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形势下,纺织产品开发应展开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创新:一是加快纺织业智能制造的进程。“中国制造2025”提出智能制造是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纺织工业智能制造包括智能化装备、智能化运营和智能化产品三方面内容。智能化装备主要包括产品自动转运系统,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控制、实时在线监测和自适应控制的关键装备,实现机器代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柔性制造。智能化运营包括智能化生产和智能化管理,智能化生产是纺织业分步骤建设智能制造示范生产线和数字化工厂;智能化管理是整合供应链、设计、生产、销售相关的全部环节,建立云工厂与实现电子商务,通过远程定制、异地设计、协同生产、远程监测等信息技术,将用户需求充分体现在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服务的各个环节,形成全新的产品开发模式。智能化纺织产品是信息化技术在纺织终端产品上的直接应用,传感、通信、人工智能技术与纺织技术结合开发智能化的纺织品服装。  相似文献   

2.
中国纺织服装业进入"新时代",正加速成为创新驱动的科技产业。文章从纺织服装业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投资状况、发展趋势等方面,详细论述了我国纺织服装业智能化与智慧化建设的现状、智能制造的关键装备及技术、智慧服装的发展趋势,并从智慧化发展的社会责任、大数据平台、人工智能与产业协同、柔性智慧服装、行业规范等方面进行了展望,建议建立智能纺织品等系列产品的国家标准,为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智能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行业动态     
《印染》2017,(21)
<正>加快推进纺织印染业智能制造在用工成本不断上涨的背景下,提升纺织装备的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水平成为纺织行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推进纺织印染业智能制造,纺织业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快推进智能制造的落地:一、推进智能化纺织装备的研发和应用。纺织装备是纺织行业开展智能制造的基础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纺织技  相似文献   

4.
"中国制造2025"指出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智能制造则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实木家具企业转型升级亟待发展。数字化制造协同设计之前必须制定统一的设计规范。本研究首先对传统实木家具行业设计与生产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总结数字化平台一直未能在实木家具企业大规模应用的原因,阐述建立数字化平台的设计规范的重要性,以期为解决实木家具数字化制造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5.
“十三五”期间,针织机械将以提升针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为战略目标,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发展主线,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着力开展针织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基于针织生产各环节,推进企业生产制造从单机控制向多机控制,逐步实现针织行业的智能制造,利用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针织设备、工艺流程以及物料仓储等辅助生产系统进行智能化改造,并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集成协同,形成连续生产、联网管理、集中管控、资源共享的现代化针织智能制造模式.  相似文献   

6.
墨影 《纺织机械》2023,(5):54-55
<正>“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型工业化是总路线,建设制造强国是目标,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智能制造深度推进需要重点关注两个方向,其一为生产制造的智能化,其二为装备的智能化。而在装备智能化方面又要着力在装备数字化及智能检测装备方向发力。”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欧阳劲松在智能制造“十四五”发展分析与思考的报告中提到。  相似文献   

7.
《广西轻工业》2019,(9):147-148
智能制造是中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路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需要协同创新。本文梳理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关键技术点,通过"产学研用"校企协同创新路径的研究,为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智能制造技术类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8.
染整行业的生产自动化正沿着工艺参数在线测控向生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染整生产的转型,染整机械行业相应改革创新,融入物联网络技术,售前、设计、制造、售后服务的全流程提升势在必行。软件和硬件的开发、优化组合,有助于染整机械应用物联网技术,更好地为染整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9.
现状 中国是最早从事纺织品的漂白、染色、印花、整理技术及产品开发的国家,但直到1949年以前,中国的染整工业基本上仍是作坊式生产,工艺技术及装备非常落后。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中国的染整业已经形成了包括棉、毛、麻、丝、化纤纯纺及混纺织物的染整加工,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有各种纺织品的印染、整理企业1450多家,外资、中外合资企业78家,印染专业及包括染整技术研究的综合性纺织科研院所52家。从业职工38万多人。1990年生产棉及涤棉印染布915524万米,毛及毛混纺呢绒29505万米,毛线25万吨,毛毯3081万条,麻布19689万米,丝绸125127万米。印染整理织物综合产量居世界首位。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的需要,并且出口到一百多个  相似文献   

10.
正纺织行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时代已经到来。目前,国内一些纺织企业在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已取得了一些成果,通过工艺连接大幅减少用工,缩减人力资源成本,提高产品利润。未来,智能制造依然成为纺织行业发展的高频热词,围绕智能制造、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产品、智能管理、智能服务组成了整个智能  相似文献   

