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压电无阀微泵效率分析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于无阀压电微泵的新型效率模型,根据传统扩张/收缩管型结构设计出侧面带有环形面积新型锯齿型带锥度和无锥度两种微流道.用CFD软件对传统扩张/收缩型微流道及新型锯齿型微流道进行了三维流动模拟,绘制出几种微流道特性曲线,并用新型效率模型计算了三种微流道在两种限制条件(最大流量零压力头和最大压力头零流量)下的稳态效率,并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由于结构改变,锯齿型微流道最大流量和压力损失实现了预期的变化,并且带锥度锯齿型微流道微泵稳态效率均大于标准扩张/收缩型微流道及无锥度锯齿型微流道微泵.最后制作出含有标准扩张/收缩及带锥度锯齿型微流道结构微泵,并对其进行试验,结果证明由于环形面积和锥度存在,带锥度锯齿形微流道微泵性能明显优于传统扩张/收缩型微泵.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新型高效、密封性能更优越的渐开线修形双螺杆泵,并基于有限容积方法与摆线型双螺杆泵进行对比,建立两种泵的数值仿真模型,分析其压力场、速度场等的基本规律及特性曲线,得出了双螺杆泵流道的容积效率。研究表明:流道压力随密封腔逐级增大,且同级压力由于泄漏作用呈减小趋势;流道螺槽内存在涡流现象,啮合区混合强烈,在转子与泵套壁面接触区域及啮合区存在负轴向速度,为主要泄漏区域;渐开线修形双螺杆泵容积效率相对较高,密封性能更优越。研究结果为螺杆泵开发以及性能预估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将叶片和蜗室作为一个整体,对单流道泵内部三维非定常流动特性进行研究,经分析提出了单流道泵内部三维非定常势流流动和三维非定常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分别计算了单流道泵内部的速度场、压力场和叶片表面的压力分布,对进一步研究单流道泵内部流动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叶轮所受的径向力及其变化趋势,为提高单流道泵运行稳定性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外还计算了扬程、平均水功率和效率,并与试验值作对比。尽管忽略粘性使得势流计算得到的速度场在蜗壳的局部区域出现反方向流动,从而导致叶片压力面压力沿展向波动变化,但其性能曲线与试验值变化趋势一致,粘性计算结果与试验值相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彭光杰  王正伟  杨文 《流体机械》2005,33(12):19-22
通过求解包括进水管、叶轮、泵体等过流部件在内的水泵流道内的三维稳定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获得水泵内部的流场分布特征。对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计算所得流量-扬程曲线与实测值吻合良好;流量.效率曲线在小流量相差较大,在大流量吻合得较好。虽然在部分运行工况模拟计算不是很准确,但计算的各工况压力、速度分布以及整个流道的其它流动特性,对分析挖泥泵的各种流动问题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5.
低扬程虹吸流道泵装置起动动态特性数学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理论上分析了低扬程泵装置虹吸流道中空气动力学特性、泵机组暂态电气特性和动力学特性以及虹吸流道非恒定流、水泵动力性能,并结合水泵相似理论。提出了在低扬程虹吸流道泵装置起动过渡过程中泵机组动态特性以及虹吸流道内空气压力变化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6.
针对多相泵空间导叶局部压力过大的现象,以螺旋轴流式油气混输泵的导叶为研究对象,设计工况下以多相泵的扬程和效率提升以及降低导叶局部压力为优化目标,在保证动叶和复合导叶设计参数不变的前提下,通过CFD数值模拟计算不同复合短导叶安放位置与多相泵的水力效率之间的关系,从而寻找效率最优的复合短导叶安放位置。计算结果表明:多相泵复合短导叶的安放位置对多相泵的内流场和多相泵的外特性有重要影响,随着复合短导叶安放位置从流道后置到前置时,存在使泵效率最高的最优安放位置;当复合短导叶位于流道中部时,能有效抑制气液分离情况,削弱复合导叶尾部叶顶处局部压力过大现象以及提高了多相泵的水力效率;随着短导叶从流道出口移动到流道进口时,存在于导叶背部的低速脱流区会前移,且脱流区面积会增大,加重流道的堵塞。揭示了短导叶安放位置与多相泵内流场和外特性的关系,为多相泵导叶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郭自杰  赵天成 《水泵技术》1994,(5):20-22,11
用试验方式研究了改变叶轮流道宽度时泵的扬程,效率曲线的变化趋势,以及关死点扬程、最高效率点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离心泵设计中存在着一个最佳叶轮流道宽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望虞河双向流道泵站泵装置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该泵站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对“工字型”双向流道的过流特性及流态进行了试验分析,对“工字型”双向流道泵装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泵装置综合性能曲线。同时对流道内的流态进行了观测研究,提出了改善流态的有效措施。该研究成果不仅对望虞河泵站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对以后同类低扬程泵站的选型和设计亦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利用数值流体动力学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商业软件Fluent对高速离心油泵叶轮内部的定常三维湍流进行了全流道数值模拟,以研究其内部流动规律。数值计算基于Reynolds时均N-S方程,采用了标准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算法。由于计算域由转动的叶轮和固定的蜗壳组成,使用了多重参考坐标系(MRF)把旋转区域和静止区域分开。计算得到了叶片吸力面和压力面等值线图、叶轮全流道截面(z=0)压力分布云图、叶轮全流道截面(z=0)相对速度矢量图;并对叶轮小流量工况和大流量工况进行计算。根据计算的数据对泵的外特性进行预估,给出了泵的扬程流量特性曲线、功率流量特性曲线。计算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叶轮的内部流动机理,指导叶轮的水力设计。  相似文献   

