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根据宣东二矿井田地质构造、构造煤及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分析,结合二矿Ⅲ3煤层实际发生的9次突出事故,运用煤与瓦斯突出综合假说,分析了影响Ⅲ3煤层突出的各项因素,确定上覆岩床的岩浆热作用是Ⅲ3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据此进行了Ⅲ3煤层瓦斯地质单元划分,及区域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  相似文献   

2.
构造煤层位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煤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必备条件。根据构造煤在煤层中的不同位置,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的构造煤层位数值实验模型。利用RFPA2D对数值模型进行了数值试验,从应力应变、破坏分布、瓦斯压力和瓦斯梯度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顺煤层发育的构造煤分层在工作面掘进过程中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的作用。数值试验结果表明煤层中的构造煤层位影响着煤与瓦斯突出的始发条件,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关键层。研究分析认为构造煤层位并不影响原始煤层瓦斯赋存分布规律,但是决定了诱发煤与瓦斯突出的主体和始突强度,诱发煤与瓦斯突出关键在于构造煤层内的高瓦斯压力梯度。  相似文献   

3.
滑动构造对马岭山矿区二1煤层瓦斯突出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发军  王倩  邓奇根  刘明举 《煤炭学报》2013,38(Z1):112-116
为查明滑动构造下马岭山矿区煤层突出的特点和控制突出发生的因素,采用瓦斯地质分析和实验室参数测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与其他矿井煤层参数的对比,研究滑动构造对马岭山矿区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受滑动构造的控制,马岭山矿区瓦斯赋存特征为:在瓦斯风化带下限周围,煤层瓦斯含量梯度较未受滑动影响煤层增大5.1倍。矿区煤体强度极低,多数煤的坚固性系数小于0.3,煤的孔隙率与未受滑动构造影响煤层相比下降了60%。控制突出发生的主要因素为煤层厚度,矿区内突出均发生在煤厚大于3 m的区域。这些特点使矿区内矿井往往从低瓦斯矿井直接升级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相似文献   

4.
郭寿松 《煤炭工程》2014,46(2):89-91
在收集整理乌兰煤矿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构造演化理论,分析井田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研究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赋存状态等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测定2号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等参数,得出了矿井2号瓦斯地质规律;同时,对矿井2号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了区域预测。研究表明,断裂构造引起的构造煤变化和煤层埋藏深度是影响乌兰煤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和引起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研究成果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根据朱仙庄矿八煤层南北瓦斯赋存差异特征,南部为高瓦斯区属于突出煤层,北部为低瓦斯区,对影响瓦斯赋存的地质因素,构造引起煤系形态及覆盖层岩性,结构变化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全高效生产是煤矿工作的重中之重,整理分析了大平煤矿历年的煤与瓦斯突出资料,总结出了煤与瓦斯突出的基本特征。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分析了影响大平煤矿煤与瓦斯突出的主要因素为地质构造、高能瓦斯、煤层埋深以及构造煤,尤其是褶皱和断裂构造及高能瓦斯赋存。认为地质构造通过控制瓦斯赋存、煤体结构类型来控制突出的发生,是发生突出的主导因素;高能瓦斯作为突出发生的能量条件,是影响突出的重要原因;而大平煤矿煤层埋深与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关系明显,瓦斯垂直分带性强,是煤与瓦斯突出的另一个原因;同时大平煤矿构造煤成层发育,属易突出煤层,为煤与瓦斯突出创造了物质条件,是该矿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关键因素。这些原因为今后防治煤与瓦斯突出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针对平宝公司煤层瓦斯含量高、瓦斯压力大的问题,分析了平宝公司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并从构造物理环境角度探讨了煤与瓦斯突出原因。结果表明: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是影响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地质因素,煤与瓦斯突出构造物理环境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控制煤与瓦斯突出。提出了针对平宝公司的瓦斯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瓦斯地质研究,保护层开采,煤层瓦斯高效抽采及建立可靠的煤与瓦斯突出预警系统,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7,(7):173-176
为获知地质因素对突出煤层开采的影响,采用瓦斯地质控制理论分析了井田3号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得到井田构造和煤层埋深是控制煤层瓦斯含量和煤层应力分布的主要因素。在构造控制区的3510回采工作面和埋深控制区的3301回采工作面测定了煤层开采期间的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回风流瓦斯浓度,以及消突效果检验指标钻屑量S和解吸量△h_2等参数。考察表明:韩山背斜构造易于瓦斯封闭和应力叠加,非构造区的参数测试值较构造区大幅度减小,韩山构造为该矿井防控煤与瓦斯突出的重点区域;随着煤层埋深增加,煤层瓦斯含量和煤层应力的显著增大也促进参数测值呈现大幅度增加规律。  相似文献   

