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探讨Nusap1在肝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1例肝癌标本中Nusap1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Nusap1表达高低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Nusap1在肝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54.1%(33/61),而在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率为21.3%(1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肝癌组中,Nusap1高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化、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肝硬化、早期复发等密切相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数目、包膜、AFP、TNM分期等均无关(P>0.05);33例Nusap1蛋白高表达者及28例低表达者6个月及12个月无瘤生存率分别为33.3%(11/33),17.9%(5/33)及89.3%(25/28),53.6%(15/28)(P<0.005)。结论:Nusap1在肝癌组织中存在过表达,检测其表达水平对肝癌患者术后转移复发及预后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2 7蛋白表达与肝癌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例正常肝组织和 86例肝细胞癌及其癌旁肝组织中P2 7蛋白的表达情况 ,并结合各临床因素和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①肝细胞癌标本中P2 7蛋白阳性率为 3 7.2 % (3 2 / 86) ,明显低于正常肝组织 (80 % ,8/ 10 )和癌旁肝组织 (80 .2 % ,69/ 86)。②在肿瘤直径≤5cm、高分化和无门静脉侵犯或转移组的肝癌中P2 7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 >5cm、低分化和有门静脉侵犯或转移组。③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P2 7蛋白是一种保护因素 ,可减低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度。④Kaplan -Meier生存分析发现 ,P2 7蛋白阴性组肝癌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明显短于P2 7蛋白阳性组。结论 P2 7蛋白的表达与肝癌的术后复发有密切关系 ,其可成为预测肝癌术后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喉癌组织及手术切缘中P53及PCNA蛋白表达情况,探讨两者的表达与术后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选择36例原发灶为鳞状细胞癌、手术切缘组织病理学肿瘤阴性者,对喉癌组织及切缘连续切片,行H-E染色,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分别进行P53及PCNA蛋白检测.结果:36例中原发灶组织中P53阳性率是55.6%(20/36),PCNA阳性率88.9% (32/36);手术切缘组织P53阳性率25%(9/36),PCNA阳性率30.6%(11/36).喉癌原发灶组织中P53及PCNA阳性者的复发率35%(7/20)和 25%(8/32)高于阴性者12.5%(2/16)和 25%(1/4).手术切缘中P53及PCNA阳性者的复发率44.4%(4/9)和 72.7%(8/11)高于阴性者18.5%(5/27)和 4%(1/25).喉癌组织中P53、PCNA蛋白表达同时异常,且手术切缘组织P53及PCNA蛋白表达也同时异常,术后复发率为 100%(4/4).结论:P53及PCNA蛋白检测可以作为预测喉癌术后局部危险性的生物学标志,在病理学阴性手术切缘组织中两者联合检测对于判断术后局部复发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翻译启动因子4E(eIF4E)蛋白在喉癌手术病理检查切缘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1987年10月至1998年10月因喉癌行手术切缘苏木精伊红(HE)染色为阴性的患者46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切缘与原发灶中的eIF4E蛋白表达,比较阳性与阴性表达患者的生存率。结果喉癌手术切缘和原发灶中eIF4E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2.6%(15/46例)和100.0%(46/46例)。eIF4E切缘阳性组的肿痛复发、转移或死亡的发生率(73.3%,11/15例)明显高于阴性组(29.0%,9/31例,P=0.007)。采用寿命表法统计切缘阳性组和阴性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2.2%和76.5%,差异有显著性(P=0.0006)。结论喉癌手术病理检查切缘阴性而eIF4E蛋白表达阳性者的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VEGF、p27蛋白表达在术后转移复发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P-SP法,检测肝癌组织中VEGF和p2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62例转移复发组HCC中VEGF、p27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41例、11例;在有转移复发组和无转移复发组间VEGF和p27蛋白表达有差异(P<0.001)。VEGF蛋白阳性表达与术后转移复发呈正相关,p27蛋白阳性表达与术后转移复发呈负相关(P<0.001)。有转移复发组和无转移复发组VEGF和p27蛋白表达有差异(P<0.001)。结论HCC病人VEGF蛋白高阳性表达和p27蛋白低表达是术后转移和复发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肝癌根治术后早期肺转移临床因素及CXCR7蛋白数学预测模型。