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皮肤干细胞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0-2008年、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2008年与皮肤干细胞定位相关的文献,44篇文献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毛囊bulge区细胞具有高度增殖潜能,为标记滞留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不表达分化细胞特异性标志,表达干细胞标志,为目前公认的表皮干细胞的定居处。毛囊真皮鞘包含具有可塑性的干细胞,认为是真皮干细胞的定居处。毛囊真皮乳头内含有具一定增殖分化能力的前体细胞,与真皮鞘相互作用,能够诱导毛囊形成,目前观点认为,真皮乳头内前体细胞移行自真皮鞘干细胞,为其活化的子代细胞。毛囊间皮肤与无毛区皮肤是否存在皮肤干细胞尚存争论,部分实验表明,毛囊间表皮基底层亦有表皮干细胞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正常人皮肤表皮干细胞定位特征对修复皮肤创伤的意义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谢举临  利天增 《中国临床康复》2003,7(4):570-571,T002
目的:研究正常人皮肤中表皮干细胞的定位特征,探讨表皮干细胞与烧伤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在需手术治疗的患者身上获取正常皮肤组织共24例,用α2、β1整合素和K10角蛋白作为第一抗体标记表皮干细胞,采用LSAB免疫组化方法研究皮肤中的表皮干细胞的表达位置。结果:分化高的K10阳性细胞分布于除表皮基底层以外的所有基底上层包括角质层、透明层、颗粒细胞层和棘细胞层的细胞中,而阴性染色区域则集中于表皮基底层。说明表皮基底层细胞不表达K10角蛋白;而α2、β1整合素阳性细胞位于基底膜上、邻接真皮的基底层,呈波浪状,起伏不平分布,同时在头皮的真皮网状层、毛囊末端底部及汗腺周围也发现有阳性细胞。而阴性染色细胞则位于基底层以上的表皮细胞。结论:表皮基底层、毛囊及汗腺周围中存在的表皮干细胞可能与皮肤创伤的修复有关,不同创面中残存的表皮干细胞可能是创伤修复过程中再上皮分化的细胞来源,这提示对残存的表皮干细胞的保护、激活、促进其增殖和分化是研究促进创面愈合的关键,从而可以部分阐明创伤愈合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分化为何种细胞与其所处的微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设想: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处于皮肤创面的微环境中,可能具有向人皮肤细胞转化的潜能.目的:探讨糖尿病皮肤创面微环境中的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培养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并制作糖尿病裸鼠模型皮肤创面,将标记5-BrdU的第3~5代人真皮多能干细胞以注射方式回植入糖尿病裸鼠创面组织周围,分别于注射后2,3周取材,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BrdU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结论:BrdU阳性细胞出现在表皮中,且连续切片中部分BrdU阳性细胞也同时表达角蛋白.说明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具有向表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表明,干细胞分化为何种细胞与其所处的微环境密切相关。因此设想: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处于皮肤创面的微环境中,可能具有向人皮肤细胞转化的潜能。目的:探讨糖尿病皮肤创面微环境中的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分化为表皮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分离培养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并制作糖尿病裸鼠模型皮肤创面,将标记5-BrdU的第3~5代人真皮多能干细胞以注射方式回植入糖尿病裸鼠创面组织周围,分别于注射后2,3周取材,常规石蜡包埋、连续切片,行BrdU和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结论:BrdU阳性细胞出现在表皮中,且连续切片中部分BrdU阳性细胞也同时表达角蛋白。说明在糖尿病创面愈合过程中,人真皮多能干细胞具有向表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赵志力  付小兵 《中国临床康复》2002,6(24):3668-3669,T003
目的 采研究少儿与成年人大面积重度烧伤后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分布与表达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14,10(K19,K14,K10)的特征与规律,方法 分别取4-12岁少儿及4-12岁少儿及35-53岁成年人2组健康皮肤及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瘢痕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检测表皮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K19以及分化表皮细胞表达的K14和K10。结果 瘢痕组织表以基底层表达β1整合素与K19的阳性细胞数较健康皮肤明显减少,阳性强度降低。瘢痕组织表皮中表达K14的阳性细胞仅位于表皮底部二三层,明显少于健康皮肤,而K10表达阳性细胞则较健康皮肤分布广泛。结论 瘢痕组织表皮的增殖能力下降,细胞的分化行为紊乱,这可能是瘢痕组织表皮结构与功能改变,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研究少儿与成年人大面积重度烧伤后瘢痕组织表皮干细胞分布与表达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9,14,10(K19,K14,K10)的特征与规律。