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虽然通常脑梗塞在T_1加权像呈低信号,T_2加权像呈高信号改变,但作者发现在T_1加权像上脑梗塞中高信号的发生率相对较高,46例中11例可见此现象,这并未加重神经系统的症状,只反映了梗塞的脑组织的病理变化。为了提高对此的认识,作者进行了连续的MR观察。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7例颅咽管瘤MRI作了研究,并与CT图象比较。全部病例CT图象均有囊性改变,其中2例伴有实质性改变,5例有钙化,造影CT4例有增强。MRI图象上,囊性部分T_1加权象呈高信号1例,其余6例T_1延长,其中5例呈高度低信号。T_2加权象7例均见T_2延长,呈低信号1例,高信号5例。1例实质性改变T_1加权象为低信号,T_2加权象为高信号。另1例实质性改变各脉冲序列均呈等信号强度。MRI诊断钙化者只1例。MRI对肿瘤的进展范围具有良好诊断能力。图象良好者  相似文献   

3.
脑血肿MRI—0.2T永磁装置对信号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用0.2T 低磁伤MR 装置对25例脑血肿追踪观察,其中高血压脑出血22例,AVM 出血1例,海绵窦血管瘤2例。采用SE 序列,TR/TE=2000msec/38.111msecIR 序列TR/TI/TE=1500msec/38msec/500msec,层厚10mm,将血肿信号强度与对侧正常结构对照评价。①超急性期4例,发病24小时内,一般T_1、T_2加权象少有变化,该4例中3例T_2加权象呈显著高信号,T_1加权象呈等~稍低信号。②急性期4例,发病在3日内,例_1  相似文献   

4.
作者使用0.22T东芝制MRT22A机,二维富立叶变换法成象,矩阵256×256。脉冲序列用SE法,摄T_1加权象用SE(500/30或40)、质子加权象用SE(2000/30或40)、T_2加权象用SE(2000/60或80)。正常肾皮质的T_1加权象呈中等信号强度,而髓质为低信号强度,故可作出两者的区分。在T_2加权像上,皮及髓质的信号皆较肝脏者高,故难作出区分。肾被膜虽不能显示,但肾筋膜则呈线状低信号区。肾盂、肾盏中的尿液使T_1、T_2增长,故T_1加权象及T_2加权像分别呈低及高信号区,血  相似文献   

5.
小脑梗塞发病率低,作者应用CT、MRI及血管造影对18例小脑梗塞作了对照研究。1.分布:位于小脑后下动脉9例,小脑上动脉8例,小脑前下动脉1例,其中1例于小脑上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可见2个梗塞灶。2.CT所见:发病24小时内行CT检查3例,无异常所见。24小时后~7日内检查8例,可见异常低密度区。7日后检查12例,1例未发现小脑下动脉梗塞灶、11例可见异常低密度区。3.MRI所见:发病后2小时行MRI检查1例,T_2加权像未见异常信号。24小时MRI检查2例及5日、9日、10日行MRI检查3例,T_1加权像呈等信号,T_2加权像呈高信号。发病后7日行MRIⅠ检查1例、1个月3例及1个月以上6例,T_1加权  相似文献   

6.
作者对10例腮腺肿瘤、口咽部肿瘤、鼻咽癌及从鼻腔向颅底进展的肿瘤作了MRI检查。1.腮腺肿瘤:因肿瘤性质不同,信号强度稍有不同,但从信号强度来诊断肿瘤组织学特征将是很困难的。如腮腺多形性腺瘤在MRI图像上可见到境界清晰的圆形肿瘤图像,T_1加权像呈低强度信号,T_2加权像呈高强度信号。但这信号强度也见于腮腺囊肿、腮腺淋巴结炎等。MRI可清晰地显示腮腺癌的肿瘤被膜外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20例脑脊髓局限性病灶患者(男6例,女14例)行Gd-DTPA检查。首先用T_1加权法(SE法:TR=300或500ms,TE=30或40ms)和T_2加权法(SE法:TR=2000ms,TE=60或80 ms)摄影。继之从肘或足背静缓慢注入Gd-DTPA0.1mmol/kg,约30~40分钟后,行与给药前同样的T_1加权摄影,最后与给Gd-DTPA前的T_2加权像对比。作者见到,①5例均有水肿,T_2加权像描出强信号区,Gd-DTPA在肿瘤部分描出明显强信号区。②3例听神经鞘瘤,T_2加权摄影描出均一的强信号区。而Gd-DTPA增强法均示增强,2例听神经瘤,肿瘤内部分不增强,手术证实为囊肿。③1例肺癌转移,T_2加权见转移灶与周围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MRI检查8例结核性脊椎炎,3例化脓性脊椎炎,15例转移癌。作者见到,活动性的病变部位的椎体及间盘与正常椎体及间盘比较T_1加权象呈低信号,T_2加权象呈高信号。非活动性的病椎及未消失的病变间盘T_1、T_2加权象与正常椎体及其间盘大致为等信号。T_1加权象可清楚显示脊髓压迫的有无及程度。脓液等炎性物质的压迫,还是驼背所致的骨性压迫等原因,MRI均可判断。关于椎旁脓肿,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MRI均可显示。T_2加权象显示高信号,T_1加权象有显示低信号的倾向。CT和平片能看到脓肿的钙化,MRI显示困难。  相似文献   

