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陶瓷》2020,(7)
在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发展下,越来越多的环保材料被人们应用到建筑工程中,其中新型墙体材料就是建筑工程施工中常用的一种节能材料。文章在阐述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基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应用存在的问题,为如何更好的发挥出建筑墙体材料在建筑工程节能施工中的应用作用进行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为了节约建筑能源,提高利用效率,我国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墙体材料,逐渐向新型的墙体材料转型。通过将工业废渣作为建筑材料中的主要墙体材料,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本文主要围绕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节能性能进行探究分析,进而分析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性,在实现节能目的的基础上,促进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前建筑行业随着先进的技术、材料和设备不断的发展,从而使建筑施工过程中在质量保障方面有一点的欠缺。在目前的社会发展基础上,新型建筑墙体材料也随之快速进步,主要发展方向是节能环保。而建筑保温技术和新型建筑墙体材料的涌现,能够有效的达到建筑工程施工节能化的发展,并且还能够满足建筑多元化的设计需求。但是在施工实践中发现,我国建筑行业的节能水平仍然偏低,建筑能源的消耗力较大,所以,本文针对建筑保温技术与新型建筑墙体材料及节能探析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绿色生产的系数,确保建筑工程综合效率能够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4.
近期国家颁布的《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规定,“十一五”期间新建建筑要严格执行节能标准,现有建筑要逐步施行节能改造。为此.建设部将从今年起全面推广新型建筑节能技术,将聚氨酯材料作为传统建筑保温材料的替代品进行推广。在10月10日在北京举办的“聚氯酯墙体节能技术国际交流会议”上专家表示.这对于我国的聚氨酯产业而言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选择保温节能的外墙材料不仅能够很好的降低建筑物整体能耗,这也能够为建筑内的居民打造出更舒适的环境。无论是新型墙体材料还是保温隔热材料,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墙体节能材料,对于这些材料的发展趋势的关注将会帮助我们打造出更多低能耗的绿色建筑。本文首先分析了外墙保温节能材料特点,然后论述了发展外墙节能材料的必要性,最后分析了外墙节能材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日益严峻,建筑行业属于高能耗产业,而且会在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因此,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越来越注重节能环保设计。本文将对现代建筑的节能性设计方法进行探讨,主要分析了节能材料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包括因地制宜、循环利用和超前性设计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建筑的单体节能设计、屋顶、墙体、门窗设计,以及综合环境设计和清洁能源的设计与利用等。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国家对建筑节能及建筑防火要求的不断提高,越来越严格的外墙保温材料相关标准陆续出台。进一步提高建筑保温产品质量,加快墙体保温材料产业的转型升级,推进新型墙体保温材料产品的应用,己成为行业发展的热点。为了提高建筑保温材料的设计水平,引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经研宄,由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筑材料行业分会共同主办,中国建筑材料联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和人均需求的增长,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急需重视的问题.为了相应国家绿色发展的理念,各种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开始大量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中.该文基于新时代节能环保大趋势下的建筑工程行业,简单介绍了建筑墙体下的节能材料的优势和必要性,并分析了几种不同的节能墙体材料的应用和优势.  相似文献   

9.
分析建筑保温节能工作的重要性,明确建筑保温节能政策,从当前建筑保温节能墙体的发展情况入手,分析其未来发展趋势,对如何完善建筑保温节能墙体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在整个社会能耗结构中,建筑能耗所占比例非常之高。因此,建筑墙体节能的发展迫在眉睫,而建筑节能的关键在于保温材料的选用。酚醛泡沫具有导热系数低、热稳定性好、防火安全系数高、阻燃、环保、安全和节能的多重优点,这些综合性能是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从保温性能和节能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详细剖析了酚醛泡沫作为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材料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6月20日,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即将印发。继福建、山东、江苏等省之后,北京也将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标准,绿色有机保温材料产业由此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
  4月以来各地连续出台的建筑节能强制标准,是对国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细化落实。国家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服务中心墙材革新与结构技术处处长屈宏乐,在近日举行的2013年全国绿色建材与节能结构技术交流推广大会上表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要求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加快发展防火隔热性能好的建筑保温体系和材料,多功能复合一体化墙体材料等建材。积极支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组织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这无疑为绿色建筑、绿色建材行业吹响了大发展的号角。  相似文献   

