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中心脏自律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不同时段心脏自律性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对AMI早期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排便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23例AMI早期患者25例次排便过程中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并比较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QT离散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的不同时段中,HRV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校正后QT离散度在排便过程中升高明显(P〈0.05)。结论 排便对AMI早期患者心脏自律性负性影响较大,尤以便中前期和便后整理时最为明显;护理人员应加强排便过程中的心脏功能监护,缩短患者排便时间,积极协助患者做好便后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很高,排便困难是AMI早期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常见诱因.有报道[1],AMI后2~3d有5.3%的患者在排便过程中出现心绞痛、二次AMI、心力衰竭、猝死等并发症.即使无便秘的AMI患者,在排便时或排便后也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可见,排便活动是威胁AMI早期患者生命安全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排便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病人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MVO2)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23例AMI早期病人25例次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的心率和血压,比较首次排便组与非首次排便组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及MV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及MVO2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非首次排便组血压在便中前期较首次排便者明显升高[结论]对于非首次排便的AMI病人,护理人员仍应提高警惕,加强排便知识宣教和排便中监护。  相似文献   

4.
李冰  王建荣  马燕兰  帅莉  林琳 《护理研究》2008,22(3):670-672
[目的]了解不同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肌耗氧量(MVO2)的影响,为临床采取合理、有效的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排便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28例需采用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的早期AMI病人随机分为开塞露组和蓖麻油组,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两组病人排便过程中心率和血压,并比较两组病人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率、血压及MVO2变化。[结果]两种促排便措施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塞露组病人在促排便后心率和MVO2较蓖麻油组同期升高,其他时段两组病人心率、血压及MVO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期间,病人MVO2较蓖麻油口服者增加,不宜过多延长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的时间。促排便措施的选择应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不同时段心脏自律性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对AMI早期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排便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23例AMI早期患者25例次排便过程中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并比较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QT离散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的不同时段中,HRV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校正后QT离散度在排便过程中升高明显(P<0.05)。结论排便对AMI早期患者心脏自律性负性影响较大,尤以便中前期和便后整理时最为明显;护理人员应加强排便过程中的心脏功能监护,缩短患者排便时间,积极协助患者做好便后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不同时段心脏自律性的变化特点,为临床对AMI早期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排便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23例AMI早期患者25例次排便过程中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并比较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QT离散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的不同时段中,HRV变化无统计学差异;但校正后QT离散度在排便过程中升高明显(P<0.05).结论 排便对AMI早期患者心脏自律性负性影响较大,尤以便中前期和便后整理时最为明显;护理人员应加强排便过程中的心脏功能监护,缩短患者排便时间,积极协助患者做好便后整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李冰  王建荣  马燕兰  林琳  周莉 《护理研究》2007,21(29):2655-2657
[目的]探讨不同排便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病人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MVO2)变化的影响。[方法]通过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23例AMI早期病人25例次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的心率和血压,比较首次排便组与非首次排便组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及MV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排便过程中心率、血压及MVO2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但非首次排便组血压在便中前期较首次排便者明显升高。[结论]对于非首次排便的AMI病人,护理人员仍应提高警惕,加强排便知识宣教和排便中监护。  相似文献   

8.
2周住院心脏康复程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冶疗中,为避免增加心脏负担,即使无并发症至少需住院6周,近二十年来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康复治疗推广普及的速度很快,并为广大心血管工作者所接受。AMI患者早期进行康复运动能改善心功能储备,增加运动耐量,减少心肌缺血,延缓动脉硬化进展,减少焦虑、抑郁情绪。本研究拟进一步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AMI患者心功能分级、心绞痛分级、生活自理能力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冰  王建荣  马燕兰  帅莉  林琳 《护理研究》2008,22(8):670-672
[目的]了解不同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肌耗氧量(MVO2)的影响,为临床采取合理、有效的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减少排便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将28例需采用促排便护理干预措施的早期AMI病人随机分为开塞露组和蓖麻油组,采用多功能心电监护仪记录两组病人排便过程中心率和血压,并比较两组病人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率、血压及MVO2变化.[结果]两种促排便措施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塞露组病人在促排便后心率和MVO2较蓖麻油组同期升高,其他时段两组病人心率、血压及MVO2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期间,病人MVO2较蓖麻油口服者增加,不宜过多延长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的时间.促排便措施的选择应视病人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不同排便次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不同时段心脏自律性及心肌缺血情况的影响,为临床对AMI早期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减少排便时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23例AMI早期患者25例次排便过程中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并比较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及ST段压低之和等指标变化的异同。结果首次排便与上次排便的间隔时间及排便持续时间较非首次排便者延长,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但除便后30 min时非首次排便者的SDNN显著高于首次排便者外,两组排便过程中QT离散度、心率变异性及ST段压低之和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虽然非首次排便者的排便时间较首次排便者显著减少,但排便活动对非首次排便者心脏自律性及心肌缺血情况的影响并未减小。  相似文献   

