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马尔库塞(HerbertMarcuse,1898—1979)对《手稿》消除异化道路的学说进行了改造,其目的在于使马克思《手稿》的观点“现代化”,以使《手稿》与他的建立在弗洛伊德学说基础上的“爱欲”说相统一。但他的这种改造并没有使马克思《手稿》现代化,而恰恰是使其乌托邦化了。这是因为马尔库塞对《手稿》的改造背离了马克思具体、现实、实践的正确立场,而使之抽象、思辨、直观化了;这样的改造使得马克思唯物主义的起点唯心主义化了。因而它不是消除异化的现实道路,而是乌托邦的空想。马尔库塞对马克思《手稿》消除异化道路的乌托邦改造集中在革命的起因及私有制问题上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对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研究,是改革开放以来开辟的新的领域,而《马克思经济学手稿的方法论》,对经济学手稿方法论所作的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外还是第一次。本书体现了对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新角度和新的思考,十分令人兴奋。 在马克思三部经济学手稿(《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1857年—1858年经济学手稿》和《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发表之前,人们对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是从其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自从1932年全文发表以来,一直引起阶级观点不同的哲学家、经济学家、美学家的关注和论争,争论的问题虽然很多,但我觉得,根本问题是如何看待马克思的这部未完成的读书笔记,换一个说法就是,《手稿》是不是马克思的成熟之作。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曾在他的著作——《资本论》的第二卷的第Ⅱ个手稿中,有一处也是《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唯一的一处关于安徽省的记述。 一八六八年底至一八七○年,马克思在长期的贫病交加中,写了《资本论》第二卷的草稿之——第Ⅱ稿。马克思在手稿的第一章论述流通费用时,用大量篇幅探讨了运  相似文献   

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第一部阐述经济问题的著作,在马克思经济思想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估计到马克思《手稿》的科学价值,对于把握马克思的全部经济思想及其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一异化劳动是马克思《手稿》中的基本概念。马克思试图由这一概念出发,来揭示资  相似文献   

6.
王东  林锋 《江汉论坛》2007,31(6):9-17
《资本论》第一手稿(即《1857-1858年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不仅是马克思经济学创新的主要作品之一,也是其哲学创新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它是继马克思19世纪40年代的初步哲学探索之后,其哲学思想发展的又一座高峰,是马克思哲学创新第二阶段(《资本论》创作阶段)的奠基之作,也是其哲学创新第三阶段(《马克思晚年笔记》创作阶段)的重要理论来源和思想起点,在马克思哲学发展历程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桥梁作用.确立对《手稿》哲学地位的上述肯定性理解,其意义不仅在于纠正长期以来对这一手稿的单一经济学学科理解,还在于确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新解释模式,消除长期以来流行的关于马克思哲学史的两种错误观念--"马克思哲学创新一次完成论"、"两个马克思对立论".  相似文献   

7.
曹淑芹 《阴山学刊》2003,16(6):92-96
马克思在1845年春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下简称《提纲》),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在《提纲》中马克思确立了自己科学的实践观,而在此之前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异化劳动学说,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关于实践概念和实践的特征。《手稿》与《提纲》中实践现有明显的差别,同时《手稿》中实践观的雏形与《提纲》中的科学实践观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著作。它主要论述的是经济学问题.同时广泛地论及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里,拟对《手稿》中的认识论思想作初步的探讨。 《手稿》并没有论述认识论的专门章节,马克思是联系其他问题来发挥他的认识论思想的。把他的这些论述加以综合、分析,就可以比较清楚地看到马克思此时在认识论上所达到的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对其思想理论先驱(黑格尔、费尔巴哈、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家、法国当时的各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批判继承的结果,表现为马克思在这部手稿中的理论创造。指出这些理论创造,也就阐明了这部手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形成的意义。统观《手稿》可以看出,马克思在其著作中所达到的比他同时代的人以及前人更高的理论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单向度的人》于1964年写成,但是,对人的异化问题的关注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表现出来.对人的关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点,但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对人的异化的关注是不同的.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复归,要继续坚持对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在创立新理论时,第一次试图从政治经济学和哲学角度,对共产主义理论基础作出系统论证的著作。其中值得特别注意的是,马克思在这里首创了一个崭新的劳动异化概念,以表达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的人的类本质的异化,即人剥削人的现象;由此进而引出异化理论(人的本质及其丧失和复归),并把它作为决定自己理论一般结构的方法论的原则。也就是说,马克思在《手稿》中是从人的本质出发,并以此为依据来论证作为解放全人类的必由之路——共产主义的哲学基础的。人的本质问题,是《手稿》所论述的主题之一。本文拟围绕这一问题谈些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是马克思早期具有特殊意义的卓越的著作之一。它标志着马克思思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这部著作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也包含有马克思许多极为重要的伦理道德思想。从《手稿》的内容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是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一部分是对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最后一部分是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在这些批判中,马克思初步地、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资本论》创作之前的两部手稿《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这三个概念成为始终贯穿在两部手稿之中的思想主线,共同构筑着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形成与思想发展。有必要基于研究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的文本,努力理解马克思对劳动、资本逻辑、共产主义的认识与把握,努力把脉马克思两部手稿创作的理论思路,努力研究马克思在写作《资本论》之前的这两部手稿已蕴含的共产主义观,认为马克思在两部手稿中对劳动、资本逻辑的理解具有的一致性体现在对共产主义的理解与共产主义观的形成上,以此探索马克思共产主义观的理论思路、思维方式、思想实质。  相似文献   

