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核员在地面气象资料把关时,对原始记录中的疑误,特别是一些较特殊的疑误记录,往往鞭长奠及.这就要求台站预审员充分运用原始资料齐全且身临现场的优势.以气象学理论作指导,以尊重事实为原则,对每一个疑误记录进行全方位、多要素立体诊断分析,去伪存真,保证气象观测资料的正确性.现将笔者在原始记录预审中所遇较特殊疑误记录诊断过程分述如下:一、降水量实测与遥测时间差7月某日,值班员8时后校对记录发现20时~8时降水量实测5.9mm,而遥测为7.5mm.检查仪器正常,查当月前八次,实测与遥测差值最大不超过0.5mm,且前一日降水至19时5分终止,误诊为实测少1mm,而将其改为6.9mm.我分析自记纸发现7时55分后正点前有陡迹线,确诊5.9mm为正确记录.导致貌似误差的原因是实测与遥测存在时间差.实测于7时55分前在观测场进行,而遥测临近正点  相似文献   

2.
利用云浮地区16个气象站2008—2016年的大风资料,从大风的发生时间、时段、风向和风力等方面分析大风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1)大风分布与地形有一定关系,罗定大风最多,郁南最少。(2)大风日变化非常明显,白天出现大风的机率远远大于夜间,下午明显大于上午;大风日数的月和季节分布变化特征也非常明显,汛期4—9月是高发期。(3)强对流天气引起的大风占比最大,其次是热带气旋影响,而冷空气引起的占比极少。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新疆11个辐射站最近20a(1993—2012年)逐月辐射信息化数据文件进行了质量检查,分析了总辐射、散射辐射、直接辐射、反射辐射、净全辐射这五个要素出现数据疑误的概率,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疑误数据的空间分布、时间分布、各要素分布等进行了评估。经查阅分析原始数据表—33及H文件结果表明:疑误数据的错误主要发生并集中在一、二级辐射观测站,其中数据文件部分出现疑误较多,记录格式分部出现错误相对较少。平均单站月疑误数据个数为2.7个/站?月,疑误数据率为0.0%。从总体上看,新疆最近20a的辐射信息化数据文件疑误数据信息较少,资料可靠,可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利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EN-1型测风数据处理仪、已逐步取代EN-1型测风仪,成为黑龙江省各气象台(站)测风的主要仪器。EN-1型测风数据处理仪克服了EN-1型测风仪人为带来的较大误差。使用EN-1型观测大风时,一般反映出的大风一刮即是几个小时,很少有间断过。这是由于计算平均值时,误差较大,平滑掉了大风的阵发性特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对新仪器的输出数据识别不清,理解不透,常会出现许多记录上的疑误。为此将长期应用中总结出的经验,整理出来,供测报人员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5.
《气象》1977,3(3):11-11
西藏高原四季不分明,主要分为两个季节,一个是雨季,一个是干季(即风季)。从11月到次年4月底为风季,但能造成灾害的大风,则集中在1—4月。因此,我们着重对这一时期的大风过程作一些分析。 这里所讨论的大风过程,是指藏北一半以上的站有大风且持续5天或以上;沿雅鲁藏布江一线有一半以上的站出现大风且持续3天或以上,最大风速在30米/秒以上。 在分析历年大风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风的年际变化很大,有的年份没有大风过程,有的年份可出现3次。西藏的大风地方性很强,以  相似文献   

6.
2019年3月21日广西桂林市临桂区发生一次极端大风天气过程(以下简称"3·21"临桂大风),当日21:13临桂观测站记录最大阵风风速为60.3 m·s-1(17级).通过风灾现场调查判断这是强度为EF2级的微下击暴流过程.应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加密自动气象站、探空、多普勒雷达等资料,分析了"3·21"临桂大风的环流背景...  相似文献   

7.
黄水林 《气象科技》2001,29(1):63-64
1 问题的提出在地面观测工作中,要求值班员连续监视天气演变情况,经常巡视检查仪器设备。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观测记录的疑误现象是可以避免的,但由于某些客观或主观原因,记录出现疑误情况仍有可能发生,尤其是蒸发、地温等变化大又无自记比较的项目更是时有发生。1997年10月24日庐山气象台蒸发记录出现超常偏大,日蒸发量达7.2mm,比正常情况大近10倍。对这一记录如何处理一时间在测报科引起了较大争议。一种意见认为,这么大的蒸发量在庐山只有7月或8月才能出现,深秋10月不可能有,而且10月24日与前一天天气情况相差不大,但蒸发却相差近10倍,…  相似文献   

