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4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70例)和观察组(n=7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中医护理干预,采用HAMD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抑郁情况,采用ADL评价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HAMD量表评分分别为(11.96±3.32)分、(8.61±2.92)分,ADL量表评分分别为(25.41±4.58)分、(29.55±4.62)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HAMD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ADL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脑卒中抑郁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丹东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31例)和观察组(n=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施以心理护理干预,采用HAMD量表评价护理前后2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HAMD评分分别为(15.69±1.12)分、(15.70±1.13)分,经t检验,护理前2组患者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HAMD评分分别为(9.03±1.02)分、(8.42±1.01)分,经t检验,护理后2组患者的HAMD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得更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32%(28/31),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97%(22/31),经χ2检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综合团体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就诊于营口市第四人民医院的64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予口服喹硫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综合团体心理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Bech-Rafaelsen躁狂量表(BRM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评量表(WHOQOL-100)。结果 干预后,两组BRMS量表、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WHOQOL-100量表评分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BRMS量表、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100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团体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较单纯药物干预治疗,改善患者的躁狂状态和抑郁症状效果更佳,同时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患者的价值,为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患者的治疗防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7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80名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为对照组患者配合采用一般护理,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干预之前,无论是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还是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区别不明显(P>0.05);治疗后,无论HAMA评分,还是HAMD评分,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明显略低(P<0.05);相比较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护理具有明显的较高评分(P<0.05)。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实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相患者,为患者在传统的治疗上采用综合干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其健康生活,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无论是从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上来看都是值得在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精神科诊治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优质护理干预,分析两组心理状态、自尊水平与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3.61±5.92)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4.19±6.21)分,对照组SDS评分为(42.29±5.84)分、SAS评分为(43.62±5.83)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尊量表(SES)评分为(27.16±2.03)分,对照组为(21.59±3.2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知力及态度量表(ITAO)评分为(16.82±3.26)分,对照组为(10.27±2.61)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其自尊水平与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在耳鼻喉内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行耳鼻喉内镜检查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及随机数字表法将1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75例)和观察组(n=75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施以人文关怀护理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评价护理干预前后两组研究对象的焦虑状态改变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HAMA量表评分分别为(22.32±3.51)分、(22.36±3.45)分,经t检验,护理干预,对照组及观察组的HAMA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HAMA量表评分分别为(13.34±3.21)分、(6.61±3.18)分,经t检验,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HAMA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行耳鼻喉内镜检查患者中施以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7.
叶燕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1):3344-3345
目的 探讨早期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4例PS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2)和观察组(n=62),两组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早期认知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PSD患者抑郁情绪(SDS量表评分)、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生活质量(GQOLI-74问卷评分)的变化.结果 两组护理干预前SDS、MMSE评分分别为(58.34±8.51)分、(57.86±9.21)分和(14.27±5.14)分、(15.16±5.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7.5348、5.6317,均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DS量表评分(42.36±4.58)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的(49.32±5.41)分(F =9.3046,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MMSE评分为(23.18±4.13)发,明显高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的(18.37±4.52)分(t=4.3521、6.3741,均P<0.05),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早期认知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情绪、认知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患者,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比较(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均高于观察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在双相情感障碍中应用,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抑郁及焦虑症状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到观察组(n=44例)和对照组(n=44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分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结果护理前,观察组及对照组的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后,观察组的HAMD评分、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对急性脑出血患者施以个性化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状态,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睡眠状况及其不良情绪的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2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n=41例)和观察组(n=4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采用PSQI评价患者的睡眠状况,同时采用HAMD、HAMA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PSQI量表评分、HAMD量表评分、HAMA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均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PSQI量表评分、HAMD量表评分、HAMA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施以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阿立派唑增效剂在双相情感障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接收的8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采用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均接受碳酸锂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对照组分别加用阿立派唑增效剂、富马酸喹硫平急性临床治疗。