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离轴多程放大系统中光学设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离轴多程放大系统的光学设计的分析,并结合三大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的实际应用情况,指出在此类系统的光学设计中应重视抑制鬼点破坏和控制系统像差。设计的关键在于确定合适的透镜F数,并通过控制透镜的曲率半径和倾斜角度,在保证无鬼点破坏的情况下使得系统像差较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有效地避免鬼像破坏,针对采用离轴多程放大的高功率固体激光实验装置的光路特点,利用“光路二叉树”原理和“矩阵光学”方法,将全光路“单元化”为主放大、助推放大、反转器和输出4个部分进行光线追迹和鬼像分析,给出了各个部分的主要鬼像分布.并通过将鬼像分析的结果与前期实验中发现的现象进行比对,证明了此种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从而为在今后实验装置的改造和类似系统的设计中有效的分析和规避鬼像提供了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多程放大系统主放大级光学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方  朱启华  蒋东镔  张清泉  邓武  景峰 《物理学报》2006,55(10):5277-5282
应用系统像差控制和鬼点追迹理论,采用分段优化、整体校合、整体优化的思想,对采用离轴多程放大的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的主放大级部分进行了系统光学优化设计.并将设计的结果与优化前的系统进行了对比,为今后此类系统的光学设计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离轴多程放大 光学设计 鬼点追迹 系统像差  相似文献   

4.
高功率激光系统中近轴鬼像点的寻找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考虑了空间滤波小孔隔离鬼像点的作用后,提出了寻找大型高功率激光装置中近轴鬼像点的矩阵光学方法,并根据实际系统提出了判断鬼像点虚实的可行方法。所编制出的程序可用于寻找激光放大系统中的任意高阶鬼像点。  相似文献   

5.
 针对高功率激光装置对多程放大器腔镜准直的要求,利用小孔的像传递和光路自动准直的原理,设计出一套创新的腔镜准直调整方法,并且在SG-Ⅲ原型装置4程放大模拟实验平台上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自动准直系统能够在15min之内顺利完成主放大级系统的光路调整,光束近场调整精度值小于近场光斑直径的0.5%,光束远场调整精度小于0.3"。  相似文献   

6.
高功率固体激光构型验证装置波前畸变及补偿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优化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波前补偿系统的设计方案,基于构型验证装置开展了波前测试和补偿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虽然等效钕玻璃片数大大增加,但由于主放采用了"U"型反转器技术,扣除离焦量后的静态和动态波前与原型装置相比没有显著提高,主要变化为离焦分量。若不采取任何补偿措施,会影响激光在前级滤波器的顺利过孔,造成近场缺光现象。实验中,为保证激光在动态发射时顺利过孔,采用了调节透镜的方式,使激光在各级滤波小孔位置有合适的预留量。同时,利用原型装置现有的小口径变形镜对扣除离焦后的像差进行补偿,减小激光在末级滤波小孔位置的像差。综合上述两种方法,成功解决了近场缺光的问题。针对未来高功率固体激光装置,伴随着光束口径和等效钕玻璃片数的增加,主放大器内的像差也会大幅度增加,采用上述调节透镜的方式可能无法兼顾静态和动态两种状态下的通光问题,需要在主放大系统内增加主动补偿措施,为腔镜变形镜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根据多角度偏振成像仪光学系统特点,分析了仪器的鬼像分布特性,结合光学设计软件CodeV与ZEMAX确定了产生严重鬼像的光学工作面,并对实验测得的鬼像图像进行了标记.在此基础上,利用鬼像畸变与视场的关系,采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得到仪器全视场鬼像位置和形变,并通过实测图像确定了原像和鬼像图像之间的能量衰减比,建立了仪器全视场的鬼像校正模型.最后分别对未饱和及过饱和图像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此校正方法可以消除至少90%的鬼像杂光.  相似文献   

8.
在近轴条件下,利用矩阵光学的方法研究了高功率高斯光束通过不同光学元件时,克尔效应导致的介质折射率的变化对鬼像位置的影响.计算了单个双凸透镜,单个双凹透镜以及4F系统中反射光线形成的低阶鬼像的位置移动,并将鬼像位置移动的规律表示为入射光束束腰和峰值光强的函数.  相似文献   

