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热水处理对王桉木材干缩率和皱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热水处理的温度和时间对王桉(Eucalyptus regnans)木材全干干缩率和皱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王桉木材的全干干缩率呈增大的趋势,70℃和80℃时,处理时间对王桉木材的各向干缩率的影响不大;90℃和100℃时,处理时间对王桉木材的各向干缩率影响明显。经100℃热水处理6 h后王桉木材体积、弦向和径向全干干缩率分别增大了78.3%、116.1%和44.4%,分别达到25.5%,18.8%,7.8%。王桉木材的皱缩深度随处理温度的升高显著增大,处理时间对王桉皱缩深度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为拓展杨木高附加值利用途径,对皱缩严重的杨木地板坯料进行汽蒸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皱缩杨木地板坯料的含水率增加,皱缩深度减小。经汽蒸5h处理和干燥后,试样的皱缩深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3.
过热蒸汽预处理对50 mm厚杨木锯材常规干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过热蒸汽预处理杨木锯材后进行常规干燥,探究过热蒸汽预处理对杨木锯材干燥速率、干燥质量和干燥时间的影响,以期提高杨木锯材干燥速率、缩短干燥周期、降低干燥能耗,为杨木锯材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温度为110、120和125℃的过热蒸汽对初含水率100%~150%、规格900 mm×120 mm×50 mm(轴向×弦向×径向)的杨木锯材预处理5 h,之后进行常规干燥,分析过热蒸汽预处理对锯材含水率、应力、外观质量以及后期常规干燥速率的影响,依据国家标准对过热蒸汽预处理及未处理材常规干燥后的干燥质量进行评价。【结果】1)过热蒸汽预处理结果表明:预处理温度从110℃增加到125℃时,锯材含水率下降比例从59.26%增加到77.11%,含水率在较短时间内大幅度降低并接近木材纤维饱和点;预处理后锯材的残余应力较大,在2.71%~7.75%之间;锯材顺弯、横弯、翘曲和扭曲指标的干燥质量等级均为一级;锯材皱缩比例在25.00%~36.96%之间。2)常规干燥结果表明:经110、120和125℃过热蒸汽预处理后,锯材常规干燥速率较未处理材分别增大7.97%、16.23%和78.42%;从含水率和应力方面分析,过热蒸汽预处理材常规干燥后的干燥均匀度和厚度上的含水率偏差指标质量等级均达到一级,终含水率指标的质量等级为二级;锯材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在常规干燥过程中被释放,常规干燥后残余应力指标质量等级为二级;从外观干燥质量分析,预处理材常规干燥后的顺弯、横弯、翘曲和扭曲指标质量等级均达到一级;锯材在过热蒸汽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皱缩在常规干燥过程中部分得到恢复,常规干燥后锯材皱缩比例分别降低至28.60%、9.09%和15.00%。3)总干燥时间分析结果表明:与未处理材的常规干燥相比,110、120和125℃过热蒸汽预处理材的总干燥时间分别缩短了24.96%、44.22%和67.24%。【结论】过热蒸汽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杨木锯材的含水率,并提高杨木锯材常规干燥的干燥速率,缩短干燥时间。综合考虑杨木锯材干燥质量和干燥效率,50 mm厚杨木锯材过热蒸汽预处理温度以120℃较好。  相似文献   

4.
利用百度试验法对脲醛树脂浸渍杨木的干燥特性进行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脲醛树脂浸渍杨木与未处理杨木干燥特性差异较大。树脂浸渍杨木未出现初期开裂和内裂,截面变形小,但易皱缩,弦径向干缩差异大并高于未处理杨木,干燥速度明显低于未处理杨木。  相似文献   

5.
浸渍改性是提高木材尺寸稳定性方法之一,选用聚乙烯蜡为浸渍液,家具常用材纤皮玉蕊木为原料,通过高温高压浸渍(温度150℃,压力1 MPa),研究聚乙烯蜡浸渍时间(8、18、24 h)对纤皮玉蕊木的全干密度、湿胀率、干缩率、色差、硬度、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等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全干密度先提高后减小,在8 h时全干密度达到最大值,较未处理材提高了37.40%;径向、弦向、体积的湿胀率和干缩率随着浸渍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尺寸稳定性明显提高;随着浸渍时间的增加,纤皮玉蕊木材色加深,但区别不大;弦向、径向、端面的硬度和浸渍时间成正比;抗弯强度和抗弯弹性模量随着浸渍时间先增大后减小,浸渍8 h效果好。与未处理材相比,浸渍处理可以改善木材的尺寸稳定性,使木材材色加深,硬度和抗弯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3.4mm厚水曲柳弯翘木皮为研究对象,研究采用不同温度的湿空气和不同时间处理对弯翘木皮扭曲度恢复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干湿球温差1℃情况下,当处理温度从70℃上升到100℃,温度越高,木皮扭曲度恢复效果越好,从1h延长到3h,处理时间越长,木皮扭曲度恢复效果也越好。结合实际生产需求,生产上较佳的工艺参数为:温度90℃、干湿球温差1℃、处理时间2h。  相似文献   

