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袖式肺叶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扩大了肺癌外科治疗指征,使心肺功能不全或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获得了手术切除癌肿的机会,术后远、近期效果均优于全肺切除术。但是,关于支气管切缘距肿瘤的长度问题存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切缘应>1cm[1,2],可是支气管断端癌残留的发生率为28.4%[3],使根治术成为姑息切除。因此,我们对T1和T2中心型肺癌支气管切除范围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95年3月1日~2004年12月1日山东省胸科医院共行手术切除治疗原发性肺癌患者1879例,其中应用袖式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139例,约占同期肺癌切除术的7.4%…  相似文献   

2.
袖式肺叶切除治疗中心型肺癌,扩大了肺癌外科治疗指征,使心肺功能不全或不能耐受全肺切除的肺癌患者获得了手术切除癌肿的机会,术后远、近期效果均优于全肺切除术.但是,关于支气管切缘距肿瘤的长度问题存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切缘应〉1 cm,可是支气管断端癌残留的发生率为28.4%,使根治术成为姑息切除.因此,我们对T1和T2中心型肺癌支气管切除范围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型肺癌常累及叶支气管开口、主支气管、肺动脉等,单纯的肺叶切除不能彻底切除肿瘤,而全肺切除又让许多肺功能差的患者无法耐受,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则在彻底切除肺肿瘤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正常肺组织,既扩大了手术适应证,又提高了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术式最早用于中央型肺癌的治疗,始于1952年Allison医师实施的右肺上叶癌袖状切除。  相似文献   

4.
隆凸切除、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治疗中央型肺癌105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1991年11月至2001年11月采用隆凸切除、支气管袖状切除、双袖状切除术治疗105例中央型肺癌的经验。方法 全组105例,其中施行隆凸切除气道重建术19例,左、右各式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81例,双袖状肺叶切除5例。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术后1、3、5年生存率为89.9%、60.0%和47.2%。结论 支气管袖状/双袖状肺叶切除治疗中央型肺癌,既能最大限度地切除肺肿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肺组织。隆凸切除气道重建术能进一步扩大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5.
我们于 1991年 1月~ 1998年 12月施行支气管成形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 2 3例 ,其中袖状成形肺切除 9例 ,楔形成形肺切除 14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3例中 ,男 2 1例 ,女 2例 ;年龄 47~ 72岁 ,平均 5 7岁。均为中心型肺癌。肺癌位于左肺上叶 9例 ,左肺下叶 4例 ,右肺上叶 10例。术前常规胸部X线片检查、CT检查 13例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16例 ,MRI检查 1例。1.2 手术方式 支气管袖状成形肺叶切除术 9例 ,其中右肺上叶 4例 ,左肺上叶 2例 (其中 1例同时施行肺动脉袖状成形 ) ,左肺下叶 3例。支气管楔形…  相似文献   

6.
支气管成形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叶支气管开口处肿瘤行肺叶切除时易造成残留肿瘤组织。以往行全肺切除术 ,但全肺切除与肺叶切除术相比有更多的术后并发症 ,生活质量也差。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能完全切除肿瘤 ,保留正常组织。 1985年 3月— 2 0 0 1年10月 ,我科共实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 46例 ,总结其经验 ,并与同期全肺及肺叶切除患者比较1 材料与方法从 1985年 3月— 2 0 0 1年 10月共对45 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行了手术(剖胸探查未列入 )。其中全肺切除 37例(8.1% )、肺叶切除 35 9例 (78.5 %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 37例 (10 .1% )(其中 2例为支气管、肺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66例中心型肺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1987年1月至2012年8月期间收治的中心型肺癌66例,其中TNM分期Ib期18例(T2N0M0),Ⅱb期33例(T3N0M0),Ⅲa期13例(T2N1M0),IIIb期2例(T2N2M0)。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51例,肺动脉和支气管双袖状肺叶切除15例。结果:手术死亡率1.5%(1/66)。术后并发肺不张4.5%(3/66)、脓胸1.5%(1/66)。术后随访1~60个月,1年生存率83.2%,3年生存率52.3%。结论:支气管或肺动脉袖状切除能提高中心型肺癌的手术切除率,并可最大限度保护肺功能,保证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非小细胞肺癌肺叶袖状切除术手术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长期以来,全肺切除术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常用术式,仅少部分有适应证的肺癌患者选用肺叶袖状切除术。本研究评价肺叶袖状切除术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1997年1月至2007年12月共施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袖状切除术93例,同期施行根治性全肺切除术571例。将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死亡率进行比较.并回顾性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5年生存率。结果:袖状切除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全肺切除术术后并发症为20.7%,两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术后死亡率袖状切除术组为2.1%,全肺切除术组为4.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袖状切除术和全肺切除术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42.0%、3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中N0、N1患者5年生存率袖状切除术组优于全肺切除术组(P=0.007,P=0.025),N2患者5年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组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2)。袖状切除术组与全肺切除术组之间的术后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1)。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袖状切除术手术安全性及远期疗效均优于全肺切除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气管、支气管成形、支气管无残端成形术治疗肺癌林青,孙忠君黑龙江省林业第二医院胸外科(伊春153100)气管、支气管成形术是扩大肺癌手术适应证的途径之一。肺叶切除无支气管残端成形术为避免癌巢残留及支气管胸膜瘘的发生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我们自1990年...  相似文献   

