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血浆和脑脊液生物标志物β淀粉样蛋白(Aβ)42和tau蛋白对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接受治疗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AD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MCI组)和无痴呆健康老人(NC组)共计86例,比较各组血浆和脑脊液Aβ42和tau蛋白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AD组血浆tau蛋白、脑脊液tau蛋白水平高于NC组,血浆Aβ42、脑脊液Aβ42水平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血浆tau蛋白高于NC组,脑脊液Aβ42水平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tau蛋白、脑脊液tau蛋白水平高于MCI组,脑脊液Aβ42蛋白水平低于M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tau蛋白水平与Aβ42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405,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发展可能与血浆、脑脊液的tau蛋白、Aβ42蛋白水平异常有关,通过检测上述生物标志物,可有效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与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血清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磷酸化Tau(P-tau)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6例MCI患者,30例老年性痴呆(AD)患者,36例健康者血清中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磷酸化Tau(P-tau)水平。结果:MCI组血清中Tau蛋白浓度与对照组、AD组比较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I组患者血清中的Aβ1-42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中的Aβ1-42的浓度与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磷酸化Tau(P-tau)蛋白的浓度与对照组、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I患者血清中Tau蛋白、Aβ1-42、及磷酸化Tau(P-tau)浓度异常情况,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β淀粉样蛋白肽Aβ1-40和Aβ1-42水平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鉴别诊断中的作用及与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比较AD患者血浆和脑脊液中Aβ1-40与Aβ1-42含量的异同。方法收集AD、VD患者各20例,分别测定血浆Aβ1-40、Aβ1-42含量并进行比较。其中10例AD患者同时检测血浆及脑脊液Aβ1-40、Aβ1-42含量并进行比较。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损害。结果 (1)AD组血浆Aβ1-40含量(69.56±14.15)pg/ml,VD组血浆Aβ1-40含量(78.34±17.24)pg/ml,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Aβ1-42含量(17.61±12.70)pg/ml,VD组血浆Aβ1-42含量(20.23±9.57)pg/ml,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浆Aβ1-40是Aβ1-42的(5.21±2.64)倍,VD组血浆Aβ1-40是Aβ1-42的(4.56±1.81)倍,两组Aβ1-40/Aβ1-42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组脑脊液Aβ1-40、Aβ1-42含量显著高于血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相关性分析显示,AD、VD组血浆Aβ1-40、Aβ1-42含量与认知功能损害、性别、文化程度、病程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AD组Aβ1-40含量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724,P=0.000),VD组Aβ1-42含量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r=-0.606,P=0.005),与Aβ1-40之间有显著正相关性(r=0.567,P=0.009)。结论外周血中Aβ1-40和Aβ1-42水平不能作为临床诊断AD及与VD鉴别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标,血浆中Aβ1-40的检测灵敏度比Aβ1-42更高。血浆Aβ1-40和Aβ1-42水平与AD、VD发病年龄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脊液蛋白指标敏感性及特异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分析脑脊液中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1—40、Aβ1—42(43)含量作为生化指标对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sELISA)法测定上述生化指标,分析了21例AD,28例非AD痴呆,35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脑脊液中Tau、Aβ1—40、Aβ1—42(43)水平的差异。结果:Tau水平随年龄而增加,AD组Tau水平为(491.5&;#177;35.7)ng/L且与临床进程存在相关性,Aβ1—42(43)水平为(109.9&;#177;73.2)pmol/L,Aβ1—40/Aβ1—42(43)为(16.03&;#177;4.07)。AD组Tau水平、Aβ1—40/Aβ1—42(43)比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lt;0.001),Aβ1—42(43)水平低于其他组。结论:同时测定脑脊液中的Tau、Aβ1-40、Aβ1-42(43)的含量对于AD的诊断有良好的特异性,对于AD与其他类型的痴呆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中丙酮酸激酶M型同工酶(PKM)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阿尔茨海默病(AD)核心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ADNI数据库中痴呆(AD)组62例,轻度认知障碍(MCI)组130例,以及健康对照(CN)组83例,共275例研究对象。