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阐述了外脚手架翻板式层间隔离结构的特点,利用有限元方法分析了静荷载和冲击荷载作用下该结构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翻板式层间隔离结构能有效承受日常环境下的静载荷与冲击载荷作用,结构可靠。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桥梁结构静荷载试验的目的、内容、方法、仪器设备及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通过崇仁县光明大桥的全桥静荷载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崇仁县光明大桥在设计荷载下,结构工作正常,满足设计荷载作用下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郭宏伟  王琼 《山西建筑》2011,37(7):183-184
以某地铁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依照列车动荷载激励力公式,设计列车振动模型装置,观测了隧道衬砌模型和周围介质在静荷载及列车动荷载作用下的应变、加速度等力学参数,分析了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受力状态,并和初始静应力做了比较,得出了一些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行开发的电动伺服加载装置,在荷载控制方式下,进行了张紧式吸力锚在最佳系泊点受静荷载作用、受静荷载与循环荷载共同作用时的承载力模型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分析了锚的破坏模式、加载方向与静荷载对循环承载力的影响以及循环承载力随循环破坏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静荷载与循环荷载作用下,如果锚受到的竖向极限抗力小于水平极限抗力,锚的破坏为竖向平移拔出土层的模式;静荷载作用下锚达到极限状态时,系泊点沿系泊方向的位移大约为 0.6 倍的锚径;同一循环破坏次数下, 循环承载力随静荷载比增加而增大,且 锚能承受的循环荷载取决于锚受到的静荷载比;当静荷载比为 0.5 左右时,锚承受的循环荷载最大; 对于同一静荷载比,当加载方向从 30 °变化至 40 °时对循环承载力比随循环破坏次数的变化关系没有 明显影响; 锚的循环承载力随循环破坏次数增加而降低;若锚受到的静荷载比大于 0.5 , 循环破坏次数不大于 1000 ,则循环承载力最多减小至静承载力的 75% 左右。  相似文献   

5.
索穹顶结构静、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典型Geiger索穹顶结构进行静、动力特性分析,目的在于探求索穹顶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结构的静、动力性能特点,为该结构的应用和风振性能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江西省南昌县某连续刚构桥进行静、动力荷载试验,测试其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对应位置的应变、应力、挠度。采用DH5923动态信号采集分析系统,了解结构体系在试验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工作状态和受力性能,综合评价结构的强度、刚度以及整体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7.
由于静不定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平衡状态是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因此静不定结构在外荷载作用下的应变能存在极小值,是满足结构静力平衡方程或节点平衡方程的条件极值问题.引入拉格朗日乘数,结合结构静力平衡方程或节点平衡方程,构造了拉格朗日函数,对采用拉格朗日函数求解静不定结构内力的极值问题进行了数学证明.通过算例,阐述了拉格朗日函数在求解静不定结构内力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拉格朗日函数求解静不定结构内力,不但克服了求解桁架内力需利用几何关系建立协调方程的缺陷,而且计算量小于力法、位移法,还具有力学概念直观、计算过程简便、求解模式固定等优点,便于工程技术人员在实际工程中掌握应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量算例的计算结果 ,分析了在竖向阶跃荷载作用下 ,跨度为 40~ 70m、矢跨比为 1 / 8~ 1 / 5的单层球面网壳的初始缺陷和初始静位移对其动力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 ,考虑初始静位移与否将对结构的动力失稳临界荷载产生影响 ,而初始静位移的大小对网壳结构的动力失稳临界荷载影响甚小。另外 ,初始缺陷对网壳动力失稳临界荷载的影响与其静力稳定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高峰 《岩土工程学报》2009,31(7):1105-1109
分析了静应力场对隧道及地下结构动力响应产生的影响。指出了静应力场的几种处理方法以及在隧道列车振动分析中宜采用的计算方法。以某一隧道为例,计算了其在列车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反应。计算表明:静应力场宜将高斯点应力和节点荷载同时输入。若仅输入高斯点应力或节点应力,而不输入节点荷载,以此为初始条件进行隧道列车荷载动力计算将产生错误的结果;为消除静力残余不平衡节点力在动力分析中影响,宜先不作用列车振动荷载,而是在静力残余不平衡节点力作用下进行动力分析,待体系逐步趋于静平衡状态后再施加动力荷载进行求解。  相似文献   