8.
利用广西钟山县1957-2013年的大风观测资料,分析钟山县大风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钟山大风变化的总趋势为显著减少,倾向率为-0.276d.a~(-1),每月均有大风出现,7月最多,8月次之。春、夏、秋、冬各个季节中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各季节大风都偏多,但各季节大风随年代际变化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9.
<正>1大雾过程2017年1—3月,江西省区域性大雾(全省单日15站以上大雾)频繁出现,共19 d,其中,全省单日出现40站以上大雾有2 d,连续3 d出现大雾4次,分别是1月5—7日、26—28日、3月18—20日、29—31日。2降雪过程受冷空气影响,2月20—24日全省出现一次大风、降温、降雪天  相似文献   

10.
目录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重要天气过程概述江西省气象台包慧濛1大雾过程2021年1—3月,江西省区域性大雾(15站以上)共出现16 d,其中全省单日40站以上大雾有1 d(表1)。连续3 d以上大雾4次,分别为1月22—24日、2月12—14日、3月4—6日、14—18日。2强冷空气过程1—3月全省有2次较强冷空气过程。1月5—8日先后受两股冷空气影响,全省出现一次降温、降雪、大风天气过程,过程降温达6—8℃,70个县(市、区)出现降雪,局部地区出现中到大雪,  相似文献   

11.
一、天气概况一月份,全省气温比常年偏低1度左右。尤其是下旬,浙北地区偏低2—3度。雨日偏多,日照偏少。5—9日、20—31日连续两次连阴雨(雪),形成多雨寒冷的隆冬天气。浙江沿海海面共出现8次大风过程,其中冷空气影响而形成的大风有5次,  相似文献   

12.
利用吉林省1971—2018年最大风速及2005—2018年极大风速数据,采用阵风系数方法对1971—2004年极大风速进行估算,形成1971—2018年极大风速序列。在此基础上采用累积距平、极值Ⅰ型分布、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极大风速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候变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8级及以上大风随着风力级别的升高,出现站次迅速减少;(2)年内极大风速呈双峰双谷型特征,春、秋季为两峰,冬、夏季为两谷;(3)1970年代以来,吉林省年平均极大风速每10 a下降0.9 m·s~(-1),超过8级的大风站次呈减少趋势;(4)吉林省平均极大风速、10~50 a一遇的极大风速都呈西北高、东南低的空间分布,长春站10~50 a一遇的极大风速最大,达33.9~40.7 m·s~(-1);(5)年平均极大风速和气温呈明显的反相关和反位相关系,且在1988年前后发生突变,和东北地区气温突变同步;(6)尽管由于气候变暖,吉林省极大风速呈明显减小趋势,但仍有极端大风天气出现,2011—2018年10级以上大风出现95站次,还出现1站次13级以上大风,因此仍需加强大风灾害防御。  相似文献   

13.
1引言高空资料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和历史气象资料的质量。根据几年来的审核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在高空记录中经常出现的错情,现归纳分析如下,供各站同行参考借鉴。2常见错情及分析(按高表—14、高表—13审核记录顺序列举)2.1检定证部分检定证中绘有检定曲线的座标图,表示探空仪感应器指针位置(即电码符号)和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1)检定证温度、气压及湿度节点数据读取错误。如P:1010检定符号Np应148误248;T:20检定符号Nt应503误513等。温度、气压及湿度各节点数据读取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整份记录的正确与否,由于这一…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1—2015年4—9月华北地区主要区域(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重要天气报和雷暴观测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地区雷暴大风的时空分布等特征。结果表明,华北地区雷暴大风出现最多的月份为6—7月,最多的时次为下午到前半夜,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起始时间多为13:00(北京时,下同)-15:00,持续时间为4~8 h,高海拔地区出现雷暴大风的频次大于低海拔地区。在将华北地区站点分为高海拔站点和低海拔站点的基础上,使用2011—2013年4—9月的NCEP物理量分析场对雷暴大风过程的指示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多数常用的热力指标需考虑季节因素;下沉对流有效位能阈值基本不随季节变化,并对高海拔和低海拔区域的雷暴大风的出现及其范围均有一定的指示性;对流抑制能量、0~3 km垂直风切变、低层散度、500 hPa风场、整层可降水量、500 hPa相对湿度08:00—14:00变化等物理量在一些具体方面对于雷暴大风的出现及范围有一定的指示性。主要发生在高海拔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的相对湿度均在50%以下;主要发生在低海拔地区的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的相对湿度基本在50%以上;850 hPa相对湿度较大的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和500 hPa的温差在24~28℃,850 hPa相对湿度较小的大范围雷暴大风天气过程,850 hPa和500 hPa的温差则常常达到30℃或以上。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4月 1 6日 ,我站出现大风天气 ,打印出的日极大风速为1 7.5m/s,时间为 1 5∶2 7,风向打印“77”。然而打印出的大风报警时间为 1 5∶2 8,风速为 1 7.1m/s,风向为NW ,显然两者之间有矛盾。我站对如何处理该日大风记录进行了讨论。观点一 :大风开始时间应改为 1 5∶2 7;2 0时编发天气报中 91 5dd组时 ,风向用“NW”代替 ;编制月报表时 ,日极大风速对应风向记“NW” ,日极大风速和出现时间照实记录。观点二 :记录大风开始时间不应改动 ,仍为 1 5∶2 8;2 0时编发天气报中的大风组时 ,风向缺测不发 ,只发风速组 ;编制月报表…  相似文献   