7.
采用不同的工艺参量对乙酰化杨木进行横纹热压缩处理,分析增重率、压缩率、热压时间和温度对乙酰化杨木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增重率为20.56%的乙酰化杨木,设计压缩率为40%,在180℃下压缩60 min,压缩木的物理力学性能大幅提高,且压缩回弹被有效固定,可用于实木地板、家具及户外木栈道等产品的制造。  相似文献   

8.
酚醛树脂处理杨木、杉木尺寸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采用酚醛树脂浸渍处理人工林杨木、杉木,然后通过热压定型工艺制得表面密实化木材。对其尺寸稳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处理试材的增重率、抗胀率和阻湿率随树脂浓度的增加而成比例增大,弦向和径向干缩率明显降低,在树脂浓度较低时变化较大,当达到一定量时变化趋于稳定。就压缩变形恢复率而言,当树脂浓度超过10%,压缩变形恢复率很小,说明表面密实化木材的压缩变形几乎被固定。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松萎蔫病疫木(枯死木、包装板)不同温度、时间保湿培养,以真菌为培养基培养松材线虫分散型3龄幼虫对松材线虫鉴定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温度提高、时间的延长,松材线虫鉴定率随之升高。疫木保湿培养,48 h之前,鉴定率呈缓慢上升趋势,48 h之后鉴定率快速上升;疫木保湿30℃培养72 h或25℃培养96 h,真菌30℃培养72 h或20-25℃培养96 h,松材线虫分散型3龄幼虫样本的松材线虫鉴定率达100%,2种培养方法均适宜在松萎蔫病疫木松材线虫鉴定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
美丽胡枝子种子硬实破除方法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美丽胡枝子种子硬实率高达95.3%,需进行种子处理。试验采用浓硫酸不同酸蚀时间、不同温度热水和砂纸磨擦等方法处理种子,综合考虑各指标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浓硫酸处理15~25min为宜,发芽率达到95%以上;100℃热水处理发芽率达到98.2%。  相似文献   

11.
超高温热压处理对杉木表面颜色及光泽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边材为试样在280~340℃分别热压处理5 s和10 s,研究温度和时间对杉木颜色及光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经热压处理后弦切面的明度最低值为45.21,下降了37.9%,径切面的明度最低值为41.91,下降了38.8%,弦切面和径切面色差最大值分别为27.8和27.29。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或时间的延长,明度值下降幅度逐渐增大,杉木表面光泽度上升。弦切面的明度变化率和总体色差随处理条件变化趋势与径切面相似,2项指标之间呈强相关性;平行/垂直于木材纹理的光泽度的最高上升率分别是42.86%和35.42%,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热压时间对光泽度的影响大于热压温度。  相似文献   

