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的高危因素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期间于北京武警总医院心血管内科诊治的384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疾病临床资料和相关血液生化指标进行高危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CI术后随访3个月,统计患者的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死亡情况.结果 ①术后随访3个月,384例PCI术后患者中有65例发生MACE,发生率为16.93%,其中主要MACE为心衰、心绞痛、心梗复发、再次PCI及心源性死亡;②MACE组和非MACE组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C)[(1.27±0.84)mmol/L vs(1.67±0.96)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C)[(2.72±0.33)mmol/L vs(2.11±0.24)mmol/L]、总胆固醇(TC)[(4.42±1.81)mmol/L vs(4.03±1.79)mmol/L]、甘油三酯(TG)[(1.79±0.63)mmol/L vs(1.52±0.46)mmol/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4.82±0.78)mg/L vs(4.61±0.35)mg/L],糖化血红蛋白(HbAlc)[(6.94±1.02)mmol/L vs(6.32±1.14)mmol/L],肌钙蛋白I(cTNI)[(0.06±0.01)mmol/L vs(0.18±0.05)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吸烟史、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PCI支架安装个数及HDL-C、LDL-C、TC、TG、hs-CRP、HbAlc、cTNI是PCI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存在的高危因素较多,能够直接影响PCI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临床工作中应在PCI术前进行相关高危因素筛查,选择积极的控制措施,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尿酸(UA)与同型半胱氨酸(Hcy)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南昌市第三医院收治的60例行PCI治疗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n=20)和非MACE组(n=40),记录两组临床资料,检测血浆UA、Hcy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分析UA、Hcy水平对PCI术后MACE的预测效能。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MACE组TG、UA、Hcy水平均高于非MACE组,LVEF低于非MACE组,糖尿病比例高于非MACE组(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TG≥1.70 mmol/L、UA≥420μmol/L、LVEF<55%、Hcy≥18μmol/L是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UA、Hcy水平联合预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术后MACE的特异度为10...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照研究世居西北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绝经期前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接受PCI治疗的世居西北女性冠心痛患者168例,分为未绝经组与绝经组,分析两组临床特点,术后半年内复查冠脉造影并随访1年.结果 高血压为两组共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左前降支为主要受累血管,两组受累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单支、A型和B型病变人数比例及血尿酸水平未绝经组高于绝经组(P<0.05);糖尿病、多支、C型病变、分叉病变人数比例及靶病变血管狭窄程度绝经组高于未绝经组(P< 0.05或P<0.01).住院期间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亚急性血栓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绝经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再狭窄率高于未绝经组(P<0.05).结论 提高血压控制的达标率,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对于绝经期合并糖尿病的女性冠心病高危患者,临床应高度重视,积极对待,争取早诊断、早治疗,以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女性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特点及PCI治疗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冠心病患者,男191例作为男性组,女75例作为女性组,均于PCI治疗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同时收集拟行PCI的女性患者50例,术前及术后均未服用β-受体阻滞剂。所有患者均行PCI,并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TNT)。结果  与男性组比较,女性组的多支病变明显增高(P均<0.05),PCI术后出血事件、肾功能衰竭及死亡率等并发症均显著增加(P均<0.05)。与服用β 受体阻滞剂女性组比较,未服用药物的患者PCI术前和术后E(P<0.01)、NE(P<0.05)均明显增高,术后CK-MB和TNT均显著增高(P均<0.01);其心血管事件(MACE)、心绞痛、心律失常、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升高。结论  女性患者冠心病病情及PCI术后较男性严重,提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丽霞  郭海霞  董丽   《四川医学》2017,38(11):1323-1326