方法分别取4~12岁少儿及35~53岁成年人2组健康皮肤及大面积深度烧伤后瘢痕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表皮干细胞、短暂扩充细胞特异表达的β1整合素和K19以及分化表皮细胞表达的K14和K10。结果瘢痕组织表皮基底层表达β1整合素与K19的阳性细胞数较健康皮肤明显减少,阳性强度降低。瘢痕组织表皮中表达K14的阳性细胞仅位于表皮底部二三层,明显少于健康皮肤,而K10表达阳性细胞则较健康皮肤分布广泛。结论瘢痕组织表皮的增殖能力下降,细胞的分化行为紊乱,这可能是瘢痕组织表皮结构与功能改变、愈合能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寻找表皮基底层细胞中含有较高干细胞比例的供皮区。方法选择不同供皮部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以K19和整合素β1作为表皮干细胞鉴定标记。结果皮肤基底层表皮干细胞以包皮及阴囊最多,其次是臀部,背部多于胸部。四肢近端外侧多于四肢近端内侧,头皮、手掌及足底皮肤基底层干细胞数量较少。结论从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供应来源考虑,以男性包皮最佳,在客观上也容易获得。  相似文献   

8.
皮肤组织工程中人表皮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分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揭彬  罗向东  伍素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220-222,T001
目的:探索人表皮干细胞(keratinocyte stem cell,KSC)的筛选方法、体外培养条件及生长分化特性。方法:由包皮消化获得表皮细胞,以低密度单克隆筛选法挑取KSC克隆,并以挑取克隆传代及子代细胞混合传代两种不同的方法持续传代培养,采用3种不同的滋养细胞。计算每代KSC子代细胞的克隆形成率(colony forming efficiency,CFE)以及整合素β1及外皮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将KSC克隆的子代细胞混合消化传代培养,CFE会逐渐下降,从最初的95%以上降至第6代时的25%左右。每代均可见3种处于不同分化状态的克隆混合生长,即干细胞克隆(绝大部分细胞未分化,整合素β1阳性、外皮蛋白阴性)、短暂增殖克隆(部分细胞进入终末分化)、终末分化克隆(所有细胞均发生终末分化,外皮蛋白阳性、整合素β1阴性)。以挑取克隆传代法传代培养,其CFE仍能保持在95%以上并能持续传代。结论:以低密度单克隆筛选法可成功地筛选出KSC克隆并能持续传代培养,多种成纤维细胞可作为培养KSC的滋养细胞。KSC在体外会分裂增殖并逐渐分化,但干细胞的数量比例可以保持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9.
2005-01/2006-10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科就诊的深度烧伤患者6例,均为四肢Ⅲ度烧伤创面.异种(猪)脱细胞真皮与异体表皮干细胞构建的复合皮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中心提供.清创消毒后,6例患者均进行复合皮移植、自体刃厚皮移植,共移植复合皮12块,自体刃厚皮96块.复合皮移植是将复合皮剪成1.5 cm×1.5 cm,粗糙面向下、光滑面向上植于创面上;自体刃厚皮移植是将大片自体刃厚皮铺于矾土林纱布上,剪成1.5cm×1.5 cm,植于复合皮的四周.移植后3 d揭去创面外层纱布,见复合皮及自体刃厚皮与创面粘连好、湿润,呈淡红色:7 d复合皮及自体刃厚皮大部分成活,随后成活的皮片向四周扩展,至14 d大部分皮片接近融合,21 d时创面已基本愈合.移植的复合皮、自体刃厚皮成活数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因复合皮扩展情况不如自体刃厚皮,所以复合皮移植后的创面愈合面积小于自体刃厚皮移植(P<0.01).在临床观察中6例患者暂末发生不良事件和副反应.提示表皮干细胞和(猪)脱细胞真皮构建的人工复合皮移植到受区,可建立血液循环,并保持一定的活力,达到覆盖创面、防止感染、防止体液流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促进创面愈合的可行性。方法(1)用胰蛋白酶和EDTA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用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分离、纯化人表皮干细胞,以含表皮生长因子、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液等组成人表皮干细胞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测定克隆形成率。(2)将培养人表皮干细胞接种于制备的脱细胞真皮支架中,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皮肤,移植治疗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观察创面修复效果。(3)取新西兰白兔常规制作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随机分为4组:A、B、C组分别用含表皮干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含角质细胞的组织工程皮肤和单纯脱细胞真皮移植于皮肤缺损创面;D组用创面空置为对照。观察创面修复情况、局部炎症反应,并记录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体外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增殖稳定,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角质细胞对照组(P〈0.05)。移植后A组创面愈合良好,局部炎症反应轻微,无出血、积脓、坏死,创面愈合时间较B、C、D组明显缩短(P〈0.05或P〈0.01)。结论以表皮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联合脱细胞真皮构建人工皮肤可用于皮肤缺损创面的修复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前还没有一种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能满足临床严重皮肤缺损患者的需求,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无合适的种子细胞来源.干细胞在皮肤组织工程巾的应用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文章重点介绍了胚胎下细胞、表皮下细胞和问充质干细胞等有代表性的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以及在皮肤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现状,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研究方向,以期研制出更理想的组织工程皮肤替代物.  相似文献   

