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GIS的井下回采工作面的开采进度及采掘接替情况的可视化表现和管理,具有表达更加直观及管理信息化、自动化的优点,因此针对矿山生产实际需求,开发了煤矿回采工作面开采接替可视化管理系统,对矿山数据的时空管理及可视化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煤矿回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煤矿储量动态计算的效率,丰富回采工作面三维地质模型构建过程中所需的动态更新数据,通过对回采工作面探煤数据管理的专业需求、业务流程、技术路线以及数据结构的充分分析和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回采工作面探煤数据管理方法。在数据层面,优化了探煤数据管理的业务流程,设计了不同类型探煤数据的数据结构和存储方法,利用GIS的空间数据组织和管理方式实现了基于空间关系数据库的回采工作面探煤数据的共享与管理。在表示层面,基于从底层自主研发的国产地理信息系统平台—LongRuanGIS实现了探煤数据和图形的交互管理。在业务层面,提出了一种探煤线的绘制算法,以实现不同模式探煤线的快速绘制;设计了探煤点数据结构、绘制样式以及绘制方法和数据管理方法,以保证探煤数据的成图美观和数据的高效再利用;提出了一种利用探煤厚数据动态更新回采工作面地质模型的方法,丰富了煤矿回采工作面高精度三维动态地质模型的动态更新数据源。经过在多个矿井的常态化应用结果表明:基于GIS的工作面探煤数据管理方法实现了不同类型的回采工作面探煤数据的统一管理与共享,实现了探煤数据的快速自动成图与动态更新,提高了煤...  相似文献   

3.
黄辉 《中州煤炭》2018,(11):184-188
随开采年限的增加矿井开采深度逐渐增加,采煤工作面回采条件日益复杂,采掘接替紧张的问题逐渐凸显。采取提高采煤工作面单产、降低巷道掘进率的回采方法已经成为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主要方法。分析了陈四楼煤矿21011综采顺拉工作面地质条件、巷道布置、主要生产系统及回采期间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了复杂条件下综采工作面顺拉回采过程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类似条件综采工作面顺拉回采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4.
根据生产实践,以大兴煤矿N2203综采工作面回采为例,介绍了中倾斜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在回采前和回采过程中的工艺、技术和管理,为相同地质条件的工作面开采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中倾斜薄煤层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为了加强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实现对采煤工作面的支架工作阻力的实时监测,保证回采工作面顶板控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阳煤集团一矿安装了煤矿顶板动态监测系统。根据煤矿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的受力情况,通过煤矿顶板动态监控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得出回采工作面在采动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以便能够根据分析结果调整相应的支护参数。  相似文献   

6.
王中奎  刘连超 《煤》2008,17(2):51-52,64
五阳煤矿利用缓倾斜综采设备布置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开采的实践技术经验和做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了大倾角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刮板输送机下滑、支架倒滑等技术难题,提高了现场的管理,实现了大倾角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7.
近距离煤层动压条件下煤巷锚网支护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相明 《煤矿开采》2010,15(2):52-53,67
灵新煤矿为多煤层联合开采,由于采掘接替紧张,致使在上覆煤层开采过程中,下覆煤层工作面的回采巷道要在其下掘进,对该类巷道支护技术进行了现场工业性试验研究,提出了合理的支护技术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围岩变形。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煤矿智能化开采对高精度地质模型的需求,提出透明工作面多属性动态建模方法,探讨了工作面综合探测多源异构数据特征、多属性数据融合算法、动态可视化建模技术,并进行实例应用。利用综合探测技术对工作面进行逐级综合探测,可在不同阶段获得多属性、多维度和多精度的多源异构探测数据,按照数据产生的阶段和频度,将多源异构探测数据划分为静态、动态和实时数据;通过数据配准实现多源异构探测数据量纲和尺度统一;通过交叉验证实现多源异构探测数据相互验证和补充;通过井震、震电和多参数联合反演,实现煤层厚度、地层波速、电阻率及其他属性参数预测;利用局部搜索、内插和网格化等动态可视化建模技术,实现模型的局部快速更新;采用局部渲染和CUDA实时绘制技术,实现模型高效渲染和实时呈现。结果表明:多属性融合能够将多源异构探测数据统一到同一地质空间中,交叉验证可提高探测数据解释精度,联合反演可实现多源异构探测数据多属性融合,提高探测数据空间分辨率并丰富属性信息;动态可视化建模以静态数据和工作面精细探测动态数据构建的初始工作面地质模型为基础,融合回采过程中获取的动态探测数据和实时数据,可实现回采工作面前方煤层顶底板和构造等信息快速局部更新和可视化,模型精度逐步得到提高,推采前方逐步地质透明化。透明工作面动态建模技术以采前、采中产生的多源异构数据为基础,与开采系统循环互馈,可为智能工作面开采提供高精度地质导航。  相似文献   

9.
断层是煤层开采过程中常见的地质构造,严重影响着矿井的回采效率和回采安全。为了进一步提高煤矿回采效率,加强回采煤层地质构造安全管理,合理分析了断层对煤层开采的影响,并以赵庄煤矿8201回采工作面为例,对回采煤层遇断层时采取了合理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保证了煤矿安全高效回采。  相似文献   

