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是以“应答的建筑术”理论和对话主义为基础的,对话主义又可以分为“微型对话”和“大型对话”只有从这两个层面出发,才会探及其深层内质。本仅以鲁迅前期小说中有代表性的几篇为例,试图探析形成鲁迅小说复调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两个层面解读福克纳的小说《八月之光》的互文性策略。首先,从文本间的指涉性看,分析福克纳以《圣经》中的耶稣为原型,将小说人物乔的形象与耶稣形象进行对比,进而对悲剧人物展开深刻的人性探索,揭露种族主义对人性的摧残;其次,从文本内的指涉性看,结合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分析《八月之光》的复调特征:从结构上看,几个故事平行地进行,形成结构上的大型对话性,即小说的"对位"结构;从语言上看小说中的"微型对话",体现在作品中人物对话和人物内心独白中的"双声语"中。不同叙事者之间以及叙事者的自我意识的对话,形成各种声音、意识的互补和颠覆,进而造成文本结构和意义的多元化和开放性,极大地调动读者参与到文本意义建构中,这种意义的不确定性和开放性赋予了文本极大的张力和主题向心力。  相似文献   

3.
在小说中插入诗词是郁达夫感伤型文本的一种经常性的构成方式,散体白话文引入诗歌体语言,这在最宽泛的意义上是一种他性文本的引入,也就是文本的互文现象。在新文学文体的开创期,这种文本的互文见义又具有深刻的文化象征意义。郁达夫小说中的这种互文体形式,实际上表征着郁达夫作为一个新文学作家在新的文体写作中所要处理的一些问题,如中西文化的调和,传统和现代对接等等。  相似文献   

4.
陀思妥耶夫斯基开拓了长篇小说的一种新体裁——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多种对话的统一体,在对话环境下揭示深刻的思想内容。复调小说中处处渗透着对话性,小说所有成分之间存在着一种对话关系。复调特征在陀氏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说中的所有主人公都是有思想的人,他们通过对话交际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思想,并聆听他人声音作出的回答。该文意在以巴赫金的复调小说理论为基础,从语言结构方面揭示小说《卡》的对话性,亦即大型对话和微型对话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论"对话"型师生关系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二元对立认识论"下师生关系的弊端,着重阐述了哈贝马斯"对话理论"下师生关系的应然状态.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途径和步骤.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立足于小说辞章学的角度,在作品内交流环境中,讨论了言语代码的变异性、创造性、想象性、象征性及其对话的微妙调控等内容。  相似文献   

7.
阎连科是一位对小说文体有着高度自觉意识的作家。其《日光流年》的并行体既令人惊奇又意味深长。从互文性理论看,并行体构造了与《圣经》的互话语空间,使三姓村现实苦难生活及卓绝抗争走进遥远的历史深处,充满了神话色彩和神性光辉;并行体内不同言语之间隐含着对话关系,其形态为同构、对比和互衬。原始生存竞争神话构成了小说内在的、隐匿的互文本。  相似文献   

8.
刘迪 《文教资料》2008,(34):20-22
本文介绍了语域理论在戏剧<茶馆>人物对话英译中的运用.对语域理论的三个变量及其语言系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说明.从而全面阐释翻译过程中语域分析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败仗》是美国当代著名女作家尤多拉.韦尔蒂的长篇小说,被誉为"最后一部优秀的‘南方小说’",也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具有话剧体风格的小说。韦尔蒂在这部作品中把每一个人物都看作具有独立主体意识的人,充分展示他们灵魂的对话性,并通过其中有着多重象征意义的能指、自白等方式来表达作品的既带有喜剧精神又包含着悲剧意味的双声意义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无论传统的单向灌输还是当下流行的高扬学生主体性,都是"主体—客体"二元对立观念的产物。互文性引入教学,可以突破这种封闭式框架。以两篇生态散文为例实施互文教学开发,可以拟态式地展现互文性对于中职语文课堂生态的改良。  相似文献   

11.
在具体的翻译过程中可以发现,一切文本都存在对应的互文本,而且译文与原著之间存在着互文关系。互文性理论对于翻译实践可以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英语翻译过程中互文性理论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思潮中,翻译被视为从原语向译入语等值转换的科学过程,翻译中的人文因素因此被长期忽略。胡塞尔、德里达与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消解了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思想根基,启发了对翻译主体因素的思考。翻译是作者、译者、读者围绕文本展开的多元对话过程。在多元对话的翻译模式中,翻译中的各主客体因素和谐共存,共同发展,成为推动翻译不断向前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13.
对话理论是巴赫金思想体系的核心,对话理论重视人的自我意识和他者的存在,强调多元共生、差异性、相对性和未完成性,蕴涵着深厚的民主精神。  相似文献   

14.
论文试图从唐吉诃德的原型、创作意图、人物形象三个方面阐释《唐吉诃德》的多重二元对立的对话模式,揭示其叙事技巧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寒夜》在一个家破人亡的悲剧框架里,以对话的结构细微地展示了主人公所意识到的精神痛苦。作者主要设置了汪文宣、曾树生和汪母等多种“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通过不同的对话方式深入地探索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奥秘,表现出明显的复调特证。  相似文献   

16.
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思潮中,翻译被视为从原语向译入语等值转换的科学过程,翻译中的人文因素因此被长期忽略。胡塞尔、德里达与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消解了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思想根基,启发了对翻译主体因素的思考。翻译是作者、译者、读者围绕文本展开的多元对话过程。在多元对话的翻译模式中,翻译中的各主客体因素和谐共存,共同发展,成为推动翻译不断向前的永恒动力。  相似文献   

17.
互文性是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语篇秩序的再生产、再创造有极强的解释力。对人们如何运用语篇、扫清语篇使用中的障碍有着指导性作用。对英语语篇解读对话本质的分析旨在探究语篇作者对语篇的隐性操作及读者对英语语篇进行批判性接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8.
互文性理论是一种教学的文本理论,并具有特有的思维方式与实践视角,在商务英语的翻译教学过程中,提供一种新的实践尝试。在进行商务英语的翻译教学时,教师要把学习作为教学的中心,采取开放性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主动翻译动态性与考核的多元性,从而把教学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培养商务英语的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19.
索尔·贝娄是美国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犹太作家,其代表作《只争朝夕》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叙事技巧。文本集作者的对话立场、人物的未完成性和主动性及读者的参与性等特点于一体,让小说的意义总是处于未完结而不断丰富、未确定而不断充实的状态之中,使该小说具备了复调小说的特征和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骑兵军>是前苏联作家巴别尔根据自己的战地日记写成的一部战争小说.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来描写战争,在对作品的阅读接受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多侧面的复调来书写战争真实、在众声喧哗的对话中或隐或显地展露的具有主体性的人对战争的认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