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探究结构色在纺织染整行业应用的可操作性,采用磁控溅射法,以白色涤纶非织造布和桑蚕丝织物为基布,溅射Si O2、Ti O2周期薄膜制备织物结构色。通过使用VHX-1000C型超景深三维显微镜观察织物镀膜前后的表面形貌和色彩,利用分光光度计量化描述镀膜前后织物的色度差,并利用R1宏观角分辨仪得到织物结构色的多角度反射光谱图和散射光谱图。结果发现:在相同工艺条件下,镀膜后的非织造布和桑蚕丝织物均出现了色彩,但出色效果不同,存在色度差;通过对光谱及呈现的色彩特性的分析得到镀膜后织物上的色彩是结构色,产生于薄膜对光的干涉和散射。  相似文献   

2.
结构生色作为一种清洁和生态的方法,与传统染料相比,其在纺织领域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详细介绍了包括光栅衍射、薄膜干涉、光散射和光子晶体四种构建结构色的相关机理,以及各种原理的调控策略;介绍了近年来研究人员应用较多的构建结构色的方法,并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综述了结构色应用于纺织品的研究现状,特别是结构色颜料、纤维和织物。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涤纶基Ag/Cu薄膜结构及性能,采用直流和射频共溅法,以不同组织结构纯涤纶织物为基材,金属银和铜为靶材,制备纳米薄膜。借助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光电子能谱仪、织物感应式静电仪、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测试仪和电磁防辐射性能测试仪对试样表面薄膜形貌及结构、抗静电、防紫外线、电磁屏蔽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非织造布表面薄膜均匀连续,机织布表面纳米颗粒直径较小,针织布表面颗粒分布较为连续,但仍然存在部分岛状颗粒;试样表面Cu(111)、Cu(200)、Ag(111)和Ag(200)衍射峰均不明显,结晶度低;纳米薄膜没有被氧化,以单质形式存在;以非织造布为基材的试样其抗静电、抗紫外线、电磁屏蔽性能最优,针织布最差。  相似文献   

4.
徐锡环 《江苏丝绸》2009,38(1):46-47
纺织品涂层一般采用直接涂层和层压涂层两种方法,前者用涂层剂直接涂到织物表面,干燥固化后形成与织物紧密粘合的薄膜,后者则先把涂层材料制成薄膜再粘合到织物表面。这两种不同涂层均可有效改善纺织品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无论涂层或层压,其首要条件是必须与织物较紧密粘合在一起。它主要靠机械作用,例如通过涂层剂介质渗入织物毛细管结构中产生较好粘合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无机纳米薄膜在制备多功能纺织品时,易出现纳米粒子团聚、薄膜稳定性差以及纤维强度和柔软性降低等问题,针对性地开发具有超薄可控、高界面结合牢度和稳定性优异的无机纳米薄膜是提升纺织品多功能化的有效途径。首先阐述了原子层沉积(ALD)的反应机制和制备无机纳米薄膜的独特优势;然后综述了当前国内外经ALD制备的无机纳米薄膜赋予纺织品表面抗紫外线、隔热保温、抗菌以及结构色等功能特性的研究进展,并对比分析了ALD与化学气相沉积的优缺点,总结了ALD在纺织品功能化应用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最后指出用ALD制备无机纳米薄膜技术是多功能纺织品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亮布是一种天然靛蓝染织品,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代以来,受工业化影响出现了很多非天然的亮布,对艺术工作者的样品采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表面增强拉曼技术(SERS)和手持拉曼技术的发展,在纺织品的现场原位检测领域产生了新的应用点。通过制备纳米金/银混合溶胶,结合最新的手持拉曼技术,对亮布进行表面增强拉曼检测,分析了其主要成分及拉曼特征,并采用高斯计算对指纹峰进行了归属,指出了手持式SERS技术可用于亮布的快速鉴定。  相似文献   

7.
干涉与衍射膜防伪是通过透过薄膜的折射光与衍射光、薄膜表面的反射光或两种光混合作用所产生的效应来实现防伪的一种薄膜防伪技术.其防伪效果是由白光入射到多层薄膜内随薄膜表面旋转产生变化的干涉色光以及设计在薄膜内的几何图案的衍射效应共同产生的.干涉与衍射膜目前主要作为颜料用于防伪油墨中.  相似文献   