14.
苏东学者拉宾认为,考虑到《1844年手稿》中的第二、三手稿广泛运用了关于李嘉图、穆勒等经济学家的摘录资料,而第一手稿中却没有引述这些资料,故设想马克思的《1844年手稿》不是一气呵成写出的,具体说来可分为两个阶段,即从1843年10月开始,马克思先作了萨伊和斯卡尔贝克的摘要,即第一笔记本,然后作了斯密的摘要,即第二、三笔记本。与此同时,马克思写出了《1844年手稿》的第一手稿。在随后的第四和第五笔记本中马克思摘录了李嘉图、穆勒等经济学家的著作(包括对恩格斯《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摘要),从而最终完成了第二、三手稿。我完全同意拉宾的假设,除了他所说的原因外,我发现从两文本的内在逻辑上也能证实这一点。  相似文献   

1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早期文本.在该文本中,马克思从经济学和哲学这两重视角出发来解读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第一次用经济学的思想阐释生产劳动的存在论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表达他对共产主义这一未来社会的理解.所以《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这是马克思首次集中对共产主义这一思想主题的经济—哲学阐释,这为后来的《共产党宣言》等著作奠定了理论基础.重新认识《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对于当下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一八四四年写下的国民经济学批判手稿,包含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最初成果,也包含着他的新型历史观的雏型。唯物史观的建立,只有借助辩证法才有可能。在手稿中,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进行了改造,摒弃其唯心主义杂质,发掘、继承和发扬其辩证法合理内核,初步地然而出色地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领  相似文献   

17.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把人的本质这一问题和他的社会历史发展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手稿》中人的本质是马克思的历史发展几个阶段的基点和起点,是贯穿整个历史阶段的线索,而《手稿》中,马克思的社会历史发展观也渗透着人的本质。通过对《手稿》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手稿》中不同的社会形态里人的本质是不同的,并且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扬弃,人的本质具有历史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18.
由于解读模式的局限,学界往往贬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地位。流行观点认为《手稿》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出发,其出发点是"理想的人"。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和马克思哲学创新道路的分析,我们认为《手稿》中的出发点不是什么理想或抽象的人,而是现实的、从事劳动实践活动的人。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国内思想理论界出现了一股谈论"人道主义"的热潮,有的作者甚至主张马克思主义学说就是彻底的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就是人道主义的最终实现.这些同志往往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寻找理论根据.我们认为,马克思在1844年写作《手稿》时,按其思想发展过程来说,虽然还没有完全摆脱费尔巴哈哲学的消极影响,但即使在这时,马克思也并不象人们通常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人道主义者.实际上,《手稿》中"人道主义"一词,是在特定意义上使用的,它的含义既不同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传统人  相似文献   

20.
为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天津美学学会和南开大学于1982年9月在天津召开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美学问题学术讨论会。现将这次会议讨论的几个主要问题综述如下: 《手稿》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还是人本主义的? 这个问题实质上是确定《手稿》在马克思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地位。一种意见认为,1844年,马克思在哲学上已经由黑格尔转向了费尔巴哈,并且酝酿准备着新的变化。总的来讲,马克思开拓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