12.
背景:由于间充质干细胞在成人骨髓的数量以及分化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减低,不同的胎儿组织被用来研究是否存在间充质干细胞.胎盘组织中间充质干细胞主要分布在羊膜和绒毛膜等来源于胎儿的组织,其抗原表达、分化潜能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征相似.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在人胎盘组织中的分布规律.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02/2009-03在无锡第三人民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材料:在产妇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取临床正常剖宫产之足月健康产妇的新鲜胎盘组织,所选择的胎盘脐带附着点均在胎盘中央或稍偏位,大小及质量在正常范围内.方法:将胎盘组织分为3组,分别是中央带组即脐带附着处,边缘带组即距脐带附着点最远处和中间带组即两者之间中点处.分别全层连续切片,以抗CD166、抗CD44、抗CD29分别做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分布区域,采用HPIAS一1000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同时应用整体灌注的方法分离培养细胞并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原代和第6代培养细胞的表面标志.主要观察指标:组织切片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细胞表达及分布情况,分离培养细胞的生长情况以及细胞表面标志.结果:3个标记物CD166、CD44、CD29阳性表达细胞的分布情况较一致,主要集中于血管内皮下及血管附近间质内;胎盘中央带阳性细胞较集中,阳性表达的强度较强,边缘带阳性细胞稀少,阳性表达的强度较弱.整体灌注的方法可以分离培养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原代以及第6代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均表达CD105、CD106和CD166,不表达CD34和HLA-Dr,两代细胞表达强度无明显区别,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相一致.结论:胎盘各部位均存在CD166、CD44、CD29阳性表达的细胞,细胞的分布与血管有一定的相关性,脐带附着处下方胎盘组织相对其他部位可能为间充质干细胞富集区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皮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化调控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drvier,SpringerLink,KluwerOnlineJour-nals等数据库中1970-01/2005-12相关皮肤干细胞的文献,检索词“skinstemcells;Biologicalcharacteristic;Regulationofdifferenti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2000-01/2005-12相关皮肤干细胞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皮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化调控”,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皮肤干细胞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皮肤干细胞的来源及生物学特性。②皮肤干细胞的分化调控。排除标准:综述文献、Meta分析、重复研究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7篇关于皮肤干细胞的文献,纳入21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皮肤干细胞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成体干细胞,既有成体干细胞的一般特性,又有其独有的特性。皮肤干细胞具有慢周期性和高度的增殖潜能。皮肤干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受转录因子、端粒酶、信号转导通路、整合素、细胞外基质、细胞分泌因子等因素的调控,整合素、角蛋白、p63转录因子等分子标记有助于对皮肤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但皮肤干细胞的发育调控十分复杂,增殖分化条件尚未完全掌握,限制了皮肤类干细胞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结论:对皮肤类干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对于皮肤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组织器官再生、皮肤重建等有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4.
