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含有挥发性及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土壤,某土壤修复工程项目采用异位直接热脱附技术及设备进行修复。污染土壤经预处理后,再经回转窑进行热脱附,使有机污染物与土壤颗粒分离,最后富集气化污染物的尾气经旋风除尘、二燃室高温分解、换热器冷却降温、半干法脱酸塔碱液反应、布袋除尘等环节进行处理,可有效去除尾气中的污染物。该工艺成熟、设备稳定,可满足有机污染土壤修复的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2.
二噁英类是焚烧烟气排放的重点控制物质,从头合成和前驱物合成是生活垃圾焚烧过程中二噁英类生的主要机理,基于焚烧线中二噁英生成与存在的环境,概述了减少二噁英类的初始生成、脱除烟气中排放二噁英类或提高二噁英类检测速率三类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部分技术的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为焚烧厂烟气中二噁英类的排放控制技术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常鹏 《青海环境》2015,25(2):72-74,96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指的是持久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很长的半衰期,且能通过食物网积聚,并对人类健康及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有机化学物质,尤其以二噁英影响最大。文章通过对青海省2011年至2013年间二噁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状况进行分析,从行业对二噁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特点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相关防治对策,为青海省的二噁英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油基钻屑的来源、组成、危害、处理方法以及热脱附技术研究进展与应用。综述了热脱附原理与工艺,并重点分析了钻屑性质、处理温度、停留时间、载气流速或压差、添加剂对油基钻屑处理效果的影响。讨论了当前热脱附处理油基钻屑存在处理过程能耗高、废气二次污染、废热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针对油基钻屑性质选取合适的改性添加剂、提高传质传热效率、探究协同效应机理等油基钻屑高效节能处理的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减少油基钻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和危害,并最大限度地回收资源,提出采用低温热脱附的方式 对其进行处理。通过钻井液油水固相分离装置并结合正交实验法对低温热脱附处理工艺进行模拟研究,选用 热重分析仪及气相色谱研究油基钻屑热解失重规律以及回收油总石油烃分布。结果表明:低温热脱附处理油 基钻屑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处理温度,其次为停留时间,升温速率影响最小,350℃处理温度下,即可将油基钻屑 热脱附残渣含油率降至0.3%以下,满足GB4284—2018《农用污泥污染物控制标准》;油基钻屑中含水率的增 加有利于提高低温热脱附效果,原料含水率在5%~10%时热脱附效果及经济性最好;低温热脱附回收油品质 好,和原料总石油烃分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页岩气非常规油气开发中产生油基钻屑,属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6)中的HW08类危险废物,是影响非常规油气开发的环保难题。油基钻屑中含有大量的矿物油,通过热脱附技术能够实现油基钻屑的安全处理,既能保证处理后残渣满足环保要求,又能回收矿物油。利用室内实验装置进行了加热温度和停留时间对油基钻屑的热脱附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并分析了处理后固相残渣和回收油的基本属性。结果表明采用热脱附技术对于油基钻屑具有良好的处理效果,经检测,处理后残渣的含油率低于1%,回收油可以重新用于配置油基泥浆,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实现了回收油的资源化再利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土壤中二噁英类测定的关键前处理技术,确保土壤测定结果能真实反映二噁英类污染水平,选取一批次土壤样品,通过对样品前处理过程是否进行盐酸发泡处理、索氏提取和ASE提取两种不同的样品提取方式、不同的多层复合硅胶柱净化次数、不同的活性碳柱净化次数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盐酸发泡处理后的结果更接近土壤实际值。第一步净化操作中C1、C2、C3、C4样品的毒性当量浓度分别是8.4、1.8、2.1、1.6 ngTEQ/kg,说明在遇到复杂基体样品时,需要进行两次硅胶柱净化处理,才能达到更好的去除干扰物的目的。