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exendin-4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试验分
组: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组(10 ng/ml)、TNF-α(10 ng/ml)+E1 组(1 nmol/L exendin-4)、TNF-α(10 ng/ml)+E5 组
(5 nmol/L exendin-4)、TNF-α(10 ng/ml)+E10组(10 nmol/L exendin-4)。收集24 h细胞,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细
胞内MCP-1 mRNA的表达;分别在24、48 h 收集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MCP-1、FN的浓度。
结果孵育24 h 时,TNF-α组MCP-1 mRNA和细胞培养上清MCP-1、F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与TNF-α组比较,
TNF-α+E5组、TNF-α+E10组细胞内MCP-1 mRNA和培养上清内MCP-1、FN含量均明显降低;孵育48 h时,TNF-α组细胞培养
上清MCP-1、FN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与TNF-α组比较,TNF-α+E1组、TNF-α+E5组、TNF-α+E10组细胞培养上清
内MCP-1、FN含量均明显降低;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和exendin-4浓度的增加,培养上清内MCP-1、FN含量降低更加明显。结
论Exendin-4可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系膜细胞MCP-1 mRNA的表达,并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TNF-α诱导的系膜细
胞培养上清内MCP-1、FN的含量,提示exendin-4可能会对肾脏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Ke SJ  Xue YM  Li CZ  Zhu B  Fu CY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8):1182-1185
目的观察exendin-4对于高糖联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2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UVEC-12细胞至对数生长期,根据干预措施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TNF-α组(HT组)、高糖+TNF-α+exendin-4(1 nmol/L)组(HT+E1组)和高糖+TNF-α+exendin-4(10 nmol/L)组(HT+E10组),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ICAM-1 mRNA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NF-κB p65核转位,Western blotting检测p38 MAPK蛋白表达。结果处理组细胞培养液中NO含量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较,HT组核NF-κB p65荧光强度及p38 MAPK水平显著增加(P<0.01);加入Eexendin-4预处理组的ICAM-1 mRNA表达显著降低;HT+E10组核NF-κB p65荧光强度及p38 MAPK蛋白表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xendin-4减少高糖联合TNF-α诱导的HUVEC-12细胞ICAM-1 mRNA表达,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 p65核转位及p38 MAPK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不同TNF-α作用时间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 )中组织蛋白酶K(Cat K)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HUVEC进行实验。将HUVEC分为正常对照组、0.1 ng/ml TNF-α组、1 ng/ml TNF-α组、10 ng/ml TNF-α组、100 ng/ml TNF-α组,分别采用DMEM培养基、0.1 ng/ml TNF-α、1 ng/ml TNF-α、10 ng/ml TNF-α、100 ng/ml TNF-α作用24 h。另取HUVEC分为对照组、TNF-α6 h组、TNF-α12 h组、TNF-α24 h组、TNF-α48 h组,对照组DMEM培养基作用24 h,其他组采用10 ng/ml TNF-α作用相应时间。检测各组HUVEC 中的Cat 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同TNF-α浓度组的Cat K mRNA和Cat K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0.1 ng/ml TNF-α组、1 ng/ml TNF-α组、10 ng/ml TNF-α组 Cat K mRNA 和 Cat K 蛋白的表达水平依次增高(P<0.05),100 ng/ml TNF-α组Cat K mRNA和Cat K蛋白表达水平较10 ng/ml TNF-α组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TNF-α各作用时间组Cat K mRNA和Cat K蛋白的表达水平增高(P<0.05);TNF-α6 h组、TNF-α12 h组、TNF-α24 h组Cat K mRNA和Cat K蛋白的表达水平依次增高(P<0.05);TNF-α48 h组Cat K mRNA和Cat K蛋白的表达水平较TNF-α24 h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在一定作用浓度及作用时间内,TNF-α可以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刺激HUVEC中Cat K表达。 