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钒氧基化合物作为钒基化合物中重要的一员,其具有比容量高、价格低廉等特点,是一种极具有前景的电极材料,然而其电导率低、可溶解于电解液,造成充放电过程中倍率、循环稳定性差。本文介绍了钒氧基化合物作为锂离子/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钒氧基化合物电化学性能降低的原因。综述了针对钒氧基化合物问题所采用的离子掺杂、表面包覆、导电物质复合解决办法,并讨论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改性后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电化学性能及相应机制,且展望了钒氧基化合物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钠离子电池具有与锂离子电池相似工作机理,因其原料资源丰富,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新一代储能设备.然而,钠离子电池面临着电极材料体积膨胀过大、钠离子传输动力学较慢和能量密度偏低等问题,阻碍了其实用化.静电纺丝技术合成的一维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可通过形貌调控或碳复合方式有效缓冲储钠过程中电极的体积膨胀,而且具有连续的电子传递和较短的离子传输路径,从而改善钠离子传输动力学,以提高电池倍率性能.通过电纺还可简便地制备直接用于钠离子电池的柔性纤维膜来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综述了静电纺丝技术制备钠离子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正极和负极材料,对今后静电纺丝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碳材料具有价格低廉、 易制备、 环境友好、 导电性高、 比表面积大以及适合离子存储和迁移等优点, 已成为目前应用于电化学储能器件电极的重要材料之一. 石墨炔(GDY)是一种新型的二维碳同素异形体, 由sp2碳杂化形式的苯环和sp碳杂化形式的炔键构成. 这种独特的化学结构一方面保持了碳材料良好的导电特性, 另一方面形成了新颖的离子传输通道, 为碳材料带来了不同的离子传输和存储特性. 与此同时, 由于石墨炔的空间结构可调性, 可以通过引入异原子微调石墨炔电子结构, 拓展石墨炔在电极材料领域的应用. 本文重点对近几年异原子杂化石墨炔基电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 钠离子电池、 金属硫电池、 电容器、 金属空气电池和电极保护等储能领域的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并对未来石墨炔类材料在储能领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王诗文  高红鸽  郑淮阳  王放  罗河伟  吴诗德  张勇 《化学通报》2020,83(10):891-896,939
近年来,钒基氧化物因为种类众多、理论比容量高和倍率性能优异等优点,被认为是一类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本文综述了V2O5、VO2等钒基氧化物材料的结构特点及其作为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最近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当前钒基氧化物在锌离子电池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以及应对策略;最后,对钒基氧化物储锌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钠离子电池凭借钠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在大规模储能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 然而,钠离子相对锂离子较大的半径和质量限制了它在电极材料中的可逆脱嵌,导致其电化学性能不佳. 因此研发稳定、高效储钠的高比能电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实用化的关键. 另外,进一步优化与电极材料相匹配的电解质来实现高安全、长寿命钠离子电池的构建,推动其商业化进程,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主要对室温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包括正极、负极和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并探讨了其面临的困难及可行的解决方案,为钠离子电池的发展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二次电池技术的迅速发展,锂离子电池(LIBs)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储能装置。然而,地壳中锂资源有限、含锂化合物价格昂贵,因此科研工作者正在积极寻找LIBs的替代品。钠离子电池(SIBs)具有与LIBs相似的工作原理,且钠元素在地球上储量更丰富更均匀、价格更低廉,使得SIBs成为了最有希望替代LIBs的新型二次电池体系之一。不过,钠离子半径较大、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的不可逆性更明显等缺点,明显地增加了开发高性能SIBs的难度。因此,寻找具有优异性能的电极材料,成为了当前SIBs研究的难点和重点。钠超离子导体(NASICON)结构材料是一类具有超快钠离子传导能力的化合物,在脱/嵌钠过程中具有离子传导率高、结构稳定等优点,表现出明显的应用潜力。本文将在介绍NASICON材料晶体结构的基础上,重点从过渡金属种类与个数,以及阴离子调控的角度,总结其研究进展,并分析了该类材料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韩飞  陆安慧  李文翠 《化学进展》2012,24(12):2443-2456
为了满足人们对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对电极材料进行结构设计和表面改性非常重要。基于炭材料独特的优势,通过使用炭材料或是制备炭基复合物能够极大地提高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基于本实验室的研究基础,本文总结了炭基材料在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综述了炭材料和炭基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着重阐述了通过引入炭材料和控制材料结构来提高电池电化学性能。在炭负极材料方面,主要概述了新型炭负极材料(碳纳米管、石墨烯和无定形炭)的各种形貌结构对电 化学性能的影响及各自的优缺点。在含炭复合电极材料方面,详细介绍了正负极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结构设计、形貌控制及复合物中炭对于提高正负极活性材料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最后,对于炭基材料在锂离子电池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室温钠离子电池由于原料丰富,分布广泛,价格低廉,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然而,由于钠离子相对于锂离子较重且半径较大,这会限制钠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可逆脱嵌过程,从而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因此研发先进的电极材料成为钠离子电池实用化的关键。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并对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将为钠离子电池新型电极材料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9.
室温钠离子电池由于原料丰富,分布广泛,价格低廉,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然而,由于钠离子相对于锂离子较重且半径较大,这会限制钠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可逆脱嵌过程,从而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因此研发先进的电极材料成为钠离子电池实用化的关键。本文中我们主要介绍了几种典型的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并对其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将为钠离子电池新型电极材料的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全固态钠离子电池具有资源丰富、安全性高等优势,作为未来大规模储能的重要选择而成为近年来先进二次电池前沿研究热点。钠离子硫系化合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高、弹性模量高、容易冷压成型,能增强电极/电解质界面接触、减小界面阻抗、缓冲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是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的研究重点。本文对钠离子硫系化合物固态电解质的结构及性质进行了总结,讨论了硫系化合物电解质的本征特性、与电极的界面稳定性,并介绍了硫系化合物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的研究现状,最后分析了硫系化合物电解质面临的挑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维石墨烯是由二维石墨烯构成的三维网络结构,多孔的网络结构赋予了三维石墨烯超大的比表面积、超高的机械强度以及优异的电子传输通道. 因其优异的性能,三维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已经广泛地应用于能源、化学和生物等研究领域. 在三维石墨烯的合成方法中,化学气相沉积法由于制备的三维石墨烯具有高纯度、良好结晶性和优异的机械性能而备受推崇. 本文结合当前研究热点,综述了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三维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储能领域(铝电池、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钠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并简要评述当前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三维石墨烯在应用中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龙亿涛  田阳 《电化学》2019,25(2):139-140
《电化学分析传感》专辑序言 电化学分析传感是一种基于界面电荷相互作用的测量方法,具有高灵敏、响应快、无标记等本征优势. 该方法的核心思路是将待测对象构建成为化学电池的某一部分,通过测量界面电子转移或电荷重排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响应,如电池电位、电流、电导、电量变化,对待测目标进行定性定量动态地检测、监测或表征.   近年来,伴随着测量仪器性能和数据处理方法的持续提高与优化,电化学分析传感研究前沿热点越来越多地关注到纳米尺度界面上的瞬态电荷相互作用、动态电荷传输机制,特别是发展限域空间内的单体纳米电化学信号放大、传输、记录、解析新模式和新策略. 其中,单体电化学分析,如单颗粒碰撞法等,不仅可以得到常规宏观测量的单一平均结果,同时还能描绘出所有不同颗粒结构与性能的完整分布,揭示少量但关键的电化学活性位点和反应机理;而纳米限域电化学分析,如纳米孔道协同测量等,则能通过限域效应有效延长亚稳态中间体的结构寿命,灵敏识别不同待测单体间的细微理化性质差异及其动态变化过程. 此外,电分析方法也更多地与谱学、成像等技术联用,对界面电化学过程进行原位、实时、在线表征,以期揭示纳米界面的电荷传递和能量转化的化学本质. 进而指导设计构建高灵敏电化学传感器,实现在疾病的早期检测、能源转换的高效率用、水体环境污染的有效治理等国家战略性产业中的广泛应用.   本专辑围绕电化学分析传感新方法与新技术,收录了在相关研究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积累和影响力的团队所撰写的21篇相关研究进展的综述文章和研究论文(分成两期出版,分别包含10篇和11篇). 希望借助此专辑的出版,能使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当前电化学测量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及挑战,推动我国下一代电化学精准分析技术和高效传感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最后,对本专辑的所有作者、审稿人及编辑部工作人员的辛勤工作和付出表示由衷的感谢!  相似文献   

