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隧道开挖爆破振动对临近建筑物影响的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厦门市仙岳路至演武大桥某隧道工程开挖过程中引起临近建筑物墙壁产生裂缝及窗户玻璃被振动破坏的现象,结合爆破参数和振动速度的监测数据,对该建筑物做出安全评价.分析了可能产生破坏的原因,指出爆破施工中随时视现场情况调整爆破参数和考虑影响建筑物安全评估多种因素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长沙市岳麓区市政府站至雷锋大道站隧道爆破施工中引起临近企业商铺墙壁产生裂缝的现象,结合爆破装药参数与爆破振动监测数据,对该工程附近的企业商铺等建筑物进行安全评价。通过对构筑物墙体裂缝及爆破振动数据分析,得出隧道爆破施工中影响周围建筑安全的诸多因素,为优化爆破参数、降低爆破振动危害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某城市地铁工程项目建设施工为例,工程项目过街通道修建过程中需要应用到钱买隧道爆破开挖施工技术。因为工程建设区域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而且工程建设区域周围建筑物众多,若是没有科学、合理开展城市钱买隧道爆破开挖施工技术,很有可能导致不良事故发生,损害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名誉。本文就是对城市浅埋隧道爆破开挖施工技术进行论述,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从工艺技术和经济技术2个方面考虑,硬岩地区地铁隧道开挖选择爆破开挖最为合理,但隧道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会对地表建筑造成危害,要选择合理的控制爆破震动方法就需要对爆破震动效应进行研究。文章采用显式动力分析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3D对实际隧道爆破工程中的掏槽爆破进行数值模拟,该数值模拟能进行爆破振动速度的时程分析,评价爆破方案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云南化工》2017,(7):28-30
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爆破是一个重要的施工环节,爆破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振动,可能会对周围的建筑物造成伤害,对工程建设不利。因此,为了确保工程建设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爆破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爆破地震波波谱特性的研究,掌握地震波的传播,对地震波产生的危害做好相关的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6.
结合五指山通风斜井水平岩层施工,通过对隧道水平岩层的超挖原因分析,确定水平岩层隧道施工开挖方法,加强控制周边眼爆破的切割轮廓作用,减少对周边围岩的扰动,重视周边眼间距和装药方式的优化、调整内圈眼抵抗线、及周边眼外插角的控制精度等,控制隧道超欠挖,确保了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7.
随着隧道工程改扩建项目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中出现新建隧道与既有隧道距离较近,新建隧道爆破施工会影响邻近既有隧道衬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基于ANSYS/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建立动力爆破模型,分析新建隧道爆破施工对邻近既有隧道衬砌的影响。通过对不同距离断面上不同测点的质点振动速度进行比较分析,结论为:新开挖隧道对临近既有隧道的拱腰影响最大,校核强度时要着重校核靠近新开挖隧道拱腰处的强度;拱脚的振动强度衰减最快,其影响范围比拱腰要小。此结论可指导实际施工中的强度监测。  相似文献   

8.
为控制及减小爆破振动对周边建筑的影响,降低爆破后岩石的大块率,通过数码电子雷管在高边坡爆破开挖中的应用试验,对比分析了采用导爆管雷管的爆破振动峰值速度及爆后大块率。研究结果表明,数码电子雷管在精确延时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高边坡爆破开挖中应用数码电子雷管可以有效减小爆破振动和降低大块率,减少二次破碎工作量,具有较大的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在隧道工程施中,钻爆法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施工方法,但其产生的爆破地震波将对周边区域的管道造成一定影响,加剧了工程施工风险。文章以栗树樟隧道出口为背景,基于现场勘察以及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明确在爆破地震波的影响下岩土体所表现出的衰减规律,探寻了埋地管道的爆破振动相应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隧道工程开挖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采用光面爆破、微差爆破、定向爆破等爆破技术,其中光面爆破施工最安全、经济、高效,不仅可以减小对隧道围岩的损伤,还可以保障围岩稳定性,被广泛应用于隧道开挖施工。结合红庙岭斜井工程采用光面爆破施工的实例,从测量、定位开眼与钻孔、装药与堵塞、炮眼布置、瞎炮处理、光面爆破施工控制等方面分析隧道光面爆破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并提出超欠挖控制措施与钻爆施工要求。