TNF-α可能通过促进Cat K的表达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脂多糖(LPS)诱导大鼠星形胶质细胞MCP-1 mRNA分泌的影响.方法 培养原代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待诱导分化成熟,免疫组化检测α-2A肾上腺受体的表达;不同浓度LPS刺激星形胶质细胞,观察LPS浓度与MCP-1 mRNA表达的量效关系;随后将细胞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ontrol组)、LPS(200 ng/ml)刺激组(LPS组)、右美托咪定(DEX)500 ng/ml孵育组(DEX组)、DEX(10、100、500 ng/ml)+LPS(200 ng/ml)组[DEX(10、100、500 ng/ml)+LPS组],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MCP-1 mRNA的表达.结果 α-2A肾上腺受体在星形胶质细胞表达,与细胞标志物GFAP完全共标;不同浓度LPS刺激可引起MCP-1剂量依赖性的表达增加(F(6,41)=289.35,P<0.001),LPS刺激引起MCP-1 mRNA表达量增加的ED50为150.8 ng/ml,ED95为344.1 ng/ml,r=0.86;与LPS组相比,不同浓度右美托咪定均可抑制LPS刺激引起的星形胶质细胞MCP-1 mRNA升高(F(5,21)=454.15,P<0.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抑制LPS刺激大鼠星形胶质细胞MCP-1 mR-NA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其减轻疼痛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临床护肝药—多烯磷脂酰胆碱(polyene phosphatidyl choline,PPC)对LPS诱导巨噬细胞(macrophages, M?)炎症的调控作用以及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张力蛋白同系物(phosphat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上述过程中的作用,初步明确PPC的抗炎效果及机制。方法将Raw264.7细胞铺于细胞培养板,分别加入PPC(20μg/mL)、LPS(100 ng/mL)、PPC(20μg/mL)+LPS(100 ng/mL)、PPC(20μg/mL)+SF1670(PTEN抑制剂,150 ng/mL)、PPC(20μg/mL)+LPS(100 ng/mL)+SF1670(150 ng/mL)以及等体积PBS,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沉淀及培养上清,ELISA法检测上清中IL-6、IL-10、TNF-α含量;RT-PCR检测细胞中IL-6的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TEN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相比PBS组,PPC组TNF-α、IL-6、IL-10分泌量无明显差异;相比LPS组,PPC+LPS组培养上清中TNF-α、IL-6水平明显降低(P0.001),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01)。相比LPS组,PPC+LPS组PTEN蛋白表达量明显上高。相比PPC组,PPC+SF1670组TNF-α、IL-6分泌或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相比PPC+LPS组,PPC+LPS+SF1670组TNF-α、IL-6分泌或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IL-10分泌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PPC可通过上调PTEN表达以抑制LPS诱导M?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摘 要 目地 探讨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 LPS) 直接诱导人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HPMVEC)后,细胞骨架的改变,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mRN的表达及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的改变。方法 HPMVEC生长至80 %以上融合时,加入LPS 以 500 ng/ml浓度刺激细胞分别至 0、4、6、8 h,经鬼笔环肽染色后采用激光共聚焦观察HPMVEC细胞骨架的变化。至预定时相点离心收集培养液上清,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NF-α、IFN-γ mRNA的表达,采用 ELISA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发现LPS 刺激培养后,8h组细胞开始出现细胞骨架改变;4h组TNF-α、IFN-γ mRNA表达与0h组无差异(P>0.05),6h组TNF-α、IFN-γ mRNA表达则高于0h组(P<0.05),8h组TNF-α、IFN-γ表达高于0h组(P<0.05);4h 组细胞培养上清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与0h组比较无差异(P>0.05),6h 组细胞培养上清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与0h组比较升高(P<0.05),8h组细胞培养上清TNF-α、IFN-γ的表达水平与0h组比较升高(P<0.05)。结论 表明细菌致病因子LPS能直接刺激HPMVEC使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同时影响细胞因子( cytokine, CK)的分泌,使促炎因子TNF-α、IFN-γ分泌升高,参与肺损伤。