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经》胀病的理论内涵与辨证论治思想,阐述其对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方法]对《内经》胀病病名、病因病机、病症分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转归等进行较全面整理论述。[结果]《内经》对胀病已有专门论述,其病因病机可概括为外邪侵犯、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病理产物积聚、脏腑亏虚等;根据其临床表现,胀病可分为五脏六腑胀和肤胀、水胀与臌胀;《内经》对胀病的治疗提倡以针刺治疗为主,兼用刺络放血,也用单方药物。[结论]《内经》已构建了胀病理论的基本框架,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其理论内涵与辨证论治思想,对临床实践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经文的归纳分析,阐明了腹诊的基本概念及临床意义,揭示了广义和狭义腹诊的实质,探讨了腹诊方法和腹诊主要部位,尤以对“鼓之如鼓”、“噫嘻应手”等经文的讨论提出鼓、呜、语颤音也是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内容的见解,充分说明腹诊肇始于《内经》《难经》之中,倡导同人临证采用腹诊,研究、推广中医腹诊学。  相似文献   

3.
病机是中医基础理论之一,它既说明了疾病发生因素,又概括致病因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病理综合反应,同时给治疗指出了方向。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就是中医最早论述病机的经典性著作之一,内容简明扼要,直到目前为止,仍不失其指导临症施治的意义。亿陈桐雨主任,曾治一患儿,男,14天,其母代诉:患儿出生后第十天,出现腹胀,厌乳,有时呕吐,大便粘腻,日1~3次,小便短赤,烦吵不宁。经治疗未效。观其神  相似文献   

4.
《黄帝内经》以藏象为核心构建了体质理论,详细论述了影响体质形成的先、后天因素,并从不同层次和侧面对体质进行了分类,认为疾病的发生转归、辨证论治以及养生防病等,均与体质因素密切相关,为后世体质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分析《内经》病机十九条"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的经文涵义,结合验案探讨本条经文的临证应用,提高应用经典理论指导临床辨治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疼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症状之一 ,有寒热虚实之分、急慢久暂之别 ,临证时对于急性突发性的疼痛 ,应特别注意判断及时、诊断明确 ,治疗才不致失误。《内经》首开辨痛之先河 ,以《素问·举痛论》专篇论述疼痛病证 ,这给后世对疼痛的辨证论治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现就其所论的“五藏卒痛”潜陈管见 ,浅析于后 ,以就教于同道。1 “五藏卒痛”的实质“五藏卒痛” ,出自《素问·举痛论》。五藏者 ,心肝脾肺肾是也 ;卒痛者 ,卒然而痛也。卒 ,通猝 ,突然之意。卒痛即突然发作的急性疼痛。疼痛种种 ,各不同形 ,《内经》提出“五藏卒痛”自有深意。我们…  相似文献   

7.
以《黄帝内经》学术思想为源,阐述中医体质差异论的形成及其与疾病、辨证用药的关系等。认为体质的形成与先天禀赋和后天因素有关,男女体质有差异,每个个体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其体质亦不同,体质类型决定病邪的易感性、发病后疾病的演变过程及疾病的预防和康复。  相似文献   

8.
9.
《内经》“阴阳之要”、“阴阳反作”的理论与临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析《内经》“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提示阴阳平调的关键是以阳气为主导。阐析《内经》“阴阳反作,病之逆从”,说明脾胃升降失常是阴阳反作的病理变化。文章联系临床实际,例举了阳不能密而致阴不能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临证验案各一例,进一步体现了《内经》理论研究与临证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内经》“决死生”是指对疾病病情进退、轻重的预测,并非专指死与生。其预测方法的理论依据是阴阳之道,五行生克之理,五脏、经脉、气血之盛衰,色、脉、证候之变化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梦的内涵、外延及其在人类的意义,古今中外论述与专著繁多,现通过整理《内经》相关原文,并在《内经》藏象理论指导下,揭示《内经》梦理论是以脏腑、经络、气、血、阴阳作为物质基础,以病因病机和临床诊断、治疗作为阐释对象,在分析整理《内经》梦理论的同时,将其临床意义一一陈述,并附有临床实践病例。  相似文献   