9.
作者报道了10例脊髓AVM(动静脉畸形)的MRI。4例为髓内型(均为男性,2~35岁);6例为髓外型(5例男性,1例女性,32~70岁)。诊断由动脉造影或手术证实。采用1.5 T超导型MR,用SE技术,TR/TE为600/25或2000/20,80及2000/40,80序列,层厚3或5mm,矩阵256×256。另外还采用了GRASS技术(静态采集梯度记忆)。4例髓内型AVM,在T_1或T_2加权图象均显示髓内病灶和髓周粗大血管呈信号减低。而在GRASS成像,髓内病灶和引流静脉造成的脊髓腹侧扇形压迹均呈高信号强度。髓内陈旧血肿在T_2加权和GR-  相似文献   

10.
三脑室胶样囊肿是一种罕见的发生于室间孔的良性病变,来源于形成脉络丛顶板的原始神经上皮。作者报导了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脑室胶样囊肿,女4例,男1例,平均年龄29岁。胶样囊肿的MR信号表现多变。信号均匀者3例,在T_1加权像中,2例呈高信号,1例呈等信号,在T_2加权像中,3例均为极低信号,边缘为高信号。术中发现胶样囊肿为薄壁并充满粘性胶样物质。囊肿内部在T_2加权像中呈极低信号,是由于襄液中存在高  相似文献   

11.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 sclerosis,ALS)是上下单位运动神经元障碍性疾患,ALS为中枢神经系异常,尸检常见锥体路变性。CT可见脑室脑沟扩大,但这并非ALS特异所见。高磁场MRI,ALS的T_2加权象可见前中央回呈限局性低信号。作者对8例ALS的MRI作了研究,并与49例无变性疾患的正常人对比。MR装置为GE公司制Signa 1.5T。采用SE序列,T_1加权象TR/TE=500/20ms,T_2加权象TR/TE=2000/80ms。结果ALS组8例前中央回皮质呈低信号,正常组49例中1例T_2加权象皮质呈低信号。例3行3次MRI检查,第1次皮质低信号不明显,第2次及第3次检查则为阳性。例4前中央回未见低信号,而后中央回及额中回的皮质可见低信号。8例中4例T_2加权象上锥体路可见高信号。例1和例5的内囊后脚至中脑腹部及例2和例4的放射冠均为高信号。ALS前中央回皮质T_2加权象上呈低信  相似文献   

