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活性污泥中经定向驯化、分离纯化得到一株能以苯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降解菌P1,通过革兰氏染色和一系列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其为微球菌属.研究菌株接种量、培养基初始pH 值、培养温度、摇床转速、金属离子等因素对菌株P1的苯酚降解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降解适宜条件为:初始pH 值7.0、温度35 ℃、转速150r/min、接种量3%,在此培养条件下,菌株P1可将500mg/L的苯酚于12h内完全降解;当苯酚的初始浓度为100~500mg/L时,菌株P1对苯酚的降解满足Monod零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2.
溴氰菊酯降解菌的分离与鉴定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期施用溴氰菊酯农药的茶园土壤作为菌源,以富集驯化培养法从中分离得到一株溴氰菊酯降解菌DXQ018。通过生理生化及16S rDNA分析,将菌株DXQ018鉴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研究了菌株DXQ018在不同条件下对溴氰菊酯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培养基初始pH和底物质量浓度对菌株DXQ018的生长及其对溴氰菊酯的降解率都有影响;当培养温度为37 ℃、培养基初始pH为7、底物质量浓度为20 mg/L时,菌株DXQ018对溴氰菊酯的最高降解率达到58.27%。    相似文献   

3.
四氯化碳优势降解细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从四氯化碳长期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了优势细菌,进行驯化和紫外线诱变,筛选出了Ct5—1菌株,使用摇瓶生物代谢的方式,研究了该菌株对四氯化碳的降解能力,测定了代谢参数,进行了外加碳源、温度、pH、代谢时间以及转速对其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四氯化碳质量浓度为20μg/L,pH为7.0,转速为140r/min,外加碳源(葡萄糖)的质量浓度为5g/L,温度为35℃,代谢6d时,好氧菌Ct5—1菌株对四氯化碳的降解率最佳,达22.14%.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微波/过氧化氢协同作用下水中甲基红的降解。考察了甲基红初始质量浓度、pH、H2O2加入量、反应时间、温度等因素对降解率和降解量的影响,并建立了甲基红降解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碱性条件下、反应时间延长有利于甲基红的降解,甲基红初始质量浓度越大,则氧化苛刻度Z值越大,甲基红降解反应动力学为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为0.172 4min-1,降解量的活化能126.6kJ/mol。在H2O2加入体积分数为1.6%、甲基红初始质量浓度为130mg/L、反应温度473K、反应时间为12min、pH=10的条件下,甲基红的降解率可达到78%。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实验室筛选鉴定的菌株Paraburkholderia caffeinitolerans CF3咖啡因降解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检测降解率和生物量,确定了菌株CF3降解咖啡因最优条件为咖啡因质量浓度1 g/L、初始pH 4.5、培养温度30℃、转速190 r/min,在此条件下,咖啡因降解率可达99.5%。利用HPLC分离鉴定咖啡因降解物,在胞外培养液中检测到可可碱、副黄嘌呤和7-甲基黄嘌呤,因此确定菌株CF3是通过N-脱甲基途径降解咖啡因。  相似文献   

6.
对微波/过氧化氢联合降解水中亚甲基蓝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过氧化氢质量分数、pH、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等因素对亚甲基蓝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过氧化氢降解亚甲蓝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在实验条件下,采用微波-过氧化氢协同降解亚甲基蓝时,过氧化氢质量分数越高,亚甲基蓝降解率越高。溶液pH值对亚甲基蓝的降解率有明显的影响,当pH为6~7时,降解率有最小值。随着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升高,其降解率降低。微波-过氧化氢联合降解亚甲蓝的反应级数为一级,反应常数为0.189 8min-1,反应活化能为2.76kJ/mol。在亚甲基蓝初始质量浓度为50~70mg/L、H2O2的质量分数1.0%、反应温度473K、pH值为3或12、反应时间为7min时,亚甲基蓝降解率为95.0%~96.0%。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铁酸钾氧化降解活性艳蓝KN-R溶液.结果表明:溶液初始pH值、反应时间、活性艳蓝KN-R溶液初始质量浓度及高铁酸钾投加量等因素对活性艳蓝KN-R溶液的降解有明显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溶液初始pH值为4.0,反应时间为10 min,染料初始质量浓度为20 mg/L,高铁酸钾投加量为1.0 g/L.在最佳条件下,活...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高铁酸钾对萘的氧化降解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影响萘降解率的主要因素,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萘的降解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高铁酸钾对质量浓度为5.0 mg/L萘的最佳降解条件:温度为25 ℃,pH为7.0,高铁酸钾质量浓度为0.60 g/L,反应时间为30 min;在最佳氧化降解条件下,萘的降解率为75.60%。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H(A)、萘初始质量浓度(B)和高铁酸钾质量浓度(C)是影响萘降解率的主要因素,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B>A。多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相互因素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为AC>AB>BC。模型预测高铁酸钾对萘的最佳降解条件:温度为25 ℃,萘初始质量浓度为2.79 mg/L,pH为6.8,高铁酸钾质量浓度为0.90 g/L,反应时间为30 min;在最佳降解条件下,萘降解率最高为91.82%。  相似文献   