11.
纺织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架构的建立,有助于纺织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系统集成、生产执行和成品流通智能化改造的快速铺开,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在深入分析纺织智能制造共性技术和标准化需求的基础上,设计纺织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架构,包括共性技术与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纺织智能制造新模式。关键技术标准中,智能车间与工厂是实现纺织智能制造的关键,进一步考虑纺织产品生命全周期,从纺织工厂资源要素、系统集成、互联互通、信息融合、制造执行与运营分析等方面构建纺织智能制造工厂架构。最后以上海某针织面料生产企业为例,构建包括针织面料生产全流程规范、生产装备互联互通网络架构、数据结构规范和织造染整管控4个层次的针织生产智能管控标准架构,并对设备实时监控与异常侦测、纺织工艺质量分析与工艺优化、纺织全流程生产计划与调度典型应用场景流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家具》2020,(2)
近年来家具定制市场不断扩大,家具智能制造技术日益革新,牵动的是从销售到设计再到生产的整个流程,而设计作为承接前端销售和后端生产的中间纽带,其效率的提升十分重要。数字化是智能制造的基础和关键,没有数字便没有智能,数字化设计也因此成为各家具智造企业不可忽视的一环。面对发展日益成熟的板式定制家具,实木家具的定制与智造迫在眉睫。本研究通过中国实木定制家具设计现状及传统设计方式与数字化设计方式的对比,分析了家具数字化设计的优势所在,并提出数字化设计的关键是减少产品内部多样化。在此基础上,又提出基于TopSolid与酷家乐的数字化设计平台,通过在TopSolid与酷家乐软件中搭建可对接的标准零部件库,打通前端店面与后端工厂,从而提升整个流程的精度与效率。  相似文献   

13.
智能制造工程及数字化车间、个性化网络定制等互联网+制造模式为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阐述传统服装企业通过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构建企业智能制造体系,实现供应链协同制造。介绍服装企业物联网构建、服装企业工业互联网构建、企业资源协同制造实现、供应链协同、供应链云平台、供应链生态圈。指出实施过程应从易到难、由浅入深,分阶段、分层次推进,提高生产柔性和响应速度。在核心企业主导下,通过上下游企业的产业链协同,高效、精准地对接需求,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4.
<正>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在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已取得重要突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围绕发展目标,从科技创新、产业结构、两化融合、绿色发展、标准引领等方面,提出5项重点任务。在“促进两化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部分指出:推进数字化智能化制造;加大智能纺织品开发推广;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构建适合信息时代的家具行业云平台,本文采用归纳法回顾相关文献,在总结我国家具行业现状和挑战的基础上,从工业互联网角度,概括了家具行业云平台的制造范式、概念模型、核心要素和主体特征。研究表明中国家具行业已进入信息化发展新阶段,亟需提升家具行业资源配置能力,优化设计与生产管理服务。工业互联网基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建构适合家具行业制造范式的工业操作系统、云制造应用支撑系统、产品服务体系,提供面向用户的整体解决方案,促进家具行业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和数字化管理,涵养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能力协同、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云端生态。论文将家具行业平台的概念模型归纳为:三大资源主体、一个核心支持、两个过程、三类人员,其具备资源海量化、组织协同化、生产柔性化、产品定制化的主体特征。这些内涵与特征可被应用于丰富的家具制造实践,塑造网络化协同服务体系,实现家具制造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深度集成互联。  相似文献   

16.
《印染》2023,(3):82-83
<正>智能检测装备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装备,是“工业六基”的重要组成和产业基础高级化的重要领域,已成为稳定生产运行、保障产品质量、提升制造效率、确保服役安全的核心手段,对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支撑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日前,工信部等七部门印发《智能检测装备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智能检测技术基本满足用户领域制造工艺需求,核心零部件、  相似文献   

17.
正互联网与纺织工业的融合在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生产制造也涌现出一系列基础成果和应用案例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纺织行业也在加快落实《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加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新技术成果在行业中的推广和应用,提高智能制造应用水平,以两化深度融合提升我国纺织行业综合竞争能力,促进纺织产业转型升级发展。2015年12月15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的全国纺织行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暨  相似文献   

18.
分析和论述了羊毛染整中应用的助剂,并指出了羊毛染整助剂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望染整业与化工行业密切联系,互通信息,共同协作开发纺织品和助剂产品,推进染整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针织工业的高速发展,我国针织工业整体装备技术水平快速提高,但劳动力成本优势的减弱、周边国家纺织工业的快速崛起、环境和资源等问题的显现,给针织行业的研发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期系列报道将对针织机械"十三五"发展方向及思路进行分析、解读。针织机械:绿色、智能须提速"十三五"期间,针织机械将以提升针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为战略目标,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发展主线,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着力开展针织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研究,基于针织生产各环节,推进企业生产制造从单机控制向多机控制,逐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指引下,我国装备制造业正在快速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迈进,但也遇到了智能制造专业技能人才短缺的瓶颈。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推到产教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促进本地区装备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为目标,整合政、行、校、企等多方优势资源,探索校企互利合作的基地运行机制,强化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校企互培互聘的教师培养模式,打造集"技能培训、产品生产、技术研发、创新创业"为一体的精密机械零件智能制造生产性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