9.
依据实际瓦斯地质资料,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研究了区域和井田构造控制特征;对煤与瓦斯突出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坪湖矿煤与瓦斯突出的特征;分析了区域演化、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煤质、矿井构造和采掘因素等对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与控制作用。分析结果表明,顶底板岩性、煤厚及其变化、采掘因素对煤与瓦斯突出有重要影响,而断层构造控制着突出的发生和分布规律。因此,根据煤层瓦斯地质条件变化实现突出危险程度区带划分,从而更好地指导矿井的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为类似条件下的煤矿分区分带治理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一种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该文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理论和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分析了区域构造对矿区、矿井地质构造的控制,总结了十矿戊组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相邻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影响因素,找出了同一煤层突出危险性差异的地质控制因素,为矿井采取针对性的瓦斯治理措施提供依据,对实现矿井安全生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马家沟矿0521动力现象分析,分别用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指标法、综合指标法和残余瓦斯含量法判别分析了马家沟10水平0521掘进工作面,在理想石门揭煤条件下发生突出的危险性。结果表明,10水平在石门揭煤条件下具有发生突出危险。  相似文献   

12.
灰关联方法在石门揭煤突出预测指标优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飞燕  韩颖 《煤炭学报》2007,32(10):1023-1025
石门揭煤突出预测指标主要有两种:综合指标D,K和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指标.为了比较两种指标的优越性,通过现场钻取煤样,在试验室对其进行测定,并利用灰关联分析方法进行指标优选.分析结果表明: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反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准确程度要高于综合指标D和K值.因此,预测马家沟矿突出的最好指标是初始释放瓦斯膨胀能.  相似文献   

13.
李寨东  姬玉平  刘坤鹏 《煤》2012,21(5):4-7,30
以某矿无烟煤为例,通过改变煤中水分含量,用实验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水分含量条件下的构造煤的瓦斯吸附-解吸规律,确定了构造软煤在不同水分、不同破坏类型和不同压力条件下的瓦斯解吸特征,为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煤层注水和煤矿瓦斯灾害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综合分析煤矿瓦斯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探讨了煤层吸附性、煤围岩特征、煤层厚度及其变化、煤体结构和地质构造区域演化、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和矿井构造对瓦斯赋存和突出的控制作用,得出结论:煤层中瓦斯的含量受许多地质因素控制,目前所含的瓦斯是各种地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在贵州青龙煤矿瓦斯地质条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矿井瓦斯含量、瓦斯压力和煤与瓦斯突出等特征的深入分析,探讨了区域演化、煤层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和矿井构造对瓦斯赋存和突出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区域沉积演化的特殊性是造成整个贵州西部地区瓦斯含量较大的主要原因;矿区内瓦斯分布的整体趋势受煤层埋深的控制,而瓦斯含量分布不均匀性主要受矿井构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平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相关地质因素和工程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瓦斯突出是受构造应力、瓦斯压力、煤体结构物理性质、围岩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并对瓦斯爆炸事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构造及其演化对艾维尔沟矿区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采用现今地应力实测、含煤盆地埋藏史-热史模拟、现场资料统计分析等方法,对矿区地应力状态、含煤地层埋藏史、煤层变质作用、瓦斯生成与散失、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等开展研究。研究表明:艾维尔沟矿区现今地应力状态为构造挤压应力状态,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E-SW向;矿区侏罗纪煤系地层主要经历了2个大的演化阶段,第Ⅰ阶段为快速沉降并于晚侏罗世达到最大埋深约4 300 m,煤层受到深成及区域双变质作用,经历最高古地温137~192℃,形成第1次生气高峰;第Ⅱ阶段由于受到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构造挤压的影响,煤系地层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开始发生倾斜并持续抬升剥蚀,煤层快速冷却降温,煤层瓦斯发生逸散;矿区内深成变质及区域热变质作用直接导致了矿区内煤级及瓦斯生成量具有垂向和水平2个梯度,局部差异化构造及演化直接导致了矿区内各矿之间煤层瓦斯保存条件的差异性;受现今构造挤压地应力状态、地质构造及其演化的控制作用,艾维尔沟矿区垂向上向斜轴部(北翼深部)较北翼浅部更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平面上矿区西部2130煤矿地区较中部地区1930煤矿地区更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东部1890煤矿地区次之。  相似文献   

18.
构造凹地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机制及其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韩军  张宏伟  宋卫华  李胜  兰天伟 《煤炭学报》2011,36(Z1):108-113
针对煤与瓦斯突出矿区的地形地貌特征,提出了构造凹地的概念,即矿区两侧或四周为隆起区,中间为低凹区,二者具有一定的高程差。基于理论分析和现场测量对构造凹地的地质动力状态的研究表明,构造凹地具有较高的水平构造应力,且水平差应力显著。构造凹地的高构造应力为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动力基础,同时使得瓦斯的运移和逸散受到了限制,因而具有较高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形成了煤与瓦斯突出的物质条件。最后提出了构造凹地的定量评价指标--构造反差强度及其计算方法,对部分构造凹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构造反差强度与煤与瓦斯突出灾害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宏观层次评估矿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构造煤研究是开展瓦斯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其对煤与瓦斯突出预测至关重要。采用煤壁观测和钻孔取心分析的方法,对平煤十三矿构造煤发育和分布特点进行梳理总结,构造煤具有2~3层软弱分层,层状、似层状分布,软煤类型以粉状和糜棱为主,主要受构造的落差、走向、断层性质控制。此外,构造煤发育程度和厚度还与倾角、褶皱、夹矸等多种地质因素有关。采用煤壁观测记录和钻孔取心方法对其进行调查研究,初步掌握了其特征和分布规律,为今后安全生产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