这可能是LPS发挥其毒性作用诱发ALI/ARDS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雄激素对RAW264.7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表达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1)用不同浓度睾酮处理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不同时间,分别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细胞TNF-α和MCP-1 mRNA和培养上清液中的表达;(2)10-7 mol/L睾酮处理细胞0、10、30、60、180、360 min后,Western印迹检测磷酸化NF-κB(p-NF-κB)的表达.(3)NF-κB的抑制剂PDTC处理细胞1 h后再用不同浓度睾酮处理,用RT-PCR和ELISA法检测TNF-α和MCP-1的表达.结果 (1)①10-9和10-7 mol/L睾酮处理细胞6 h后,TNF-α mRNA表达分别增加1.78倍和1.87倍(均P<0.05),MCP-1 mRNA的表达也显著增加(均P<0.01);②睾酮处理6 h后TNF-α和MCP-1的分泌量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睾酮处理24 h后,TNF-α和MCP-1的分泌量显著增加(均P<0.05);10-7 mol/L睾酮处理组的分泌量显著高于10-9 mol/L睾酮处理组(均P<0.05).(2)随着睾酮处理时间的增加,p-NF-κB的表达增加,60 min达峰值(2.49±0.40)倍,P<0.05,以后逐渐降低.(3)PDTC预处理后再用睾酮处理6 h,TNF-α和MCP-1 mRNA的表达均低于同浓度单纯睾酮处理组(均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PDTC预处理后再用睾酮处理24 h,TNF-α和MCP-1的分泌量均低于同浓度单纯睾酮处理组(除10-9mol/L睾酮组外,均P<0.05),但仍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结论 睾酮能促进离体的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TNF-α和MCP-1表达.NF-κB的活化是介导睾酮这一效应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TNF-α刺激引起的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围绕TNFR1探索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0.01、0.1、1、2.5、5、10、20、50、100、200、400 ng/ml)TNF-α处理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24 h后MTT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培养液中sICAM-1释放水平;白藜芦醇(浓度为0.1、1、10μmol/L)预处理24 h后,再用TNF-α(10 ng/ml)处理24 h,利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sICAM-1释放水平,qRT-PCR法检测ICAM-1mRNA和TNFR1 mRNA表达水平。结果高浓度TNF-α(≥100 ng/ml)刺激EA.hy926细胞后,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P<0.05),当TNF-浓度为200 ng/ml时,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活力下降约59.7%;浓度为10 ng/ml的TNF-α刺激内皮细胞后,细胞的ICAM-1及TNFR1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白藜芦醇预处理内皮细胞后可明显下调TNFR1 mRNA表达水平(P<0.05),并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ICAM-1的表达(P<0.05),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TNFR1表达,进而抑制TNF-α刺激引起的炎性因子释放,减轻内皮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分子水平上探讨红霉素(EM)的抗炎作用机制,为临床长期应用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慢性气道感染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外培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将细胞随机分为8组,先加入红霉素干预,后加入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刺激.分组如下:(1)空白对照组;(2)TNF-α(20ng/mL,16h);(3)EM(0.3μg/mL,24h)+TNF-α(20ng/mL,16h);(4)EM(3μg/mL,24h)+TNF-α(20ng/mL,16h);(5)EM(30μg/mL,24h)+TNF-α(20ng/mL,16h);(6)EM(0.3μg/mL,48h)+TNF-α(20ng/mL,16h);(7)EM(3μg/mL,48h)+TNF-α(20ng/mL,16h);(8)EM(30μg/mL,48h)+TNF-α(20ng/mL,16h).然后收集各组细胞分别提取RNA,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白介素-8(IL-8)mRNA.结果 用前炎因子TNF-α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后,RT-PCR结果显示细胞IL-8mRNA表达增高.先加入不同浓度及作用时间的红霉素,后加入前炎因子TNF-α刺激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RT-PCR结果显示各组细胞IL-8mRNA表达均降低,但其降低的水平与红霉素作用浓度及时间无明显关系.