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空冷岛运行状态下温度、溶解氧含量、pH 值、碱化剂种类和流速对碳钢部件流动加速腐蚀(FAC)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空冷岛FAC的影响最大,溶解氧量次之,流速影响较小;碱化剂的使用与 pH 值相关,其联合作用不可忽视;水中溶解氧含量较低时,由于会影响金属表面Fe2 O3保护膜的形成,使得金属易产生 FAC,此时,提高水中溶解氧量可有效抑制FAC.  相似文献   

2.
水文条件的改变会引起水生态系统的波动变化,大型调水工程的实施会改变水生生物群落结构。本研究分别调研了南四湖和东平湖在调水工程实施前后一段时间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模拟分析了调水工程引起的湖泊水龄变化特征,从水体交换能力的角度探讨了大型调水工程对湖泊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影响。结果显示,调水工程运行一段时间后,东平湖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在年尺度上从由小体型的水生昆虫类主导转变为由大体型的软体动物主导,南四湖中软体动物的优势在调水工程实施之后更加凸显。在季节尺度上,软体动物占比通常在调水期(非雨季)减小,而在非调水期(雨季)增大。调水工程的实施改变了湖泊水动力场特征,在年尺度上增强了湖泊水体交换能力,调水入流与入湖径流的叠加使湖泊水体的高流速时间变长,这不利于小体型物种稳定生长,进而导致在年尺度上大体型软体动物的占比逐渐增大。此外,调水工程的实施主要是提升了非雨季湖泊的水体交换能力,但增加调水后的非雨季湖泊水体交换能力仍然小于雨季,这也导致软体动物占比在调水工程实施前后均呈现在雨季减小在非雨季增加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目前高压直流输电换流阀内冷水水质控制指标现状,研究了换流阀内冷水电导率、pH值、二氧化碳含量、氯离子含量、含氧量等水质指标控制原理,通过理论计算估算出内冷水电导率在0.5μs/cm时某±500 kV直流换流站因泄露电流单极每年产生Al(OH),沉淀物约为2.5 kg,每天产生的氧气约4.1 g,证明电导率对散热器腐蚀及内冷水中含氧量有重要影响,溶解氧也应作为常规监督指标,控制含氧量100μg/L;通过水质理论计算及参考金属铝的防腐技术认为密闭运行系统中内冷水的pH值应控制在6.0~8.3,开放且溶入二氧化碳的系统中内冷水的pH值应控制在6.1~8.3,开放运行系统中内冷水中溶入二氧化碳含量应88μg/L;分析认为内冷水氯离子能加速铝腐蚀,也应作为内冷水水质监督指标,通过理论计算提出内冷水中氯离子应控制36μg/L。  相似文献   

4.
以电磁抑垢动态模拟实验台为基础,分析了磁场强度为0与200 Gs时电磁场对污垢形成过程中电导率、pH值及溶解氧3种水质参数的影响,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各水质参数与污垢热阻的关联特性。对其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否施加电磁场,电导率与污垢热阻的相关系数均最大,pH值次之,溶解氧最小,即电导率对换热器的污垢热阻影响显著;相比未施加电磁场的情况,电磁场处理后各水质参数与污垢热阻的关联程度有所减小。通过对电磁场处理后的污垢热阻与水质参数进行关联分析,为选取参数建立水质参数与污垢热阻之间数学模型及分析电磁抑垢机理、制定有效的防垢抑垢对策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强脉冲电场(PEF)食品加工技术,以不同pH值水溶液为处理对象,研究了不同场强脉冲电场处理对其溶解氧、pH值及电导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EF作用下水会轻微电解从而导致溶解氧微量增加。中性环境中φ(O2)增加2.72 mg/L;酸性(pH=4.0)环境中,由于提供了更多的离子H+与氧气发生进一步的反应生成H2O2等活性成分,消耗了一定的氧气,φ(O2)只增加了2.21 mg/L;碱性(pH=10.0)环境中因Cl-与OH-在阳极竞争放电,OH-阳极放电生成氧气不如中性以及酸性环境强烈,φ(O2)增加不多,增幅为1.75 mg/L。pH值以及电导率的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6.
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近坝水域的水质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三峡水库坝上、下游4个代表性断面1998年-2004年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概率神经网络水质评价模型,以氧平衡因子、毒物因子和营养盐类因子作为评价因子,对三峡水库蓄水前后近坝水域水质进行评价和对比。评价结果表明,蓄水初期,氧平衡因子评价结果坝前变化不大,坝后略有好转;毒物因子和营养盐类因子评价结果坝前坝后都略有好转。分析表明,营养盐类因子是制约库区水质的控制性因子。蓄水后,需要防治坝下游的溶解氧超饱和问题,库区的二次污染问题和富营养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发电机定子线棒的水化学腐蚀可以通过溶氧来限制。本文研究分析了一种发电机定子冷却水低溶氧控制方式。分析了降低溶解氧含量以限制腐蚀的理论基础,并介绍采用了氢气密封冷却水箱,水氢置换排出空气等方法,以减少冷却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工程应用,讨论了工艺设置上可能存在的问题,如补水、充水时溶氧可能短时上升可通过pH值控制。得出结论:(1)低溶氧控制可以有效控制铜的腐蚀并提高正常运行的可靠性;(2)可以考虑增加pH值控制应对充水及补水时溶氧变化。  相似文献   

