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及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对乳腺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7月~2018年11月67例患者(78个病灶)乳腺X线摄影发现微钙化,完成MRI动态增强检查后,行立体定位核心针穿刺活检,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采用卡方检验对比乳腺X线摄影、DCE-MRI及两种方法相结合对微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并分析微钙化病变在乳腺X线摄影中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在DCE-MRI中的强化特点。结果对于微钙化病变,乳腺X线摄影与DCE-MRI诊断效能比较,其中特异度存在统计学差异(χ~2=4.288,P=0.038),乳腺X线摄影明显高于DCE-MRI;而乳腺X线摄影结合DCE-MRI检查比单独应用乳腺X线摄影或者DCE-MRI灵敏度、阴性预测值高。乳腺X线摄影微钙化的形态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472,P=0.004),微钙化形态与分布组合在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χ~2=31.047,P=0.003)。结论对于微钙化病变乳腺X线摄影较DCE-MRI诊断效能高,其中微钙化的形态比分布对乳腺良、恶性病变鉴别更具有价值,而形态与分布联合应用会进一步增加诊断准确率。乳腺X线摄影与MRI联合应用,可以提高良、恶性病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I对于X线摄影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4~5类微钙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乳腺X线摄影发现BI-RADS 4~5类微钙化病变且行乳腺MRI检查的118例女性病人(共119个病灶),年龄27~66岁,平均(46.6±9.3)岁。参照BI-RADS标准,对乳腺X线摄影和MR影像进行BI-RADS分类。在MR DWI的ADC图上测量病灶的ADC值,X线摄影、MRI与病理分别测量病灶大小。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分别比较良恶性病变微钙化形态、分布及ADC值的差异。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X线摄影、MRI与病理测量病灶大小的差异。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X线摄影和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价值(NPV)。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X线摄影和MRI诊断微钙化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法评价X线摄影、MRI与病理测量乳腺癌肿瘤大小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 119个病灶中,良性病灶46个,恶性病灶73个。良恶性病变微钙化形态、分布及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乳腺X线摄影和MRI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PV、NPV分别为84.93%、32.61%、64.71%、66.67%、57.59%和95.89%、71.74%、86.55%、84.34%、91.67%,MRI的AUC大于X线摄影(P0.05)。X线摄影、MRI测得的肿瘤大小均大于病理测量结果(均P0.05)。X线摄影、MRI与病理测量肿瘤大小均具有中度相关性(rs分别为0.602、0.603,均P0.05)。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与病理结果比较,X线摄影、MRI均高估肿瘤大小,一致性欠佳。结论乳腺MRI对X线摄影BI-RADS 4~5类微钙化的敏感度和阴性预测值较高。与病理学结果比较,MRI与X线摄影均高估肿瘤大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单纯微小钙化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单纯微小钙化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动态增强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以病理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诊断结果。结果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明显高于乳腺X线摄影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乳腺X线摄影检查联合MRI与扩散加权成像诊断的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均高于单独乳腺X线摄影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在乳腺良性病变与乳腺恶性病变的图像特点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小钙化病变诊断中采用动态增强MR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比乳腺X线摄影更能提高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数字钼靶X线摄影联合MRI动态增强扫描(DCE-MRI)对含钙化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含钙化灶乳腺病变患者,均行数字钼靶X线摄影及乳腺DCE-MRI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分别计算数字钼靶X线摄影、DCE-MRI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本组中良性35例共40个病灶,恶性25例共28个病灶。数字钼靶X线摄影、DCE-MRI及两者联合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分别为71.43%、92.86%、96.43%,特异度分别为77.50%、92.50%、95.00%,准确度分别为75.00%、92.65%、95.59%。结论:数字钼靶X线摄影联合DCE-MRI对含钙化灶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结合微钙化的形态和分布描述,对乳腺X线摄影BI-RADS4级可疑恶性微钙化进行准确的风险分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7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经病理证实的乳腺X线摄影BI-RADS 4级可疑恶性微钙化患者127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可疑恶性微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计算并比较阳性预测值(PPV)。结果:患者的绝经状态、微钙化的形态及分布是BI-RADS 4级可疑恶性微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乳腺X线摄影BI-RADS 4级可疑恶性微钙化总体PPV为39.1%。