16.
正1暴雨过程2018年4—6月全省降水量相比常年同期总体偏少,全省10站以上暴雨日数共8 d(表1),较历史同期偏少。4月13—14日江西出现入汛以来首场强降雨过程,并伴有大风降温天气,赣北出现大到暴雨;其中南昌市和上饶市西部、宜春市东部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27个县(市、区)出现短时强降雨,57县(市、区)出现雷电,广丰县出现8级雷暴大风。5月6—7日,赣北南部和  相似文献   

17.
利用青海省河南县气象站1968—2017年逐日大风观测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河南县大风气候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0a河南县年平均风速为2.2m/s,以气候倾向率0.14(m·s~(-1))/10a呈显著下降趋势;最大风速平均值为18.0m/s,以气候倾向率以1.64(m·s~(-1))/10a呈显著性减小趋势;年平均大风日数为38.4d,以气候倾向率6.7d/10a呈显著性减少趋势;一年之中各月均有可能出现大风天气,其中3月出现大风天气最多,9月最少,月变化非常明显;出现大风天气最多的季节为春季,其次冬季,秋季最少;1980年出现大风日数最多,共出现大风日数为75d;1997年出现大风日数最少,仅14d;从年代际来看,70年代为大风天气高值期,年均大风日数为56.7d。  相似文献   

18.
1988年的异常气象主要表现在:高温、干旱、洪涝和台风。这些异常气象给全省带来了很大的灾害。一、3月5月高温,7月持续高温据71个站统计,全年有119个站(月)破建站以来的极端最高气温记录,这是近十几年来所未有过的。1.“3·14”高温:3月中旬前期,全省受暖气团控制,天气晴好,14日大部地区的日最高气温升到30—34℃,有54个站出现异常高温记录。下午起,寒潮袭击我省,至16日晨,浙北地区最低气温只有1—3℃。期间全省出现了冰雹、雷雨、大风和雨夹雪等恶劣天气。  相似文献   

19.
看了本刊1993年第1期刊登的“大风重要报及天气现象转界问题的探讨”一文(作者:甘泉县气象局孙公社),对雷暴、大风重要报的一些发报方法有不同意见。该文提出了这样一个例子:国家一般站,天气现象实际出现时间是(?)7~(59) 8~(13)—8~(30),夜间栏、白天栏(?)怎样记载?如何编发重要报?1 气簿—1天气现象栏的记载。根据规范  相似文献   

20.
王慧  隋伟辉 《气象科技》2013,41(4):720-725
利用1988-2010年CCMP(Cross Calibrated Multi-Platform)高时空分辨率10 m风场分析了我国近海海区的大风(6级以上)日数和大风风速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按照中央气象台对近海海区的划分,分析了近海18个海区大风的季节变化特征.我国近海大风日数高值中心及大风风速高值中心都集中于巴士海峡、台湾海峡和南海东北部海域,在巴士海峡和南海东北部海域交界处最高可达140天以上,平均大风风速达到13m/s以上.从季节变化来看,大风日数和大风风速充分体现了东亚季风冬强夏弱的特点.冬半年,大风日数及风速高值中心一直位于东海东北部、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南海东北部以及南海西南部海域,12月是一年之中大风日数和强度的峰值时期.从4月开始,南海西南部的高值中心消失,而以北海域的高值区的分布基本不变,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9月.近海18个海区的季节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区域差别,南海中部和南部的4个海域大风日数呈双峰型变化,冬季的12月至次年1月出现最高值,夏季西南季风时期的7-8月出现次高值.除琼州海峡外,包括南海北部海域的其余13个海区高值均在冬季12月至次年1月,低值出现在夏季6-7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