皮肤组织工程技术为烧伤创面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但现有各类组织工程皮肤也面临着共同的难题,突出表现在:没有完整的皮肤功能,尤其足缺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难以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功能愈合".表皮干细胞作为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与创面修复紧密相关.足维持皮肤新陈代谢的主要功能细胞和皮肤及其附属器发生、修复、改建的基础.表皮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潜能及多向分化潜能,通过整合素-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通路、Wnt/β-连环素-Lef/Tcf信号通路、神经肽等途径诱导分化形成毛囊、皮脂腺、汗腺及表皮等组织.由于表皮干细胞向皮肤附件诱导分化研究尚存在许多问题,目前大部分足关于表皮干细胞向皮肤附件诱导分化的动物实验研究,而其广泛的临床应用研究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皮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皮肤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分化调控等方面研究成果进行分析。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Eldrvier,soringerLink,Kluwer Online Jour-nals等数据库中1970-01/2005-12相关皮肤干细胞的文献,检索词“skin stem cells;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Regulation of differentiation”,并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网2000-01/2005-12相关皮肤干细胞方面的文献,检索词为“皮肤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化调控”,并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皮肤干细胞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皮肤干细胞的来源及生物学特性。②皮肤干细胞的分化调控。排除标准:综述文献、Meta分析、重复研究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7篇关于皮肤干细胞的文献,纳入21篇符合标准的文献。资料综合:皮肤干细胞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成体干细胞,既有成体干细胞的一般特性,又有其独有的特性。皮肤干细胞具有慢周期性和高度的增殖潜能。皮肤干细胞的生长与分化受转录因子、端粒酶、信号转导通路、整合素、细胞外基质、细胞分泌因子等因素的调控,整合素、角蛋白、p63转录因子等分子标记有助于对皮肤干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和纯化。但皮肤干细胞的发育调控十分复杂,增殖分化条件尚未完全掌握,限制了皮肤类干细胞的研究及临床应用。结论:对皮肤类干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对于皮肤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组织器官再生、皮肤重建等有重要作用,但在临床应用中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表皮干细胞对基底膜的黏附性,利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作为递质,探索提取和培养表皮干细胞的技术方法。方法:取新生1~3d的Wistar大鼠全层皮肤,通过酶消化法获得幼鼠表皮,并制成单表皮细胞悬液。以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作为基底膜的替代物,利用表皮干细胞对基底膜的吸附性筛选表皮干细胞。结果:与角质细胞对照,表皮干细胞对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的吸附性很好,克隆形成率较高。用SABC法对其进行整合素β1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广谱角蛋白单抗的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细胞克隆的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的阳性表达。结论:用层粘连蛋白和Ⅳ型胶原快速黏附法可从大鼠皮肤分离和富集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The treatment of full thickness skin loss, which can be extensive in the case of large burns, continues to represent a challenging clinical entity. This is due to an on‐going inability to produce a suitable tissue engineered substrate that can satisfactorily replicate the epidermal and dermal in vivo niches to fulfil both aesthetic and functional demands. The current gold standard treatment of autologous skin grafting is inadequate because of poor textural durability, scarring and associated contracture, and because of a paucity of donor sites in larger burns. Tissue engineering has seen exponential growth in recent years with a number of ‘off‐the‐shelf’ dermal and epidermal substitutes now available. Each has its own limitations. In this review, we examine normal wound repair in relation to stem/progenitor cells that are intimately involved