第二步活性碳柱净化步骤中,使用一次净化即可达到较为满意的结果。研究结果为土壤中二噁英类测定的关键前处理过程提供了数据支持,为深入打好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防治攻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基于过硫酸盐新兴高级氧化技术,分析了活化过硫酸盐氧化作用的机理和活化方法,重点介绍了热活化和过渡金属活化过硫酸盐在有机污染土壤中的研究现状,包括菲、柴油、石油、石油烃、芘、十溴联苯醚、对硝基氯苯等污染土壤的处理效果、制约因素或动力学规律等。并结合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5方面的针对性建议: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加强污染风险防控;深入研究过硫酸盐活化方式,提高过硫酸盐活化效率和利用率;研发组合修复工艺技术和智能化土壤修复装备;加强对复合污染物土壤的联合修复;开发水土共生体系一体化修复技术。以期相关成果能为活化过硫酸盐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相关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选取某三级海域A平台钻井过程中离心机出口的油基钻屑开展电磁热脱附实验,分析实验过程中脱附温度、脱附时间对钻屑干渣含油量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优化设备运行参数:脱附温度300℃,脱附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干渣含油量可达到0.84%。根据参数优化结果对现场应用进行指导,结果表明:一次性进料1 t,实际脱附温度300~320℃,脱附时间40 min,实际干渣含油量1.30%~1.70%;A平台电磁热脱附设备运行86 d,共处理油基钻屑1 116.40 t,平均处理量12.98 t/d,最大处理量21.70 t/d;油基钻屑在海上平台进行热脱附处理,实现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经济效益最大化。为提高设备处理能力,建议提高设备稳定性和增加预加热模块,为确保处理后尾气连续达标排放,建议增加尾气实时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0.
热脱附技术被鼓励用于油基岩屑资源化处置,针对其工程应用中能耗相对偏高的问题开展研究, 采用两段螺旋推进式间接热脱附工程实验平台,设定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量与热脱附装置各环节消耗热量之和相等,据此进行平衡计算和能耗分析,基于响应曲面法对油基岩屑热脱附过程中的4个因素和两个目标进行 优化实验并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水分蒸发吸收的热量和残渣余热之和约占总热量消耗的2/3;当油基岩屑中的含水率和含油率分别每增加1%,天然气消耗量将分别增加2.53Nm3和1.81Nm3;运用优化实验方法,可使 实验装置运行总能耗降低6.01%~13.16%。综上,通过采取降低油基岩屑含水率、含油率及优化运行参数等措施,可以显著降低热脱附装置的能耗,采用热量衡算和热脱附参数优化方法,可以为工业化油基岩屑热脱附节能降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建强  杨红薇等 《四川环境》2003,22(1):44-45,54
本文阐述了二噁英的毒性、结构、性质、来源。二噁英的生成主要有二条途径,第一条途径是从与二噁英结构关系不紧密的,碳水化合物开始而生成的,第二条途径是从具有与二噁英结构相近的氯化苯酚等而生成的。垃圾焚烧中影响二噁英生成的因素有粒子状物质、催化剂(如铜、铁、镍、锌等具有催化剂的作用)、氯、碳、焚烧炉中温度(250-700℃)。控制垃圾焚烧中二噁英生成的对策有垃圾焚烧前的分类处理、二噁英生成抑制、二噁英排放抑制。  相似文献   

12.
二噁英是一类剧毒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一级致癌物质。脱氯降解是降低二噁英毒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二噁英的种类、来源和危害,其次对二噁英的降解方法包括光降解、光-Fenton降解、生物降解、热降解、化学降解脱氯作了简要评述,比较了各种降解方法的优劣。  相似文献   

13.
采集四川省生活废弃物焚烧炉飞灰和企业周边土壤样品10个,应用CALUX生物检测法测定了样品中二噁英类物质的毒性当量。与国内外文献报道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家废弃物焚烧企业飞灰中二噁英类物质的毒性当量水平较低;企业上风向3 000m土壤背景样品受周围人类活动影响,二噁英类毒性当量值与其它省份土壤背景值相比较高;企业周边1 200m范围内土壤中二噁英类物质的毒性当量值介于9.4~12.16 ng-TEQ/kg,低于国外除农业用地外的其他规划用地标准,与国内上海、杭州焚烧企业周边土壤样品中二噁英类毒性当量一致,但高于广东、江苏和天津焚烧企业周边土壤中二噁英毒性当量值。检测结果为四川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防治提供了数据支持,并填补了国内四川省废弃物焚烧企业周边土壤中二噁英含量的数据空白。  相似文献   

14.