8.
光与微观结构相互作用产生的颜色被称为结构色.结构色具有高亮度、高饱和度、永不褪色等诸多优点,在纺织领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从薄膜干涉、衍射、散射和光子晶体等不同途径介绍了结构色产生的原理,以及纺织领域用结构色的制备技术和特点,指出目前所制备的结构色存在的角度依赖性、不稳定性、牢度评价和颜色重现性等制约了结构色在纺织领域的...  相似文献   

9.
结构色是一种由光与微纳结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颜色,因高亮度、不褪色和无污染的特性而引起关注,并成为一种有前景的纺织着色候选技术。文章简要介绍了结构色产生的各种机理,重点归纳了纺织品结构色着色的最新技术方法,包括利用单层或多层薄膜和三维微纳光子结构等产生结构色的纤维和织物,最后还对结构色纤维、面料的制备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针对软体柔性抗冲击纺织品轻质与高防护间的矛盾,综述了抗冲击纤维薄膜新材料、纤维表面改性及结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新型纤维薄膜材料包括石墨烯纤维及碳纳米管纤维的理论强度、制备方法及宏观制备存在问题;阐述了剪切增稠剂、纳米无机材料对纤维表面的改性应用的方法及抗冲击效果;阐明了单层织物结构、叠层结构等的结构优势及劣势以及气凝胶复合结构、硬软仿生结构在抗冲击方面的应用前景。研究认为:在满足抗冲击性能的前提下,通过表面改性、织物结构、层间结构、硬软结构等组合设计,可使其抗冲击性与舒适性协同;高纯度石墨烯、碳纳米管纤维和薄膜的宏量化无缺陷制备将是未来抗冲击纺织品超轻量化需要突破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11.
沈奕君  李磊  陈国庆 《丝绸》2020,57(1):50-54
在舞台表演中,舞台灯光对人物服饰色彩的视觉体验有很大影响。文章基于光源、布料光谱信息和CIE-1931色度模型,模拟出计算面料色彩推测公式。并选取三种不同色调的LED光源作为舞台灯光,分别对七种面料进行色彩分析,发现深长春花蓝色、中蓝色面料在三种灯光下的色相变化不明显,与太阳光下呈现色彩接近;丁香紫色和兰花紫色面料与灯光色彩倾向一致;金黄色、橙红色和兰花紫色三种颜色在蓝光强烈情况下的色彩视认性更强。最后,结合舞台色彩的视认性和色彩的意象,为舞台服装设计与灯光设计在视觉色感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针对靛蓝染色织物得色量低的问题,对靛蓝的分散工艺进行改进。研究了分散剂种类及质量分数对靛蓝分散稳定性及染色性能的影响;分析了染料粒径、还原剂质量浓度、温度、pH值对靛蓝还原效果及速率的影响;探讨了氧化方式对染色织物色牢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质量分数为1.5%的分散剂DM-1501制备的靛蓝分散体,其染色棉织物K/S值达到11.92;粒径为280 nm左右的靛蓝分散体在保险粉质量浓度为1 g/L,还原温度为 80 ℃, pH值为11的还原条件下,还原液中隐色体吸光度达到最大,半还原时间减少至0.2 min; 采用空气氧化得到的靛蓝染色棉织物的耐干摩擦色牢度为4级,耐湿摩擦色牢度为3级,明显优于双氧水氧化得到的染色织物。  相似文献   