10.
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 2 43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术后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相关因素。 结果  2 43例肺癌患者中 ,支气管切缘癌发生 3 1例 ,发生率为 12 .8% ,多因素分析显示 ,中央型肺癌、肺叶支气管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为鳞癌是支气管切缘癌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央型肺癌、肺叶支气管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类型为鳞癌的肺癌病例应考虑发生术后支气管切缘癌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立体定向放疗配合常规放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阳性患者的疗效。方法 共搜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阳性患者41例,对其中18例在常规放疗后采用立体定向放疗进行缩野治疗(RT SRT组),而将另外23例单纯采用常规放疗的作为对照(RT组)。结果 RT SRT组l、2、3年局部无复发率分别为92.3%、83.1%、83.1%,RT组为80.2%、60.2%、39.5%;RT SRT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0.6%、58.5%、41.2%,RT组为68.7%、45.8%、22.9%。RT SRT组的局部复发率明显低于RT组,而2个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存率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支气管切缘阳性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作为常规放疗后局部增量的有效手段,它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局部控制率。  相似文献   

12.
胃癌手术切断端癌残留的临床特点及预防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相似文献   

13.
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 (WHO) defined three types of preinvasive epithelial lesions, one of which is preinvasive bronchial squamous lesions consisting of dysplasia and carcinoma in situ (CIS). It is not clear whether or not CIS at the bronchial resection margin is to be considered as incomplete resection in the literature. Follow-up data of such patients using autofluorescence bronchoscopy proved that CIS regresses without further treatment in significant number of patients. It is therefore reasonable to accept any reported CIS lesion on frozen-section examination as complete clearance of the tumor and thus further resection may not be warranted.  相似文献   

14.
J Q Qu 《中华肿瘤杂志》1986,8(3):193-195
Gross and microscopic study was made in fifty specimens emphasizing on the bronchial wall of lung cancer. The extent and pattern of infiltration along the proximal bronchial wall in the central type lung cancer were observed. The cancerous tissue extended proximally from less than 1.2 cm in the majority of cases, to a maximum of 1.6 cm from the cancer base. The lesion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ross types: infiltrating, polypoid and nodular. In the infiltrating type, the cancerous tissue spread along the bronchial wall far and may involve multiple layers in the wall. In the polypoid type, the infiltration did not reach far a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ypes. None in the polypoid type was over 0.4 cm. The nodular type comprising 54% (27/50), was more common than the othe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operative result, infiltrating pattern and distance along the bronchial wall are important references for resection of central type lung cancer.  相似文献   

15.
应用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的临床病理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Xu J  Yu Q  Jiang H  Gao Z  Long Z  Liu X  Qiao S 《中国肺癌杂志》1999,2(1):14-16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探索合理应用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的理论依据。方法 对58例肺癌支气管成形肺切除标本近侧支气管进行不同断面的病理学研究。结果 楔形切除术患者中切端癌残留的比例显著高于袖状切除者(P<0.01)。96.1%的病例癌浸润发生在距瘤缘1.5cm以内的支气管壁上。癌细胞沿管壁粘膜层、粘膜下层或多层面直接浸润者分别占3.9%、23.5%与72.5%。癌浸润距离与肺癌病理类型、浸润方式及TNM分期有密切关系。转移淋巴结对近侧支气管壁外膜层的间接浸润以腺癌最为突出。结论 为获得根治性切除,支气管切端距瘤缘的安全界限原则上应在1.5cm以远,并须选择袖状切除术式及常规彻底清除肺门、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自1975年6月至1989年6月,我院以经左后外侧切口共施行贲门癌切除手术532例。术后标本病理检查发现残端阳性者61例,发生率为11.5%。主要原因是食管及胃的切除长度不够,其次是腺癌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比鳞癌强。作者建议,采用胸腹联合切口以保证上下切缘与肿瘤的距离至少5cm。如果在术中采用冰冻切片的检查方法来决定切除的长度,残端阳性将被消除。  相似文献   

17.
In a series of 560 pulmonary resections for bronchial carcinoma, unsuspected microscopic tumor was present at the bronchial resection margin in 26 patients (4.5%). Adjuvant chemotherapy or radiotherapy was given in two patients. In follow-up times ranging from 1 to 72 months (mean, 22 months), 58% of patients were alive and free of recurrent disease. Twelve patients underwent periodic surveillance bronchoscopy in an attempt to identify early local recurrence. Eighty-three percent of these patients were alive and disease-free in follow-up times from 4 to 72 months (mean, 29.7 months). Only one choscopies. It was concluded that microscopic residual resection-line tumor does not preclude prolonged survival and that no benefit from surveillance bronchoscopy could be demonstrated in this small patient sample.  相似文献   

18.
Wu W  Yang Z  Du J 《中国肺癌杂志》1999,2(2):101-103
目的 探讨肺叶加支气管袖状切除和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对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优越性。方法 总结并分析我院自1989~1997年间23例接受该类手术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4.8%(8/23),主要为气管内出血(3例)和肺部感染(2例)。所有患者术后配合化疗和/或放疗,全组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91.3%(21/23)、68.7%(11/16)及45.5%(5/11)。2例术后出现肺不张并发感染致通气功能障碍。结论 肺叶加支气管袖状切除和气管隆凸切除重建术治疗中央型肺癌,不仅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肺组织和肺功能,而且能较彻底地切除病变,达到治疗的目的。随着麻醉技术的进展,该类术式手术死亡率明显降低,且并发症较少,值得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残端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圆  王长利  岳东升 《实用癌症杂志》2009,24(2):153-155,161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的支气管残端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支气管残端阳性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结果支气管残端阳性NSCLC总体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8.7%、39.7%及21.4%。单因素分析显示:气管镜活检是否阳性(P=0.010)、病理类型(P=0.000)、手术方式(P=0.001)、淋巴结清扫组数(P=0.018)等因素对患者生存率有显著影响;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是支气管残端阳性NSCLC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残端阳性患者的预后总体较差,病理类型和手术方式是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因此残端阳性要辅以综合治疗,以减少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从而改善残端阳性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