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利天地》2011,(6):34-37
1、什么叫控制灌溉?水稻控制灌溉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田面不再长时间保留水层,而是通过观测稻田土壤含水量多少判断灌溉与否的一种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控制灌溉技术既不属于充分灌溉,也不属于非充分灌溉范畴。  相似文献   

2.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一项工省效宏的重要节水措施。通过对水稻各个生育期的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分析,提出与之控制灌溉配套的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3.
1982—1984年麦仁店水稻灌溉试验站进行了深水、浅水、湿润、控制湿润四种水稻灌溉技术处理的单因子对比试验证明:水稻的耗水量和稻作生态、产量都随着灌溉技术的不同而具有明显的差异,1985年在微山县鲁桥镇近万亩范围内推广了水稻控制湿润灌溉技术,表明这种新的灌溉技术具有节水、节能、耐肥、抗倒、优质、高产的优点,效益显著,深受群众欢迎. 控制湿润灌溉为水稻从返青期以后,田面不建立水层而按土壤含水量控制,改善了土壤通气性能,使之处于氧化环境,土壤中不易产生有害的物质,为防止水田向老朽化水稻土壤的退化提供了可能. 这种灌溉技术下的水稻根深,根系发达,黄白根多,株矮,杆茎坚韧,收获期叶面积指数高,穗长,粒多,结实率高,千粒重大,具有高产的优势,灌溉水的生产效率高,为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了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今年我省推广水稻控灌节水技术(系指水稻灌溉改变历来水层淹灌为控制土壤水分灌溉,从而达到节水、增产、增效)。而控制土壤水分的方法,是在不同水稻生育期以不同相对土壤饱和含水量为灌溉下限(60~80%饱和含水量,而灌溉上限一般为  相似文献   

5.
南京河海大学和山东省济宁市水利局联合研究的水稻节水高产灌溉新技术——水稻控制灌溉,于1990年9月通过鉴定。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即根据水稻生长期内各个时期需水量进行灌水。经过多年的研究试验,他们找到了水稻控制灌溉的需水规律是:水稻插秧返青期内,水层控在5~25毫米之间;返青后,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上限控制在饱和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省水稻技术节水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适合寒地特点的水稻节水灌溉新技术,是一项工省效宏的重要节水技术措施。进一步引导推进和大力发展全省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是实现水稻技术节水的革命性转变。  相似文献   