10.
宋成义 《中州煤炭》2018,(2):185-189
随着矿井连续多年高位运转,开采深度逐年增加,生产系统环节渐多,水文地质条件日益复杂,采场生产能力逐渐变小,导致矿井采掘接替紧张。如何提高工作面单产、降低巷道掘进率已经成为缓解矿井采掘接替紧张的关键问题之一。以陈四楼煤矿21011综采顺拉工作面回采为例,针对该工作面布置、巷道掘进及回采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研究了如何通过优化设备布置、支护设计及回采工艺等方式达到双工作面安全快速回采的目的,从而提高工作面单产,降低万吨煤掘进率,减少工作面搬家倒面的次数,进而解决采掘接替紧张的问题。该研究成果在保证工作面安全高效回采的同时积累了大量顺拉工作面回采实践经验,对类似条件下综采顺拉工作面回采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告成煤矿13071工作面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底板突水的经过,详细地分析和判断了底板突水的水源和导水通道,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对采、掘工作面底板突水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2.
目前煤矿智能综采工作面存在生产环境状态不透明、成套装备难以应对煤层起伏变化、信息化与智能化集成度不高等问题,其系统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受到影响。具体而言,主要是缺乏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可视化数字孪生管控平台,无法实现基于统一大地坐标驱动的透明化工作面的自适应割煤。为突破相关技术难题,提出并研究了测量机器人大地坐标传导、透明化工作面系统建立和动态修正、5G通信、采煤机与地质模型的自适应耦合以及基于时态地理信息系统(TGIS)的“一张图”一体化管控平台等多项关键技术,完成了多维可视化软件系统的开发与硬件系统的高度集成,实现了:(1)采煤机、刮板输送机等固定或移动目标点达毫米或厘米级的精确定位;(2)三维地测模型、设备模型、开采环境与工业控制之间的基于逻辑关系的一体化集成和数字孪生系统的构建;(3)综采工作面采煤机、视频、惯导、测量机器人和地质雷达等信息的可靠、实时传输;(4)为地面调度指挥控制中心的远程决策和智能自适应控制提供了可视化管控环境。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临沂矿业集团菏泽煤电郭屯煤矿3301,2305两个工作面,初步实现了较为复杂地质条件下的智能化自适应开采和地面远程管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文明生产的要求的不断提高,抽采巷道煤水处理作业对矿井环境的影响、工人的劳动保护、水资源的循环日益重要。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效、自动化程度高、适宜在煤矿抽采巷道使用的煤水分离处理系列装备,该技术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打钻开机台数和开机时间及打钻效率,加快了工作面接替速度,间接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研究对提高抽采巷道煤水分离处理的作业质量和工作效率、改善煤矿巷道环境、保护工人身体健康,具有显著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回采工作面推行注水降尘,极大地降低了工作面及回风系统的煤尘,改善了作业环境,减少和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旋转工作面中煤损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改进旋转工作面的调面方式来提高煤炭回收率的方法。此法在普通的全面旋转工作面中同样适用,是一种比较经济的方法。它既能解决工作面旋转中心在反复支撑的情况下十分破碎、难以管理的问题,又能把端头的弧形三角煤基本回收。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安全顺利通过布置有多条平行于工作面空巷的12404-1综采面,分析了乌兰木伦煤矿12404-1综采面顶板岩性参数,按照顶板岩层自重的1.3倍安全系数计算并选择合理支护强度及支护形式,并采用空巷泵送支柱进行了补强支护。回采实践证明“泵送支柱+锚索”联合支护能够完全满足回采期间空巷顶板的稳定性,实现了综采面快速、高效通过多条近距离平行于工作面空巷。  相似文献   

17.
采煤工艺选择的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勇  周炳军 《东北煤炭技术》1998,(5):10-14,F003
根据土城矿综采工作面和高档普采工作面的实际生产情况作了统计,并运用技术经济和数理统计的有关知识和方法,系统地计算工分析了综采面和高档管采面的成本、产量及其连续推进长度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该矿正确选择采煤工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大采高综放工作面顶板活动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克功 《煤》2008,17(6):9-11
以潞安王庄煤矿6203大采高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的方法对大采高综放工作面的顶板活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203工作面来压步距的变化范围(以中部计)8~28 m,来压期间的动载系数在工作面上中下部分别为1.65、1.63和1.66。与同条件下的普通综放工作面(6205工作面)相比,工作面来压步距基本相同,采高增加后,对老顶的破断规律没有明显影响;大采高综放工作面来压期间动载系数提高了27.3%。为大采高综放支架设计和工作面顶板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刘士强  王恩营 《煤》2010,19(2):4-6
为了研究在断层附近布置工作面时,底板突水的危险性,对断层附近底板的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理论计算。结果表明,若P断相似文献   

20.
邢俊 《山东煤炭科技》2021,(4):120-122,131
锦富煤业有限公司03和2号煤层工作面采用外错重叠布置工作面,利用顺槽超前支护、初次来压、同期来压等矿山压力观测数据,采用来压显现程度、来压步距、来压强度分析顶板来压特征,根据观测数据获得直接顶初次垮落步距、初次来压步距及周期来压步距,合理控制开采错距,确保工作面支护稳定,保证采煤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