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探讨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对脑卒中早期患者平衡、步行和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普通电动起立床训练,治疗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训练。每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法(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患者的下肢运动、平衡、步行和ADL能力。结果经过6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智能反馈训练系统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早期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功能和ADL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减重步行训练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在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恢复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效果。方法选择脊髓损伤患者25例,按照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SIA)制定的标准分级,随机分为对照组10例和治疗组15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减重步行训练系统进行步行训练,对照组行走功能训练采用辅助助行架进行训练。步行能力评定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FAC),两组患者分别对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FAC评级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FAC评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FAC评级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FAC评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步长和步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步长和步速均发生明显改变,且治疗组的变化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减重步行训练能有效的促进脊髓不完全性损伤后步行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针灸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灸加运动再学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测评ADL,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步行分级(FAC)评测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的BI、FMA积分、步行分级(FA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ADL能力、步行能力有明显改善,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化坐-站训练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重庆市某医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的80例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坐-站训练,每次15min,每周5次,连续治疗3周。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对2组患者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进行评分,同时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及步态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2组患者的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患者的BBS,FAC评分及TUGT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步速、步幅、患侧及健侧步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3周后,2组患者步速、步幅、患侧及健侧步长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早期对患者进行坐-站训练,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步行能力,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轻残障及后遗症,促进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中风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和步行能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采用针灸加运动再学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BI)测评ADL,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A)和步行分级(FAC)评测步行能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的BI、FMA积分、步行分级(FAC)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针灸结合运动再学习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的ADL能力、步行能力有明显改善,可显著提高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起立床站立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116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实施早期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起立床站立训练。比较两组的平衡能力、步行能力、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10m最大步行速度(MWS)及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AS)、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起立床站立训练能够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提升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将96例合并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训练时同为2个月.在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及2个月分别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Fugl-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前认知、运动功能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训练1个月对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时,两组患者之间MMSE、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对于合并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同时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其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分析康复理疗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于天津市环湖医院2020年3月—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康复理疗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康复护理。比较分析两组的Berg评分、FAC指标评分以及10 min步行距离,以此来进行患者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的评估。结果 干预前,两组Berg评分、FAC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Berg评分、FAC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观察组10 min步行距离为(25.36±9.89)m,对照组为(26.45±10.34)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10 min步行距离为(45.32±12.57)m,优于对照组的(31.84±11.00)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康复理疗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康复护理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步行能力,在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异常步态及下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于浙江省台州医院就诊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两组均连续训练8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步态参数指标[步长、步宽和步速]、下肢运动功能指标[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评分]、平衡功能指标[Berg平衡量表(BSS)评分]、步行功能指标[10 m最大步行速度(10 m MWS)和Holden功能性步行分级法(FAC)评分]。结果 治疗前,两组步长、步宽、步速、FMALE评分、BSS评分、10 m MWS和FAC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步长、步宽、步速、FMA-LE评分、BSS评分、10 m MWS和FAC评分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康复机器人用于脑梗死后偏瘫患者中不仅可改善异常步态,而且有助于下肢运动、平衡及步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规范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减重平板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步速、左右步幅差、踝关节活动度(AROM)、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和FAC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步速、左右步幅差、踝关节活动度、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和FAC评分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改善脑卒中步态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减重平板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呼吸训练结合Pro-kin平衡训练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50例脑梗死后偏瘫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2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呼吸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Pro-kin平衡训练仪。