10.
张树文 《山西建筑》2009,35(34):321-322
介绍了牡丹江东四桥的结构特点以及成桥静、动力荷载试验的仪器、方法与测试结果,通过静动力荷载试验,对该桥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受力特点进行了分析,说明在试验荷载作用下,该桥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强度、刚度满足运营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检测某新建剧院钢桁架结构的承载能力并验证其投入运营后的安全性,对主舞台葡萄架及上方承受荷载较大处的钢桁架下弦檩条及吊杆进行了现场静力荷载试验及理论分析。通过静载试验得到了主要构件截面在各级静力荷载作用下的挠度、应力、应变等数值的变化,并进行了强度和稳定性的验算及最大挠度和最大应力应变的分析。将测试结果、结构的理论计算值与有关规范规定值进行了比较,验证了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贵阳市某钢结构雕塑静荷载试验,分析了结构的受力特点,总结了采用肋环型正交管桁架结构的优势,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确定了试验加载范围、观测点及具体静荷载试验方案,讨论了试验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采用局部加载方案能够反映原设计活荷载作用效应,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该结构仍处于弹性工作阶段。  相似文献   

13.
爆炸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分析分为两类:波动理论和振动理论.因为爆炸荷载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并且应力波在结构构件中的传播非常迅速,所以爆炸荷载作用下结构构件的反应主要以整体振动为主.根据爆炸荷载持续时间与结构构件特征周期的比例关系,结构构件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可以分为脉冲荷载区、准静态荷载区和动态荷载区.本文作者根据能量守恒基本原理,推导了弹性简支梁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基本计算公式,重点研究了动态荷载区弹性简支梁的反应特征,并提出了荷载时间系数的概念.通过大量的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弹性简支梁荷载时间系数在不同荷载区的计算公式,为弹性简支梁的抗爆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针对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加固结构构件常发生界面过早剥离破坏的问题,进行了4个粘贴CFRP布试件的冲击试验和2个静力对比试验,主要研究CFRP与钢材界面动态粘结性能。从界面的破坏形态、CFRP应变分布以及荷载 滑移曲线等方面,对冲击荷载和静力荷载下CFRP与钢材界面动态粘结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在试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梁式试验法的局部粘结应力 滑移本构关系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下CFRP应变分布曲线与静力荷载下相比更加陡峭;界面极限动态承载力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林建京  郑翔 《福建建筑》2011,(10):101-103
现行相关国家标准对钢筋砼实体结构构件荷载试验的适用对象、试验目标、评定方法等规定存在缺陷,导致检测机构在对荷载试验进行方案设计和试验成果评定时出现混乱。本文通过对国家标准体系的溯源,并借鉴桥梁类标准和国外标准,提出关于现浇钢筋砼实体结构静力荷载试验的适用对象、试验目标和评定方法的建议,供同行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球面网壳阶跃荷载作用动力稳定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不同跨度和矢跨比的单层球面网壳,当材料本构关系为弹性和弹塑性,考虑阻尼影响与忽略阻尼,分别计算结构的动力稳定临界力,得到动静比的分布规律。分析材料非线性、阻尼、初始几何缺陷、初始静荷载等因素对结构动力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估算结构动力稳定临界力的简化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方法作为一种评估结构抗震性能的非线性分析方法,具有简便、实用、可靠的优点,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针对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研究热点问题——侧向力加载模式作了详细的介绍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两个混凝土框架高层结构(分别为平面不规则和规则的结构)进行了基于侧向力加载模式的推覆分析。对比分析了不同侧向力加载模式下的基底剪力-顶点位移关系曲线和层间位移角关系曲线,认为基于均匀分布模式和倒三角分布模式的推覆分析对实际工程的弹塑性分析具有指导意义,自适应分布模式的推覆分析方法可以代替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来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内外现行的结构抗震安全评估体系,使用静力弹塑性方法针对不规则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研究。通过3个不同层高的钢筋混凝土不规则结构算例,分析了在不同侧向荷载分布下,结构的顶点位移与基底剪力的关系以及层间位移的计算精度问题,并对其进行了讨论。通过对加载模式进行适当的改进,使计算误差减小,为科学研究的进行和工程实际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汝城至郴州高速公路文明特大桥为依托工程,介绍了一种关于高墩刚构桥梁纵、横向静风荷载效应的适用分析计算方法,可为该类结构的抗风设计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某大剧院多功能厅钢桁架结构马道为背景,对该马道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由于是新建结构,对其正常使用存在不确定性,所以用单调加载静力试验来研究其承载力和稳定性。通过静载试验得到马道最大跨主要受力杆件的应变大小以及最大跨挠度大小等重要数据,然后使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了建模分析,由此也进一步的验证出检测数据的可靠性。有了这一分析过程也将为现实工程结构静载试验检测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