目的比较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应用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0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诊断为ACS并且拟行PCI治疗的患者124例,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各62例。A组应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B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均观察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A组术后2h、24h、7d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低于B组[(52.24±7.56)vs.(56.82±7.49)、(48.65±7.90)vs.(55.31±7.11)、(42.47±6.30)vs.(53.86±6.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小板聚集率达标率高于B组(82.26%vs.41.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A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2.90%vs.3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S患者PCI术后应用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优于氯吡格雷,且降低MACE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鸢尾素(Irisin)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术后短期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 MACE)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2018年05月至2018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首次被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行PCI的75例患者作为实验组,3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UAP组,35例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健康组;UAP组和健康组作为对照组。所有的受试者均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血生化指标检测,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risin水平。实验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所发生的MACE事件,按照有无心血管事件分为事件组和非事件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中血清鸢尾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854.960±508.609) ng/mL vs (1253.363±1059.10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MI再次入院组的血清鸢尾素水平明显低于AMI未发生再入院组[(637.3404±320.4924) ng/mL vs(1207.1606±525.2122) ng/mL, P<0.05]。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鸢尾素(OR: 0.996,95%CI: 0.993~1.000,P=0.037)和CRP(OR: 0.701,95%CI: 0.499~0.985,P=0.041)是AMI患者PCI术后因心血管事件再入院的两个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表明,与单独的血清鸢尾素(AUC=0.858)相比,血清鸢尾素联合CRP对AMI患者PCI术后再次入院(AUCs=0.891)的预后价值更高。结论 血清鸢尾素水平能够助于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短期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对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患者1型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 CRS)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84例CKD患者,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 AKI)分为1型CRS组和无CRS组,对两组患者PCI治疗情况、造影剂用量、血清尿素氮、血清肌酐和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84名CKD合并AMI患者有37例发生1型CRS(44%),1型CRS组患者与无CRS组患者PCI治疗比例(48.6% vs 53.2%, P>0.05),造影剂用量(130±48ml vs 148±55ml, 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43例行PCI治疗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肌酐值变化无显著差异(140.8±40.4 vs 141.2±63.7umol/l, P>0.05),其中22名患者PCI术后血肌酐显著下降(153.9±39.7 vs 105.9±22.9umol/l, P<0.01)。结论本组资料提示PCI术未增加CKD患者1型CRS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范杰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20,34(4):372-373,377
目的:分析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行PCI治疗的15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75例HbA1c<8%为对照组,75例HbA1c≥8%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心脏不良事件、超声心动图检测、血清脑钠肽(BNP)水平及死亡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NYHA心功能分级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12个月内观察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46.67%,高于对照组的2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Dd为54.81±6.25 mm,LAd为38.52±3.27 mm,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0.43±6.27 mm和35.91±3.25 mm,LVEF为(50.92±8.29)%,低于对照组的(54.81±8.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BNP为(737.51±102.67)pg/mL,高于对照组的(521.26±102.5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A1c水平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低水平HbA1c能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有助于心功能改善。HbA1c表达水平不仅影响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功能恢复,还影响其心脏事件,建议PCI术前将患者HbA1c控制在较低水平,以改善PCI术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与院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38例在笔者医院行急诊PCI术治疗的老年STEMI患者,术后院内发生MACE者23例,未发生MACE者115例。