7.
采用田间对比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指标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在寒地气候条件下,其产量水平相近外,节水幅度、水的生产效率均明显高于浅湿灌溉和常规灌溉处理。通过连续两年的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不同频率水文年型中比较适宜寒地水稻的节水、低耗、高效的灌溉新技术,对于提水灌溉的水稻作用尤为适宜。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生物有机肥和控制灌溉联合调控下稻田土壤氮素变化的特征和规律,开展了水稻小区种植试验。试验设置2种灌溉模式(常规淹灌(F)、控制灌溉(C))和3种施肥模式(全施化肥(A)、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学氮肥(B)、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化学氮肥(C)),分析水稻生育期内土壤铵态氮与硝态氮含量的变化特征。试验表明:至水稻分蘖期时,相同灌溉模式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稻田土壤铵态氮含量均值均低于全施化肥处理,降幅为19.85%~48.78%,土壤硝态氮含量均值是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30%化学氮肥的处理低于全施化肥处理,降幅为15.35%~33.08%;而从水稻拔节期起,相同灌溉模式下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稻田土壤铵态氮平均含量比全施化肥处理增加了12.71%~56.26%,除FB处理硝态氮含量降低外其余配施生物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平均含量比全施化肥处理增加了19.21%~105.80%。控制灌溉的水稻全生育期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淹灌(P<0.05),而土壤铵态氮含量则是常规淹灌高于控制灌溉。结果表明: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有利于水稻分蘖期后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的积累,提升了稻田土壤氮素的养分累积,其中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肥的效果较好。控制灌溉使得土壤硝态氮含量增加,同时也减少了土壤铵态氮的含量。综合考虑环境与经济效益,控制灌溉与生物有机肥等氮替代15%化肥的稻田水肥管理模式较好。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海林市海南灌溉试验站积极推广田间节水控制灌溉技术,不仅使农民增产增收,而且在节水的同时,促进了全市经济的稳步发展,可谓"水稻节水,八方受益"。一、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及试验概况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简称控灌,是指稻苗本田移栽后,田面保持5~25mm薄水层,在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田面不再建立灌溉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体积饱和含水量,下限则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分别取土壤体积饱和含水量的60%~80%适宜组合。这是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的敏感程度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新的需水规律,在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量科学供水的灌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0.
浅析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是指稻苗(秧苗)本田移栽后,田面保持薄水层(10—30mm)返青活苗,在返青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田面不建立灌溉水层,以根层土壤含水率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率,下限则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分别取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70%。是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的敏感程度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新的需水规律,在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基础上,适时适量科学供水的灌水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针对江苏省资源型缺水、水质型缺水和季节性干旱并存的状况,指出必须坚持分区划片、分类指导的原则,在淮北地区建立高效旱作农业体系,搞好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农艺节水技术,培肥农田土壤,建立旱作地区多元高效种植制度;在宁镇扬丘陵农业区建立科学贮用水体系,充分利用适宜的地形条件和径流条件,兴建塘坝、水池等蓄水工程,发展雨水积蓄,同时采用喷、滴、微灌技术,节约灌溉用水量;在苏南太湖流域建立高产节水灌溉农业体系,推广应用水稻覆膜旱作灌溉、水稻浅湿灌溉、水稻控制灌溉等新型节水灌溉技术,控制太湖流域水污染,将节水与高效农业的产业化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流域内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是从插秧到返青期田面保持薄水层(5~30mm),返青后各生育期不再建立水层,水稻不同生育期以根层土壤含水量作为控制标准来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从而促进和控制水稻生长,发挥水稻的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达到节水增产的灌溉新技术,具有节水、高产、优质、高效、抗倒伏和抗病虫害等优点。 操作要点:在返青期前采取田面花达水5—30mm,返青期后田面不建立明水层,每当田面水层到达下限时,开始灌溉补水,灌到上限时,停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黑龙江省推广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已积累了一些经验,通过实践,控制灌溉技术使水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更趋合理有效,促进和控制水稻生长.合理的土壤水分调节与控制,不仅减少了灌水次数和灌溉水量,大幅度地节约了水量,而且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控制水稻地上部株型无效生长,提高水肥利用的有效性.适时适量的灌溉供水,能较充分地发挥水稻生长的补偿效应,从而形成较合理的群体结构和较理想的株型,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因此,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具有节水、高产、优质、低耗、抗倒伏、抗病虫害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目前,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一些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工农业生产用水的矛盾,近年来,玉林地区在推广水稻“薄、浅、湿、晒”优良灌溉技术的同时,开展了水稻“水插旱管”节水增产技术示范试验。该技术是玉林地区灌溉中心试验站试验成果,应用这一技术,水稻回青期及有效分蘖期以浅水层灌溉为主并适当露田,分蘖后期及以后一般田间不建立水层,根层土壤含水量控制在土壤最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井灌水稻占很大比重,有的井灌水稻单产低,增加水温是提高单产的主要途径.通过建晒水池、渠道晒水、采用"控制灌溉"技术等措施来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根据辽宁省水资源紧缺的情况,利用试验研究成果和实验经验,从充分利用水源、改进耕作方法与灌溉技术、工程节水措施几方面综合论述了水稻灌区的节水措施。通过引蓄桃花水、利用感潮河段淡化库容、利用灌溉回归水、降雨的有效利用等措施扩大灌溉水源,通过旱育苗、稻田旱耙、水稻旱种水管节水栽培、水稻旱作、浅湿灌溉技术等措施来减少灌水定额,通过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等工程措施减少输水损失。  相似文献   

17.
《水利天地》2013,(2):50
1月11日,省水利厅举办了全省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推厂师资力量培训班,各县(市、区)水利和农技部门的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推广授课教师近2Q0人参加了培训。省水稻灌溉试验中心站站长郭彦文就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有关问题进行了讲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水稻控制灌溉技术及水稻控制灌溉技术特点,针对黑龙江省水田灌溉普遍缺水的状况,推广这项技术对全省水稻节水增产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文渊 《治淮》1999,(1):27-28
针对江苏省国营淮海农场中低产田存在的问题,利用水利农业综合措施进行治理。结果表明:完善灌排系统,采用“匡圩封闭——深沟——密网(农沟)”综合治理模式,推广节水高产水稻控制灌溉技术,进行科学施肥,具有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农作物达到高产稳产的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八五七农场水稻节水控制灌溉技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是指稻苗(秧苗)本田移栽后,水稻返青后田面不再保留水层,以根层土壤水分作为控制指标,确定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土壤水分控制上限为饱和含水率,下限则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分别取土壤饱和含水率的60%~80%适宜组合.这是根据水稻在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需求的敏感程度和节水灌溉条件下水稻新的需水规律,在发挥水稻自身调节机能和适应能力的基础上,进行适时适量科学供水的灌水新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