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南极假丝酵母诱变育种及产脂肪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紫外诱变、硫酸二乙酯诱变及复合诱变,对南极假丝酵母菌种进行了选育,筛选出一株高产菌株UDAan-1,其酶活达到42.7 U.mL-1,为原始菌株的1.8倍。在摇瓶条件下对发酵培养温度、初始pH值等南极假丝酵母诱变菌株产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了各发酵工艺参数:培养温度26℃,初始pH值6.5,发酵用菌种培养20h,接种量6%(体积分数),摇床转速200 r.min-1,250 mL摇瓶装液量50 mL,表面活性剂选用0.1%吐温-80(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2.
以大肠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处理,选育出一株SOD高产菌株(编号为ECM3).其SOD酶活达4 098.1 U/g,为实验出发菌株的2.1倍.经连续传代5次后仍稳定产酶.同时还对该目的菌株的产酶条件进行了优化,其最佳产酶条件为:250 mL三角瓶装液量60 mL,接种量2.5%(体积分数),培养基起始pH值为7.2,培养温度37℃,时间16 h.在此条件下,SOD酶活力为4 435.5 U/g.  相似文献   

3.
产共轭亚油酸乳酸菌的选育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共轭亚油酸的含量,从13株实验室保存的乳酸菌中筛选出8株具有转化亚油酸生成共轭亚油酸能力的菌株.其中As1.2686产量最高,发酵液中共轭亚油酸含量达到13.63 mg/L;其次是菌株B11693,共轭亚油酸产量为11.55 mg/L.选择B11693做进一步的菌种鉴定,将传统的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和细菌16SrDNA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相结合,鉴定菌株B11693为短乳杆菌.  相似文献   

4.
以产壳聚糖酶菌株M2为出发菌株,分别采用紫外线诱变、亚硝酸钠诱变及两者的复合诱变方式对其孢子悬液进行诱变处理,以获得高产壳聚糖酶的突变菌株为目的。结果表明,突变株的酶活力高达8.135 U/mL,比原始出发菌株提高了1.381倍。经比较分析验证,复合诱变的方法是寻找高活力突变菌株的较好方法,而单因素的紫外诱变方法也具有简单快捷的优势,复合诱变比紫外线诱变后的产壳聚糖酶菌株酶活力提高了25.15%,比亚硝酸钠诱变后的菌株酶活力提高了32.82%。  相似文献   

5.
以黑曲霉菌株A.niger103为出发株,通过紫外、亚硝基胍等诱变剂进行反复诱变处理,得到一株高产菌株A.niger537,果胶酶酶活提高了130%,同时测定了其纤维素酶、木聚糖酶、蛋白酶及淀粉酶的酶活,分别达到4.76,176.82,832、4,105.73u/mL.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营养条件对改变各酶产酶量及其酶系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对细脚拟青霉、玫烟色拟青霉、粉拟青霉、香菇、平菇、金针菇等胆固醇氧化酶产生菌初筛的基础上.选择以产酶较高的玫烟色拟青霉作为紫外诱变的出发菌株,筛选出一株相对高产突变菌株MFEC006,其酶活达到了0.5483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154%,经8次传代培养,突变株性质稳定.对MFEC006菌株产酶条件进行优化,得出其最佳产酶条件为:pH为6.5,温度27℃,接种量10%,摇床转速180r/min.  相似文献   

7.
异构化菜油中共轭亚油酸的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定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wFZ UV-2102C型紫外分光光度计,定量分析碱性异构化菜油中共轭亚油酸的含量.在紫外区200~260 nm各种不同的波长下对菜油、共轭亚油酸标准品、Tonalin共轭亚油酸和异构化菜油的吸光度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紫外分光光度分析可适用于样品中共轭亚油酸同分异构体总量的定量,共轭亚油酸的特征吸收峰在230~235 nm,并且在测定环境温度25℃、波长234 nm处,控制待测样液中共轭亚油酸浓度不大于40 μg/mL的条件下共轭亚油酸的总量与吸光度呈线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以粗壮假丝酵母CJ-1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筛选得到10株脂肪酶活力比出发菌株高的突变侏。其中菌株CJ-1-09的酶活达35.78U/mL,比CJ-1提高了4.58倍,突变株CJ-1-09经10次传代,其脂肪酶活性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结节链霉菌Streptomyces nodosus 150802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方法进行诱变选育出高产菌株S.nodosus UV-13,运用单因素实验设计方法优化了S.nodosus UV-13发酵生产两性霉素B(AmB)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紫外诱变最佳照射时间为60s,在此条件下,通过摇瓶初筛和复筛后选育出了一株稳定高产突变株S.nodosus UV-13,其AmB发酵单位为2.46g/L,较原始菌株提高了20.0%,经过传代5代后仍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单因素实验建立的最优S.nodosus UV-13发酵条件:发酵温度28℃,摇瓶装液量每250mL添加50mL,接种量为6%,发酵周期7d.在此最优发酵条件下,AmB发酵单位达到3.80g/L.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目前工业用α-半乳糖苷酶耗能大、成本高的难题,研究泡菜汁中筛选出产α-半乳糖苷酶的菌株,而后对其进行紫外诱变和亚硝酸钠进一步诱变,并在不同温度和不同p H下测定α-半乳糖苷酶酶活力。结果表明:获得一株酶活高达36.9 U/m L的α-半乳糖苷酶菌株,该菌株所产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为50℃,最适p H为5.5。利用4%海藻酸钠做为固定剂对α-半乳糖苷酶进行固定化,可以使酶活保持在70%左右,此α-半乳糖苷酶高产菌株的发现及其酶学特性的研究为α-半乳糖苷酶的工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得到具有催化活性的重组亚油酸异构酶,对嗜酸乳杆菌AS1.1854菌株亚油酸异构酶基因进行体外定向进化.经过两轮连续易错PCR扩增及一轮DNA改组获得了突变基因片段,并克隆到pET30a质粒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构建了该酶的基因突变文库.经IPTG诱导表达后筛选出一株重组菌,可表达可溶性重组酶蛋白,经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重组酶蛋白活力为8.2 U.  相似文献   

