块为主要类型的油气藏复合体;在先凹后斜的西部斜坡带发现了油气十分富集的胡状集油田,在深洼陷及凹陷陡岸也发现了逆牵引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及深层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12.
刘明义 《石油学报》1984,5(4):19-26
本文根据东濮凹陷地震、钻井勘探资料,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了聚集油、气模式及其有关问题。1.东濮凹陷具有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地质构造特点及油、气的成带分布规律。2.对在东濮凹陷内所发现的构造圈闭模式和隐蔽圈闭模式,从它们的成因、形态特点,生、储、盖、遮条件以及与聚集油、气的关系进行了分析。3.凹陷里的断层活动主要有三期;北北东至北东向断层控制油、气的聚集;早期活动强,晚期活动减弱的断层有利于聚集油、气。4.根据东濮凹陷内储集层和盖层的各种配置关系,将凹陷内的储盖组合形式划分为五类。结合实例阐述了各种储盖组合与不同类型断块的配置对断块的圈闭性及对断块聚集油、气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东濮凹陷文留盐下煤成气聚集系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濮凹陷文留地区沙三段4亚段盐下气源单一,石炭—二叠纪系煤系气源边界条件清楚,该区勘探程度高,对天然气成藏条件、成藏历史、气藏特征的认识深刻,可以有依据地推算最终可探明储量;利用盆地模拟方法计算出刻度区的煤系生气量,进而推算出天然气聚集系数为7.3%~7.6%.  相似文献   

14.
赵鸥 《石油学报》1992,13(2):47-50
阶状似瘤田螺(Tulotomoides terrassa Youluo)是渤海湾盆地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特有的腹足类化石,主要生活于建设性三角洲(扇三角洲)前缘相带,是寻找三角洲前缘相油气藏的重要地层古生物标志.  相似文献   

15.
入字型构造是李四光教授创立的扭动构造型式的一种[1]。我们初步剖析了几个典型的含油入字型构造,结合光弹性实验进行构造应力场分析,探讨应力活动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试图从入字型构造这样一个侧面,进一步反映扭动构造控制油气移聚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油气生成、运移及聚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况军 《石油实验地质》1992,14(3):272-281
四棵树凹陷是自侏罗纪始沉降接受沉积,晚第三纪沉降最为剧烈的沉积凹陷。凹陷内发育侏罗纪煤系和下第三系安集海河组两套烃源岩层,其中侏罗系煤系分布面积大、厚度大、有机质丰度及热演化程度高,是区内主要油气源岩。托斯台地区和独山子背斜是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区。托斯台多种类型的圈闭和独山子背斜深层圈闭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断裂系统对油气藏分布的控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东营凹陷的断裂十分发育.其中,基岩张性断裂控制凹陷边缘地层油气藏分布;盖层重力滑塌断裂控制凹陷陡坡滚动背斜油气藏分布;底辟拱张断裂控制凹陷内部和缓坡复杂断块油气藏分布.这些断裂控制了一系列伴生圈闭的大规模油气聚集,并在凹陷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含油气特点.  相似文献   

18.
许化政 《石油学报》1987,8(3):18-30
东濮凹陷是一个天然气资原非常丰富的地区,现已探明的天然气有煤成气、油成气和二者的混合气三种成因类型。下第三系的快速沉积使下伏石炭~二叠纪煤系进入二次生气过程,并使本身所含生油气岩系的相当一部分进人过成熟生气期,形成丰富的气源.多种碎屑岩和泥岩的交互沉积,以及多套盐膏层的发有,在空间土构成各种砂泥以及砂泥岩和盐膏岩的迭置,形成多套完整的生储盖系列。强烈的断陷活动造成深沉降和高抬隆的并列出现,并形成多种与断裂活动有关的构造或构造带。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北部地区侏罗系泥岩流体压力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区系四川盆地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素有“川北拗陷”之称。区内侏罗系以上地层,由老至新有: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珍珠冲段(J1z1)、东岳庙段(J1z2)、马鞍山段(J1z3)、大安寨段(J1z4),中统千佛崖组(J2q)、下沙溪庙组(J2x)、上沙溪庙组(J2s)、遂宁组(J2n),上统蓬莱镇组(J3p)以及白垩系下统剑门关组(K1j)。其总厚约为4500至6000米。早侏罗世中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本区为湖盆主要发育时期,沉积了砂、泥岩夹介屑灰岩。白垩系下统沉积后,该区普遍抬升,致使剑门关组、蓬莱镇组、遂宁组遭受不同程度剥蚀,剥蚀厚度约为900至2100米。该区产油气层段为大安寨段及千佛崖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