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捕蛇者说》中的“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句出自《礼记·檀弓下》,原文如下: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相似文献   

2.
《三国演义》写刘备“善哭”丰富并强化了刘备“仁君”心性、“义士”性情、“英雄”之志、“枭雄”之术“儿女之情”等方面的性格内涵。而且,“善哭”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刘备矛盾的性格结构。矛盾而复杂的性格使刘备形象得以深化。  相似文献   

3.
在《史记》这部文史巨著里,作者司马迁是很注重对所记人物哭的叙写的.从量上看,书中写哭的地方有百余处之多;从质上看,作者运用生花妙笔,全面、细致、深刻地写出了各类人物千姿百态的哭.从人物类别上说,有刘邦、刘盈、刘启、刘武等帝王的哭(《高祖本纪》、《吕后本纪》、《梁孝王世家》);有晏婴、陈平、贾谊等大臣的哭(《管晏列传》、《陈丞相世家》、《屈原贾生  相似文献   

4.
从形、音、义三方面考察,“笑”应该是“从竹夭声”,“哭”应该是“从 犬声”,均为后出的形声字。今本《说文》在这两个字的处理上均不得要领。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出现了一个怪圈:老师不厌其烦,学生索然寡味;老师探幽发微。学生莫名其妙;老师谆谆教诲,学生唯唯喏喏……难怪有一位学生说:“我一个人在家里读《窦娥冤》时哭了,上课听老师讲《窦娥冤》时却睡着了。”究其根源,这是我们没有摆正教师、学生、文本间的关系.让教学目的蒙  相似文献   

6.
三笑与三哭     
全面理解马谡的三笑和孔明的三哭是学好《失街亭》的关键,是打开本文的钥匙。这三笑与三哭构成了《失街亭》一文的全部内容,笑是哭的根源,没有笑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哭,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哭”、“泣”、“号(háo)”、“啼”都表示“啼哭”的意思,但它们表示的啼哭的情态却是不同的.“哭”指有声有泪的哭.《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哭,哀声也。”如今无声的哭也可用“哭”.“泣”一般指无声有泪的哭。《说文》:“无声出涕曰泣。”但也有称有声的哭为泣的,如归有光《项脊轩志》:“汝姐在吾怀,呱呱而泣.”“号(háo)”常指有言的  相似文献   

8.
在《离骚》这篇不朽的世界名著里,写到诗人的痛哭流涕共有四处,其中三处是明哭,一处是暗哭。我们知道,痛哭流涕,一般地说,那是人们极度哀伤以致无法控制自己的正常情绪的一种表现。我们如能对《离骚》中之“哭”的原因以及哭后的表现,进行一些分析与综合的研讨,那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有助于我们深刻领会《离骚》中所突现出的诗人自我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9.
可能大多数人认识蒋振东是因为他策划出版的一系列畅销图书,他曾先后策划包装女作家20余人,已策划出版图书近百本。2000年,他就和朋友策划出版了痞子蔡的《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如今由他策划出版的中国第一本关注异乡人的《你哭了吗——他们在他乡的故事》、《左手快乐右手难过》,中国第一本用颜色和悲喜定义的图书《红爱情》和《黑爱情》,以及他今年1月份推出的中国第一本纸电影《不如一起有爱情》都是图书市场上的热门图书。  相似文献   

10.
好文章读之如饮醇酒,如品芝兰,会令人击案叫绝,怡然自喜,只觉得情趣盎然,意味绵长。文章,就要写出这样的味儿来。情味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古人说“读《出师表》不哭谓之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谓之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谓之不  相似文献   

11.
阮籍在魏晋时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人物,无论在文学上还是哲学上都占有一席之地.他那鲜明的魏晋风流品格和特立独行的品行,给人们留下了别样的风采.阮籍的美学思想也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一般着眼于他的 《乐论》、《大人先生传》、《清思赋》等作品所反映的音乐美学思想,却鲜有人谈到他的生命美学.在此,根据阮籍"哭邻家女"这一本事,从生命美学的视角,以窥阮籍特有的生命美学之意识.  相似文献   

12.
很感谢老师让我们读了《小王子》这本书,但又因此有点“恨”老师——这本书让我哭了一阵又一阵,用了好多纸,这的确是一本让人感到伤感的书。外国人对狐狸有  相似文献   

13.
人言“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陈情表》作为抒情骈文中的名篇,多年来一直被编入初中语文课本。然而各种版本对“鸟鸟私情”的注释,笔者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4.
由于译者在文学翻译中都会受到本族文化和自身文化意识局限性的影响,文学翻译中的文化缺失在所难免。英国语言学家埃杰顿的《金瓶梅》英文全译本TheGoldenLotus成功体现了译者的双语才能和双文化功底,但在《金瓶梅》中,"哭"的大量描写反映了"哭"一词除字典意义之外的丰富文化内涵,而在埃杰顿的TheGoldenLotus中cry,weep,sob,mourn,bemoan,lament等英文词的言辞语境并不能完整地传达原语的文化信息及文化语境。语言与文化、文学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使翻译中的"文化传真"只能是一种理想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校园幽默     
学了《谈笑》一课,王老师让同学们仿写一篇题为《谈哭》的文章.小明灵机一动,将《谈笑》中的“笑”字全部改为“哭”字交了上来.这一下,创了许多新鲜的词儿:  相似文献   

16.
南宋类书《锦绣万花谷》将《哀挽歌》作者定为卢多逊,《全宋诗》卷十八也将其著作权系于卢多逊,这实属误收。其作者应是唐人卢延让,其本来诗名应为《哭李郢端公》。理由如下:一、阮阅编《诗话总龟》中收其诗,诗题为《哭李郢端公诗》,他生活年代早于《锦绣万花谷》编撰年代;二、《锦绣万花谷》所收为节录,《诗话总龟》则相当完整,并与《全唐诗》卷七一五收录诗题与诗文一致;三、李郢与卢延让生活时代一致,且长卢延让四十岁左右,在时间上存在卢延让哭祭李郢的可能性;四、从诗歌涉及的地点看,符合李郢的人生经历。其舛误具体过程虽难以详明,但《全宋诗》将晚唐卢延让的《哭李郢端公诗》误为宋初卢多逊的《哀挽歌》则是可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上星期六晚,看了《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我哭了,哭了好久好久……  相似文献   

18.
谈到哭与笑,许多人马上会联想到cry,sob,laugh,smile这几个熟知的词。实际上,除了这几个常用词,英语中还有许多表示哭与笑的单词,我们也应对这些词加以了解,才有助于正确理解和确切表达哭与笑。我们先来看一下有关哭的词汇: blubber:大声号哭;又哭又闹;指伤心地、不顾脸面地流泪、喊叫和哭闹Stop blubbering,your brother is sleeping.  相似文献   

19.
妈妈的爱     
《小学生之友》是我的好朋友,我非常喜欢看。记得有一次,当我读到《小鸡哭了》这篇童话故事时,不禁为鸡妈妈用生命保护孩子而感动得哭了。  相似文献   

20.
《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语言大师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第三回。在黛玉初进贾府,刚入贾母房间,作者就把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组织起来置于一片哭的海洋中,其中有贾母、黛玉、宝玉的一类哭。也有王熙凤和王夫人等人的一类哭。作者用简约的文字,通俗的词语,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哭,进而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人物各自不同的身份和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