9.
高效降解废弃蓖麻基润滑油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内蒙古某蓖麻榨油厂排污口采样,分离筛选出10株能降解废弃蓖麻基润滑油菌株,其中T-9菌株降解润滑油的能力较强,该菌株最适降解pH值为5.0,降解温度30℃,在1%~5%的NaCl中能较好生长.通过菌落形态与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在润滑油质量浓度为10 g/L,初始pH值为5.0,180 r/min,30℃下培养7 d后,采用改进的CEC-L-33-A-93方法测得其对废弃蓖麻基润滑油的降解率为72%.采用GC/MS对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测得其对废弃蓖麻基润滑油降解率为80%,该菌株具有良好的蓖麻基润滑油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石墨电极电解含氯化钠的壳聚糖溶液,考察电流密度、温度、氯化钠浓度、初始pH、初始壳聚糖浓度、极板间距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对壳聚糖降解的影响,同时讨论了不同条件对于电流效率和能耗的影响.实验表明电化学间接氧化法可以有效降解壳聚糖,最佳的试验条件为:电流密度0.8 A.dm-2、温度60℃、氯化钠浓度25 g.L-1、pH值4.5、壳聚糖浓度16 g.L-1以下,极板间距3 cm~4 cm.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因素法,以MRS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对短乳杆菌P-347产细菌素的适宜碳源和氮源的种类、氮源的浓度、起始pH和培养温度进行了初步探索。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S1.72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定量扩散法检测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短乳杆菌P-347以葡萄糖为碳源,以大豆蛋白胨为氮源,在起始pH 5.0、37℃培养24h,可获得最大菌体密度;以2%葡萄糖为碳源,以1%酪蛋白胨为氮源,在起始pH 6.5、30~37℃培养24h,发酵上清液的抑菌活性最大,抑菌圈直径为32.5mm。  相似文献   

12.
A bacterial strain that was capable of degrading organic sulfur (dibenzothiophene) was isolated by enrichment techniques from the petroleum-contaminated soil collected from Zhongyuan Oil Field. The strain is named ZYX and is gram-positive. This strain undergoes bacilus-coccus morphological change, and forms yellow-pigment glossy circular colonies with 1.5 mm in diameter on average after 2 d incubation on Luria-Bertani(LB) plates. The full-length of 16S rDNA sequence of strain ZYX was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Strain ZYX is found most relative with the genus of Arthrobacter. The similarity values between ZYX and Arthrobacter sp. P2 is 99.53%. The main morphological, biochemical and physiological features of strain ZYX accord with those of A rthrobacter. It is found that the optimal initial pH for growth is about 7.0, and the optimal concentration of dibenzothiophene(DBT) for growth is 0. 10 g/L. Addition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est carbon source and nitrogen source are glycerol and glutamine,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3.
产纤维素酶黑曲霉LN0401液体发酵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黑曲霉LN0401菌株液体发酵生产纤维素酶。分别考察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起始pH及孢子悬液接种的体积分数等因素对菌株产纤维素酶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黑曲霉LN0401产纤维素酶的最优条件。即以质量分数为5%的稻草粉作为培养基碳源;质量分数为1%的蛋白胨作为培养基氮源;培养时间为3 d;培养温度为30℃;培养起始pH为6.0;孢子悬液接种的体积分数为6%~8%接入装有100 mL液体发酵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内,150 r/min振荡培养。此条件下黑曲霉LN0401的CMC酶活为195.6~198.5 U/mL,FPA酶活为27.7~30.4 U/mL。  相似文献   