测定PCI术前的PDW、NLR,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PDW、NLR与MACE的关系。根据 PDW、 NLR 绘制 ROC 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 (AUC),分析PDW、NLR 对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MACE患者和未发生MACE患者的PDW分别是17.94±6.59、11.75±3.53,NLR分别是6.28±2.87、3.26±1.61,发生MACE患者的PDW、NLR均高于未发生MACE患者(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W、NLR与MACE的发生相关(OR=4.307,95%CI:1.564~11.864,P=0.005;OR=5.183,95%CI:1.841~14.591,P=0.002)。同时,ROC分析显示,PDW、NLR预测心血管事件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772、0.851,敏感度分别为65.2%、87.0%,特异性分别为80.9%、79.1%。结论 老年STEMI患者PCI术前高PDW、NLR水平对院内MACE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硬膜外术后镇痛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2016年择期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患者要求是否行术后镇痛分为术后镇痛组(T组)和非术后镇痛组(F组),每组随机选取20例纳入观察.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压、心率,术后8 h、24 h、48 h VAS疼痛评分,测定术后第24 h血清皮质醇水平(Cor),记录术后48 h血糖浓度并计算血糖水平平均值(MBG)和血糖波动幅度平均值(MAGE).结果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和F组患者术后平均动脉压[(73.3±11.88)mmHg vs(87.85±10.3)mmHg]、心率[(76.55±8.22)次/min vs(84.8±4.43)次/min]、术后8 h VAS评分[(1.65±0.74)分vs(3.65±1.28)分]、术后24 h VAS评分[(2.45±0.36)分vs(5.65±1.54)分]、术后48 h VAS评分[(2.26±0.43)分vs(5.25±1.72)分]、Cor[(198.42±32.4)ng/mL vs(242.36±43.6)ng/mL)]、MBG[(5.97±0.72)mmol/L vs(6.92±0.77)mmol/L]、MAGE[(3.14±0.43)mmol/L vs(4.3±0.48)mmol/L)比较,F组均明显高于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术后镇痛能降低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降低血糖水平和血糖波动幅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7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冠状动脉支架术后4例支架内急性和亚急性血栓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特点,并评价其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因ACS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行直接或补救性PCI患者273例中4例在PCI术后3~66h发生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支架内血栓形成后多数患者出现典型的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改变,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复查证实原支架内完全血栓性闭塞,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例患者治愈存活出院,2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支架内亚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血管病变特点,支架长度及帖壁情况,抗凝、抗血小板是否充分有关。急诊再次介入治疗是治疗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首选治疗方案,尽早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增加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急性期和远期效果。方法:对3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钙化性狭窄的34处靶血管行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并行补充性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或支架置入术,观察急性期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远期随访结果。结果:由术前狭窄(87.5±7.6)%减至术后残余狭窄(5.0±10.4)%熏血管造影成功率100%,操作成功率96.9%。急性期无死亡、Q波心肌梗死、急诊冠脉搭桥(CABG)。1例无Q波心肌梗死,随访期内2例心肌缺血症状复发,心源性死亡1例,再次血管重建2例,无CABG病例。结论:高速冠状动脉旋磨术联合PTCA或支架置入术治疗钙化性冠状动脉狭窄安全可行,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远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复杂冠脉病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 209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7例有相似病变特征的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7%,与股动脉组(98.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Two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apparent symptomatic and electrocardiographic evidence of acute coronary insufficiency and found to have normal coronary arteriograms are documented. The patients remain symptom free at follow-up 9 and 14 months later although one requires 160 mg propranolol daily. The electrocardiographic, myocardial metabolic and haemodynamic data in 413 patients with angina and normal coronary arteriograms are reviewed and the suggested aetiologies documented. Follow-up of patients in these series indicates a good prognosis for symptom-free survival.  相似文献   

15.