结论 前炎因子TNF-α能激活人支气管上皮细胞IL-8基因的表达,使其表达增高,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在炎症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红霉素能抑制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白介素-8基因表达,这可能是红霉素的抗炎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白藜芦醇对TNF-α刺激引起的内皮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并围绕TNFR1探索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0.01、0.1、1、2.5、5、10、20、50、100、200、400 ng/ml)TNF-α处理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A.hy926,24h后MTT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增殖活力和细胞培养液中slCAM-1释放水平;白藜芦醇(浓度为0.1、1、10 μmol/L)预处理24h后,再用TNF-α( 10 ng/ml)处理24h,利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sICAM-1释放水平,qRT-PCR法检测ICAM-1mRNA和TNFR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高浓度TNF-α(≥100 ng/ml)刺激EA.hy926细胞后,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P<0.05),当TNF-浓度为200 ng/ml时,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增殖活力下降约59.7%;浓度为10 ng/ml的TNF-α刺激内皮细胞后,细胞的ICAM-1及TNFR1 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白藜芦醇预处理内皮细胞后可明显下调TNFR1 mRNA表达水平(P<0.05),并显著抑制TNF-α诱导的ICAM-1的表达(P<0.05),且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白藜芦醇可能通过抑制TNFR1表达,进而抑制TNF-α刺激引起的炎性因子释放,减轻内皮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Lefty-2蛋白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诱导的肾成纤维细胞(NRK-49F)转分化的逆转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对照组:NRK-49F不做处理;刺激组:加入TGF-β1(10ng/ml);低剂量治疗组:TGF-β1(10ng/ml)+Lefty-2(10ng/ml);中剂量治疗组:TGF-β1(10ng/ml)+Lefty-2(20ng/ml);高剂量治疗组:TGF-β1(10ng/ml)+Lefty-2(50ng/ml)。通过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各组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水平,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α-SMA、FN、Vimentin、p-Smad3蛋白、Smad7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刺激组α-SMA、FN、Vimentin表达量均显著增加,治疗组较刺激组表达量均明显减少。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治疗组α-SMA、FN、Vimentin的表达量较刺激组均下降(P<0.01),而且呈现剂量效应。刺激组p-Smad3蛋白表达上调,治疗组p-Smad3蛋白的表达量较刺激组明显下调(P<0.01);刺激组Smad7蛋白表达下调,治疗组Smad7蛋白的表达量较刺激组明显上调(P<0.01)。结论 Lefty-2蛋白可逆转TGF-β1诱导的NRK-49F的转分化,可降低α-SMA、FN、Vimentin的表达,可能是通过活化Smad7信号通路,抑制Smad3的磷酸化,从而抑制Smad3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研究乌司他丁对TNF-α作用的A549细胞ENaC-β转录和翻译水平的影响。方法将A549细胞分组为空白组、乌司他丁组、TNF-α组和乌司他丁+TNF-α组,TNF-α浓度为100ng/ml,各组作用时间均为6、12、24h。乌司他丁组及乌司他丁+TNF-α组在12h时间点上分别用1250、2500、5000U/ml3种浓度乌司他丁作用A549细胞,采用浓度5000U/ml乌司他丁分别作用6、24h,RT-PCR半定量检测ENaC-βmRNA表达量,Westernblot半定量检测ENaC-β蛋白浓度。结果①在作用不同时间后,乌司他丁对ENaC-β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5000U/ml乌司他丁+TNF-α组分别作用6、12、24h后ENaC-βmRNA及蛋白表达较TNF-α组均明显升高(P0.01)。③作用12h后,各浓度乌司他丁+TNF-α组ENaC-βmRNA及蛋白表达较TNF-α组均明显升高(P0.01),且各浓度组间ENaC-βmRNA及蛋白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司他丁不能直接上调A549细胞ENaC-β转录和翻译水平,但能以浓度依赖方式对抗炎症反应对ENaC-β表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反义寡核苷酸(ASODN)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转分化的影响.方法 用巨噬细胞趋化因子-1(MCP-1)和马兜铃酸Ⅰ(AAⅠ)联合诱导HKC转分化模型.实验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PEI组、CTGF ASODN 10 ng/mL组和CTGF ASODN 100 ng/mL组,分别采用WST-8法、流式细胞术、RT-PCR法、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浓度的CTGF ASODN对HKC转分化模型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及α-SMA mRNA表达和α-SMA、TGF-β1、Fibronectin(FN)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100 ng/mL的CTGF ASODN对MCP-1和AAⅠ联合诱导HKC转分化细胞具有促进细胞增殖的作用,并可减少实验模型导致的细胞S期阻滞,降低α-SMA mRNA表达,减少α-SMA、TGF-β1和FN蛋白的表达.