14.
产木聚糖酶黑曲霉LN0601的液体发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黑曲霉LN0601 菌株液体发酵生产木聚糖酶。分别考察培养基碳源、培养基氮源、培养时间、培养温度、培养起始pH 及孢子悬液接种体积分数等因素对该菌株产木聚糖酶性能的影响。确立了黑曲霉LN0601 产木聚糖酶的最优条件, 即以质量分数为5 %的玉米芯粉作为培养基碳源;质量分数为1 %的NaNO3 作为培养基氮源;培养时间为2 d ;培养温度为28 ℃;培养起始pH 为6.5;孢子悬液接种量体积分数为20 %, 接入装有100 mL 液体发酵培养基的250 m L 三角瓶内, 150 r/ min 振荡培养。此条件下黑曲霉LN0601 的木聚糖酶活力可达2 000 U/m L 以上。  相似文献   

15.
以硅钨酸为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煮绿染料溶液.对溶液的pH值,催化剂的投加量,溶液的初始浓度及紫外光灯的强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溶液的pH值、催化剂的投加量、溶液的初始浓度及紫外光灯的强度对煮绿染料溶液的光催化脱色效率都有一定的影响.当煮绿染料溶液的初始浓度为10 mg/L,溶液的pH为1,硅钨酸浓度0.6 g/L,在高度为13.2 cm的紫外灯辐射下,降解率最高可达到42.8%.  相似文献   

16.
从武汉石化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1株能高效降解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菌株DBP-WUST.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试验及16SrDNA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Elizabethkingia sp..研究发现,该菌株较优的生长条件为:温度35℃,pH7,摇床转速150r/min,接种量7%.在较优生长条件下,菌株DBP-WUST能在60h将400mg/L的DBP全部降解.将菌株投加到实际炼油废水中,能有效降低废水的COD.  相似文献   

17.
以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EA为研究菌株进行种子培养和发酵,分析其絮凝活性的分布,然后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优化.选取不同的物质作为碳源、氮源,通过测量发酵产物的絮凝率来进行比较分析,对培养基初始pH、培养温度、接种量等主要发酵条件进行单因子实验和正交实验.结果表明:最有利的碳源氮源分别是葡萄糖和酵母膏;最有利的培养条件是初始pH值7.5、培养温度37℃、接种体积分数4%.经过优化培养之后发酵液对高岭土的絮凝率从71.7%提高到78.5%.  相似文献   

18.
从玉米芯中筛选到1株高效转化D-木糖为木糖醇的酵母菌株e。经形态学鉴定及26S rDNA D1/D2区序列分析,将菌株e鉴定为Trichosporon coremiiforme(丝孢酵母)。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优化设计研究了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的工艺,结果表明:酵母菌株e发酵法生产木糖醇的工艺参数为:碳源质量浓度为40g/l,氮源质量浓度为6g/l,起始pH为7,接种量为6%。  相似文献   

19.
产氢菌株Clostridium sp. T7分离自天津海水浴场潮间带的污泥.研究起始pH、碳源、氮源、NaCl质量分数对菌株T7产氢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T7最适产氢的起始pH是6.0,能够利用蔗糖、葡萄糖和果糖等碳源发酵产氢.菌株T7能够利用牛肉膏和酵母粉为单一氮源产氢,不能利用蛋白胨为氮源进行产氢.NaCl质量分数能影响菌株T7的产氢量,海水培养条件(NaCl质量分数为3%)下,最高产氢量是每摩尔葡萄糖(1.48,±0.05)mol,相比之下,淡水培养条件下其产氢量提高20%.NaCl质量分数在0.4%~7%时,菌株T7都能够产氢,这表明菌株T7有望应用于淡水或高盐有机废水产氢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