10.
对一台新设计的离心泵,要保证其达到预定的性能参数,并获得高的效率,高效区宽的效率曲线、好的汽蚀性能以及无驼峰或驼峰小的扬程曲线,就必须合理地选择并恰当地搭配泵流道各几何参数。以下根据我们  相似文献   

11.
进水流道对轴流泵装置水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比较了包括轴流泵水力特性、装置水力特性及进出水流道水力特性在内的三组模型试验资料,指出:进水流态显著地影响泵装置的特性;泵装置的水力特性并不是泵水力特性与流道水力特性的简单迭加;进水流道最优水力设计是获得优异的泵装置特性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2.
《流体机械》2017,(10):47-50
无阀微泵原理新颖,但压电式无阀微泵工艺复杂。介电弹性体是具有大变形的智能材料,采用图像处理的方法对其变形特性做了测试,并利用其特殊性能研制了介电弹性体无阀微泵。从流道设计、尺寸、流量和效率3个方面研究了介电弹性体无阀微泵,得到流量为142.12 m L/min,效率为0.738的介电弹性体无阀微泵。其特点是原理新颖、结构简单、流量和效率理想。  相似文献   

13.
陆林广  刘成云 《水泵技术》1997,(3):25-26,39
分析比较了包括轴流泵水力特性,装置水力特性及进出水流道水力特性在内的三组练武试验资料,指出:进水流态显著地影响泵装置的特性;泵装置的水力特性不是泵力特性与流道水力特性的简单迭加;进水流道最优水力设计是获得优异的泵装置特性的重要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双流道泵三维实体造型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双流道泵的流道中线用NURBS自由曲线的方法进行构造的概念,具体讨论了CAD的二次开发环境下NURBS自由曲线的构造方法和过程以及在PROE环境下双流道泵叶轮和流道的三维实体的造型,阐述了实体造型的应用,展望了未来泵行业的水力设计和制造方向。  相似文献   

15.
单流道泵叶轮内部流场分析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灿  沙毅 《水泵技术》2004,(2):21-23,40
结合数值计算,分析了单流道泵叶轮内部流动,得出了单流道泵效率偏低、汽蚀性能差的原因;将本文设计的单流道泵与同比转数离心泵进行性能对比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分析中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许挺 《通用机械》2013,(9):74-78
以水泵基本特性曲线为基础,导出水泵的调速特性曲线和等效率特性曲线,详细阐述了水泵调速节能原理。在满足管网实际需求的工况下,PLC依据水泵调速曲线和等效率曲线决定调速泵的最佳转速。  相似文献   

17.
《流体机械》2016,(5):31-36
为研究双吸双流道泵的固液两相流动规律,本文基于CFD性能预测方法,计算泵在不同沙粒直径、不同沙粒浓度、不同流量工况的内部流动规律与外部特性曲线,并与单相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沙多相流,流道中的压力梯度更大,压差分布更明显;流道内的脱流损失更严重,漩涡区域更明显,叶轮出口与蜗壳进口的动静耦合作用更剧烈;固相颗粒主要集中在叶轮的上下盖板处以及靠近蜗壳出口侧的流道区域;叶轮流道进口处的颗粒相对较少,出口处的颗粒相对较多;颗粒直径的变化对固相的离析作用明显,随着泥沙直径与流量的增大,泵的进出口总压差减小,随着泥沙浓度的增大,泵进出口总压差增大。  相似文献   

18.
水泵水轮机泵工况下近设计点驼峰现象的流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高比转速水泵水轮机泵工况下近设计点驼峰严重制约了其稳定运行范围,是制约抽水蓄能电站安全与经济运行的关键问题之一。作为流动问题的宏观表现,驼峰现象必然与水泵水轮机内部的非定常流动存在密切关系。为此,基于试验和数值模拟,对水泵水轮机泵工况下可调导叶流道内的非定常流动进行研究,探究模型机泵工况下的压力脉动特性、非定流动机理及与性能曲线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设计和小于设计工况下,可调导叶流道内均存在两种显著的周期性压力脉动。模型机泵工况下的流量扬程曲线在0.45~0.75倍设计流量区间内出现驼峰,频域分析清晰地揭示了以上两种压力脉动是对该驼峰存在重要影响的流动参量。  相似文献   

19.
为了改善离心泵的汽蚀性能,根据经验,确定了两种叶片进口修缘形式。首先通过原型泵的外特性试验,确定了能量性能和汽蚀性能曲线。基于完整空化模型和混合流体两相流模型,对原型泵运行工况下叶轮内空化流动进行全流道数值计算。预测得到原型泵能量性能和汽蚀性能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良好;同时得到汽蚀发生过程中叶轮流道内空化发展的静态特征,与理论相符。故采用相同的数值分析方法对两种叶片进口修缘后的叶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进口修缘后泵的汽蚀性能得到了提高,叶片进口工作面修缘形状越接近流线型,泵的汽蚀性能越好。对较好修缘形式的泵进行试验,得到其能量性能曲线和汽蚀性能曲线,数值分析与试验研究的曲线吻合,修缘后泵的临界汽蚀余量得到改善。研究结果对离心泵汽蚀改善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引言影响泵站的综合效率有两个因素:(1)系统;(2)泵。系统事实上一定转速的泵的特性曲线与系统特性曲线必定只相交一点(图1)。开始选泵时总是选择一台泵使它的特性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