各形态描述的PPV分别为:无定形钙化6.5%,粗糙不均质钙化22.7%,细小多形性钙化84.8%,细线状或细线分支状钙化91.1%。分布描述的PPV如下:区域分布32.4%,成簇分布36.9%,线样分布69.2%,段样分布80.3%;对于形态和分布描述组合,无定形钙化区域、成簇分布、线样或段样分布的PPV分别为4.1%、5.2%、40.9%;粗糙不均质钙化区域分布、成簇分布、线样或段样分布的PPV分别15.8%、24.5...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MRI对含可疑钙化良性增生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行乳腺钙化灶立体定位引导真空负压旋切活检术或术前钩丝定位局部切除活检术后,经病理证实为良性增生性病变的48例患者(51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乳腺X线摄影和MRI检查,且病灶包含可疑钙化。分析病灶内可疑钙化的形态、分布及病灶在乳腺MRI上的表现,结合患者乳腺X线摄影腺体构成、乳腺MRI背景实质强化情况,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8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47.2±9.5)岁。51个病灶中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33个(64.7%),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18个(35.3%)。乳腺腺体构成以c、d型多见,乳腺背景实质强化以中度型、显著型多见,乳腺X线摄影中可疑钙化以无定形(58.8%)、成簇(62.7%)多见,且以上表现在伴与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MRI中,病变以非肿块样强化多见(78.4%),不伴非典型增生者多表现为多区域或区域性(61.5%)、不均匀强化(84.6%),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线样(42.9%)、均匀或不均匀强化(42.9%),非肿块样强化内部强化和分布方式在伴与不伴非典型增生的良性增生性病变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X线摄影中含可疑钙化的良性增生性病变在乳腺MRI上以非肿块强化多见,不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多区域或区域性强化、内部强化不均匀,伴非典型增生者常表现为线样强化、内部强化均匀或不均匀。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乳腺 X 线摄影、超声及 MRI 对乳腺 MRI 非肿块强化(NME)病灶的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123个病灶)患者乳腺 MRI NME 病灶的乳腺 X 线摄影、超声及 MRI 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病理结果恶性99例,良性24例,乳腺X 线摄影、超声及 MRI 的敏感度分别为72.73%、65.66%、84.85%,特异度分别为66.67%、79.17%、79.17%,准确度分别为71.54%、68.29%、83.74%,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2.86%、94.88%,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7.21%、35.85%、55.88%。MRI 对 NME 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明显高于乳腺 X 线摄影和超声(P <0.05)。且 MRI 与 MRI+乳腺 X 线摄影及 MRI+乳腺 X 线摄影+超声结果相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RI 对于乳腺 NME 病灶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应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X线摄影中BI-RADS 4类钙化影像特征结合临床特征预测乳腺高危病变恶性风险分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乳腺X线摄影检查发现的BI-RADS 4类钙化376例,由乳腺诊断医师在未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依据第五版BI-RADS对这些钙化的形态和分布进行描述并给出最终分类,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各形态和各分布及组合分类的阳性预测值(PPV)。再结合患者的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影响BI-RADS 4类钙化恶性风险的因素。结果 376例患者中包括193例恶性病灶,183例良性病灶,PPV为51.3%。其中无定形、粗糙不均质、细小多形性和细线样及细分支状钙化的PPV分别为34.0%、38.1%、81.4%和95.2%。区域性、团簇状、线样和段样分布的钙化的PPV分别为26.0%、46.5%、90.0%和89.6%。综合考虑钙化的形态和分布后,区域性分布的无定形钙化的PPV降为13.0%,符合BI-RADS 4B类;线样和段样分布的无定形钙化的PPV为100.0%和75.0%,符合BI-RADS 5类和4C类;区域性分布的粗糙不均质钙化的PPV为0%,符合BI-RADS 2类;段样分布...  相似文献   

9.
MRI和X线摄影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MRI和X线摄影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综合分析52例(包括恶性24例及良性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疾病的MRI及X线摄影资料.根据乳腺癌MRI和X线的主要诊断指标和次要诊断指标,对病例进行诊断.将2种影像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比较MRI、 X线的诊断价值.结果 高频X线摄影诊断的敏感性为81.5%,特异性86.1%,阳性预测值81.5%,阴性预测值86.1%.MRI的敏感性为92.6%,特异性91.7%,阳性预测值89.3%,阴性预测值94.3%.MRI诊断结果与病理的一致性程度很高(Kappa值=0.813,P<0.0005),高于高频X线(Kappa值=0.649,P<0.0005).结论 MRI对诊断乳腺癌有重要价值,其效果优于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MRI检查对乳腺X线摄影中结构扭曲表现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4年1月1日-2015年3月10日本院行乳腺X线摄影检查患者的相关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连续性纳入乳腺X线摄影诊断为腺体结构扭曲且术前行乳腺MRI检查的患者,排除病变部位有既往外伤或手术史的患者。最终入组32例病例,其中22例单纯结构扭曲,10例合并微钙化、局灶不对称致密或肿块等征象。分别分析X线摄影腺体结构扭曲伴有其他征象者、单纯性结构扭曲者的阳性预测值(PPV)及进一步MRI检查对诊断效能的影响。结果: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腺体结构扭曲且有伴随征象者,PPV为66.7%(8/12),进一步MRI检查减少30%的假阳性诊断;表现为单纯结构扭曲者,PPV为9.1%(2/22),进一步MRI检查减少86.4%的假阳性诊断;未发现MRI漏诊病例。结论:对于乳腺X线摄影表现为单纯腺体结构扭曲者,进一步MRI检查能够显著提高PPV。  相似文献   

11.
