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智能电子设备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智能电子设备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中的应用黄太贵(安徽省电力局中心调度所230061合肥)关键词智能电子设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应用1997-04-02收稿。0引言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微处理器技术在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领域中得到充分应用,基于这种技术的智能...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量的各种通信接口、规约的智能装置、仪表需接入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提出了基于MPC850通信微处理器和VxWorks实时嵌入式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使通信管理器具备变电站自动化常用的以太网、CAN总线、RS-232C/422/485等通信接口,同时还提供了GPS对时及一定数量的遥信、遥测和遥控量.本通信管理器适用于新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以及旧站自动化系统改造.  相似文献   

3.
智能变电站全生命周期内IED即插即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智能变电站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以及变电站智能电子设备(IED)的特点,提出智能变电站全生命周期内的IED即插即用技术。该技术在变电站设计阶段采用标准化虚端子描述的信号匹配方式,在调试阶段采用基于标准化虚端子定义和顺序的通信方式,在运行维护阶段采用管理服务器管理备用智能电子设备和运行智能电子设备。通过所提技术可以有效提高智能变电站设计建设和运行维护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GIS变电站结构紧凑,因电子设备与一次设备高度融合,使得电子设备电磁兼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GIS设备开关操作产生的特快速瞬态电磁过程主要经由传感器-电缆-智能组件这段电路对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影响。对某500kV变电站内汇控柜智能组件端口的骚扰电压展开了测量研究。应用多导体时域频域变换法(TDFD)对传感器和汇控柜智能组件端口骚扰电压进行了建模仿真。并比较了仿真结果与测量结果的异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量的各种通信接口、规约的智能装置、仪表需接入到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现状,提出了基于MPC850通信微处理器和VxW orks实时嵌入式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设计原则,使通信管理器具备变电站自动化常用的以太网、CAN总线、RS-232C/422/485等通信接口,同时还提供了GPS对时及一定数量的遥信、遥测和遥控量。本通信管理器适用于新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以及旧站自动化系统改造。  相似文献   

6.
GIS变电站结构紧凑,因电子设备与一次设备高度融合,使得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GIS设备开关操作产生的特快速瞬态电磁过程主要由传感器–电缆–智能组件这段电路对电子设备产生电磁影响。针对变电站电磁环境的复杂性,且现场测量是获得传感器和智能组件端口电磁骚扰数据的主要手段,提出一种GIS设备传感器和智能组件端口瞬态电磁骚扰的模拟测试方法,该方法无需改变变电站原有的传感器和智能组件,且在变电站现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然后分别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验室GIS设备试验研究平台及智能变电站现场,并获得GIS设备传感器和智能组件端口电磁骚扰的时域和频率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有效的屏蔽措施和接地技术后,220 kV电压等级GIS变电站开关操作产生的电磁骚扰对传感器和智能组件的正常工作不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7.
在不影响变电站内控制系统主站与间隔单元正常通信的前提下,基于103规约.开发了一套智能电子设备(IEDs)通信报文校对系统.该系统能完全模拟智能电子设备在开入量状态变位、自检异常以及跳闸情况下与通信管理子站的无缝链接,实现了高效、准确地校对调试智能电子设备通信报文.  相似文献   

8.
在研究了嵌入式操作系统uClinux的基础上,构建了以S3C44BOX为CPU、CS900A为以太网控制器的智能电气设备以太网接入模块,提出了以此作为变电站间隔层通信接口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方案。该方案能够提高现有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通信的速度和可靠性, 并能升级成符合IEC61850体系的变电站自动化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了一套新型的智能电子设备通信报文调试方案:在不影响变电站站控层网络控制系统主站与运行间隔智能电子设备之间正常通信的前提下,基于IEC60870-103规约和IEC61850标准开发了一套通信报文调试系统,该系统能够完全模拟智能电子设备在开入量状态变位、自检异常以及跳闸动作情况下与站控层控制系统之间的无缝链接,使得高效并且准确地进行智能电子设备通信报文传输的调试工作得以实现。现场应用结果表明了该方案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从变电站功能的分解、抽象、模块化、封装等几个基本方面介绍了通信系列标准IEC 61850及其在智能化变电站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深入介绍了智能化变电站内的智能电子设备建立遵循IEC 61850标准的信息模型及模型内部的关联,探讨了遵循IEC 61850标准建模的过程,为智能变电的信息系统构建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智能化电器RS-485通信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RS-485串行通信接口的特点及其接口电路的基础上,指出:智能化电器可采用RS-485串行通信标准接口实现数据通信功能。本文设计了用于智能化电器的单片机与PC机之间RS-485通信的接口电路与通信程序。  相似文献   

