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从《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选取2006-2010年中由表人群的类后缀构成的新词语,对这些类后缀的使用情况及其词汇和语义上的特点作出分析和思考.表人群的类后缀构词能力强,以词族形式产生大量新词语,其位置逐渐固定,意义也逐渐虚化,正处于语法化过程中.近5年来此类类后缀也处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中,对此类现象的分析具有一定的词汇学和语言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汉语"~门"族词汇源自英语"-gate",表示丑闻或事件,既符合大众求新求异的心理,又恰巧符合英语中"-gate"的语义。在其从独立语素向后缀发展的演变过程中,意义不断虚化,固定地附着在词根语素的后面,成为名词化的标志,具备了变成固定语义结构的可能性并逐渐步入语法化的进程中。  相似文献   

3.
现代英、汉语判断句变元之间的链接——判断词"be"和"是"的判断功能都是语法化而来的,其语法化历程存在异同。二者相异之处为:存在语义抽象化和人类对比认知能力的发展是判断词"be"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古汉语的特殊句法环境和高使用频率是判断词"是"语法化的机制和动因。二者相同之处为:"be"和"是"都是所属语言的唯一标准判断词和判断结构的标志,其语法化根源都与人类存在观有密切关系,体现人类认知发展的共性。  相似文献   

4.
屈折词缀与词干是构词法中的两个概念。在加缀法中,有两类词缀:派生词缀和屈折词缀。派生词缀是有词汇意义的前缀和后缀,而屈折词级是仅表述语法意义的屈折后缀。英语中屈折后缀一般分为7类。词干是能够加屈折后缀的词基。  相似文献   

5.
当代汉语自源性类词缀化是词根语素虚化为类词缀的一种趋势。具体表现在:派生词的比例呈上升趋势;自源性类词缀数量逐年增加;词族扩容呈周期性变化;Abb式叠音后缀完全由词根语素构成。当代汉语自源性类词缀的逆同化现象是外来纯表音成分被实化为具有构词意义的词缀,再被实化为类词缀。条件是:复音外来词必须简化为单音节;汉语中必须有同音同构的语素作为逆同化的类推基础。路径是:在构词层面完成词缀化过程;在句法层面完成类词缀化过程。  相似文献   

6.
从历时的角度研究汉语"人家"一词的主观化过程,理清其由表示处所的名词逐渐虚化成带有主观性的对自己及他人的指称代词的发展历程,并结合历史语境总结归纳了"人家"一词主观化的动因,认为"人家"一词还没有完成其语法化的过程,还将继续虚化。  相似文献   

7.
"X帝"结构由词根"X"和名词性后置类词缀"帝"组成。文章分别从"X帝"中词根"X"的构成情况、"X帝"中"帝"的性质、该结构的语义特征、识解策略和"帝"类后缀的生成机制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指出类后缀"帝"是对传统"帝"字含义的发展和创新。"X帝"结构格式简单、选择性强,具有较高的能产性。该结构目前正处在一个从临时构成的语法词向语义凝固的词汇词变化的过程中。"X帝"结构突显了一种主观性的语义表达,主观性和主观化是其生成机制。  相似文献   

8.
北京话(1750~1950)"管"类副词主要包括"管"、"管必"、"管保"、"管定"、"管情"、"管取"等六个。其中,"管"为"管"类副词的根词,是近代"管"类副词语法功能的主要承担者。"管"由"管束、控制"的动词义慢慢虚化而来,相对于《红楼梦》、《儿女英雄传》中的"管",语法功能发生了些许变化,随着副词双音化的发展,"管定"、"管情"、"管取"、"管必"等副词相继出现。但真正与"管"产生竞争关系的是明代产生的"管保",并最终取代了"管",成为"管"类副词语法功能的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承担者。  相似文献   

9.
据邢向东先生研究,很多汉语方言的先行义标记词是由句末表祈使语气的"着"演化而来的。不过据我们观察,也有些方言的先行义标记词是来自于句中副词的语法化,比如固始话的先行义助词□[.ts‘ai]就是"V1P再V2P"中副词"再"的语法化结果,语法化的途径是通过V2P的省略,使"再"位于句末,从而引起其发生语法化。部分客家话与山东金乡话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流行语"XX门"的频繁使用不仅是一种流行的文化现象,而且对汉语语言体系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XX门"族词全景式的语言学解读,系统了解其构词特点、句法功能、语义演变的认知机制及其语法化倾向,为接触语言学和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提供更充实的语料。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来,随着双音节化的发展,汉语中的副词加后缀双音化日益增多,常见的副词后缀有"为"、"地"、"自"、"其"、"来"、"而"、"然"、"是"等.此类副词双音化现象受到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影响.而通过考察 "副词+后缀"的双音化现象,可以管窥词汇化和语法化之间的关系,探讨双音化的动因和机制.  相似文献   