13.
Six series of meso-tetrakis (4-n-alkanoyloxyphenyl) porphyrin Co and Ni complexes (12 kinds) were reported. Nine of the compounds were found to exhibit liquid crystal properties and display a hexagonal columnar discotic columnar (Colh) phas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all synthesized compounds was confirmed by IR, UV, MS, 1H NIVR, and elemental analysis. These liquid crystalline compounds have been studi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luminescence, and surface photovoltage spectroscopy.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59783001),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e (Grant No. Y2006B41), the Foundation of Shandong Provincial Education Department (Grant No. J06A53), the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rant No. 2004KJM15) and Doctor Foundation of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14.
开发低成本、高性能的阴极催化剂是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的关键. 本文以剩余污泥为前驱体,在碳化前通过连续添加苯酚来对污泥进行驯化,热解后得到自模板、自活化及N、P、Fe自掺杂的多孔类石墨烯碳材料. 结果表明,污泥经苯酚驯化后,微生物得到富集,含碳量显著提高,N、P、Fe等元素大大增加. 热解温度升高能提高材料的石墨化程度,但过高的温度会使杂原子掺杂量减少,从而降低氧还原催化活性. 其中,800 ℃下煅烧得到的污泥碳(PSC-800)比表面积为402.4 m2·g-1,远高于未驯化污泥碳(SC-800)的262.4 m2·g-1. 光电子能谱(XPS)数据表明,PSC-800具有较高的杂原子掺杂量及含铁量,形成了吡啶氮、石墨氮等氧还原活性位点. 在碱性条件下催化4电子的氧还原反应,初始电位为0.93 V,高于SC-800的0.89 V及其他温度煅烧的污泥碳(PSC-600:0.75 V,PSC-700:0.87 V, PSC-900:0.91 V). 极限电流密度与商业铂碳相当,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抗甲醇毒性.  相似文献   

