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非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对内科治疗无效的病例,脾区照射、脾栓塞、脾切除等非药物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非创伤的脾区照射,或者微创的腹腔镜下脾切除和脾栓塞,或者创伤性的脾切除,都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顽固性鼻出血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经导管栓塞治疗创伤性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1995年1月~2002年6月动脉栓塞治疗的21例创伤性顽固性鼻出血患者的有关资料。结果:21例患者均在介入治疗后又住院观察5~12天痊愈出院。结论:导管尽可能超选择靠近出血部位,采用明胶海绵、弹簧圈等材料栓塞治疗创伤性顽固鼻出血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性出血的介入栓塞方法和效果。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介入栓塞治疗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性出血,及其栓塞方法、治疗效果和临床价值。结果:21例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立即停止,1例用明胶海绵栓塞后发生再出血,用钢圈/明胶海绵栓塞的病例均无再出血。结论:介入栓塞术是治疗腹部实质脏器创伤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法在肝破裂(包括创伤性肝破裂和自发性肝破裂)中的应用。方法12例肝破裂出血患者的介入治疗是采用股动脉穿刺,肝动脉造影,以及靶血管(有活动性出血的血管)栓塞的治疗方法。结果12例造影有9例明确靶血管,3例显示肝表面不规则出血。12例均行栓塞治疗,其中,2例在48h内行两次栓堵。介入治疗后72h内随访观察,出血明显减少,血压趋于稳定。其中,9例痊愈出院,1例死于并发损伤,1例死于并发症,1例死于介入治疗后两周再次出血。结论介入治疗相对于外科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且创伤小等优点,是治疗肝破裂出血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摘要】 本共识提出创伤性盆腔出血的诊治流程,阐述创伤性盆腔出血的急救处置、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对介入治疗创伤性盆腔出血的适应证、禁忌证、方法选择和具体操作步骤、并发症防治等进行归纳和说明。  相似文献   

6.
部分性脾栓塞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附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PSE)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意义和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HAE)和PSE并用的方法治疗30例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的肝癌患者。将PSE的栓塞材料明胶海绵限制在160粒以内以防止过量栓塞。结果:27例脾栓塞面积在50%以上;25例脾功能亢进缓解;26例食管静脉曲张包括6例有消化道出血者,5例于PSE后1年之内未再发生出血;未发生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3例脾栓塞面积在50%以下的患者中2例脾功能亢进未缓解。结论:PSE与THAE并用是治疗肝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脾功能亢进的安全、有效的方法。栓塞剂定量的方法有助于避免脾的过量栓塞,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双介入治疗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对11例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门脉穿刺成功后,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胃冠状静脉,再经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插入脾动脉分支,混合应用无水酒精、明胶海绵、不锈钢弹簧圈,进行双介入栓塞(胃底食管曲张静脉及部分脾脏栓塞)治疗。结果11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腹痛、恶心及呕吐等栓塞后综合征,经对症治疗后缓解、症状消失。24 h~1周白细胞、血小板明显升高。12月内上消化道出血控制率达100%。结论双介入治疗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导管选择性靶动脉栓塞治疗复杂创伤性动脉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38例创伤性动脉出血患者,在伤后1~32天,平均(6.2±2.4)h行血管造影及选择性靶动脉栓塞,根据出血部位和造影结果,选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和条、不锈钢圈栓塞相应的靶动脉。结果所有患者在0.5~2.0h内完成栓塞治疗,栓塞成功率100%,栓塞后活动性出血停止,失血性休克得到纠正,有效率达100%,其中35例经康复治疗后出院,2例因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1例因合并颅脑损伤而死亡。无严重的栓塞后并发症出现。结论经导管选择性靶动脉栓塞治疗复杂创伤性动脉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该方法为复杂创伤性动脉出血提供了一种新的救治方式。  相似文献   

9.
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创伤性脾破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PSE)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效果。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插管至脾动脉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显示出血动脉,然后超选择插管至该动脉,经导管注入明胶海绵颗粒以栓塞出血动脉。于麦氏点局麻下经皮穿刺置入“猪尾巴”引流管引流腹腔积血,无污染、无溶血的积血可以回输。术后3、6个月分别作B超、CT、^99mTc检查监测脾脏形态、密度、血供情况,测定血小板及血中:IgM、IgG、G3水平。结果 本组35例创伤性脾破裂,经PSE后止血效果确切,脾脏形态、功能正常,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有选择性地对创伤性脾破裂行PSE,其止血可靠、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10.
苏天昊  金龙 《介入放射学杂志》2020,29(10):1036-1039
【摘要】 目的 探讨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伴海绵窦瘘的血管造影表现及血管腔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 方法 回顾1例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伴海绵窦瘘患者的临床诊疗过程。结合Pubmed数据库文献,分析该病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策略。 结果 创伤性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危害极大,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和海绵窦瘘,治疗难度增加。血管腔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假性动脉瘤是首要和推荐方法,同时可达到海绵窦瘘微创治疗的目的。 结论 脑血管造影可完善创伤性颅内假性动脉瘤诊断,随后的血管腔内介入栓塞可为该病提供治疗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