12.
刘志佳  鲍甫成  傅峰 《林业科学》2012,48(1):143-147
以杨木单板为基体,以热敏染料、显色剂、十四醇、增感剂为木材温致变色剂,利用超声波浸渍注入木材的方法制备可逆温致变色杨木单板,研究可逆温致变色杨木单板的浸渍工艺。结果表明:影响试件变色色差(ΔE*)的主要试验因子为超声波功率,方差分析其在0.01水平下对试件ΔE*影响显著;其次为浸渍时间和浸渍温度,方差分析二者在0.01水平下对试件ΔE*影响不显著。最佳浸渍工艺为浸渍温度75.0℃、浸渍时间4.0h、超声波功率120.0W。研制成可逆温致变色杨木单板新产品,杨木单板起始变色温度为26℃,终止变色温度为32℃;温度由26℃升至32℃时,试件由蓝色变成木材本色;温度由32℃降至26℃时,试件由木材本色变成蓝色,达到室温可逆变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实验室自制刨花板和回收废弃刨花板分别进行水热处理,在两种不同的液化条件下对处理的刨花板粉进行液化,利用液化残渣率为指标,分析不同水热条件处理对刨花板苯酚液化的影响。在不同的液化条件下得出相同的结果:同一水热处理时间下,两种刨花板的液化残渣率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现降低的趋势;同一水热处理温度下,液化残渣率也随着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呈现降低的趋势,水热处理温度比水热处理时间对刨花板苯酚液化的影响效果大。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得到较理想的最佳水热处理条件是:实验室自制刨花板水热温度80℃,水热处理时间6h;回收废弃刨花板水热温度80℃,水热处理时间8h。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杨树资源,以杨木加工废弃物杨木屑为原料,研究碱法提取木聚糖的工艺条件,并采取酶法制备低聚木糖。以质量分数为1%的稀硫酸预处理可以有效提高杨木屑木聚糖的得率,较对照组提高了2倍。对比3种碱液(NaOH、KOH和NaHCO_3)提取杨木屑木聚糖的得率,以NaOH提取的木聚糖得率最大。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NaOH提取杨木屑木聚糖的条件,结果显示碱液质量分数10%,固液比1∶10(g∶mL),温度120℃下提取3 h所得的木聚糖得率可达到20.7%,且四因素对提取得率的影响显著程度依次为提取温度碱液质量分数提取时间固液比。碱法提取杨木屑木聚糖酸水解后产物由88.69%D-木糖、4.76%纤维二糖和6.62%葡萄糖组成且不含有阿拉伯糖,说明碱法提取的杨木屑木聚糖支链上主要连有木糖。以碱法提取杨木屑木聚糖为底物,优化了来源于嗜热菌Dictyoglomus thermophilum的重组木聚糖酶Xyn B-DT的酶解适宜条件:在温度70℃,pH 6.0,酶用量3.00 U/m L,反应时间12 h后,杨木屑木聚糖水解产物中以木二糖和木三糖为主,并含有少量木四糖,降解率达86.2%。研究结果为杨木屑木聚糖的高值化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对毛竹材弧形竹片的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干缩率越大,弦向平均干缩率大于径向平均干缩率;弦向竹青侧干缩率高于竹黄侧干缩率;当含水率降至5%以下时,干缩率趋于稳定;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弧形竹片依次产生翘曲、皱缩及开裂等现象。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采用BL-阻燃剂溶液浸渍处理杨木单板,比较分析BL-阻燃杨木与未阻燃杨木的吸湿性和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的湿度条件下,阻燃处理后试件的吸潮率递增值明显高于未处理材。②BL-阻燃剂浓度越高的试件吸潮率也越高,相同浓度的试件在不同湿度中,湿度越高,其吸潮率也越高。③阻燃后杨木单板的尺寸变化率明显高于未处理材的,BL-阻燃剂具有较高的吸湿性,其对杨木单板尺寸稳定性的影响规律为:厚度弦向径向。  相似文献   

17.
在温度为90℃和100℃条件下,对兴安落叶松厚、薄板材分别进行汽蒸脱脂处理。研究表明:处理温度为90℃,对兴安落叶松薄板材汽蒸处理1 h、3 h和5 h后,其脱脂率分别为4.64%、14.57%和15.89%,处理温度为100℃时,其脱脂率最高达到了17.88%,且汽蒸处理3 h和5 h的脱脂率差异不大;对兴安落叶松厚板材进行的脱脂处理发现其与薄板相似,但相对于薄板来说,厚板的脱脂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8.
在温度为90℃和100℃条件下,对兴安落叶松厚、薄板材分别进行汽蒸脱脂处理。研究表明:处理温度为90℃,对兴安落叶松薄板材汽蒸处理1 h、3 h和5 h后,其脱脂率分别为4.64%、14.57%和15.89%,处理温度为100℃时,其脱脂率最高达到了17.88%,且汽蒸处理3 h和5 h的脱脂率差异不大;对兴安落叶松厚板材进行的脱脂处理发现其与薄板相似,但相对于薄板来说,厚板的脱脂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高温处理对漆蜡皂化值的影响情况,设处理温度分别为100、110、120、130、140和150℃,处理时间长度分别为1、2、3、4和5 h,就不同温度条件和处理时间对漆蜡碘值的影响情况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100℃的温度条件下,不同处理时间的漆蜡碘值整体低于其他几组温度处理的,其变化范围为62.4~70.2 mg·g-1;当温度为150℃时,不同处理时间的漆蜡碘值比其他几组温度处理的整体上相对要高些,其变化范围为76.0~85.8 mg·g-1;不同温度处理的漆蜡碘值存在差异,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处理温度为100℃与其他5组处理温度(110、120、130、140和150℃)对漆蜡碘值的影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110与120℃、130和150℃各组处理对漆蜡碘值的影响差异显著;120、130、140和150℃的温度条件下不同处理时间对漆蜡碘值的影响均存在差异,但相互之间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苯—乙醇为夹带剂,研究超临界CO2流体不同处理压力、温度、时间对福建产杉木、马尾松、檫木木材渗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5 MPa内,处理压力的增大有利于3种木材渗透性的提高;杉木在处理温度为40℃时,渗透性的变化率达到最大,为493%,马尾松和檫木在处理温度为45℃时,渗透性的变化率达到最大,分别为479%和349%;较佳的处理时间为3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