12.
智能化UPS通过增设通信接口提高了UPS的管理水平,方便地实现了远程监控。本文以TMS320系列DSP为主控芯片的智能化UPS为例,介绍其通信接口的设计,给出了相关硬件电路及程序流程图。该设计方法实现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孙建红 《低压电器》2013,(10):38-43
设计了一种塑壳断路器智能脱扣器的无线通信接口,在未改变原有CAN总线、RS-485总线接口和通信协议的基础上用无线通信方式替换有线通信。详细阐述了硬件系统的原理和具体的电路设计及所选元器件的相关特性,并对软件设计要点进行了介绍。试验表明,该接口通信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免去了配电柜内繁杂的接线,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PROFIBUS-DP现场总线基本理论及其通信协议芯片SPC3的结构和功能,分析了PROFIBUS DPV1协议的扩展功能。在已有智能分析仪表的基础上,提出PROFIBUS-DP智能从站接口的软硬件实现方法。采用"核心板+接口板"方式,集成模块化设计思想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研发出一套嵌入式PROFIBUS-DP智能从站。  相似文献   

15.
基于电力电子标准模块的高速智能通讯网络拓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通用数字控制功率变换器的控制结构尚未充分利用数字通讯的优点。分布式数字控制网络结构是复杂中大功率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的方向。该文从分析基本环状网络结构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模块(PEBB)的高速智能通讯网络拓扑,其最大优点是每个通讯单元的数据发送源可以根据该单元当前状态选择。该通讯网络可大大提高数据在网络上的传输速度,减小传输延时,可更好的解决电力电子高速通讯中由环形网络本身特性所带来的同步问题,也对降低光纤通讯网络的成本起到极大促进作用。通过实验,文章最后给出了每两个从节点间数据传输延时的时间,可以得出该控制系统对于有较高开关频率要求的电力电子变换器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4个光伏阵列单元的通讯故障为例,介绍了光伏阵列单元在并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工程实践表明,汇流箱与光伏智能终端之间的RS485通信受工程接地、逆变器干扰、接线形式、通信布线和逆变器室设计施工影响很大。文章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SA系列智能型可通信塑料外壳式断路器(MCCB)是一种新型的低压断路器,其过电流脱扣器采用由微处理器组成的智能型脱扣器,带有剩余电流保护功能.SAMCCB还可以带有通信接口,与现场总线连接,组成智能化配电系统.介绍了SA系列智能型可通信MCCB的主要技术参数、工作原理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张颖  许志红  张培铭 《低压电器》2005,(10):37-40,48
新型智能混合式交流接触器是一种将单片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引入交流接触器而形成的一种新型低压控制电器.将Modbus总线技术引入新型智能混合式交流接触器,使之具有与主控计算机双向通信的功能,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各项性能指标明显提高.介绍了新型智能混合式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Modbus总线特点、Modbus通信协议在交流接触器中应用的设计方案,并对Modbus的两种传输模式存实际应用中的作用讲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梁涛  肖骁  孙鹤旭 《低压电器》2011,(18):42-45
以模块化的设计思想,采用专用协议芯片DPC31和调制解调芯片SIM1-2,为本质安全型差压变送器设计开发了Profibus-PA通信接口。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案可使差压变送器作为从站接入Profibus-PA总线,实现与主站在本质安全环境下可靠、低功耗的通信。  相似文献   

20.
电力系统通信设计中需要手动计算的数据很多,存在效率低、易出错等问题,本项目依据光通信技术,基于VB编程语言与Access数据库,开展了时电力光通信系统软件的开发,自动完成了光口选型的智能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以工程设计所需要的Word表格形式输出,实现了光通信工程设计的智能性,缩短光通信工程设计时间,提高工程设计质量和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