分析各组间CSF PKM水平差异以及PKM与AD生物标志物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与CN组相比,MCI组及AD组CSF PKM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非载脂蛋白Eε4(APOEε4)基因携带者相比,该基因携带者PKM水平显著升高(P=0.011)。MCI组及AD组患者CSF PKM水平与CSF中总tau蛋白(t-tau)及磷酸化tau蛋白(p-tau)水平呈相关性(MCI:r=0.802,P<0.001;r=0.759,P<0.001。AD:r=0.783,P<0.001;r=0.715,P<0.001)。结论 AD及MCI患者中CSF PKM水平与CN组相比显著升高,其与tau蛋白呈正相关,且与APOEε4基因携带情况相关,提示其有待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标志物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脊液磷酸化tau(p-tau)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51例AD患者、52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及50例对照者脑脊液p-tau蛋白浓度,比较不同组别中p-tau水平的差异,同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p-tau蛋白对AD的诊断价值,并确定其p-tau检测AD的最佳临界值及灵敏度、特异性。结果AD组、VD组及对照组脑脊液p-tau蛋白浓度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P25~P75)依次为76.3(59.1~89.8)ng/L、36.4(28.3~44.2)ng/L和34.9(27.7~41.6)ng/L,其中AD患者脑脊液p-tau浓度高于V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VD组脑脊液p-tau蛋白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p-tau蛋白诊断AD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44(95%CI:0.904~0.985)。选择55.5ng/L作为脑脊液p-tau蛋白检测AD的最佳临界值(Cut-off),此时检测AD的灵敏度为82.4%,特异度为96.1%。结论脑脊液p-tau蛋白在AD患者中特异性增高,可作为检测AD的生物标志物应用于临床,为AD的诊断提供重要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分析脑脊液中Tau蛋白、β淀粉样蛋白(Aβ)1-40、Aβ1-42(43)含量作为生化指标对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sELISA)法测定上述生化指标,分析了21例AD,28例非AD痴呆,35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50例正常对照者脑脊液中Tau、Aβ1-40、Aβ1-42(43)水平的差异.结果Tau水平随年龄而增加,AD组Tau水平为(491.5±35.7)ng/L且与临床进程存在相关性,Aβ1-42(43)水平为(109.9±73.2)pmol/L,Aβ1-40/Aβ1-42(43)为(16.03±4.07).AD组Tau水平、Aβ1-40/Aβ1-42(43)比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01),Aβ1-42(43)水平低于其他组.结论同时测定脑脊液中的Tau、Aβ1-40、Aβ1-42(43)的含量对于AD的诊断有良好的特异性,对于AD与其他类型的痴呆和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血清中DNA聚合酶α(DNA pol α)在阿尔茨海默病(AD)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在A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3年4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就诊的AD痴呆(DAT)期患者100例作为DAT组,轻度认知障碍(MCI)期患者43例作为MCI组;同期,选取68例同年龄组别的健康者作为HC组。检测各组血清样本中DNA pol α的表达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NA pol α在AD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DAT组血清DNA pol α表达水平高于MCI组(P<0.05)和HC组(P<0.001),随着AD病程发展,DNA pol α表达水平有递增趋势。DNA pol α表达水平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均呈负相关(r=-0.155 3、-0.203 7,P<0.05)。DNA pol α诊断DAT期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灵敏度为0.900,特异度为0.412;DNA pol α诊断MCI期的AUC为0.546,灵敏度为0.977,特异度为0.250;DNA pol...  相似文献   

9.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期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早期干预是目前延缓该病进展的唯一可靠手段。该文汇总并分析近年来各类AD生物标志物研究的代表性文献,分类评述了各类脑脊液(GSF)标志物对AD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效能。其中CSF Aβ42、Aβ42/Aβ40、tau蛋白、Aβ42/p-tau、生长相关蛋白43、突触相关蛋白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血清血管抑制素(Ang)、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3(TIMP3)水平与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及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于该院治疗的143例AD患者纳入研究作为AD组,另选取同期55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Ang、TIMP3水平。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AD患者血清Ang、TIMP3水平与Aβ1-40、Aβ1-42、总Tau(t-Tau)、磷酸化Tau181(p-Tau181)水平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ng、TIMP3水平对AD的诊断价值。结果 AD组血清Ang、TIMP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D患者血清Ang、TIMP3水平与Aβ1-40水平(r=-0.446、-0.465,P<0.05)及MMSE评分(r=-0.558、-0.607,P<0.05)均呈负相关,与Aβ1-42水平呈正相关(r=0.443、0.437,...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诊断为阿尔兹海默病(AD)的89例患者及89例健康对照人群,研究血β-淀粉样蛋白(Aβ)、Aβ1-40、Aβ1-42及其比值在两组人群中表达水平的差异及各指标对AD的诊断效能。