结论 CTGF ASODN能够抑制MCP-1和AAⅠ导致的人HKC转分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普伐他汀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离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syndecan-4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s,分别应用终浓度为20 ng/ml TNF-α、10 μmol/ml普伐他汀、20μmol/ml普伐他汀、20 ng/ml TNF-α+10 μmol/ml普伐他汀、20 ng/ml TNF-α+20 μmol/ml普伐他汀分别作用24 h,并设立相关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MTS/PMS法确定VSMCs的增殖状态,利用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VSMCs中syndecan-4蛋白的表达.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能显著刺激大鼠VSMCS的增殖(P<0.05),而普伐他汀不同剂量组单独应用对大鼠VSMCs的增殖均无明显作用(P>0.05).TNF-α联合普伐他汀共同作用组与TNF-α组比较,VSMCs增殖均有显著减少(P<0.05).(2)Western blot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显示:与对照组比较,TNF-α组能显著刺激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P<0.05),而普伐他汀不同剂量组单独应用对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影响(P>0.05).TNF-α联合普伐他汀共同作用组与TNE-α组比较,VSMCs的syndecan-4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普伐他汀可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VSMCs增殖及细胞syndecan-4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的激活和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参附注射液(SF)的干预作用,进一步探讨SF对肺脏保护机制.方法 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s).对获取的Ams进行LPS刺激(10 ng/ml,2 h)或预先用SF(5 μl/ml,10 μl/ml)孵育30 min,然后加入LPS(10 ng/ml)分别刺激2 h.用RT-PCR法检测Ams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基因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8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Ams中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NF-κB的水平.结果 LPS能够增加Ams中TNF-α m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8的水平.同时LPS促进了IκBα的降解,诱导了NF-κB的激活.与LPS组比较,SF能够减少Ams中TNF-α mRNA表达水平和培养上清中TNF-α和IL-8的水平;抑制LPS诱导的IκBα的降解和NF-κB的激活.结论 SF通过抑制Ams中IκBα的降解,减少了NF-κB的激活,从而减少了LPS诱导的大鼠Ams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1,25(OH)2D3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化起始过程的抑制作用,为临床肾间质纤维化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SD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将其分为对照组、AngⅡ诱导组(AngⅡ终浓度10-8mol/L)以及AngⅡ(10-8mol/L)+1,25(OH)2D3干预组[1,25(OH)2D3终浓度分别为10-6mol/L、10-7mol/L、10-8mol/L],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ColⅠ和FN;Real-time RT-PCR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蛋白表达。结果实验48 h后,AngⅡ组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及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AngⅡ+10-6mol/L1,25(OH)2D3组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但细胞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仅略有增高,差异无显著性,随着1,25(OH)2D3浓度的降低(10-7mol/L,10-8mol/L),TGF-β1mRNA表达、蛋白表达,细胞培养上清中ColⅠ和FN浓度也随之显著增高(P<0.05)。结论 1,25(OH)2VD3可以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基因与蛋白表达、减少肾小管上皮细胞ColⅠ和FN分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痛风定对尿酸性肾病大鼠肾脏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影响。