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福建省1~10岁健康儿童麻疹抗体水平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1~10岁儿童麻疹免疫状态。[方法]在全省随机抽取11个县,以1~10岁儿童为调查对象,分为10个年龄组,每个年龄组随机抽取10人,用ELISA间接法检测1182份末梢血血清标本的麻疹特异性IgG抗体。[结果]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93.3%(87.2%~100%),高于1999年,滴度几何均数(GMT)为1:798。各年龄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86.9%~97.5%,5岁组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86.9%,GMT为1:559,低于人群平均水平。[结论]福建省1~10岁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处在较高水平。建议将麻苗第2针次免疫提前到4岁以前,每年进行查漏补种,每隔5年强化免疫1次。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盐城市盐都区健康儿童麻疹、乙脑、流脑、脊髓灰质炎IgG抗体水平,评价儿童预防接种效果,为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8~9月,在盐都区马沟镇对完成麻疹疫苗、乙脑疫苗、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基础免疫全程接种的2~13岁儿童2 017名,采集手指末梢全血,采用酶联免疫试验试剂盒检测麻疹、乙脑、流脑、脊髓灰质炎IgG抗体。[结果]检测2 017名儿童,脊髓灰质炎IgG抗体阳性率为76.15%,2岁最低(56.00%),7岁最高(97.28%);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78.73%,9岁最低(61.90%),4岁最高(97.45%);乙脑IgG抗体阳性率为88.55%,8岁最低(80.70%),10岁最高(94.03%);流脑IgG抗体阳性率为62.72%,6岁最低(29.34%),8岁最高(98.25%)。[结论]盐都区马沟镇2~13岁儿童麻疹、乙脑、流脑、脊髓灰质炎抗体水平不高。  相似文献   

3.
国产流行性腮腺炎疫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国产腮腺炎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用血凝抑制(HI)试验检测免疫前、后血清抗体水平;在接种疫苗1个月后观察接种组和对照组1年内腮腺炎的发病率。[结果]检测了88名无腮腺炎病史及接种史的1~6岁健康儿童免疫前、后血清,HI抗体阳转率为77.03%,GMT为14.10,免疫成功率为76.14%;接种疫苗后1年内接种组腮腺炎发病率0,对照组发病率0.3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国产腮腺炎疫苗有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扬州市健康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抗体水平,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6月乙脑流行季节前,分7个年龄组,每组随机抽取50名健康人,采用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法检测乙脑中和抗体。结果共检测356人,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0.11%,GMT为1∶10.36。抗体阳性率、GMT<8月龄组最低,>20岁组最高,不同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18,P<0.05;F=23.82,P<0.05);有乙脑疫苗免疫史人群抗体阳性率高于无免疫史人群(χ2=27.68,P<0.05;F=16.19,P<0.05),且随着免疫剂次的增加而增加;不同性别抗体阳性率、GMT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6,P>0.05;F=1.25,P>0.05)。结论扬州市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主要受疫苗接种及由流行季节造成的隐性感染影响,2岁儿童乙脑抗体水平较低,建议增加6岁儿童复种1剂次乙脑疫苗的接种程序。  相似文献   

5.
两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和Vero细胞乙型脑炎纯化疫苗(Vero细胞乙脑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效果。方法在湖南省沅江市和衡东县筛选8~20月龄无乙脑疫苗免疫史(基础免疫组)和1.5~3岁完成了基础免疫(加强免疫组)的二组健康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沅江市的观察对象接种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衡东县的观察对象接种Vero细胞乙脑疫苗。然后从每个市县的二组观察对象中抽取部分对象检测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血清乙脑中和抗体滴度,并观察其接种不良反应。结果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Vero细胞乙脑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8%。两种疫苗的接种不良反应以全身发热为主,分别占不良反应的95.4%和92.3%,发热72h后恢复正常。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基础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82.5%,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23.1;加强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93.2%,GMT为1:28.6。Vero细胞乙脑疫苗基础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83.2%,GMT为1:25.1;加强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93.7%,GMT为1:32.4。结论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和Vero细胞乙脑疫苗安全、有效,可在预防控制乙脑工作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罗湖区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和麻疹疫苗(MV)的免疫效果,在辖区内0~39岁健康人群中随机抽取434人,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显示:434人中抗体阳性342人,阳性率为78.8%,几何平均滴度(GMT)为l:542。以8个月--15岁儿童抗体阳性率为高(90.57%--95.37%),GMT各年龄组变化不明显,抗体阳性率有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观察MV初种8~12月龄儿童53人,免疫成功率为96.23%;20--29岁组MV接种48人,免疫成功率为100%;免疫后抗体GMT分别比免疫前提高8.05和5.75倍。