12.
人的自然与社会属性决定了人的精神情志的不稳定性和时刻可能受到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的刺激而发生机体难以承受的变故而出现剧烈而过度的怵惕、思虑、悲哀、喜乐、忧愁、盛怒与恐惧,这些过度的情志一旦出现,就会扰乱脏腑气机的正常升降出入而使气机紊乱,气化失常,疾病(心身疾病)丛生。而且,因精神因素而产生的疾病,有时是药物所不能控制和治疗的。古人早就了解了这一点,除《灵枢·本神》中已详细论述了精神因素所致心身疾病的治疗要点与方法外,《素问·移精变气论》更进一步指出了心身疾病的非药物治疗的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灵枢·本神》是《内经》中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述藏象精神现象及其与人体健康、疾病、死亡密切关联的篇章。本文试从分析原文中的藏象精神理论着手,联系《内经》其他篇章中的相关理论和临床实践归纳、整理其在临床诊疗中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论文总数、时间、地点和机构分布及其文献来源等方面分析了近26年来《黄帝内经》临床研究文献。《内经》临床文献是国家中医药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理论对临床医师辨证论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学好《内经》等经典医籍对于中医人才的培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整理《黄帝内经》中"络"及其词组含义,以发现《内经》中络及络病的内涵。[方法]利用电子文本,在《黄帝内经》中摘取含有"络"字的内容,将"络"及其相关词组结合注家的注释进行分类,从词性、词义、医理等方面分析归纳《黄帝内经》中"络"及其词组的含义。[结果]《素问》中共有40篇含有"络"字,共现170次。在《灵枢》共有39篇含有"络"字,共现161次,合计331次。"络"以单音节词出现共计80次。根据词组的含义将含"络"词组分为四类:解剖类、生理类、病理类、其他。[结论]"络"以单音节词形式出现的频次相对较少,词性为名词或动词,词义常表络脉或联络的含义。络以词组形式出现的频次较多,词性为名词。"络"在《内经》中指细小的血府,它虽只一次提到"络病"之词,但对其病因、病机与诊治均较详细地论述,确为络病认识之源。  相似文献   

16.
《黄帝内经》“人道”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具有丰富的“人道”恩想。它以形神兼备的观点看待人,并以此作为指导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基础。《黄帝内经》既使医学脱离了神秘力量的干预,又弘扬了医学的神圣性,赋予人类健康至高无上的地位。它规定了医学从业者在医疗技术、医疗品德以及职业中的规范,认为医师应精研经典,具备仁爱之心。还对患者在医疗中的地位进行了论述,成为后世医学人道主义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7.
妊娠合并急腹症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腹症的临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a来60例妊娠合并急腹症类型、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妊娠结局.结果60例妊娠合并急腹症中,急性阑尾炎20例,占33.33%;卵巢肿瘤蒂扭转16例,占26.67%;急性胆囊炎8例,占13.33%;急性胰腺炎6例,占10%;泌尿系结石5例,占8.33%;肠梗阻4例,占6.67%;子宫肌瘤红色变性1例,占1.67%.60例妊娠合并急腹症患者手术治疗36例,占60%;保守治疗24例,占40%;流产、早产8例,占13.33%,胎儿死亡2例,占3.33%.结论妊娠合并急腹症由于孕妇特殊的解剖生理改变,使得某些急腹症缺乏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从而延误诊断和治疗及危及母婴生命,因而早期诊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谭梅秀 《中华医护杂志》2007,4(12):1071-1072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困难的原因和对母婴产生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措施。方法对2003年8月-2006年10月本院所行的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中发生的胎头娩出困难116例作回顾性分析,并选择同期手术胎头娩出正常者116例作对照观察。结果原因依次为胎头深定25.86%,麻醉不满意25.86%,胎头高浮20.69%,腹壁子宫切口不当17.24%;医源性10.34%;对母儿造成影响主要为子宫撕裂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O.01)。结论适当掌握剖宫产指征,避免不恰当试产发生,术中一旦发生娩胎头困难,则应尽快采取措施协助娩胎,以最大限度减少对母婴的伤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腹部创伤患者B超与CT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2015年8月门诊收治的46例腹部创伤患者,入院后均分别行常规B超和CT手段进行初步诊断,以手术及病理观察结果为诊断金标准,参照对比分析两种影像手段的诊断效果。结果手术病理结果显示腹内脏器损伤患者比重占93.48%;B超、CT腹内脏器损伤正确诊断率分别为脾损伤(86.36%vs95.45%)、肝损伤(90.00%vs80.00%)、肾脏损伤(1 0 0.0 0%v s 8 0.0 0%)、胰腺损伤(60.00%vs80.00%)、小肠和十二指肠损伤(66.67%vs100.00%)、腹膜损伤(60.00%vs80.00%),B超、CT扫描上述脏器损伤诊断准确率相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B超、CT均是临床诊断腹部创伤患者腹内脏器损伤的有效影像手段,且具有无创简单快捷等优点,可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