统计对比两组治疗满意度及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时的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抑郁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相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阿立派唑作为增效剂治疗躁郁症有助于控制抑郁情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双相情感障碍实施心理护理的价值。方法将沈阳市精神卫生中心心理三病房2016年8月至2018年12的76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的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心理护理组双相情感障碍在常规护理同时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满意水平;双相情感障碍改善的时间、双相情感障碍从就诊到病情稳定出院时间;护理前后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结果心理护理组满意水平、焦虑量表评分、抑郁量表评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评分、双相情感障碍改善的时间、双相情感障碍从就诊到病情稳定出院时间对比对照组有优势,P <0.05。结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减轻躁狂、焦虑和抑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对强迫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80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采用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COS量表)评价患者强迫症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YBCOS量表分别为(26.43±2.26)分、(26.51±2.32)分,经t检验,护理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YBCOS量表评分比较,统计结果无差异,P>0.05。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YBCOS量表分别为(13.84±2.42)分、(8.12±1.16)分,经t检验,护理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YBCOS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下降得更明显,P<0.05。结论以正念为基础的认知行为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强迫症患者的强迫症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分别采用SAS、SDS评价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36.63±3.33)分、(36.66±3.29)分,SDS评分分别为(40.14±3.51)分、(40.17±3.49)分,经t检验,干预前,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分别为(35.15±3.15)分、(16.67±2.14)分,SDS评分分别为(39.25±3.44)分、(21.09±1.52)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冠心病伴焦虑抑郁患者中实施健康教育联合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焦虑、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情感适应理论反馈式护理在于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20例FD患者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 男34例, 女26例, 年龄(40.23±6.59)岁, 采用常规护理干预3个月;观察组60例, 男33例, 女27例, 年龄(41.15±6.70)岁, 采用情感适应理论下的反馈式护理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依从性。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 观察组餐后饱胀感(1.35±0.22)分、上腹部疼痛(1.03±0.10)分、胀气(1.19±0.20)分、食欲不振(1.10±0.15)分, 均低于对照组[(2.01±0.30)分、(1.65±0.27)分、(1.78±0.34)分、(1.68±0.26)分],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15.06±2.72)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为(18.63±3.54)分, 均低于对照组[(1...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单双相抑郁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对其进行药物联合心理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临沂市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单相抑郁患者以及双相抑郁患者, 各46例, 分为单相抑郁组和双相抑郁组。单相抑郁组男20例, 女26例, 年龄14~43(27.64±6.31)岁, 受教育年限5~14(8.31±3.21)年, 以抗抑郁剂以及情感稳定剂进行治疗。双相抑郁组男19例, 女27例, 年龄15~44(27.91±6.14)岁, 受教育年限4~15(8.65±3.07)年, 以心境稳定剂、抗抑郁剂以及镇静催眠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药物联合心理干预的综合治疗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 认知功能损害情况以及经药物联合心理疗法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χ2检验。结果双相抑郁组双相障碍家族史、心境不稳定的患者比例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生活事件量表(LES)评分均高于单相抑郁组[19.57%(9/46)比2.17%(1/46)、32.61%(15/46)比13.04%(6/46)、(13.42±2.13)分比(7.73±1.24...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强迫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36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精神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以优质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2组患者的强迫症Y-BOCS量表得分情况,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对照组及观察组的Y-BOCS量表得分分别为(25.59±2.23)分、(25.58±2.25)分,经t检验,护理前2组患者的Y-BOCS量表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及观察组的Y-BOCS量表得分分别为(21.45±2.12)分、(18.31±1.05)分,经t检验,护理后2组患者的Y-BOCS量表得分均显著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下降得更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1.18%(62/68),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0.59%(48/68),经χ2检验,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强迫症患者中施以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情志干预,分别采用SAS量表、SDS量表评价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为(42.39±3.25)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为(58.35±3.52)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SDS评分为(44.22±3.15)分,对照组的SDS评分为(59.48±3.42)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中医情志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丹东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18例血液透析患者,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9例)和观察组(n=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中医辨证护理干预,采用SAS量表、SDS量表评价患者的心理状态,采用SF-36量表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及对照组的SAS评分分别为(42.53±3.12)分、(55.68±3.49)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的SDS评分分别为(46.26±3.16)分、(60.32±3.28)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的SF-36评分分别为(85.25±6.48)分、(62.46±5.50)分,经t检验,观察组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实施中医辨证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以在我院治疗的74例脑栓塞后抑郁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7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37例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情况。结果护理前,对照组HAMD和NFA评分分别为(15.36±3.54)分、(18.36±3.17)分,观察组为(14.69±4.25)分、(17.69±4.11)分;护理后,对照组HAMD和NFA评分分别为(12.36±3.21)分、(13.25±3.57)分,观察组为(6.58±3.21)分、(6.21±4.25)分。护理后,观察组两项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栓塞后抑郁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抑郁和焦虑情绪,神经功能可得到有效改善,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