温云  曾文兵  李建蓉  王静  李翔 《西部医学》2019,31(8):1278-1282
目的 探讨Revolution CT 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的一致性。方法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2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AG和Revolution CT检查。以CAG为金标准,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和冠状动脉血管节段两个方面评价Revolution CT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性。结果 以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75%为界,从冠状动脉血管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51、0.885(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2.59%、92.91%,特异度为92.53%、95.56%,准确度为92.56%、94.27%,阳性预测值为93.26%、95.16%,阴性预测值为91.78%、93.48%;从冠状动脉血管节段分析, Revolution CT与CAG诊断的Kappa值分别为0.828、0.826(P<0.05), Revolution CT诊断的灵敏度为93.47%、96.88%,特异度为93.97%、87.21%,准确度为93.59%、95.39%,阳性预测值为98.13%、97.67%,阴性预测值为80.96%、83.47%。结论 Revolution CT能较准确地诊断不同程度的冠状动脉狭窄,与CAG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但 Revolution CT诊断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故目前临床中仍不能完全替代CAG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5例冠心病患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即B型或C型病变者,采用Gruentzig等建立的方法进行PTCA。结果12处冠状动脉病变扩张成功10处,成功率为83.3%,其余两处病变一处因球囊未能通过狭窄部,另一处因术中患者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而未行扩张。术后患者的症状均得以缓解或消失。结论PTCA也适用于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且疗效较好,但危险性较大,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7.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发冠状动脉穿孔的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回顾性分析 8例冠状动脉穿孔的原因、处理及其近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2年 8例冠状动脉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造影征象、穿孔原因、处理过程及近期预后和转归 ,其中男 3例 ,女 5例 ,平均年龄为 5 9岁。结果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导丝损伤所致穿孔 4例 ,球囊扩张或支架释放过程中压力过大致血管破裂 4例。 3例行球囊压迫 ,1例行球囊压迫 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 ,1例行弹簧圈栓堵 带膜支架置入 ,其余 2例小分支穿孔无水乙醇封堵。心包填塞 4例 ,死亡 3例。结论 冠状动脉穿孔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过程中较为凶险的一种并发症 ,部分患者短时间内即可发生心包填塞 ,甚至死亡 ,及时诊断、积极治疗是减少患者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国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与冠心病易患因素吸烟关系。方法 冠心病介入治疗352例中,选择连续65例(86个冠脉狭窄病变)术后3~16个月随访重复冠脉造影者,冠脉定量分析(QCA)术前、术后和随访复查冠脉造影图象,并分析再狭窄发生率及随访时内径丢失与冠心病易患因素的关系。结果 再狭窄发生时间与吸烟史、多个易患因素、多支病变、病变类型、前降支病变、随访期尿酸呈正性相关,与支架置入呈负性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医师及同一医师前后两次采用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CT冠状动脉成像(CTCA)诊断冠心病(CAD)的可重复性.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放射科同时完成ICA及CTCA检查,且符合人选标准的患者100例.由2名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按照盲法原则独立分析这100例患者的ICA影像资料,30 d后,其中1名按照盲法原则重复分析;另2名CTCA医师按照同样的方法分析CTCA影像资料;最后分别核对2名ICA及CTCA医师的诊断结果并协商形成一致的看法作为最后诊断结果.比较ICA及CTCA医师间、同一医师两种方法诊断CAD的Kappa值,若K值=0.65~0.75为一致性好,K值>0.75为一致性极好.结果 ICA及CTCA医师间诊断CAD的K值分别为0.89和0.79,95%CI分别为0.85~0.93和0.73~0.85,x2值分别为504.21和404.13;同一医师诊断CAD的K值分别为0.90和0.81,95%CI分别为0.86~0.94和0.75~0.87,x2值分别为505.42和431.25;K值均>0.75.ICA同一医师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的比率为86.86%,高于医师间的80.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286,P<0.05);诊断CAD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的比率为97.32%,高于医师间的96.49%,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19,P> 0.05).CTCA同一医师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的比率为81.89%,高于医师间的75.1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75,P<0.05);诊断CAD一致的冠状动脉节段数占总节段数的比率为95.29%,高于医师间的94.34%,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87,P>0.05).结论 ICA和CTCA诊断CAD的可重复性极好,ICA法优于CTCA法,不同医师和同一医师前后两次的诊断会出现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对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小血管复杂病变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观察已行PCI治疗实现部分或完全血运重建的16例伴LVEF降低小血管复杂病变患者的手术即刻成功率、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心功能、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的改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包括心源性死亡、心肌梗死、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 16例患者行PCI治疗即刻全部成功,无一例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11±5)d.患者行PCI治疗后随访12个月,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心功能由术前Ⅲ~Ⅳ级改善为Ⅰ~Ⅱ级,LVEF由术前25%~45%[(29±8)%]提高到32%~48%[(37±7)%],LVDd由术前52~79(66±11)mm缩短至49~68(58 ±8)mm.术后12个月14例患者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无支架内血栓形成,2例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对伴LVEF降低小血管复杂病变患者,行PCI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降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病死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