显示接种麻疹疫苗有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观察冻干精制Vero细胞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灭活疫苗 (Vero细胞乙脑疫苗 )的接种反应及免疫效果 ,在乙脑流行区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选择 6~ 18月龄未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健康婴幼儿为观察对象 ,分别接种Vero细胞乙脑疫苗、原代地鼠肾细胞 (PHK)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结果显示 :接种Vero细胞乙脑疫苗第 1剂后体温中、强反应率为 12 4 % ,未见局部及其它不良反应 ;接种第 2剂后无发热反应。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免疫 2针后 1个月 ,血清中和抗体阳转率和几何平均滴度 (GMT)分别为 10 0 0 %和 1∶2 7 7,显著高于PHK乙脑灭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免疫后血清学效果。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初免的儿童 ,1年后抗体阳性率与GMT分别为 88 3%和 1∶2 6 4 ,用同一种疫苗加强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与GMT分别为 10 0 0 %和 1∶2 80 1。此外 ,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对该区的 1~ 6岁已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儿童进行加强免疫 ,结果显示 :免疫前阳性率与GMT分别为 6 8 2 %和 1∶10 2 ,免疫后阳性率为 10 0 0 % ,GMT达 1∶2 32 4 ,≥ 4倍增长率为 98 5 % ,加强免疫前后差异显著。由此可见 ,用Vero细胞乙脑疫苗对儿童进行初免或加强免疫 ,除初免第 1针有一过性发热外 ,无其它不良反应 ,血清学效果明显优于PHK乙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纯化乙型脑炎(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筛选405名8~20月龄无乙脑疫苗免疫史和419名18~36月龄并仅接种一次纯化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的二组健康婴幼儿为观察对象,接种纯化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后观察其接种不良反应,并在两组观察对象中抽取193名用细胞蚀斑减少中和试验检测免疫前和免疫后1个月血清乙脑中和抗体。结果纯化乙脑疫苗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2%;免疫成功率为78.9%;基础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82.47%,GMT达1:23.1,1年后抗体阳性率为60.91%,GMT为1:10.9,加强免疫后1月抗体阳性率高达93.24%,GMT为1:28.6,基础、加强免疫前后抗体滴度分布、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纯化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乙脑疫苗,值得在控制乙脑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睢宁县正常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方法]2002年采用微量血常规法对2~4岁、6~8岁、13~15岁、25~49岁的756名正常人群检测麻疹血凝抑制抗体(HI)。[结果]检测756人,麻疹HI抗体阳性率为99.21%,几何平均滴度(GMT)为30.68。抗体阳性率4个年龄组为98.69%~99.54%;2~4岁组GMT较低,6~8岁、13~15岁较高。[结论]睢宁县正常人群中已经形成了可靠的麻疹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0.
王信东 《卫生软科学》2013,(11):709-711
[目的]了解邹城市16个镇街1~6岁儿童脊灰、麻疹、乙脑疫苗免疫效果,为科学合理地评价预防接种工作及质量,有针对性地开展免疫工作提供依据,并将其作为考核基层预防接种工作的标准之一。[方法]采取个人自愿原则,采集末梢血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邹城市16个镇街20939名1~6岁健康儿童脊灰、麻疹、乙脑IgG抗体,统计阳性人数,用SPSSII.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监测儿童的脊灰、麻疹、乙脑IgG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8.50%、98.65%。不同镇街、年龄、免疫史儿童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邹城市1~6岁儿童脊灰、麻疹、乙脑抗体水平较高,免疫效果良好,已形成保护屏障。建议扩大监测范围和监测疫苗种类,更加规范预防接种工作,必要时开展常规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进一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宣汉县农村健康人群百日咳、麻疹的免疫状况,及时为今后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7年8月在全县74个乡(镇)随机抽取627名健康者分4个组进行了麻疹、百日咳抗体水平检测。[结果]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其抗体阳性率为89.15%,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6.67,百日咳的抗体水平相对略低,其抗体阳性率为63.64%,GMT为1︰546,低年龄组与高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免疫预防接种对保持高抗体水平,降低麻疹、百日咳的发病率至关重要,但随着接种后时间的延长,抗体水平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3月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效果。[方法]选择未接种过百白破疫苗、未患过相应传染病的3月龄儿童68人,分别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前及接种后1个月采血检测相应抗体。[结果]免疫前儿童百日咳、白喉、破伤风3种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1.47%和110.31、41.18%和12.02、19.12%和11.46,免疫1个月后,3种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100%和1250.55、98.5%和164.65、100%和1136.07。[结论]3月龄儿童百白破疫苗基础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李晓军 《职业与健康》2001,17(11):74-75
