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心理干预的护理效果。方法:对3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语言、表情、态度和行为等心理干预。结果:31例患者情绪稳定,29例治愈或好转出院,2例病死。结论:早期恰当的心理干预,可有效地缓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压力,稳定患者情绪,提高心理应对能力,达到较理想的治疗与护理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一般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指导。结果60例患者中死亡2例,其他均治愈,效果满意。结论针对C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朱红玲  张新玲 《吉林医学》2011,(17):3604-360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特点,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90例重症监护病房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观察,发现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重要作用。结论:针对ICU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应激及护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少玲  马吉香 《吉林医学》2011,(11):2243-2244
目的:通过观察了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应激反应,探讨如何进行相应护理。方法:采用自拟调查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应激反应统计。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焦虑、抑郁、依赖性增强等心理应激反应。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应激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针对患者具体的心理问题,及早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及增强其依从性和遵医嘱用药行为的有效性。方法: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将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重点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绪进行评分;发放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的依从性与遵医嘱用药行为进行评价。结果: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试验组患者依从性与遵医嘱行为、精神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其依从性和遵医嘱行为,加速身体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唐永仙  李悦 《四川医学》2013,34(3):468-469
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我院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运用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实际效果,从而为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方法本文选取了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期间入院治疗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采用不同护理措施前后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实施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结果差异不大,且组间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干预后1周和1个月,两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结果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水平,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实践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是临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实践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7.
游水彬 《四川医学》2013,34(7):1127-1128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实施不同干预措施,干预后1周和出院后1个月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结果组间比较,心理干预组患者的得分水平低于常规干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采用我院所提出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是临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影响.方法 回顾 C C U病房2008年9月-2009年10月共2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进行心理护理的情况.结果 通过心理护理,能有效帮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治疗,有效率达100%.结论 心理护理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顺利接受治疗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常规护理和心理干预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成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46名,按护理方式的区别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护理,对比其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57.7%的护理满意度(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加强心理干预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该方式因其临床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5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分析患者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有计划地进行心理护理.评估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和实施护理两周后的焦虑程度,并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及死亡率.结蚤: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后,患者焦虑程度比治疗前明显减轻,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发生心绞痛、再次心肌梗死、频发室早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可以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丽娟 《吉林医学》2007,28(16):1784-1785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方法:对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心理反应,如恐惧、焦虑、抑郁、松弛等心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麻痹和依赖心理,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尽快的解除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心理稳定,情绪放松,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病人的心身康复至关重要;心理护理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具有转折性的作用。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方法: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忧愁、绝望、松弛等心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麻痹和依赖心理,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尽快的解除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心理稳定,情绪放松,以建立良好的护患系,对患者的心身康复至重要;心理护理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具有转折性的作用.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针对发病期患者和恢复期患者存在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结果:122例心肌梗死患者经积极抢救治疗及护理,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13例死亡。结论:心理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恢复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方法:对4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进行临床观察,发现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有较严重的心理反应,如焦虑、恐惧、忧愁、绝望、松弛等心理.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紧张、焦虑、恐惧、麻痹和依赖心理,对患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的心理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尽快的解除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心理稳定,情绪放松,以建立良好的护患系,对患者的心身康复至重要;心理护理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具有转折性的作用.结论: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情况,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使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平稳渡过急性期,顺利康复。方法 对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观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7例达临床痊愈,5例无效。结论 根据老年人心理、生理特点,严密观察病情,持续心电监护,加强心理护理、康复指导以及病人的配合都是护理心肌梗死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6.
赖凤娇 《基层医学论坛》2016,(14):2009-201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措施与心理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其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分析心理护理效果。结果30例患者治愈21例,好转8例,死亡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病死率为3.3%。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护理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针对性、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琼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5):437-438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理特点和护理对策。方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心理调查、护理治疗、生命体征心电变化的观察、健康教育、康复活动指导、预防并发症,并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1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出院,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2例死亡。结论及时就诊治疗、心理护理、搞好基础护理、康复活动指导是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农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在经抢救病情稳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900例,根据职业选择出农村患者146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并对有心理问题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146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SCL-90各因子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干预后与干预前患者各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躯体化、强迫症、偏执、精神病性、抑郁、焦虑、恐怖因素均存在,抑郁和焦虑尤为明显,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丽华 《当代医学》2011,17(11):132-13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2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心肌梗死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评分,了解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情绪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降低不良心理情绪对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杨丽  杨跃进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136-137,143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新发急性心肌梗死的60例患者分为A组(心理护理组)和B组(常规护理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采取心理+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在病情稳定和出院前对所有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评估。结果A组患者在出院时的SAS和SDS评分结果分别为(38.63±6.84)分和(46.11±6.19)分,B组SAS和SDS评分结果分别为(44.32±8.37)分和(49.96±7.15)分,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