12.
作者回顾了7例硬膜外脓肿的MRI,将增强前后的征象进行了比较。先行T_1、T_2加权(只有6例行T_2加权)成象,注射Gd-DTPA(0.1mmol/kg体重)后,6例立即行T_2加权成象,1例由于需用止痛药,延迟了30分钟。结果显示,增强前的MR图象均出现硬膜外感染的征象,其中6例具有典型的特征:病灶在T_1加权象上与脊髓相比呈低或等信号,在T_2加权象上信号呈均匀性增高,边界清楚。1例不典型者侵润后方的硬膜外脂肪,相应的病变在T_2加权象上亦呈高信号。除1例外,增强前的T_1、T_2加权象能够区分感染灶与硬膜囊、脊髓或马尾。注射对比剂后,病灶强化表现为三种形式:信号均匀性增高(3例);周边强化,中心为低信号(1例);具有以上两种的混合表现(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I在肝脏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98例肝肿瘤患者的MRI影像分析了图像质量、病灶显示清晰度及病变信号特征。全部病例均用1.0T超导磁共振机检查,采用自旋回波(SE)及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摄取横轴位T_1及T_2加权像。36例患者接受了Gd-DTPA增强,其中12例进行了动态增强检查。结果:图像优良者89%,较差者占11%。MRI能显示的最小病灶为0.5~1.4cm。转移瘤均呈不同程度的长T_1、长T_2信号,信号不均匀,无包膜。肝细胞癌呈不均匀长T_2信号,T_1加权像上7例呈等信号或轻度高信号,其余呈轻度低信号。5例可清晰显示包膜,3例可见门静脉内瘤栓形成。海绵状血管瘤呈均匀性长T_1低信号、长T_2显著高信号,轮廓清晰,边缘光整或呈分叶状。结论:MRI对肝占位病变的诊断敏感度高,特异性好,对发现病变及定性、定量诊断均具有重要价值,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快速自旋回波磁共振成象(FSE)是一种能够获得质子密度和T_2加权象的快速采集的新技术。作者比较了15例脑出血病人(5个月至81岁)在SE和FSE质子密度图象和T_2加权象(2000/80)上血肿内不同成份信号的变化情况。根据血肿在SE序列T_1、T_2加权象和质子密度图象上的表现,将血肿内成份分为脱氧血红蛋白(一般在T_1加权象上为等或低信号,T_2加权象为低信号)、高铁血红蛋白(T_1、T_2加权象均为高信号)和含铁血黄素(T_1、T_2加权象均为低信号)。同时作者还比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海绵状血管瘤在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上的表现,总结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要点。材料和方法:分析43例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部位,病灶的T_1加权像和T_2加权像的表现以及MRA的表现。结果:海绵状血管瘤在T_2加权像上表现为“铁环征”;在T_1加权像上表现为高低信号的混杂影,并且大部分可观察到血管状断面的低信号;在MRA上病灶表现为节结状的、与正常血管无关系的高信号影。结论:由于MR的信号能够特异地反映海绵状血管瘤的结构,它是目前诊断该病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6.
作者报告了12例脊椎AVM的MR检查结果,6例为脊髓内AVM,6例硬膜AVM,1例髓外外后侧AVM。T_1加权象SE500/26ms,T_2加权象SE2000/80ms。扫描平面为矢、冠及辅位,扫描厚度6mm。全部病例均作了脊髓造影和脊髓血管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道1例马氏综合征恶变为软骨肉病的MR所见。忠者41岁,女性。平片见右胫骨远端后方骨膨胀性破坏及软组织肿,右手多发性软组织肿块伴中心钙化和内生软骨瘤。用1.5T磁场取得下肢自旋回波及T_1加权成象,TR=450msec,TE=16msec。T_2加权成象,TR=2500msec,TE=28和70msec。T_1加权成象示多发性低信号区取代正常的黄髓强信号区。肿块的T_1加权成象亦为低信号强度。T_2加权成象肿块表现比内生软骨瘤的边界清楚。采用表面线圈自旋回波成象对手的MR检查,获取的参数与前述相似。T_2加权成象显示右手内生软骨瘤较左胫部的信号更低。指骨和胫骨未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115例因肩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疑诊肌腱损伤者进行了MR检查、并与无肩关节症状志愿者的MRI作对照研究。MR装置为Siemens公司Magnetom1.5T,全部病例采用SE序列,T_1加权象TR/TE=600/19ms、T_2加权象TR/TE=2500/90ms,质子密度加权象TR/TE=2500/15~38ms。最初24例采用体部线圈,其余91例采用圆形表面线圈。1)健康者MRI所见:11例采用体部线圈时,肌腱呈低信号。当使用表面线圈时,T_1加权象和质子密度加权象肌腱呈低信号,其内可见轻微信号的线状结构,T_2加权象肌腱为低信号。健康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选择1988年10月~1993年5月住院治疗的化脓性脊柱炎13例,年龄17~74岁,男性6例,女性7例。位于腰椎10例,颈椎、胸椎及胸腰段各1例。使用岛津0.5T超导型MR扫描仪,摄T_1(SE500/25)和T_2加权像(SE2000/100),行矢状面分析。透视下活检使用经皮椎间盘摘出套操作,就采取的组织进行组织学研究和细菌培养。结果见到,急性期(发病后0.5~5个月,平均1.7月)10例,T_1WI显示病变节段的椎间盘及相邻上下椎体缘呈低信号区,T_2WI间盘周围或邻近的上下椎体缘呈高信号  相似文献   

20.
垂体瘤的MRI诊断:4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文回顾分析了经手术证实的48例垂体瘤的MRI 表现,巨腺瘤28例,微腺瘤20例。应用0.35T 超导成像系统分别行冠状面T_1、T_2加权及矢状面T_1加权成像。MRI 诊断46例与手术相符。96%(27/28)的巨腺瘤在T_1WI 上为中、低信号,T_2WI 上89%(25/28)呈不同程度的升高,瘤内囊变或出血均可定性,视交叉、下丘脑及海绵窦等周围结构的受累可准确显示。微腺瘤之信号变化较大,T_1WI 亦以中低信号为主,T_2WI 可升高也可保持为等信号,结合形态学改变诊断多可确立。作者认为MRI 可弥补CT 的不足,是诊断垂体瘤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