[目的]调查本地与外地小学生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前后抗体水平.[方法]采集64名本地学生及51名外地学生接种MV前后血清,检测麻疹血凝抑制(HI)抗体.[结果]强化免疫前,本地学生HI抗体阳性率90.63%(58/64),GMT(谷氨酸转肽酶)18.807,外地学生HI抗体阳性率76.47%(39/51),GMT 15.321.免前阳性率本地与外地学生差异有显著性(x2=4.31,P<0.05),外地学生免后抗体升高明显高于本地学生.[结论]在外来学校学生中,开展MV强化免疫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淮安市清浦区乡镇健康人群乙脑免疫水平,评价乙脑疫苗接种效果。方法2009—2011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采样,采用空斑减少中和实验法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合格标本1 092份,乙脑抗体阳性率为67.58%,抗体几何均数(GMT)为1∶11.89,各年度、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浦区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小年龄组儿童抗体阳性率不高。对2岁以内儿童应及时给予乙脑疫苗的预防接种,同时做好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麻疹—腮腺炎—风疹疫苗 (MMR -Ⅱ )对腮腺炎免疫效果。 [方法 ]采集 10 8名无腮腺炎病史及腮腺炎疫苗接种史的 1~ 6岁健康儿童接种MMR -Ⅱ前后血清 ,检测腮腺炎血凝抑制 (HI)抗体。对 87例腮腺炎病例进行 1∶1配对对照调查。 [结果 ]HI抗体阳转率 81 19% ( 81 10 1) ,GMT 1∶6 3 1,免疫成功率 81 48% ( 88 10 8)。有无MMR -Ⅱ接种史与腮腺炎发病之间的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 χ2 =18 3 8,P <0 0 1) ,OR =0 0 43 5 ,95 %可信区间( 95 % CI)为 0 0 111~ 0 1710。 [结论 ]儿童接种MMR -Ⅱ后对腮腺炎免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仙居县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为乙脑疫情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流行期前、后双份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乙脑抗体。[结果]检测284人,流行期前阳性率32.0%,期后50.4%。不同年龄组流行期前、后乙脑抗体水平<15岁各年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15岁各年龄组相近(P>0.05)。城关高于郊区(P<0.01)。男女间抗体阳性率相近。[结论]仙居县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总体偏低,要抓好乙脑疫苗接种工作,提高接种率和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7.
玉溪市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玉溪市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免疫状况,从而为科学制定有效的乙脑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和整群抽样(PPS)方法,于2010年6月在玉溪市一区八县范围内随机抽取六个县,按预先设计的调查方案进行人群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免疫接种率调查,并采集被调查对象血清进行乙脑保护性抗体IgG检测。[结果]在调查的2413人中,有乙脑疫苗免疫接种史的占59.93%,而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为94.28%,不同年龄细人群血清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61,P〉0.05)。[结论]玉溪市人群流行陛乙型脑炎免疫状况较好,能有效控制乙型病毒性脑炎在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元江县1岁~15岁儿童麻疹免疫状况,评价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及效果,为制定元江县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参考。[方法]2008年6月~7月在元江县各乡镇随机抽取5个年龄段人群血清331人,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IgG抗体,用统计学方法对不同年龄组的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元江县331例1岁~15岁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315例,阳性率95.17%,抗体几何平均倒数滴度(GMRT)1630.44,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9.62%、96.30%、96.43%、100%、98.21%。不同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之间有差异(x^2=11.52,P〈0.05),低年龄组麻疹抗体阳性率相对较低仅达89.62%;不同性别儿童麻疹抗IgG抗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x^2=0.63,P〉0.05)。[结论]元江县15岁以T)L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95.17%,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消除麻疹队列人群免疫力〉95%的指标,但部分乡村依然存在麻疹散发病例的报告。为按期实现国家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标,必须对免疫薄弱的人群采取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措施,进一步提高易感人群麻疹免疫水平,建立人群牢固的免疫屏障,最终达到阻断麻疹在人群中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761例乙脑病人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并测定了学令前儿童的血清乙脑抗体水平和猪血清乙脑抗体。调查结果表明,乙脑病人多为10岁以下儿童,占82.26%。病人中有11.7%的人曾接种过乙脑疫苗。学令前儿童血清乙脑抗体阳性率为18.84%;血清抗体的GMT为1:2.0。在流行季节,猪血清乙脑抗体阳性率较高(86.90%)血清抗体的GMT为1:90.88。本文还讨论了乙脑流行的可能原因以及控制流行需要采取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可行性,于1997年4~12月随机选择了本市342名8月龄婴儿进行了观察.所有入选婴儿被随机分成3组:第1组105人,皮下接种BRD-Ⅱ株风疹疫苗;第2组105人,分别在左、右上臂同时皮下接种BRD—Ⅱ株风疹疫苗和沪191株冻干麻疹疫苗;第3组132人,皮下接种沪191株冻干麻疹疫苗.在免疫前,第1组与第2组的风疹血凝抑制(HI)抗体阳性率均为2.86%,几何平均滴度(GMT)均为1:1.06;第2组与第3组的麻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6%和5.30%,GMT分别为1:1.02和1:1.60.免疫后1个月,第1组与第2组的风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10%和99.05%,GMT分别为1:144.15和1:148.99,两者的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第2组与第3组的麻疹HI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5%和97.73%,GMT分别为1:35.10和1:32.85,两者的差异亦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所有免疫的儿童均未发现局部和全身反应.结果表明: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联合免疫可产生与常规免疫相同的免疫应答,风疹疫苗初免月龄定于8月龄与麻疹疫苗联合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