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塞克硝唑对厌氧菌抑菌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塞克硝唑对厌氧菌的抑菌效果.方法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塞克硝唑对200株厌氧菌的抑菌浓度(MIC),实验中以替硝唑和甲硝唑作为厌氧菌抑菌试验的对照.结果塞克硝唑、替硝唑和甲硝唑对120株革兰阴性厌氧菌的MIC90分别为1~4μg/ml、1~2μg/ml和4~8μg/ml,对80株革兰阳性厌氧菌的MIC90分别为4~8μg/ml、4~16μg/ml和16~32μg/ml.结论试验药物中塞克硝唑抑制革兰阳性厌氧菌较替硝唑稍强,甲硝唑对厌氧菌的抑制作用均不如塞克硝唑和替硝唑.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厄他培南、甲硝唑和克林霉素对临床多中心标本分离厌氧菌的抗菌活性。方法对179株厌氧菌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鉴定。药敏试验參考CLSI M11-A8文件,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5种抗菌药物对179株临床分离厌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77株革兰阴性厌氧杆菌中,56株拟杆菌属细菌对厄他培南敏感率最高,为96.4%,对克林霉素敏感率为39.3%;21株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全敏感。43株革兰阳性厌氧杆菌和54株革兰阳性厌氧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厄他培南的敏感率较高(87.5%),对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结论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厄他培南对临床常见厌氧菌保持较高的抗菌活性,不同菌属细菌对甲硝唑耐药率差异较大,对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抗菌新药左奥硝唑体外抗厌氧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芹奥硝唑对临床分离375株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根据CLSI2012年版M11A8标准,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芹奥硝唑对375株临床分离厌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奥硝唑、甲硝唑和右奥硝畔3种同类药物进行比较。结果芹奥硝唑对大多数厌氧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强,与甲硝唑、奥硝唑及右奥硝唑相仿或略强。左奥硝唑对厌氧革兰阴性菌中的脆弱拟杆菌、多形拟杆菌的抗菌活性强,其MIC90值分别为0.5、1mg/L;对厌氧革兰阳性杆菌中的艰难梭菌活性强、产气荚膜梭杆菌活性相仿,其MIC90值分别为0.25、2mg/L;对厌氧革兰阳性球菌中的大消化链球菌也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其M1C90值为1mg/L。但左奥硝唑和其同类药物对厌氧革兰阴性球菌中的韦荣球菌抗菌活性均较差。结论左奥硝唑对厌氧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与甲硝唑、奥硝唑及右奥硝唑相仿或略强。提示左奥硝唑具有良好的抗厌氧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左氟沙星对974株需氧及厌氧菌抗菌活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临床分离的974株需氧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新一代喹诺酮药物的药敏信息,方法 最低抑菌浓度测定用琼脂稀释多点接种法,最低杀菌浓度用肉汤稀释法,并用杀菌曲线方法比较二种喹诺酮药物杀菌性能。 结果左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的MIC50分别为0.25,0.5,0.5,1和0.125μg/ml,抗菌活性强于氧氟沙生和环丙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左氟沙星、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临床分离的974株需氧和厌氧菌的抗菌活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新一代喹诺酮药物的药敏信息。方法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用琼脂稀释多点接种法,最低杀菌浓度用肉汤稀释法,并用杀菌曲线方法比较二种喹诺酮药物杀菌性能。结果左氟沙星对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和厌氧菌的MIC50分别为0.25、0.5、0.5、1和0.125μg/ml,抗菌活性强于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肠杆菌细菌、变形杆菌、嗜血杆菌和不动杆菌的MIC50分别为<0.03、<0.03、<0.03、0.125和0.03μg/ml,抗菌活性强于氧氟沙星,但与环丙沙星相同。左氟沙星对绿脓假单胞菌抗菌活性稍弱于环丙沙星。结论左氟沙星是一个广谱抗生素,对临床常见致病菌显示了良好的抑菌和杀菌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唑烷酮类新药康替唑胺对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 收集全国19所医院1321株的临床分离菌,以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康替唑胺对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与有关抗菌药物进行比较,测定康替唑胺的杀菌活性、抗菌药物后效应(PAE)以及不同培养条件对康替唑胺抗菌作用的影响.结果 康替唑胺对革兰阳性菌中葡萄球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临床合理选择抗厌氧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VITEK-AMS的ANI厌氧鉴定卡进行厌氧菌鉴定;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甲硝唑、苯酰甲硝唑羧苄青霉素及氯霉素对115株厌氧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甲硝唑及其衍生物苯酰甲硝唑对拟杆菌的MIC90均为2~4μg/ml,对梭杆菌MIC90分别为1.0μg/ml和0.5μg/ml,;甲硝唑及苯酰甲硝唑对革兰阳性厌氧菌的抗菌活性低于氯霉素和羧苄青霉素。结论4种药物对厌氧菌的MIC值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但甲硝唑及其衍生物仍可作为抗厌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且具有副作用小、使用方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lycosin-Ⅰ体外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活性及体外联合8种常用抗菌药物对MRSA的抗菌作用。方法本研究遵循了随机对照试验的设计原则。收集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21年9至11月临床分离的MRSA 10株,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lycosin-Ⅰ体外抗MRSA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和杀菌动力学试验;采用微量肉汤棋盘式稀释法检测lycosin-Ⅰ与青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利福平、米诺环素、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共8种常见抗菌药物的体外联合抑菌效果。结果 lycosin-Ⅰ体外抗MRSA的MIC范围为4~8 mg/L, MIC50和MIC90分别为4和8 mg/L;MBC范围为4~8 mg/L, 其比值MBC/MIC为1~2;杀菌动力学试验结果显示, lycosin-Ⅰ浓度为1/2 MIC或MIC时, MRSA临床分离株和标准菌株均在短时间存活菌数下降而后出现恢复繁殖的现象, 而浓度为2 MIC或4 MIC时存活细菌载量则呈现逐渐减少直至杀灭的趋势。lycosin-Ⅰ与庆大霉素体外联用时以协同作用为主而与其他抗菌药物联用主要表...  相似文献   

9.