11.
责任护士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康复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广泛开展早期心脏疾病的康复医疗。大量临床资料表明,无并发症心脏梗死(AMI)的患者,早期活动对远期预后可产生有益的影响。但应如何指导老年AMI患者更加科学有效地进行早期康复活动呢?我们针对老年AMI患者的特点,由责任护士对老年AMI患者进行康复指导,把整体护理运用到老年AMI患者的早期康复过程中。通过临床对比观察发现,由责任护士进行康复指导的15例老年AMI患者,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温梦玲  陈冬梅 《现代护理》2007,13(3):621-623
目的对开塞露肛注和蓖麻油口服2种促排便措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排便时心脏功能状态的影响进行比较,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将需采取促排便措施的AMI早期患者随机分为开塞露组和蓖麻油组,开塞露组给予开塞露20~40ml肛注,蓖麻油组给予蓖麻油10~30ml口服。观察比较患者在平静、促排便前、促排便后、便中前期、便中后期、便后整理、便后5min、便后30min8个时段中心率、血压、心肌耗氧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开塞露组与蓖麻油组在促排便后开塞露组的心率和心肌耗氧量显著高于蓖麻油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时段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开塞露肛注者与蓖麻油口服者在排便过程中各时段心脏自律性和心肌缺血情况的变化基本相同。但在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期间,患者的心肌耗氧量较蓖麻油口服者增加明显,不宜过多延长开塞露肛注后等待排便的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不同排便体位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患者排便过程中不同时段心脏自律性及心肌缺血情况的影响,为临床对AMI早期患者采取合理、有效的促排便措施,减少排便时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23例AMI早期患者23例次排便过程中的十二导联心电图,观察并比较患者在平卧位排便、半卧位排便过程中的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及ST段压低之和等指标变化的异同.结果 平卧位排便者与半卧位排便者在排便过程中,各时段的心率变异性、QT离散度及ST段压低之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卧位排便者在排便中(便中前期、便中后期)校正后QT离散度的增加幅度较半卧位者更大(P>0.05).结论 平卧位排便并不能有效减少排便对AMI早期患者自律性及心肌缺血情况的影响,半卧位排便也可考虑作为AMI早期患者排便的一种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梗死相关动脉(infarction related artery,IRA)的早期开通十分重要,静脉溶栓治疗仍是目前的首选手段,但IRA血流再通率达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3级者仅为28.3%,且再闭塞率高.直接介入治疗,即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虽能非常有效地重建血运,但并发症较多,同时要求的设备与技术条件也较高,费用昂贵,目前只在国内有限的大的医疗中心开展.我院自2002年2月~2005年1月,对收治的137例溶栓治疗失败的AMI患者1周后行补救性腔内介入治疗,尽早使IRA达到TIMI 3级完全再灌注,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现将有关的护理措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老年人的常见心血管病的急症,本次研究总结分析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心脏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老年AMI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为内科危重急症,起病急骤、变化迅速,是心脏骤死的主要原因.如果及时进行准确的治疗和细心、周到、科学的护理,对控制梗死的面积,改善愈后,降低死亡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护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对AMI患者采取包括疼痛护理、饮食与排便护理、心理护理、休息与活动、健康教育等在内的整体护理方法,通过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肌缺血性坏死,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AMI患者早期康复运动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长期以来医生和患者都认为“AMI后卧床时间越长越好,可以减少心脏合并症,预防再梗死或猝死”。近年来,我国对AMI患者的早期活动做了大量研究证实,无并发症的AMI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还有很多医务人员对早期活动的概念缺乏或心存疑虑,为了正视这一问题,现将近年来AMI早期康复的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活动的预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树青  高航 《现代康复》2001,5(11):78-7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病人早期活动的安全性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65例AMI病人随机分为早活动组35例及对照组30例,分别采用早期活动和传统卧床治疗方案。结果:两组在心率,血压,左室射血分数以及梗死后心绞痛,再梗死,住院期间病死率等方面的数据在统计学上均无显差异(P>0.05),但早期活动组无1例出现长期卧床所致的并发症。结论:无合并症的AMI病人实行早期活动的治疗方案可改善病人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溶栓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重要救治方法之一。动物实验或临床实践表明,AMI患者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早期实施溶栓治疗能显著降低死亡率,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且未见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因此对AMI并发心脏骤停行CPR患者,若无溶栓禁忌证应尽量给予溶栓治疗,以期能使危重患者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20.
林剑靖  胡滢 《护理与康复》2012,11(3):227-22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典型临床表现为首发、持久的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有胸闷、大汗、恐惧或濒死感[1]。AMI疼痛可因个体差异、性别[2]、年龄[3]、种族[4]等不同而有变化,出现异位疼痛,极易造成误诊、漏诊。护理人员了解及掌握AMI异位疼痛知识,是使AMI患者得到早期诊治、尽快康复的保证,也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本文就AMI异位疼痛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