文章梳理了页岩气开发中广泛采用的污染治理技术,特别针对油基钻井废弃物和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开展研究分析,结合国内生产实际情况,介绍各项技术的优劣。通过一线科技专家评分,在油基钻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技术中热脱附法得到最高评价,压裂返排液一、二级处理技术中化学絮凝法得分最高,压裂返排液三级处理技术中反渗透技术得分最高,得分最高的技术在国内外油基钻井废弃物处理及压裂返排液处理应用中十分普及,评分情况与实际应用情况相符,反映了评分系统的准确性。该研究对我国页岩气开发污染治理技术甄选和研发具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土壤和沉积物对多环芳烃吸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亚平  石辉 《四川环境》2007,26(5):102-106
多环芳烃在土壤和沉积物上的吸附作用是影响其持留、分布、迁移转化及最终归趋的关键过程。本文阐述了土壤和沉积物对多环芳烃的吸附作用机理,分析了其影响因素及吸附作用对其他降解过程的影响,并探讨了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土壤/沉积物是一个复杂的多介质多界面体系,具有复杂的吸附活性中心,多环芳烃在其上的吸附是矿物成分和有机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而非单一的表面吸附过程或分配过程,因此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吸附等温线。在吸附过程中,土壤和沉积物的粒度、有机质含量与组成、温度、pH以及被吸附多环芳烃的性质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多环芳烃吸附过程中,如何结合其定量结构性质、有机无机复合体的界面结构以及环境化学特征认识吸附机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6.
功率超声应用于有机污染物降解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率超声是一项降解有机污染物的新型技术。本文介绍了功率超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原理:声空化理论及功率超声降解过程中导致有机物分解的三个主要机理,即高温热解机理、OH自由基氧化机理以及超临界水氧化机理。并系统地介绍了挥发性及难挥发性有机物应用功率超声降解时,在不同降解机理影响下的处理效果。文章同时介绍了影响超声降解的一些重要的物理、化学因素。最后提到目前超声降解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涪陵工区页岩气田三开采气过程中产生的油基岩屑主要采用热脱附方式处理。由于岩屑批次不同、加热温度不均等原因,采用的间歇式热脱附炉伴随有不同程度的结焦情况产生。文章对油基岩屑性质存在 差异、炉膛温度控制不合理这两个引起间歇式热脱附炉结焦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炉内摩擦钢环的加入量、辅助药剂的种类和加入量、炉膛温度的控制进行实验研究,提出在炉内加入约2t钢环、250kg辅助药剂NaHCO3、炉膛温度控制在550℃左右时,能有效改善炉膛结焦问题,装置热脱附处理效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8.
随着海洋环保要求日趋提高,越来越多的海上区块要求钻井废物"零排放",钻井废物合规处理处置已成为海上作业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对海上钻井废物现行处理方式及存在问题的分析为出发点,参照国外钻井废物管理的"4R"原则,探讨了国内海上钻井废物管理原则,并结合海上作业特点,介绍了针对水基钻井废物的化学脱稳固液分离技术,以及针对油基钻井废物的机械分离和热脱附组合技术,探讨了相应的处理流程及设备。结果表明:化学脱稳固液分离出的液体回配新钻井液性能与采用清水配制的钻井液性能基本一致;含油钻屑经热脱附处理后,油水回收,钻屑含油量低于1%,达到GB 16297—1996《海洋石油勘探开发污染物排放浓度限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环保产业》2013,(10):70-71
由中环循(北京)环境技术中心开发的有机污染土壤复合式物化与生物处理装置,适用于有机污染土壤原位通风修复、有机污染土壤物化与生物修复、有机污染土壤异位通风修复。  相似文献   

20.
蔡芹 《环境技术》2003,21(1):40-41,31
本文对垃圾焚烧过程中如何控制二噁英的产生及焚烧后的残渣、飞灰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垃圾焚烧技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