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是早产儿尤其是极早产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再住院率高及费用高昂,然而,目前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来源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  相似文献   

2.
背景:尽管在临床上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疗措施,肺纤维化的治疗仍然面临着挑战。在近年的研究中,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策略引起了广泛关注,被认为可能是治疗肺纤维化的有希望的手段。目的:综述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在肺纤维化治疗方面的应用,以期全面了解其治疗机制、疗效评估和面临的问题,为未来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中文检索词为“间充质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外囊泡”“肺纤维化”;英文检索词为“mesenchymalstemcells”“mesenchymal stem cell extracellular vesicles”“pulmonary fibrosis”,检索中国知网和Pub Med电子期刊数据库,通过人工阅读排除重复文献等,最终纳入112篇文献,重点对58篇中英文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1)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抑制纤维化过程,如调节炎症反应、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促进受损组织修复,临床试验的初步结果也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效果,包括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2)然而,间充质干细胞及其细胞外囊泡治疗肺纤维化仍面临一些...  相似文献   

3.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作为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已被应用于多种组织损伤与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MSC获得如此广泛应用的原因与其强大的促进受损组织再生和免疫调控功能密不可分。近年来,MSC的免疫调控功能已在多种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验证。研究表明,MSC免疫调节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旁分泌,其中,MSC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发挥着重要作用。EV可以复制MSC的多种免疫调节功能,但是,MSC-EV在MSC的免疫调节中具体发挥哪些作用,MSC-EV能否替代MSC用于免疫相关疾病的治疗?文章结合以上问题,对近年来MSC与MSC-EV的免疫调控功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缺血性心肌病是我国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且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其的发病率仍在不断攀升[1]。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为代表的血运重建策略是挽救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生命、改善患者远期生存质量的有效手段,特别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革新,PCI手术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血运重建手段,  相似文献   

5.
背景:在不同的肾损伤模型中,干细胞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具有促再生潜力.目的:文章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在急性和慢性肾损伤临床前模型中的应用进展,及其在肾移植应用中的最新数据,此外讨论了提高细胞外囊泡治疗效果的新工程策略.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PubMed数据库,中文检索词包括"急性肾损伤、...  相似文献   

6.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实用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通过了解其细胞生物学特性,为MSCs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扩增MSCs,倒置显微镜观察原代及传代细胞的形态及生长过程。结果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过程中,血液系细胞在换液过程被去除,成纤维细胞污染经差速贴壁法也可去除。获得的骨髓间充质细胞形态较均一,生长状态良好。结论采用差速贴壁培养法可获得一定纯度的MSCs,此法简单、实用,并且获得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增殖能力强.  相似文献   

7.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探索在体外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 arrow m esenchym al stem cells,BMSCs)的最适条件。以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及贴壁筛选法相结合 ,在体外分离 BAL B/C小鼠的 BMSCs,通过 MTT法测定了不同离心力、不同换液时间、不同血清浓度、不同种植密度等因素对 BMSCs分离和培养的影响。在 5 0 0 g× 30 min的离心力下分离细胞 ,加入 10 %的胎牛血清 ,原代按 (12~ 2 0 )× 10 5/m l的细胞密度接种 ,接种 2 4 h后换液 ,继代种植密度为 6 .4~ 2 5 .6× 10 4 /ml时最适宜细胞生长 ;在此条件下 ,细胞快速增殖 ,传代后 8h贴壁达 90 %以上 ,2 4 h便进入对数生长期 ,直至第 5 d,细胞约增殖 3倍。本研究建立了在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生物学方法和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8.
通过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进行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是一种被低估的细胞间的沟通方式.EVs携带很多生物活性分子、表面受体以及基因信息,例如蛋白编码基因和miRNAs,lncRNAs以及mRNAs都可通过EVs在细胞间传递并且影响受体细胞的功能.本篇文章阐述了EVs,尤其是EVs相关的miRNAs如何影响恶性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和复发.  相似文献   