13.
天然黑玉米色素研究与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玉米色素是从黑色玉米植株、玉米芯和玉米籽粒中提取花青苷,是一种安全、无毒天然食用色素;黑玉米色素呈有良好抗氧化活性,并具抗肿瘤、延缓衰老、降血压、调节血脂、降血糖等功能。黑玉米色素以酸性溶剂提取,其至少含有9种花色苷,主要活性物质为花青素-3-葡萄糖苷;黑玉米色素作为天然食品添加剂,可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染色剂等。该文综述黑玉米色素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工艺及应用价值,对加强该色素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牛仔织物上靛蓝染料对不同染化试剂会产生不同颜色、色调变化,结合传统的扎染、蜡染、蓝染等印染加工方法,使牛仔织物在感观和艺术格调上产生变化,以解决牛仔产品色彩花纹单调的问题。详述了扎染、蜡染等方法和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15.
葡萄糖还原植物靛蓝的机理及染色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葡萄糖替代保险粉作为植物靛蓝还原剂的还原机理,应用红外光谱分析仪测定葡萄糖在不同还原体系中分子结构的变化,并试验优化葡萄糖还原工艺及染色工艺.结果表明,当葡萄糖与烧碱的配比为2∶1~3∶1时,有大量羧基形成.优化的还原工艺为:植物靛蓝与葡萄糖、烧碱的配比为1∶6∶2,还原温度为50℃,还原时间15~20 min.优化的染色方法为:40℃染色100 min,NaCl 100 g/L,一次染色后在残液中续染1次,续染时间为50 min,可得到较高的得色深度.  相似文献   

16.
尚红燕 《国际纺织导报》2010,38(3):32-32,34,35
在扎染图案造型设计中,坯布处理及染色工艺过程相当复杂,各工序条件控制不当极易造成花色不匀、深浅色差。通过生产实践分析了绳扎坏布与染色前处理、染料选用、染色工艺及染色处方中的注意事项,介绍了染色过程中疵病的克服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用时尚的视角审视西秦刺绣布艺的艺术特征,并通过时装设计语言,从纹样题材、色彩搭配、材料选择和工艺手法等方面探索了西秦刺绣布艺在时装中的创新运用方法,不仅是对我国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继承和弘扬,同时也是对时装创新设计的繁荣和促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靛蓝牛仔纱线传统染色过程还原剂用量多、污染大等问题,分别采用靛蓝/保险粉/烧碱和靛蓝/Fe(Ⅱ)-DGS-Abal B/烧碱体系对棉织物进行浸染染色。通过测定染液还原电位,染色残液COD、BOD,染色织物K/S值、耐摩擦色牢度和表面元素评价两种染色体系的染色效果和环保性能。结果表明,靛蓝/保险粉/烧碱体系中,当靛蓝与保险粉质量比为1.0∶1.6时,再增加保险粉用量,染色织物K/S值不再增加。采用响应曲面法设计靛蓝/Fe(Ⅱ)-DGS-Abal B/烧碱体系,在与靛蓝/保险粉/烧碱染色体系相同靛蓝用量、相同K/S值的情况下,优化后的媒介用量为:靛蓝2.5 g/L,烧碱25.0 g/L,硫酸亚铁5.1 g/L,葡萄糖酸钠3.9 g/L,Abal B 3.1 g/L。在此条件下,染色残液的COD、BOD分别降低了20.6%和20.3%。染色织物表面含铁量较少,颜色深度和耐摩擦色牢度与靛蓝/保险粉/烧碱染色体系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9.
植物靛蓝染料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特色生物制品。传统制靛过程受温度等环境因素影响很大,靛蓝质量不稳定,且制靛时间很长。为探索清洁高效的制靛方法,以蓼蓝叶为原材料,引入现代生物技术,进行靛蓝的生物制备。通过监测蓼蓝发酵期间的物质变化,研究靛蓝的生物转化过程,并通过考察pH值、温度以及外源酶浓度等工艺条件的影响,对靛蓝生物制备过程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蓝草发酵过程中发酵液呈酸性,具有一定还原性。初始pH值对靛蓝制备的影响不大,温度为37℃时,制备效果最好,50.00 g蓝草可制得174.02 mg精靛蓝。糖化酶的加入可以显著提高精靛含量。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实现植物靛蓝生物制备的有效方法,为纺织化学品的生物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紫薯花色苷的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紫薯花色苷的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在中性偏酸的条件下呈现鲜艳的红色或悦目的紫色;对H_2O_2、Na_2SO_3以及光线表现出不稳定性;水溶液具有色泽或者氧化还原性的金属离子也会影响其色泽;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对于常用的食品添加剂如蔗糖、NaCl、防腐剂等具有良好的配伍稳定性;具备良好的贮藏稳定性,常温避光的情况下能放置5个月无明显变化,紫薯花色苷是优良的天然色素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