方法 根据临床诊断将研究对象分为AD组和健康对照组,各89例。血清Aβ、Aβ1-40、Aβ1-42检测均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计算各指标诊断效能,采用逐步回归分析AD发生的危险风险。结果 AD组中位Aβ1-40(94.586 pg/mL)、Aβ1-40/Aβ(0.825)高于健康对照组中位Aβ1-40(73.419 pg/mL)、Aβ1-40/Aβ(0.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506,-9.704,P<0.001)。AD组中位Aβ1-42(56.536 pg/mL)、Aβ1-42/Aβ1-40(0.588)、Aβ1-42/Aβ(0.491)低于健康对照组中位Aβ1-42(82.653 pg/mL)、Aβ1-42/Aβ1-40(1.141)、Aβ1-42/Aβ(0.6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968,-10.507,-10.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Aβ)40、Aβ42 含量和载脂蛋白 E(ApoE)基因多态性,探讨 AD 患者体内 Aβ代谢异常.方法 AD 患者 48 例,轻度 27 例、中重度 21 例,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 35 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脑脊液中 Aβ40、Aβ42含量和 ApoE 基因多态性,将 AD按轻、中重度和不同 ApoE 基因型分组后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D 组、轻度 AD 组和中重度 AD 组Aβ40 与对照组比较[(12.3±4.6)、(11.7±4.1)、(12.6±4.9)μg/L 与(11.0±3.7)μg/L,t 值分别为1.377、0.705、1.385,P 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D 组、轻度 AD 组和中重度 AD 组 Aβ42 较对照组降低[(105.3±25.4)、(110.7±21.7)、(96.9±23.9)ng/L 与(123.5±29.6)ng/L,t 值分别为 3.006、2.832、3.488,P 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 ApoEε4 AD 组、无 ApoEε4 AD 组 Aβ40 分别与相应对照组比较[(11.9±5.2)μg/L与(10.5±3.8)μg/L、(12.6±4.5)μg/L与(11.4±3.4)μg/L,t 值分别为0.696、1.008,P 均>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 ApoEε4 AD 组 Aβ42 较对照组降低[(110.4±28.4)ng/L与(129.6±31.0)ng/L,t=2.11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ApoEε4 AD组Aβ42与对照组比较[(99.7±23.8)ng/L与(129.6±31.0)ng/L,t=1.63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D患者脑脊液中Aβ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ApoE基因型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microRNA-193b(miR-193b)作为阿尔茨海默病(AD)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价值。方法使用超速离心法提取痴呆期AD(DAT)患者和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和脑脊液外吐小体并检测其miR-193b水平。结果 MCI和DAT患者脑脊液及血清外吐小体内miR-193b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DAT组低于M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和血清外吐小体内miR-193b可能为AD,特别是早期诊断AD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尿阿尔茨海默病相关神经丝蛋白(Alzheimer disease related neural thread protein,AD7c-NTP)与外周血淋巴细胞 CD45RA+ T 亚型联合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 Peterson制订的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诊断标准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有关 AD 的诊断标准,选取 AD 患者32例(AD 组),MCI 患者30例(MCI 组),另选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各组尿 AD7c-NTP 与CD45RA+ T 细胞亚群变化及诊断价值。结果①CD45RA+ T 蛋白表达水平在 AD 组和 MCI 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②CD45RA+ T 在 AD 组和 MCI 组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0.01),AD 组与 MCI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③尿 AD7c-NTP 在 AD 组和 MCI 组中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 <0.01),AD 组与MCI 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④CD45RA+ T 与 AD7c-NTP 联合诊断具有较好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论 AD7c-NTP 与 CD45RA+ T 联合检测是诊断 AD 早期病变的较好指标,提升二者单独应用时的预测价值,为 AD 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TIMP-1)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9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0日收治的AD患者和健康老年人143例,其中72例AD患者为AD组,以71例健康老年人为对照组,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脑脊液中磷酸化tau蛋白(phosphorylated tau protein,P-tau)和β-淀粉样蛋白42(β-amyloid protein 42,Aβ42)水平作为纳入AD患者的依据之一,采用Luminex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血浆中TIMP-1的表达水平。分别对AD患者和对照组的一般资料及血浆TIMP-1水平进行比较。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血浆TIMP-1水平与MMSE评分相关性。运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TIMP-1...  相似文献   

16.