in this process within the dermal niche. Endothelial precursors, in particular, are examined closely and their phenotype, morphology and enrichment from multiple sources are described in an attempt to provide some clarity regarding the controversy surrounding their classification and role in vasculogenesis. We also review the role of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ellularized scaffolds and smart biomaterials that attempt to improve the revascularisation of artificial grafts, the rate of wound healing and the final cosmetic and functional outcome. Copyright © 201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人表皮干细胞和猪脱细胞真皮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全层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实验于2004-06/2005-12在南昌大学医学院烧伤研究所完成。①取环状切除后幼儿包皮(家属知情同意)用中性蛋白酶与胰蛋白酶混合消化液消化,收集细胞,接种在已包被Ⅳ型胶原的培养皿中,快速黏附,保留快速黏附细胞继续培养,培养体系为低钙高糖DMEM培养基,待融和状态时,再次消化,离心收集细胞,再次经过Ⅳ型胶原快速黏附,保留黏附细胞,培养20d左右,用作构建表皮干细胞并进行细胞鉴定。②将第2代细胞接种于铺好Ⅳ型胶原的猪无细胞真皮上,每3天换液。10d后将其转移至不锈钢网架上,行气液界面培养5d左右,构建复合皮。③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2组。于动物背部尾侧正中作2.5cm×2.5cm的全层皮肤至肌筋膜的切除。实验组10只创面覆盖表皮干细胞构建的复合皮移植物,对照组10只覆盖无细胞真皮移植物。④移植后7,10,14,21和35d,两组动物均活检取材,进行创面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鉴定等。结果:①表皮干细胞的分离、扩增及鉴定:在扩增的细胞拟接种于无细胞真皮前,进行角蛋白19免疫组织化学鉴定、以流式细胞术进行α6、CD71鉴定。经胶原Ⅳ黏附的细胞培养后形成较大集落,拟接种的种子细胞中α6briCD71dim细胞占总细胞的(39±7)%;鼠抗人角蛋白19阳性细胞率为(53±6)%。②组织工程皮肤的建立结果:表皮干细胞种植于无细胞真皮上1d后,细胞便贴壁并开始生长增殖,8d左右透过间隙见无细胞真皮上表皮干细胞渐增殖融合成片;2周时无细胞真皮表面可见菲薄皮片状生长的细胞膜片物。复合皮组织学检查可见无细胞真皮表面覆盖多层融合的表皮层细胞,无细胞真皮内细胞成分去除完全。③创面愈合情况:术后2周,实验组移植物成活,创面上已上皮化,移植物柔软,而对照组无细胞真皮表面未上皮化,较干燥,色暗、触之较硬,两组创面均未见明显收缩。4周,实验组创面愈合,未见明显排斥反应。对照组无细胞真皮干燥脱落而创面暴露,创面收缩明显,创面边缘因自体表皮细胞爬行而缩小创面。④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实验组2周时创面已全部上皮化,但细胞分层少;3,4周表皮层分化良好,多层结构,真皮纤维内见成纤维细胞长入,见少许炎症细胞,大鼠自体正常皮肤见毛囊及毛发结构。对照组2周创面尚未上皮化,无细胞真皮干燥变性,3,4周后创面仍未愈合,可见大量炎症细胞。实验组愈合创面抗人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型抗原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证明新生表皮由移植的人表皮细胞形成。而对照组阴性。实验组愈合创面广谱角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整个表皮层细胞胞浆染呈棕黄,为阳性反应。结论:利用体外纯化扩增的表皮干细胞及制备的猪脱细胞真皮可体外联合构建具有复层结构的组织工程皮肤,该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修复动物全层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干细胞特有的生物学特性开辟了临床多种疾病治疗的新思路。许多学者和临床工作者对皮肤干细胞的研究应用已经取得了初步进展,但是对其生物特性和临床应用还须进一步深入完善,因此有必要对近期国内外有关皮肤干细胞的研究做一较全面的综述。 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0—01/2005—04有关皮肤干细胞的生物性状和临床应用的文章,检索词“epidermal stem cell,keratinoeyte stem cell,biological character,clinical use”,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4—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皮肤干细胞、表皮干细胞,生物性状,应用”,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 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皮肤干细胞的生物性状的研究。②有关皮肤干细胞的临床应用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 资料提炼:共收集到82篇有关皮肤于细胞的生物性状及临床应用的文章,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17篇符合研究要求。 资料综合:①国内皮肤干细胞生物性状与临床应用研究:有研究利用干细胞的特性创建了原位干细胞培植技术(也称烧伤混润暴露疗法),取得良好效果。②国外皮肤干细胞生物性状与临床应用研究:迄今,研究发现皮肤中有3种干细胞,在体外通过几种方法可以培养增殖;虽未发现特异性标记物,但还是可通过几种细胞表面标记物确定。③皮肤干细胞研究及应用展望:利用干细胞的生物性状及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及皮肤组织工程技术等方法来开辟临床多种疾病治疗的新策略。 结论:利用培养技术及多种细胞表面标记物。已能体外培养出皮肤干细胞,利用它强大的自我更新、自我增殖能力以及多种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