乳腺微小钙化与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睿  许建荣  华佳  孙莉  李岚   《放射学实践》2009,24(11):1210-1213
目的:探讨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时乳腺微小钙化的表现及分型对乳腺疾病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74例患者行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检查,记录钙化灶单簇个数、分布直径、形态分型(根据Le Gal乳腺微小钙化分型,Ⅰ型:环形钙化;Ⅱ型:形态规整的点状钙化;Ⅲ型:泥沙样钙化;Ⅳ型:形态不规则的点状钙化;Ⅴ型:蠕虫样钙化)、是否沿导管分布、是否伴有肿块等x线特点.并与手术活检病理学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74例中36例为乳腺恶性病变(48.65%)、38例为良性病变(51.3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单簇个数(P〈0.001)、微小钙化的形态分型(P〈0.001)、是否沿导管分布(P=0.001)以及是否伴有肿块(P=0.007)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有一定价值。多因素分析发现,钙化的形态分型(P=0.0008)和是否伴有肿块(p=0.003)是诊断乳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微小钙化的形态分型中Ⅳ和Ⅴ型钙化、Ⅲ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单簇个数〉10个以及Ⅱ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分布直径〉20mm者恶性率较高。结论:Ⅳ和Ⅴ型钙化、Ⅲ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单簇个数〉10个以及Ⅱ型钙化伴有肿块或分布直径〉20mm诊断乳腺癌的阳性预测值较高,应积极定位手术活检明确诊断、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12.
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鉴别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探讨CT扫描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照回顾性分析108例(120个结节)甲状腺结节的CT表现,包括结节的边缘、密度、钙化、包膜、强化方式、强化程度等,比较良恶性结节之间的差异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结节边缘、微小钙化、包膜、结节数量等方面,良恶性结节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节边缘不清、微小钙化、无包膜、病灶单发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度分别为45.5%、36.4%、100%、90.9%,特异度分别为83.7%、94.9%、22.4%、36.0%,准确度分别为83.6%、91.8%、36.7%、48.1%。结论: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边缘不清和微小钙化是甲状腺恶性结节的特征性征象,完整包膜和囊性结节是良性结节的特征性征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良恶性钙化的声像图特征,评价高频超声对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乳腺钙化患者的术前超声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及钼靶乳腺摄片结果相对照,对比分析乳腺良恶性钙化的声像图特点及其诊断价值。结果:乳腺微小钙化灶的高频检出率为82.6%,其中在恶性钙化中的超声检出率达92.7%,而在良性微小钙化中的检出率为61.5%。超声诊断乳腺恶性微小钙化灶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8%和84.4%,尤其是对伴有肿块的乳腺微小钙化灶的诊断正确率更高。结论:高频超声可以有效地检出并识别乳腺内的微小钙化灶,超声微小钙化灶征象对乳腺癌的诊断具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摄影时微钙化病灶的LeGal分型与病理表现的相关性。方法:经病理证实的伴有乳腺微钙化灶的女性患者106例,术前均行数字化乳腺摄影检查,分析微钙化的影像学表现并进行LeGal分型。结果:本组患者中共发现111个微钙化病灶(5例为双乳病变),经病理证实,恶性病灶50个(45.0%),良性61个(55.0%)。微钙化LeGal分型中恶性病变的比例分别为:Ⅱ型29.6%(16/54),Ⅲ型31.0%(9/29),Ⅳ型87.0%(20/23),Ⅴ型100%(5/5)。良恶性病灶的微钙化类型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且随分型的升高,恶性病变的比例逐渐递增。Ⅱ型和Ⅲ型中,微钙化单位面积数量以及是否合并肿块在良恶性病变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微钙化病灶的LeGal分型与其病理学表现间有明显相关性,结合其它影像学表现能提高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图像中钙化与其他特征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CT检查资料、病灶内有钙化甲状腺结节的病例35例,将甲状腺内钙化按照大小分为细颗粒(≤2 mm)、粗颗粒(>2 mm)和混合性钙化(细颗粒与粗颗粒均出现);按照数量分为单发和多发钙化;按照钙化边缘情况分为光滑、毛糙。同时观察钙化甲状腺结节平扫密度及增强扫描后强化程度。结果:35例中,男7例,女28例,良性病变20例,恶性病变15例,良、恶性病变男女比例分别为1:19,6:9,良、恶性病变边缘光滑与毛糙比例为6:14,1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病灶内钙化位置及多少、钙化伴发结节密度及强化幅度在良恶性病变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状腺结节伴发钙化出现在男性,并且钙化边缘光滑时提示恶性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 0级诊断的成因进行探索。