12.
微波萃取核桃油工艺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用Mars5微波萃取系统,对微波萃取山核桃仁油的影响因素,包括溶剂类型、提取温度、提取时间、萃取溶剂体积进行单因素的考察。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是萃取核桃仁油的较佳溶剂,在单因素的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优化的微波萃取核桃仁油的工艺条件:提取温度为60℃,提取时间为12min,每克核桃仁用萃取溶剂7mL。将萃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时间明显的缩短(是磁力搅拌法的1/12、索氏提取法的1/20),萃取温度也比传统方法下降5℃,微波萃取法所用溶剂体积较磁力搅拌法低,而且提油率也比传统方法高。利用气相色谱分析核桃油中的脂肪酸的组成,微波萃取法得到的核桃仁油与传统方法相比在脂肪酸组成上有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不饱和脂肪酸的质量分数由82.94%上升到90.25%,而亚油酸的质量分数由43.49%上升到48.23%。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红花籽油,用分子蒸馏技术纯化其中亚油酸.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对影响分子蒸馏效果的蒸馏压力、蒸馏温度、进料量、刮膜器转速等主要因素进行了优化,得到刮膜式分子蒸馏装置纯化红花籽油中亚油酸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蒸馏压力0.3,Pa、蒸馏温度180,℃、进料量60,mL/h、刮膜器转速300,r/min,在该条件下得到重组分中亚油酸的纯度为91.6%,收率为88.64%.4级分子蒸馏后重组分中的亚油酸纯度达到93.51%,但收率从92.67%下降至49.45%.  相似文献   

14.
响应面法优化酶法制备酪蛋白糖巨肽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initab方法设计实验,对影响酪蛋白糖巨肽制备的酶解因素进行优化,发现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pH、酶与底物比是影响酶解酪蛋白的主要因素.由于唾液酸是酪蛋白糖巨肽的特征性组分,本文以唾液酸的含量表征酶解上清液中酪蛋白糖巨肽的含量.根据Minitab分析的结果,采用Design Expert软件中水平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影响酪蛋白糖巨肽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优化,建立唾液酸含量A580对酶解主要条件的二次回归模型,其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达到了0.962,9.得到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时间80,min,酶解温度42.5,℃,酶解pH 6.28,酶与底物比270,U/g.唾液酸含量A580最高为0.653,此时酪蛋白糖巨肽的得率为17.91 mg/g.  相似文献   

15.
为得到新的天然抗氧化剂,采用DPPH法和抑制脂质过氧化法对11株来源于牛乳的酵母菌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包括他们的完整细胞和无细胞提取物,发现Pichia fermentans BY5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分析不同条件下P.fermentans BY5细胞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发现培养基的起始pH值、培养时间、培养基种类对酵母菌的抗氧化活性和蛋白质含量影响显著(P0.05);而抗氧化活性与蛋白质含量显著相关(P0.01).将酵母BY5在pH6的麦芽培养基中培养2d后清除DPPH活性可达60%;在pH6的YPD培养基中培养4d后抑制脂质过氧化能力达到74%.  相似文献   

16.
乙酸乙酯生成过程的间歇反应精馏的模拟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在间歇反应精馏下由乙酸和乙醇制备乙酸乙酯的最佳工艺条件,根据实验数据,利用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采用NRTL(non-random two-liquid)活度系数模型和Hayden-O′Connell气相状态方程,进行了计算机模拟计算和工艺过程优化。优化参数包括回流比、加热温度和乙醇乙酸进料摩尔比。在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回流比为5.1,加热温度为120℃,乙醇乙酸的进料摩尔比为1.04∶1.00,模拟计算结果显示乙酸乙酯在塔顶的质量分数可以达到82.13%。利用优化后的条件,对实验条件进行改进,塔顶乙酸乙酯的质量分数由原来的79.45%提高到了81.95%,证明了模拟计算和优化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本实验用培养基透明圈法从7种芽孢杆菌中筛选到酶活最高的三株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4.37、高龙枯草芽孢杆菌w-031 3.83、地衣芽孢杆菌3.83)。用测定发酵液酶活的方法进行菌株的复筛,酶活最高的菌株为枯草芽孢杆菌。对该菌产酶条件进行了单因素实验发酵条件的优化,最优产酶条件为:最佳碳源是魔芋粉,含量为4%,最佳有机氮源为酵母浸粉,最佳无机氮源为硝酸钠,最佳产酶时间为36 h。  相似文献   

18.
亚油酸作为一种新兴保健油脂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了气相色谱法测定异养小球藻藻粉中亚油酸的预处理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GC测定藻粉中亚油酸的优化预处理方法为酸催化甲酯化法,选用2mL体积比为1:1的正己烷/异丙醇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时间1h,加入3mL体积分数为2%的H2SO4-甲醇溶液甲酯化,1mL乙醚萃取.优化产率为3.00mg/g.  相似文献   

19.
以豆粕为原料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食品级豆粕为唯一培养基成分,通过纳豆芽孢杆菌固态发酵产纳豆激酶的培养基的优化实验,确定优化条件为:接种量5%,装量为40,g于250,mL锥形瓶,培养基含水量60%,浸泡水pH,7.5,发酵温度37,℃.在培养24,h后达到产酶高峰,产酶活力达到1,662,FU/g.比较了在相同的发酵条件下,以食品级豆粕为培养基比大豆为培养基获得的酶活力和活菌数,都高出5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