工程实践证明,红庙岭斜井光面爆破施工效果较好,为斜井洞身开挖施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钻爆法施工时,围岩爆破损伤是影响隧道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因素。爆破阶段围岩损伤是爆破施工中绝定围岩稳定性的关键。依托隧道工程实例。在围岩损伤下对隧道衬砌进行爆破振动分析,得出在该工程围岩损伤因子为0.4的情况下,爆破施工最佳进尺为1.0m,为隧道爆破开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某硫铁矿浅埋巷道工程为例,进行开挖爆破的地表振动效应试验。通过测量开挖爆破引起的不同位置处的地表振动速度波形,研究地表振动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测得的测点的垂直振动速度可信度满足测试要求,所测得的垂直速度值均小于GB6722—2011规定的允许振速0.5 cm/s;浅埋巷道开挖区将造成掘进爆破产生的地表振动质点振动速度具有方向效应,水平方向振速小于垂直方向振动速度;爆破场地的地形高差变化较大时,传统的萨道夫斯基爆破振动经验公式分析结果不够理想,应考虑高差效应给地表振速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城市地铁施工由于位于城区或城郊,矿山法隧道爆破施工极易对周边建筑物及周围居民生活、地下管线造成影响,为减少影响相关管理部门规定了爆破时间且不允许夜间爆破施工;本文主要介绍地铁矿山法隧道采用短台阶法同步施工技术,这种施工技术有效解决了规定时间内爆破施工、减少工序交叉、保证施工进度而且有效地提升了施工效率,同时也为相同地质条件下的地铁矿山法隧道施工方法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王禹 《四川水泥》2023,(4):241-243
以成渝客专新红岩隧道进口工区浅埋地段开挖施工为例,隧址区域地面上构筑物密布,隧道洞身埋深浅,环境敏感区域长,施工风险极高。利用单臂掘进机进行隧道逐层切削法开挖施工,施工要点包括截割施工、通风除尘、出碴等。开挖作业噪音低,振动小,最大限度地减小了施工对周边居民正常生活的影响,保证了临近建(构)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浅埋隧道开挖施工对地表建筑物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其影响程度与浅埋隧道开挖断面尺寸、隧道埋深、施工方式以及隧道与地表建筑物之间空间相对关系息息相关。本文研究过程中以我国某一浅埋隧道工程项目建设为例,分析过程中收集和整理了众多的可变参数,进行了力学模型建设,从而进一步了解了隧道围岩的变化规律,科学评判隧道工程项目建设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测试分析爆破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爆破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也开始关注爆破的安全问题,特别是对周围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爆破振动的预防与控制在爆破施工与设计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介绍爆破振动效应测试方法,分析了爆破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特征。  相似文献   

17.
以雅康高速兴康特大悬索桥锚碇隧道工程为背景,进行隧道掘进爆破的围岩震动效应实验,通过监测不同位置的振动速度,研究其振动特性,结果表明:(1)掏槽孔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最强烈;(2)锚碇隧道施工至小净距段后,掘进爆破引起的振动强度增幅明显;(3)掘进爆破产生的地震波在掌子面前后中隔岩墙内发生不同程度衰减,掌子面后方的衰减幅度大于掌子面前方衰减幅度。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控制复杂环境下车站基坑爆破开挖所引起的地面运动强度,以重庆渝北区东埠公园地铁车站明挖段为例,研究了车站基坑爆破施工方案。对主炮孔和预裂孔的爆破参数进行了分析。应用三维爆破网,孔内外预裂延迟。单管最大起爆药量严格控制在2.16kg,飞石安全距离不超过20 m,现场爆破振动监测分析。研究表明,最大爆破振动峰值速度为0.91 m/s,远低于爆破振动允许速度;爆炸产生的地震强度衰减率可达三分之一。预裂爆破形成的预裂会将主爆爆区与保护对象分开,从而对施工区域内的建筑物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于晓杰 《四川水泥》2024,(2):249-250+254
在浅埋偏压软弱围岩中进行隧道施工存在地表沉降、坍塌事故、安全隐患等诸多问题,对施工安全和效率造成严重的影响。隧道的浅埋围岩一般较为软弱,需采取有效的坡顶减压及支护措施,以确保施工安全和隧道的稳定性。在洞身开挖前对隧道洞身埋深较浅段进行地表注浆,减少洞身开挖时出现的地面沉降及扰动。针对偏压问题,将上坪隧道出口明洞反压墙顺延40m,消除偏压作用对隧道施工及线路周边既有建筑物的影响。这些施工技术的应用,有效增强了浅埋偏压软弱围岩的稳定性,保证了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20.
光面爆破的本质就是按照隧道断面的设计轮廓线,通过合理布置周边眼的间距及控制好光爆层的厚度,而进行的一种控制爆破技术;本文从隧道光面爆破技术原理出发,根据炸药爆炸性质理论试验研究,结合狮子坪特长隧道爆破实践,简述了隧道光面爆破的原理,施工操作要点与影响因素,并给出了问题及建议,对特长隧道软弱围岩环境下光面爆破的相关参数:周边眼间距、光爆层厚度、每循环进尺、装药结构、装药量等进行了总结,具有一定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