8.
廖庆华  黄万启 《广西电力》2009,32(5):81-82,87
为解决双水内冷发电机冷却水水质超标的问题,对发电机4号机组双水内冷系统作了改造。增加1套内冷水处理装置,对转子冷却水进行水气分离和离子交换,调整内冷水水质指标。改造后内冷水水质pH值、电导率和铜离子含量3项指标都能控制在合格范围内。实施效果证明,改进后的内冷水处理工艺有效地调整了内冷水的pH值和电导率,同时降低了铜离子含量,改善了内冷水的水质,达到良好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9.
大坝建成蓄水,人工湖泊的出现,气候环境更为湿润。库底水中丰富的有机物质,以及足够的铁、硫无机离子为微生物提供了丰富有机养料和生存条件;库底及坝基水质、水温多属微生物生长发育的pH和温度范围,因此,多数水库坝基存在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本文以大黑汀水库坝址环境水中微生物分析成果,讨论了微生物在混凝土(包括帷幕)腐蚀;软岩泥化及水中铁迁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水质对板式换热器结垢的影响权重及其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动态监测了板式换热器的松花江冷却水污垢热阻,测量了6种水质参数(溶解氧、电导率、浊度、氯离子、碱度、钙离子)在8个不同时刻的数值,并将各水质参数与对应时刻的污垢热阻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碱度对板式换热器的污垢热阻影响最显著,而溶解氧的影响权重最小。通过分析水质参数的变化发现:水质参数与污垢的形成过程密切相关,在结垢初始阶段水质影响较大,而后影响渐弱、渐缓。而且各水质参数之间互相影响,所形成的污垢为由析晶污垢、颗粒污垢、生物污垢、腐蚀污垢等共同组成的混合污垢,但主要以析晶和颗粒污垢为主。因碱度、钙离子含量较高导致主流溶液中碳酸钙等物质的饱和度较高,且流速较低,故对流传质在结垢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静态浸泡和动电位极化曲线测量,并结合金相显微镜观察,试验研究了某核电机组蒸汽发生器启动过程中应力和水化学参数对Incoloy800H合金晶间腐蚀的影响。结果表明:应力作用显著提高了Incoloy800H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且随着应力增大晶间腐蚀敏感性增强;氯离子质量浓度、溶解氧量和pH值等水化学参数对Incoloy800H合金晶间腐蚀具有显著影响,降低氯离子质量浓度和溶解氧量、提高pH值,可有效抑制Incoloy800H合金晶间腐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合成绝缘子端部金具的缝隙腐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模拟合成绝缘子端部金具的缝隙腐蚀装置,在氯离子含量195mg/L的溶液中,研究了镀锌板在自腐蚀状态和极化状态下,其缝内溶液pH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自腐蚀状态下,缝内溶液pH值最低达5.35,在-0.557V阳极极化状态下,缝内溶液pH值最低达2.9。通过模拟缝隙腐蚀溶液中浸泡实验研究,发现芯棒中的玻纤呈现明显的断裂特征。这表明合成绝缘子连接面密封失效而造成金具的缝隙腐蚀能导致局部环境介质pH值下降,可能是导致芯棒酸蚀脆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水煮溶液pH值及其电导率、电气强度、介电性能-温度特性、化学组成、陶瓷片表面显微结构等的测试分析.研究了固相反应合成钛酸钡(BaTiO3)粉体中.用氨水调高浆料的pH值对BaTiO3基电子陶瓷电容器的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H值提高明显改善BaTiO3粉体的性能。在pH=10.3时,合成的BaTiO3中BaO含量降低了92.86%,电气强度提高了29.50%,介电常数峰值提高了15.41%。  相似文献   