方法将右侧肾脏切除手术后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手术组、模型组(氧嗪酸钾750 mg/(kg·d))、别嘌呤醇组(氧嗪酸钾750 mg/(kg·d)+别嘌呤醇50 mg/(kg·d))、痛风定组(氧嗪酸钾750 mg/(kg·d)+痛风定500 mg/(kg·d))。实验期间定期检测血尿酸、尿素氮、肌酐水平和24 h尿蛋白定量,药物干预第8周结束时处死所有大鼠,留取肾脏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大鼠肾脏组织中TNF-α、MCP-1和ICAM-1 mRNA的表达。结果别嘌呤醇和痛定均有效降低血清尿酸水平(P<0.01),改善肾功能(P<0.05)。模型组大鼠肾脏组织TNF-α、MCP-1和ICAM-1明显高于手术组(P<0.01),别嘌呤醇和痛定均能减少氧嗪酸钾所致的TNF-α、MCP-1和ICAM-1表达升高(P<0.01)。结论 TNF-α、MCP-1和ICAM-1介导的炎症反应可能参与尿酸性肾脏病的进展过程,痛风定可能部分通过抑制尿酸所致的炎症反应而保护肾功能,延缓肾脏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的人肝星状细胞(HSC)激活的抑制作用.方法 使用10 ng/ml TNF-α刺激体外培养的HSC,建立HSC激活模型,给予HSC激活模型不同浓度IL-10(2、10、20 ng/ml)作用不同时间(1、2、24、48、72、96 h)后,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肪含量,分别用Western blot和RT-PCR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 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水平.结果 TNF-α刺激后,HSC脂肪含量显著减少,α-SMA和MCP-1表达量水平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联合使用IL-10,α-SM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MCP-1水平亦下降(P<0.05).结论 IL-10可以抑制由TNF-α诱导的HSC激活,在肝脏早期炎症和肝纤维化进程中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icroRNA-494(miR-494)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后大鼠肾间质成纤维细胞(NRK-49F)细胞外基质分泌的调控作用。方法:体外培养NRK-49F细胞株,并分为以下6组:TGF-β1(3ng/m L)组、miR-494模拟物(50ng/m L)组、miR-494抑制物(50ng/mL)组、miR-494模拟物(50ng/m L)+TGF-β1(3ng/m L)组、miR-494抑制物(50ng/m L)+TGF-β1(3ng/m L)组、空白对照组。茎环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细胞miR-494、胶原蛋白I(ColI)、纤维连接蛋白(FN)mRNA;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ColI蛋白。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F-β1组miR-494(P<0.01)、ColI mRNA(P<0.05)及FN(P<0.01)mRNA表达显著升高;miR-494模拟物组ColI、FN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miR-494抑制物组ColI(P<0.05)、FN(P<0.01)mRNA表达显著降低。与TGF-β1组比较,miR-494模拟物+TGF-β1组ColI、FN 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mi R-494抑制物+TGF-β1组ColI、FN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5)。各组间ColI蛋白与ColI mRNA的表达水平相一致。结论:miR-494可能参与调控并促进TGF-β1诱导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外基质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PPAR δ受体激动剂L16504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是否能发挥抗炎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mProx)分为4组:对照组、L165041对照组(10μmol L165041,PPARδ受体激动剂)、棕榈酸钠组(150μmol棕榈酸钠)或TNF-α组(10 nmol TNF-α)和L165041干预组(10μmol L165041预处理3 h后加入150μmol棕榈酸钠或10 nmol TNF-α),作用12 h。用RT-PCR方法检测各组MCP-1 mRNA水平。利用PPARδ干扰RNA(siRNA)转染mProx,以scramble为对照,在转染细胞中重复以上实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棕榈酸钠和TNF-α刺激使MCP-1 mRNA的表达增强(P<0.05),而L165041下调棕榈酸钠和TNF-α诱导的MCP-1 mRNA表达(P<0.05)。与scramble组相比,转染PPARδsiRNA的肾小管上皮细胞PPAR δ受体在蛋白和mRNA水平表达均明显下降(P<0.05)。在PPARδsiRNA转染细胞中,棕榈酸和TNF-α使MCP-1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L165041仍能显著抑制棕榈酸钠和TNF-α诱导的炎症反应(P<0.05)。另外,与scramble组相比,PPARδsiRNA转染细胞在棕榈酸钠的作用下,使MCP-1表达增强更显著(P<0.05)。结论 PPARδ受体激动剂L165041能抑制小鼠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其抗炎作用不依赖于PPARδ受体,而PPARδ受体本身对维持细胞对饱和脂肪酸诱导的炎症反应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