12.
"忽而"是由副词"忽"和连词"而"跨层词汇化而形成的。除了句法、语义、韵律等因素外,"而"的附缀化在词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忽而"的叠用"忽而…,忽而…"构式的形成与词汇系统对"忽、忽然、忽而"等"忽"族词调整、分工有关,构式化过程中也伴随着主观化。对"忽而"的词汇化和叠用格式构式化演变的研究,有利于对现代汉语中"忽"族词之间异同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毕竟"最早出现在汉代,其词性为动词,同时,"毕竟"语法化与"必"、"毕"和"竟"的语法化过程密不可分,"毕"、"必"、"竟"经历了从名词到动词再到副词的历程,"毕竟"由动词虚化为副词。现代汉语副词的来源与动词和名词密切相关,是由名词或动词演化而来。副词的意义也是由名词义演化为动词义,再由动词义引申出的一个义项。因此,现代汉语副词的产生其实就是名词和动词词义引申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4.
近代汉语时期有7个"不X"结构的副词,按照语法和语义可分为三类:不免类、不成类和不必类。这三类副词语法化后显得并不整齐,不是全部变为否定副词,也不是全部变为语气副词。"不成类"在语义同于"不必类",最后的发展却同于"不免类"。造成这种参差局面的原因是语法化后"不X"结构的否定义是否存在。如果"不X"在发展过程中本身能消除结构中的否定义或者能将否定义转化到句子层面,它就可以变为语气副词;否则,只能是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15.
英语后缀 ic和 ical是两个能产型构词词素。本文探讨了这两个后缀本身所表示的意义 ,带有这两个后缀之一的词的词性 ,语义特征 ,语法功能 ,词重音以及在构成源名词和同源副词时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按照“依据形式标记、注重语音发展、适当兼顾方言”三个原则 ,提出了对于《大纲》中轻声词规范的具体方式和设想 :1.从语法、意义、语音三个方面寻求轻声词的形式标记 ,划出最低限度必读轻声词的范围。 2 .将一批带类后缀的词中占少数的轻声词归并为非轻声。 3.参考各地方言确定一些轻声词的取舍。 4.对难以归入以上各类的词允许存在非轻声的读法。  相似文献   

17.
"若"类让步连词与假设连词在语义上具有关联性,而且"若"类让步连词的使用年代均不早于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根据语法化相关理论推断"若"类让步连词是由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过程发生的句法环境是转折假设复句,语义上则经历了从[+假设]、[±转折]、[?让步]到[+假设]、[+转折]、[+让步]的转化。这两类关系密切的连词在表义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否前项,能否表示周遍性意义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若"类让步连词与假设连词在语义上具有关联性,而且"若"类让步连词的使用年代均不早于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根据语法化相关理论推断"若"类让步连词是由与之同形的假设连词语法化而来的。语法化过程发生的句法环境是转折假设复句,语义上则经历了从[+假设]、[±转折]、[?让步]到[+假设]、[+转折]、[+让步]的转化。这两类关系密切的连词在表义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否前项,能否表示周遍性意义及实现可能性大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模因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单位,是一种与自然遗传基因相类似的现象。英源类词缀"门"的产生得益于外来语素-"gate"在模因的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中的胜出。"门"词族在现代汉语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人类通过模仿和复制来传递思想、交流信息的根本需要。语言模因将进化论的思维方式应用于语言分析,对类词缀的衍生机制做出了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先秦形容词后缀“如、若、尔、然、焉”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历来把古汉语形容词后缀“如”“若”“尔”“然”“焉”一概而论,甚至认为它们“同源”。本文选取先秦十种典籍进行穷尽性统计,从结构类型、语法功能、语义类别三方面考察了五种附后缀形客词。认为这五种形客词后缀各有来源:如缀和若缀由动词虚化而来;然缀由指示代词“然”虚化而来;焉缀来源于然缀,但同时还受到语气词“焉”的影响:尔缀主要由指示代词“尔”虚化而来,同时受句尾语气词“尔”的影响和制约。本文还分析了这五个形客词后缀消长的原因。最后附录了附后缀形客词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