14.
冷却水污垢热阻预测的支持向量机法动态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天然水通过管壳式模拟换热器来动态模拟冷却水系统的流动传热和污垢形成过程,实验中恒定壁面材料、加工方式和流速、水温等运行参数,突出研究水质参数对污垢形成的影响。文中基于污垢形成机制的初步认识,定性分析了硬度(钙、镁离子)、碱度、pH值、溶解氧、浊度、铁离子浓度等水质因素对污垢形成的影响,将其和时间作为输入量,污垢热阻作为输出变量,建立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冷却水污垢热阻预测模型,并以另一运行周期数据检验模型预测精度,计及实验系统的不确定度,平均误差为8.874%;与美国管壳式换热器制造商协会(Tubular Heat Exchanger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TEMA)标准推荐数据相比,本法所得污垢特性内涵更丰富,热阻除其渐近值,还有时变性;可靠性增强,逼真度高;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国华呼伦贝尔发电有限公司一期工程2×600MW超临界空冷机组采用草原深井水作为锅炉补水和辅机冷却水的临时水源,采用1套除铁除锰设备作为原水预处理系统。针对原水预处理系统出水pH值高、絮凝剂反应不充分,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原水来水温度较低、停留在系统内的时间短、原水pH值偏高、反应生成物粒径小及锰砂未到“成熟期”,提出应在来水管道上加装加热装置以及絮凝剂加药装置等方案来改善出水水质,降低原水来水的铁、锰含量。  相似文献   

16.
蓄水条件下,坝址环境水质的形成及其演变是自然及人为双重因素综合影响下的产物。正是这些因素的影响,区内水质、尤其是地下水质的时 — 空分布特征复杂多变。文中以一水电工程为例,对枢纽区环境水尤其是对大坝灌浆廊道及排水廊道各排水孔位地下水的pH值、总溶解固形物、电导率以及水温等进行了现场测定。据此,圈定出区内水化学的正、负异常区,并对其工程示踪意义进行了揭示。进行水质指标的现场测定,不仅有助于全面反映区内水化学场的基本特征,分析坝踵帷幕体的防渗性能,而且还有助于对现有水质监测点的位置进行优化意义上的调整。  相似文献   

17.
王超  张爱玲 《宁夏电力》2011,(Z1):62-65
为了提高发电机内冷水的pH值和降低溶解氧含量,达到防治铜腐蚀的目的,通过分析发电机内冷水腐蚀的机理以及pH、溶解氧、温度对铜的腐蚀速率的影响,找出了内冷水铜腐蚀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控制内冷水腐蚀的3种应对方法.应用结果表明:采用上述方法后,内冷水的铜离子含量及发电机定子线圈温度明显下降.有效防治了发电机铜导线的腐蚀,保证...  相似文献   

18.
叶绿素a是湖泊初级生产力评估、富营养化控制与水生态修复的重要指标。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分析了浅水湖泊白洋淀春、夏两季11个样点12个水环境参数的时空分布特征,构建了广义可加模型,探讨了叶绿素a与水环境因子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白洋淀强人类活动扰动区水环境因子时空异质性明显,叶绿素a浓度与总氮、硝酸盐氮、氨氮、溶解氧、透明度及磷酸盐含量显著相关,其中总氮、氨氮、透明度及磷酸盐是影响叶绿素a含量的最关键环境因子;所构建的广义可加模型最优模型对叶绿素a含量的解释率为98.9%,基于实测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靠。研究结果可为白洋淀藻类生长、水华防治及水环境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炉水中各种碱化剂(NH3、Na3PO4和NaOH)对炉水pH值的影响进行分析,给出了低磷酸盐处理方式下炉水pH值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不同炉水处理体系炉水pH值与炉水PO43-含量的关系曲线及典型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炉水pH值计算时,如果PO43-小于2 mg/L,则可以将Na3PO4当作一元强碱来处理;(2)在炉水NaOH和Na3PO4含量较低的情况下,炉水中氨对pH值的作用显著;(3)将现有的水汽品质在线监测数据如给水电导率、炉水PO43-浓度以及配药时NaOH与Na3PO4.12H2O的比例代入炉水pH值计算公式即可方便地计算出炉水pH值,从而有效指导炉水pH值的控制和判断炉水pH值测量的准确性;(4)不同炉水处理体系的关系曲线有助于合理选择炉水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0.
曝气控制过程中的DO(溶解氧)值是影响污水处理水质的重要参数,DO值的高低直接影响鼓风机的曝气风量。由于活性污泥法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反应过程,难以用数学模型进行准确描述,采用常规PID控制能耗大,控制品质差,一直是困扰污水处理的难题。基于控制策略的比较研究,文章提出采用HSIC(仿人智能控制)策略来解决曝气控制过程中DO值波动的控制问题,文中给出了控制规则和控制系统结构。仿真试验表明该方法控制不仅系统动、静态品质好,节能效果也很显著,说明该控制策略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