15.
A selective ionic-liquid immobilized TEMPO/CuCl catalyzed oxidation procedure of alcohols to the corresponding aldehydes and ketones with molecular oxygen under solvent-free conditions was developed. The catalyst was easily recovered and reused in the reaction. Correspondence: Yun-Yang Wei, 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10094 Nanjing, P.R. China.  相似文献   

16.
A direct and efficient one-pot three-component synthesis protocol was developed for the synthesis of thiohydantoins from readily and widely available substrates (isothiocyanates, ethyl chloroacetate, and amines) employing solvent-free conditions. Correspondence: Song Cao, Shanghai Key Laboratory of Chemical Biology, School of Pharmacy,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237, China.  相似文献   

17.
依托化学学科构建的"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培养模式,是以"培养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使之成为相关基础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为主旨。针对物理化学教学,关键是根据学生水平选择好教材,合理取舍授课的重点和内容,进行多元、多种、多次灵活授课;在传授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学习方法的同时,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具有较好的物理化学素养和强劲的适应能力。同时,注重理论和实验(课题组创新实验)结合,引导学生感悟"理论-实验-创新-创造-再理论"的认识深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锂-空气电池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新一代化学电源体系之一,具有能量密度高、质量轻便、可逆性高、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但其电极上缓慢的氧还原(ORR)与氧析出(OER)动力学过程导致了能量效率降低、过电位高、循环性能差等问题,制约了锂-空气电池的发展. 双效正极催化剂的设计与开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作者通过总结近几年锂-空气电池正极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其课题组自身的工作,综述了锂-空气电池正极催化剂表界面调控及构效关系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并展望了未来关于锂-空气电池研究的切入点,对设计、开发高效锂-空电池催化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Den diesjährigen Nobelpreis für Physiologie oder Medizin erhalten Andrew Fire (47) von der kalifornischen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und Craig Mello (46) von der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Medical School in Worcester. Mit ihrer Entdeckung der RNA‐Interferenz entschlüsselten die beiden Biologen, wie Zellen “unerwünschte” Gene gezielt zum Schweigen bringen und legten den Grundstein für ein völlig neues Forschungsfeld.  相似文献   

20.
 Yttrium was determined by means of the 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 (RLS) techniqu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sonance light scattering spectra of yttrium-1, 6-bi(1′-phenyl-3′-methyl-5′-pyrazolone-4′-) hexanedione (BPMPHD), the effective factors and optimum conditions were studied. In the pH range of 5.0–6.1, yttrium-BPMPHD complex produces three characteristic peaks of RLS at 365, 402 and 467 nm. The enhanced intensity of RLS is proportional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yttrium in the range of 1.0×10−8 to 1.0×10−5 mol · L−1. The limit of detection is 5.9×10−9 mol · L−1. The method has been us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Y3+ in mixed rare earths. Correspondence: Key Lab for Colloid and Interface Chemistry of Education Ministry,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mail: wux@sdu.edu.cn Received July 3, 2002; accepted October 20, 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