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5月期间,乳腺摄影BI-RADS诊断为0级的女性患者53位,0级病灶共55例,回顾性分析此类病灶的影像学表现并统计各种表现中恶性病变所占比例。结果诊断为BI-RADS 0级的病灶均出现在致密型(33例)或混合型腺体(22例)中,无脂肪型腺体。乳腺摄影BI-RADS 0级病灶的常见影像表现有:①腺体局部结构异常(不对称致密或结构扭曲紊乱)20例;②边界不清的可疑结节影28例;③可疑钙化灶28例。各种影像可单独或合并存在,恶性病变所占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仅表现为可疑钙化者57.1%(4/7),可疑结节伴可疑钙化者27.3%(3/11),腺体局部结构异常伴可疑钙化者20%(2/10),仅表现为腺体局部结构异常者10%(1/10),仅表现为可疑结节者5.9%(1/17)。结论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乳腺摄影的BI-RADS 0级诊断无法避免。对于致密或混合型腺体,需要特别注意上述BI-RADS 0级病灶的常见影像表现,尤其是可疑钙化灶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全数字化X线钼靶摄影检查、磁共振动态增强序列及扩散加权序列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探讨三者对乳腺疾病诊断的价值与局限性。方法:对50例乳腺疾病患者,分别行X线钼靶摄影检查、磁共振动态增强序列及扩散加权序列处理。病理证实恶性病变29例,34个病灶;良性病变21例,29个病灶。统计分析X线钼靶摄影、MR动态增强检查和病灶ADC值对全部病变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X线钼靶摄影与MRI动态增强曲线诊断符合度比较(χ2=6.612,P=0.0092<0.01),X线钼靶摄影与MRI的DWI诊断符合度比较(χ2=4.375,P=0.0395<0.05),有统计学意义,MRI的TIC与ADC的诊断符合度比较(χ2=0.259,P=0.610>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X线钼靶摄影对乳腺疾病检出的敏感性较高,特异性较差。乳腺MR动态增强序列及扩散加权序列诊断乳腺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X线钼靶摄影。两种MR扫描序列对乳腺疾病影像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刘琳  陈克敏  陆健  张丽云  王忠敏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16-1019
目的:探讨CT灌注和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45例乳腺病变均行X线摄影和CT灌注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摄影、CT灌注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7.28%和88.89%,综合X线摄影和CT灌注诊断符合率为95.56%,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T灌注中,乳腺恶性病变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的均值均明显高于良性病变(P〈0.05)。CT灌注对病变范围、乳腺癌坏死灶的判别优于X线摄影(P〈0.05)。X线摄影对钙化灶的定性诊断优于CT灌注(P〈0.05)。结论:X线摄影和CT灌注具有互补性,两者结合可提高乳腺癌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在软组织肿块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中的价值。方法:软组织肿块82例,男44例,女38例,年龄2-63岁。术前分析MRI征象并结合临床作出MRI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82例中45例(54.84%)术前MRI诊断与病理相符。67例肿瘤中,MRI诊断良性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48%、76.79%、82.14%,诊断恶性肿瘤分别为38.10%、72.73%、52.38%。肿块局部边界不清或浸润邻近组织结构并局部水肿是最可靠的恶性征象。结论:软组织恶性肿瘤特别是其早期的MRI恶性征象尚需进一步研究、总结。  相似文献   

20.
常规MRI结合DWI在良恶性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雍昉  张发林  潘爱珍  赵海  高强   《放射学实践》2010,25(8):851-854
目的:探讨常规MRI结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良、恶性脑膜瘤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56例良性(Ⅰ级)、11例非典型性(Ⅱ级)和4例间变性脑膜瘤(Ⅲ级)患者行常规MRI和DWI检查,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①良、恶性脑膜瘤的最常见部位均位于额部;两者在肿瘤大小、形态和信号特点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但恶性脑膜瘤在肿瘤囊变坏死、边缘不规整、周围水肿、肿瘤强化方式和脑膜尾征等征象发生率上明显高于良性脑膜瘤,两者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肿瘤侵犯脑实质或(和)破坏周围颅骨是诊断恶性脑膜瘤较为特异性征象;②良、恶性脑膜瘤的扩散系数(ADC)值分别为(8.73±1.68)×10^-9mm^2/s、(7.26±3.22)×10^-9mm^2/s,两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意义。结论:常规MRI对于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有一些特征性征象,结合ADC值的变化,能明显提高对于良恶性脑膜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