9.
背景:在过去的数十年中,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在骨关节炎治疗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疗效,在国内已开展了多项临床注册试验。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主要依靠旁分泌效应释放外泌体等载体在体内发挥治疗作用。目的:比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采用透射电镜、Nanosight和Western blot鉴定两种外泌体;采用白细胞介素1β与软骨细胞共培养体外模拟骨关节炎环境,通过CCK-8、Western blot、qPCR评估两种外泌体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建立Ⅱ型胶原酶诱导的大鼠骨关节炎模型,通过大体和组织学染色评估体内注射两种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的疗效,ELISA检测关节液中白细胞介素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结果与结论:(1)两种外泌体在透射电镜下均为典型的圆形或杯状,粒径在105-120 nm之间,均表达CD63、CD81和TSG1010特征性蛋白;(2)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产量和纯度均高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3)...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干细胞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近几年来有关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主要对间充质干细胞的异质性、分化与融合的问题、修复组织的机制、免疫性及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代谢疾病,现有的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不良反应明显,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因其非免疫原性等优势,有望成为治疗骨质疏松的新方法.目的:探讨褪黑素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提取的外泌体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其作为无细胞方式促进成骨治疗骨...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目前治疗晚期肝硬化最有效的方法是肝脏移植,但肝源缺乏、费用昂贵、移植排斥反应及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引起并发症等成为限制其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干细胞移植有利于受损肝组织修复,能够代偿部分肝功能,已成为治疗肝病的一种新方法.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的基础、临床研究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作一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向肝细胞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s)在体内向肝细胞转化的可能性,将来源于6-8周龄雄性BALB/c小鼠的BMSCs,通过尾静脉注射或经皮肝穿刺直接注入肝脏组织的途径移植入同源正常雌鼠体内。分别于移植术后1、2、4周处死受体雌鼠,取其肝组织,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和免疫组化法同时检测Y染色体的存在和白蛋白的表达,以观察确定所注入的BMSCs在受鼠体内向肝细胞转化的情况。采取经皮直接肝穿刺注射途径移植BMSCs的两个实验组,无论移植细胞是新鲜分离的、还是P3代BMSCs,均可于移植后1周,在受鼠肝脏内检出Y染色体阳性细胞的存在,此类阳性细胞并可同时表达白蛋白。另一方面,经尾静脉注射法进行移植的实验组,于移植后2周,也可在其肝组织内检测到同时表达Y染色体和白蛋白的细胞。本研究证明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内向肝细胞转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骨质疏松症被定义为一种系统性骨骼疾病,其特征是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恶化、骨脆性和骨折易感性增加。 目前有2亿多人患有骨质疏松症,但由于人口老龄化和人均寿命延长,受影响的人数仍在急剧增加,这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药物开发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药物治疗并不能逆转骨丢失,且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毒副作用。大量研究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归巢作用、成骨分化和细胞因子作用在骨质疏松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一种新方法,不仅能避开药物治疗的副作用而且能从根本上治疗骨质疏松,具有巨大的潜能和应用价值,但许多问题也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5.
张千  邓存良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0,30(11):1222-1225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具有抑制T细胞活化、调节异体移植的免疫耐受等免疫特性。肝移植是各种晚期肝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但由于器官来源的缺乏和伴随的免疫排斥反应,其应用受到限制。研究证明骨髓是肝祖细胞的来源之一,在一定的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够分化为功能性肝细胞并分泌相关细胞因子,促进肝细胞的再生,为临床治疗各种肝损害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n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全骨髓体外分离并采用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C57BL/6小鼠BMSCs,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情况并观察其多项分化潜能。结果使用该方法纯化扩增的BMSCs形态均一,生长良好,表达CD29、CD44和Sca-1,不表达CD11b、CD45和CD34,并具有成骨成脂潜能。结论通过全骨髓贴壁法可以成功的分离培养出小鼠BMSCs。  相似文献   

1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特性,在体内特定的微环境中可向肝前体细胞及成熟肝细胞转化,明显改善肝功能;在体外通过肝细胞生长因子等诱导作用可转化为肝细胞样细胞,有望成为肝细胞移植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的新型种子细胞。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转化研究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成体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和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易行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分离培养方法,并对其表面标志进行鉴定,为其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差速贴壁法体外分离、扩增MSC,倒置显微镜观察其生长过程,HE染色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特性,免疫细胞化学检测MSC表面抗体的表达及细胞的大概纯度。结果 用此法进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过程中,血液系细胞在换液过程中被去除,成纤维细胞污染可经差速贴壁法去除,经鉴定获得的骨髓间充质细胞能达到理想的纯度,生长状态良好。结论 采用差速贴壁培养法可获得一定纯度的MSC。这种方法简单、便捷、实用,并且用这种方法所分离获得的细胞生长状态好,在体外条件下能大量增殖,原代及传代生长都可形成均一的细胞集落。  相似文献   

1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以损伤平面以下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和大小便失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创伤,因此SCI不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到目前为止,治疗并促进SCI康复的方法主要是靠药物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这些方法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SCI的病理改变,但均未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近年来,随着干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干细胞治疗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新的途径,并有望成为促进神经损失再生积极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高度的自我复制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可分化成多种细胞,已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研究.随着组织工程的发展,人们认为MSCs具有向肾脏实质细胞分化的潜能,其可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参与肾脏损伤后的再生和修复,减轻肾脏损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