9.
用于ICF基准物理实验的子束激光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XG11激光装置实验平台建立了用于ICF基准物理实验的子束激光系统,采用软边光阑和空间滤波器组合的像传递技术实现了光束的空间整形和等像面传输,并利用Fresnel光束传输计算程序对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分析了空间滤波器小孔尺寸以及软边光阑对光束波面传输的影响,并对优化设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所用方法和所得结论对高功率固体激光放大系统的设计具有一定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功率固体激光驱动器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扼要介绍了高功率固体激光系统物理设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并阐述了系统优化设计的主要方法。针对神光 原型装置的物理设计 ,提出了其能流分布设计优化的判据和设计的限制条件 ,给出了原型装置主放大级的初步优化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1.
王中宇  张朵  李萌  高晓颖 《应用光学》2007,28(5):627-631
球面波入射圆锥透镜产生的出射光束中心光斑直径较小且焦深长,适合通讯领域长距离测量和准直。针对实际操作中球面波光束入射时很可能与圆锥透镜的中心轴线发生偏移或倾斜,使衍射光场发生变化,着重研究圆锥透镜对偏轴球面波光束的衍射模式,并通过衍射理论和稳相法分析,研究其径向衍射光场的分布特性。使用半径为15mm,底角为1°的圆锥透镜进行计算机仿真和实验,最后将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相比较,证明球面波的曲率半径和出射光束的传输距离越小,偏轴对衍射模式的影响越小。该研究结果表明:在激光通讯等长距离通信中,使用曲率半径小的球面波光束代替平面波入射圆锥透镜,不仅可以扩展焦深,还可以降低偏轴对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端侧面组合抽运DPL热透镜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计算发现:在端侧面组合抽运DPL中,晶体横截面上的温度分布接近于轴对称分布,并且端面抽运功率占有率越大,温度分布越接近于轴对称分布。将端侧面组合抽运DPL中的热效用等效薄透镜近似,给出了等效热透镜焦距的计算方法,分析了组合抽运引起的热透镜效应对基横模振荡光的光斑尺寸和衍射损耗的影响。在总抽运功率一定的情况下,端面抽运功率占有率的变化对热透镜焦距有一定的影响,占有率越大,热透镜焦距越长。提高端面抽运功率占有率,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热透镜效应对振荡光束尺寸和衍射损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透镜焦距及球面曲率的测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谭宇 《应用光学》1996,17(1):44-48
概述目前透镜焦距及球面曲率半径的测量方法,介绍透镜焦距及球面曲率半径的准直光束补偿测量法的原理,指出该方法的关键是对补偿光束准直性的检测,提出一种用准直光束补偿和横向错位进行干涉测量透镜焦距及球面曲率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方丽  林峰  邱怡申 《应用光学》2009,30(6):958-963
 非成像光束在光学系统内表面的多次折射反射容易在像面附近形成光晕或鬼像,变焦系统由于镜片多,机构复杂等往往难以进行全面的分析模拟。利用ASAP软件模拟每个透射面作为部分透射、部分反射的表面,对变焦光学系统非轴上光进行分析,模拟出变焦系统的光学元件表面和光机内壁,实行实际光线追迹,然后以像面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实施实际光线追迹,模拟出全部散射光在像面上的能量分布,找出鬼像形成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改变二次反射所在面的曲率或改变所在面的折射率两种方法对变焦光学系统进行优化,减小鬼点数目,以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15.
光在类锥形梯度折射率纤维中的传播——波动光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廷弟 《光子学报》1993,22(3):256-264
本文从近轴波动方程出发,寻求光在类锥梯度折射率纤维中传播的解析解。研究了在纤维中传播的高斯光束光斑半径、波面曲率半径、光束强度分市的变化规律,并讨论了准锥形近似及准几何光学传播条件。  相似文献   

16.
陈直  许良  陈荣昌  杜国浩  邓彪  谢红兰  肖体乔 《物理学报》2015,64(16):164104-164104
Kinoform单透镜可以高效聚焦硬X射线至纳米量级, 在X射线纳米显微学和纳米光谱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 基于衍射光学和傅里叶光学理论, 给出了X射线经由Kinoform单透镜聚焦的物理模型, 基于数值模拟, 研究了不同材料、光子能量、台阶数量和顶点曲率半径对Kinoform单透镜聚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孔径为1 mm的Kinoform单透镜对30 keV的X射线聚焦, 可以得到14 nm焦斑、62 μm焦深, 且可实现4个量级的光强增益和大于30%的光强透过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大口径投影光学系统监测远场散斑特征参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口径投影光学系统采用低成本、大口径菲涅耳透镜制作,可将远场散斑强度分布投影到CCD成像探测器上。通过CCD图像处理,能够对给定孔径上的接收功率、闪烁指数进行量化评估;在接收孔径足够大、保障散斑不会因为光束漂移效应而脱离菲涅耳透镜的条件下,该系统还可以对光束漂移和特征半径进行量化评估。同时讨论了CCD像元响应非均匀性误差及其影响、CCD辐照响应函数和图像几何投影系数的定标方法。实验表明,系统能够对激光大气传输过程中的远场散斑特征参数进行监测。特别对自由空间激光通信系统而言,可以为大气衰减和多种大气湍流效应综合作用下的中值电平慢衰落研究和检测阈值优化设计提供实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