12.
徐彬 《四川水泥》2020,(2):158-158,76
墙体作为建筑物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承重、围护、隔断、保温、隔热、隔声等作用,是整个建筑物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为了实现节约能源、保护土地的目的,我国施行了一系列关于墙体改革的政策。新型墙体材料的开发利用成为现代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新型墙体材料具有环保、节能等显著优势,有着广泛的应用和发展前景。本文在介绍新型墙体材料概念的基础上,概括其应用现状,并指出其发展方向,为新型墙体材料在建筑工业领域的生产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前节能型墙体的节能型体不仅要求较高的技术条件,而且要考虑周边的外部环境的影响。节能型墙体的广泛应用要求开发者和设计者不仅要不断开创新的节能方式,还要综合考虑各地的实际情况对节能型墙体的综合影响,从而设计出节能效果出色,用户满意的建筑房屋。本课题将重点放在旨在希望各个领域的建筑墙体能够全面实现节能的改造与革新的目的上来,对一些现阶段建筑领域不断研究的节能改造技术与经验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一定借鉴性意义。  相似文献   

14.
蔡建时  刘宝泉 《玻璃》2011,38(8):44-46
利用工业废弃物来生产轻质隔热砌块用作墙体保温,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满足建筑需要。文章对轻质隔热砌块的性能特点进行了介绍,指出大量利用工业废弃物生产保温节能墙体材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已经开始推广利用节能环保理念,致力于实现建筑节能的目标,同时推动建筑行业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建筑节能关系到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核心也是节能环保,利用了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材料,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可以节能能源消耗。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墙体施工要求合理选择了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材料,同时需要开展检测工作,保障了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效果,进一步提高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本文主要分析了建筑外墙节能保温材料,同时论述了检测技术,对于我国建筑行业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下,我国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2~3倍,给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能源负担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中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节能与绿色建筑刻不容缓。建筑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建筑节能工作的发展,需要陶瓷业的支撑。为此,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建筑业对陶瓷行业的发展具有重大需求,其中包括满足建筑节能要求的新型墙体材料、绿色防火耐久复合保温墙体  相似文献   

17.
谈绿色建材与墙体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发展节地、节能、利废、环保并有助于改善建筑居住环境和使用功能的绿色墙体材料,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绿色建材是墙体材料的发展方向建材工业,天然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破坏土地资源多,对大环境污染严重,继续采取粗放型模式发展,将给生  相似文献   

18.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内容及目的时间人数会期地点l房建材料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年会总结交流四届年会以来房建材料科学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及应用技术),介绍国外发展动向,研究我国房建材料发展方向。4月250人4天南京2新型墙体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为贯彻《墙体材料革新与建筑节能‘八五’规划实施纲要》,加速墙体材料的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体系,使生产、设计、应用等部门相衔接.内容有:1.新型墙体材料品种、工艺、性能;2‘新型墙体材料建筑体系设计;3.新型墙体材料施工技术;4.墙体材料革新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9.
夹芯墙相变保温层的热储存和热释放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建丽  王争军  武强  杨光 《硅酸盐通报》2009,28(5):1080-1083
综合储热技术与墙体节能技术的特点,提出了以相变材料作为热驱动源,集材料、构造、建筑为一体的夹芯复合墙体新设想,并在传热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夹层相变材料冬季释热、夏季储热的过程.分析表明该复合系统具有自调温的保温隔热双重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20.
《塑料制造》2011,(6):28-29
新型建材业的迅速发展,新型建材行业发展遇到的艰难险阻,新型节能建材主要包括新型墙体材料、化学建材、新型保温隔热材料、建筑装饰装修材料等。虽然有市场需求,但事实上由于成本及市场的限制及技术壁垒,目前新型节能建材的发展步履维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