在治疗前后采取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 BBS)、步行能力分级量表FAC(Functional Ambulation Classification)、TUG(Time Up and Go)、MBI评分评定患者的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此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BBS、FAC、TUG、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实验组BBS、FAC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脑梗死后,给予呼吸训练结合Pro-kin平衡训练系统训练,康复疗效显著,其作用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提高其步行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效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的治疗时效性,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表面肌电分析探讨穴位注射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膝反张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出现膝反张步态患者5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维生素B1穴位注射治疗。治疗前后进行表面肌电图检查和常规康复评定。结果治疗5周后,观察组膝反张角度、Fugl-Meyer下肢功能评分(FMA)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改良Barthel指数(MBI),股内侧肌、股直肌、股外侧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积分肌电值(IEMG)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注射可以有效辅助脑卒中患者膝反张康复治疗,提高患者下肢肌力、改善步行功能,从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认知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康复的疗效. [方法]将96例合并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训练时间为2个月.在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及2个月分别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量表、Fugl-Meyer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对患者认知、运动功能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前认知、运动功能分级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训练1个月时Fugl-Meyer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MSE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时,两组患者之间MMSE、Fugl-Meyer量表及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合并有认知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同时给予认知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有利于其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有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化功能训练配合三维平衡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及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9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功能训练配合三维平衡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平衡能力及运动耐力。结果干预后,两组的Brune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Brunel评分、Fugl-Meye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10 m最大步行速度(MWS)均显著高于干预前,起立-行走(TUGT)用时均显著短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的10 m MWS显著高于对照组,TUGT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功能训练配合三维平衡训练可明显改善老年脑卒中患者的平衡能力,提升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技术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肢体痉挛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对症治疗结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反馈技术进行干预。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与治疗6个月后进行改良Ashworth(MAS)分级法评定肢体痉挛程度、简式Fugl-Meyer评分评定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间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简式Fugl-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分级法评定、简式Fugl-Meyer评分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医对症治疗结合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技术能更加有效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的程度,降低肌张力,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会参与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肢体功能训练护理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康复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5月-2017年5月珠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4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研究组在上述干预方案的基础上增加肢体功能训练护理,治疗6周后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分别评估两组患者的ADL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后Barthel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3.80%,高于对照组的6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肢体功能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作用明显,能有效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步行训练时机的选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患侧下肢有一定的负重能力,治疗组患肢关键肌肌力达到3级及以上、站立平衡2级、主动屈髋屈膝出现后进行步行训练,对照组早期即进行步行训练,在训练开始前、开始后第15d、30d采用Fugl-Meger(FMA)评分法进行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BL)指数法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评定。结果:2组的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15d和30d康复治疗后,治疗组的FMA评分分别为39.78±6.23、52.21±6.65,Barthel指数为35.61±6.74、42.32±6.21。两组比较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握好早期步行训练的时机能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效果。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93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联合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进行治疗。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功能性步行分类(FAC)、患肢承重和稳定性、改良Ashworth评分量表(MAS)和用Motricity指数中下肢肌力积分(MI-L)。结果治疗前FMA评分和FAC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FMA评分和F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患肢承重和稳定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肢承重高于对照组,稳定性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患肢MI-L评分和M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肢MI-L评分高于对照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MOTOmed下肢智能运动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肌力、承重和稳定性,进而促进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常海宽 《医疗装备》2022,(21):122-124
目的 探讨下肢机器人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12月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8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减重步行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连续训练6周,比较两组训练前、训练6周后的下肢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肌张力[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 与训练前比较,训练6周后两组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评分及MBI评分均升高,MAS评分均降低,且试验组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机器人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可提高脑梗死偏瘫患者下肢肌力,促进下肢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下肢康复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北联合大学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偏瘫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采用常规康复疗法,Lokomat组还另外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的运动训练方法,两组的患者总疗程为2个月.均在治疗前、治疗5周后及治疗10周后采用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关节活动度作为评估指标进行评价比较.关节活动度测定髋膝关节的最大活动范围、下肢Fugl-Meyer运动量表测定用以评定下肢运动功能(FM-LE)共17个项目,最高分为34分.结果 两组患者偏瘫侧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关节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以Lokomat组的改善幅度较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偏瘫侧肢体Fugl-Meyer下肢运动评分、关节活动度无明显的变化(P>0.05).结论 Lokomat下肢康复机器人能明显改善恢复期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