头孢哌酮联合β-内酰胺酶抑制剂体外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头孢哌酮联合不同含量酶抑制剂对临床常见致病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药物对临床分离的318株革兰阴性杆菌的MIC值,分析其耐药率.结果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8∶1)、头孢哌酮/舒巴坦(1∶1)、头孢哌酮/舒巴坦(2∶1)联合较头孢哌酮单用对大肠埃希菌(包括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包括产ESBLs),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的MIC50/MIC90分别降低2~32和2~8倍.对于肠杆菌科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8∶1)的抗菌活性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1∶1和2∶1);对于非发酵菌铜绿假单胞菌三者MIC50/MIC90为8/64、16/64、16/64 μg/mL,鲍曼不动杆菌对三者的MIC50/MIC90为64/128、16/32、16/64 μg/mL.不同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显示不同的耐药性.结论 头孢哌酮与他唑巴坦或舒巴坦联合应用可不同程度地提高头孢哌酮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临床常见致病菌头孢哌酮/他唑巴坦(8∶1)体外抗菌活性优于头孢哌酮/舒巴坦(1∶1)和(2∶1).而对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头孢哌酮/舒巴坦(1∶1)抗菌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0.
甲硝唑等药物对115株厌氧菌最低抑菌浓度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临床合理选择抗厌氧随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应用VITEK-AMS的ANI厌氧鉴定卡进行厌氧菌鉴定;用琼脂稀法测定甲硝唑,苯酰甲硝唑羧苄青霉素及氯霉素对115株厌氧菌的最低抑制浓度(MIC)。结果 甲硝唑及其衍生物苯酰甲硝唑对拟杆菌的MIC90均为2-4μg/ml,为梭杆菌MIC90分别为1.0μg/ml和0.5μg/ml;甲硝唑及苯酰甲硝唑对革兰阳性厌氧菌的抗菌活性低于氯霉素和羧苄青霉素。  相似文献   

11.
奥硝唑注射液是继甲硝唑、替硝唑之后的新一代5-硝基咪唑类抗菌药,具有抗厌氧菌、抗滴虫及抗阿米巴虫的疗效;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是广谱和具有抗菌活性的8-甲氧基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两种药物间存在配伍禁忌.查阅药物说明书及<400 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未提及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的体外杀菌活性特点。方法以0.5~32倍最低抑菌浓度 (MIC)的头孢他啶分别联合4 mg/L阿维巴坦对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共8株受试菌进行头孢他啶-阿维巴坦体外杀菌动力学观察及记录描述,并绘制杀菌曲线。结果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肠杆菌科细菌及部分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杀菌作用,其杀菌曲线下降趋势与时间成正相关,且不随药物浓度改变有明显变化。7株受试菌株在其相应的4 MIC药物浓度时,存活菌落数在6 h内下降约3 lgCFU/mL。1株铜绿假单胞菌(17-W07-23)在4倍以上MIC的药物浓度条件下,仍能观察到细菌存活数减少后再次增多,曲线出现反跳。结论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对抗菌谱内的肠杆菌科细菌及部分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杀菌活性,属时间依赖型抗生素。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可采取适当缩短给药间隔的方式维持其血药浓度以达到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左氧氟沙星对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方法常规分离培养细菌,用VITEKⅡ全自动细菌鉴定分析仪和API细菌鉴定系统鉴定到种。药敏试验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MIC,按NCCLs规定的标准进行。结果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标本中分离获得了131株病原菌,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嗜血杆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等。左氧氟沙星对常见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在0.06—64mg/L之间,总的抑菌率为90.1%。结论左氧氟沙星是一种有效的广谱抗菌药物,对呼吸道和泌尿道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较高,可以作为治疗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4.