脑脊液Tau蛋白测定在老年性痴呆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了18例AD、16例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19例其他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结果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3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AD组与MID组间及AD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分别为P<0.01和P<0.01);MID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D组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随年龄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检验与年龄无相关关系(P>0.05)。轻、中、重度痴呆患者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脊液Tau蛋白的升高有助于A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轻度认知损害(MCI)患者脑脊液Tau蛋白和β淀粉样蛋白(β amyloid protein,Aβ)的含量及其诊断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2例MCI患者和15名健康对照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1-42的水平。结果MCI组患者脑脊液中Tau蛋白浓度高于正常组,Aβ的浓度低于正常组,两者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检测脑脊液中Tau蛋白和Aβ的浓度可以作为MCI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清和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水平与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相关性,探讨Cys C在MCI和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68例MCI患者、AD患者和认知正常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通过量表初筛和临床评估,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MCI组(56例)、AD组(42例)和健康人对照组(70例)。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3组人群血清和尿CysC水平,分析血清和尿Cys C水平与认知功能损害之间的相关性。绘制ROC曲线,评价测定Cys C的诊断价值。结果 MCI和AD患者血清和尿Cys C水平均较健康人对照组高(P均0.05);MCI和AD患者MMSE和MoCA得分均与血清Cys C水平呈负相关(rMCI-MMSE=-0.493,rMCI-MoCA=-0.607,rAD-MMSE=-0.513,rAD-MoCA=-0.224,P均﹤0.05),与尿Cys C水平也呈负相关(rMCI-MMSE=-0.246,rMCI-MoCA=-0.252,rAD-MMSE=-0.233,rAD-MoCA=-0.304,P均0.05)。尿Cys C诊断MC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66(95%CI:0.786~0.946),其诊断临界值为22.81 mg/L时,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75%,Youden指数为0.67,阳性预测值为85.7%,阴性预测值为85.2%。结论血清和尿Cys C水平升高与老年人MCI和AD的认知功能下降相关,尿Cys C是一种非入侵诊断MCI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人血浆中β淀粉样蛋白42(Aβ4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并初步观察其对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的应用价值。方法用鼠抗Aβ42片段(1~28氨基酸残基)单克隆抗体包被微孔板,用生物素标记的兔抗Aβ42片段(40~42氨基酸残基)为标记抗体,应用生物素-亲和素系统(ABS)进行放大,采用棋盘滴定方法确定最佳实验条件,用Aβ42标准品建立ELISA标准曲线,分别检测不同痴呆程度AD患者及健康人血浆中Aβ42水平。结果本研究建立的方法测定范围为20~500 pg/mL,最低检出量20 p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CV)分别为3.8%和7.9%。轻度AD患者血浆中Aβ42水平为(146.4±9.7)p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95.1±7.2)pg/mL],中晚期AD患者血浆Aβ42浓度明显下降[(99.4±17.6)pg/mL],其水平降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建立的人血浆Aβ42 ELISA可作为AD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197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患者脑脊液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淀粉样β蛋白(Aβ)、载脂蛋白E(ApoE)和tau蛋白,探讨早期诊断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强的金指标,为早期认知功能评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999-10/2004-10菏泽市立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患者370例运用简易精神量表、Hachinski缺血量表和社会功能活动调查评定认知功能,用ELISA法和速率法分别测量197例AD患者,85例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患者,88例抑郁症引起的假性痴呆及100例健康对照组脑脊液中tau蛋白、ApoE,Aβ的水平和AST的活性。结果:AST,Aβ,ApoE,tau的水平在AD组、非AD痴呆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AD组AST的活性、tau蛋白的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增高,Aβ,ApoE的水平随病情的加重而降低。并且轻度AD患者Aβ,ApoE的水平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变化,而中度和重度AD患者Aβ,ApoE的水平降低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AST,tau和ApoE,Aβ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早期诊断AD的正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而且还可判断AD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为早期康复措施介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