杭州市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的分离和药敏谱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 了解杭州市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的分布和耐药现状。方法 统计杭州市 4家综合性医院 498株黄杆菌的耐药情况 ,用琼脂稀释法检测 14种抗菌药物对 62株脑膜炎败血黄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结果 除对头孢哌酮 /舒巴坦和哌拉西林 /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 2 0 5%和2 4 0 %以外 ,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 >40 %。用琼脂稀释法进行脑膜炎败血黄杆菌MIC的检测 ,利福平显示了很好的抗菌活性 ,其MIC5 0 和MIC90 分别为 0 5μg/ml和 8μg/ml ,优于其他的抗菌药物。结论 黄杆菌的多重耐药率高 ,治疗困难 ,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抗菌肽人β防御素3(hBD3)对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离株的抑菌作用。方法合成抗菌肽hBD3,分别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检测、直接杀菌试验、重要功能基因检测分析其对2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的直接抑制作用;并将其与阿莫西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联合应用,观察其对抗菌药物50%最低抑菌浓度(MIC50)和90%最低抑菌浓度(MIC90)的影响。结果hBD3对20株肺炎克雷伯菌的MIC为(22.3±6.6)μg/mL;在浓度达到8μg/mL时即有明显的杀菌作用。hBD3可上调ompC基因表达,下调yojL基因表达。在联用5μg/mL hBD3后,头孢他啶、环丙沙星的MIC50和MIC90值均明显降低,而阿莫西林的MIC50和MIC90值无明显变化。结论抗菌肽hBD3对肺炎克雷伯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望与抗菌药物联用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不同厂家左氧氟沙星注射液的MIC,为医院选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临床实验标准委员会推荐的琼脂稀释法和肉汤稀释法检测7个厂家的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评价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7家左氧氟沙星的MIC从0.5~4.0μg/ml不等,其抗菌活性相差8倍。结论市场有多家左氧氟沙星注射液品牌,医院应选择其抗菌活性较高(MIC较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革兰阳性球菌1914株耐药性监测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目的:了解上海地区临床分离革兰阳性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Kirby-Bauer法检测2002年3—5月上海10所医院1914株临床分离革兰阳性球菌对20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采用微量稀释法、琼脂平板稀释法和E试验对部分菌株进行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结果: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抗菌活性最强,只有2株细菌(1株溶血葡萄球菌和1株华纳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中介(E试验)。无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耐药株(稀释法)。结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两的抗菌活性相似。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在遇到K-B法结果为替考拉宁和万古霉素中介或耐药时,必须采用稀释法或E试验以确证其是否耐药。  相似文献   

18.
利奈唑胺的体外抗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抗菌新药利奈唑胺的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利奈唑胺对579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有关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利奈唑胺的杀菌浓度和杀菌曲线;培养条件对利奈唑胺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利奈唑胺对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肠球菌属临床分离菌均具高度抗菌活性,包括对其中的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青霉素中介肺炎链球菌亦具良好的抗菌作用。对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的抗菌活性较低。对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具较高抗菌活性。利奈唑胺对耐药的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相仿或略强。最低杀菌浓度(MBC)测定及杀菌曲线试验结果显示利奈唑胺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对大部分葡萄球菌属具杀菌作用,对肠球菌仅具抑菌作用。培养基pH值的改变、细菌接种量的改变对利奈唑胺抗菌活性有一定影响,人血清含量改变对该药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利奈唑胺对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包括多重耐药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且与其他抗菌药问无交叉耐药。提示利奈唑胺对革兰阳性球菌,尤其是多重耐药株所致感染的控制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甲磺酸加替沙星等3种抗菌药物的体外杀菌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甲磺酸加替沙星体外杀菌曲线特点。方法:采用菌落计数法对1/4、1、4、8、16、64最低抑菌浓度(MIC)系列浓度的3种抗菌药物(甲磺酸加替沙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进行体外杀菌实验。结果:甲磺酸加替沙星与阿米卡星随着抗菌药物浓度的升高。其杀菌时间明显缩短。而4MIC哌拉西林较1MIC哌拉西林的杀菌时间有所缩短,但较8MIC、16MIC、64MIC哌拉西林的杀菌时间及杀菌程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与阿米卡星的杀菌曲线显示了浓度依赖性.哌拉西林则显示了非浓度依赖性的杀菌曲线。  相似文献   

20.
头孢西酮的体外抗菌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头孢西酮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琼脂对倍稀释法测定头孢西酮对568株临床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与相关抗菌药进行比较;测定头孢西酮的杀菌浓度和杀菌曲线以及培养条件对头孢西酮抗菌活性的影响.结果 在需氧革兰阳性菌中,头孢西酮对甲氧西林敏感金葡菌(MSSA)和甲氧西林敏感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MSCNS)、青霉素敏感肺炎链球菌(PSSP)以及β溶血性链球菌均有很好的抗菌活性,MIC90≤1 mg/L.头孢西酮对流感嗜血杆菌和卡他莫拉菌的MIC90为8 mg/L.在革兰阴性菌中,头孢西酮对非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奇异变形杆菌仍保持很好的抗菌活性.头孢西酮对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摩根摩根菌、沙雷菌、阴沟肠杆菌和不发酵糖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均无抗菌活性.培养基pH值的改变、细菌接种量、血清含量改变对该药抗菌活性无明显影响.结论 头孢西酮对社区感染常见病原菌均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