方法收集根治性切除279例患者的肝癌组织、癌旁组织标本及14例正常肝组织构建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XCR7蛋白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肝脏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回顾性分析2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10项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及肝癌细胞中CXCR7蛋白表达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相关影响因素,并进行多因素分析及建立术后肺转移的预测模型。结果术后1年肺转移发生率为12.9%(36/279)。单因素分析提示肺转移组和无肺转移组在CXCR7蛋白表达、性别、肿瘤大小、术前AFP、镜下脉管癌栓方面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后发生肺转移的独立判断因素为CXCR7蛋白阳性表达、肿瘤大小。结论随着肿瘤直径增大、CXCR7蛋白阳性表达,患者术后早期肺转移可能性较大。本预测数学模型P=Y/(1+Y),Y=EXP(-6.676+肿瘤大小的B值+CXCR7蛋白表达的B值)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情况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技术检测了42例肝细胞肝癌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TEN和的表达情况。结果:42例癌旁组织PTEN全部阳性表达,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TEN阳性表达率47.6%。42例肝细胞肝癌组织中高分化癌的阳性率为68.7%,低分化癌阳性率38.5%,PTEN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明显相关。结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存在较高比例的PTEN蛋白阴性表达,说明在肝细胞肝癌的发生发展中PTEN基因失活起着重要作用,它的阳性表达可能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微血管侵犯(MVI)阳性肝癌病人肝切除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肝癌病人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分为MVI阳性组20例和MVI阴性组40例。比较2组病人一般资料、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随访12个月的复发率、死亡率,分析MVI阳性肝癌病人肝切除肿瘤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MVI阳性组和MVI阴性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理类型、手术切缘、解剖性肝切除、肝硬化、肝炎、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肿瘤边缘是否光滑、肿瘤包膜是否完整、甲胎蛋白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MVI阳性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4/20),与MVI阴性组的7.50%(3/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MVI阳性组病人复发率25.00%(5/20),高于MVI阴性组的5.00%(2/40)(P < 0.05);MVI阳性组病人死亡率10.00%(2/20),与MVI阴性组的5.00%(2/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低分化、肿瘤最大径>5 cm、肿瘤边缘不光滑、无肿瘤包膜、甲胎蛋白水平>400 μg/L均为MVI阳性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MVI阳性肝癌病人肝切除后复发率比MVI阴性肝癌病人更高,且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肿瘤边缘及包膜、AFP相关。  相似文献   

9.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253-1255
目的:探讨肿瘤异常蛋白(TAP)在肝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和复发评估作用。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患者、良性肝病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各50例,分别检测各组TAP、AFP水平,比较分析各组TAP水平差异以及术后TAP变化情况与肝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FS)的相关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患者TAP水平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与对照组(P<0.05),TAP与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敏感性显著高于单独检测组(P<0.05)。50例肝癌患者的TAP术后1个月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且以术后1个月TAP水平评估为PR组的患者无复发生存率(RFS)显著高于SD+PD组(P<0.05)。结论:肿瘤异常蛋白(TAP)作为新的肿瘤标志物,在肝癌的诊断和复发评估中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进展期上颌窦鳞癌中P53蛋白的表达与放疗敏感性的关系,进而指导临床的治疗.方法 收集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中山大学肿瘤医院于1992年~2001年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上颌窦鳞癌26例.S-P法检测标本中P53蛋白的表达.随访2年.分别于综合治疗后6、12、18及24个月内统计患者肿瘤局部复发情况.X2检验及Fisher's精确概率计算法检测分析26例上颌窦鳞癌中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局部复发情况.结果 26例上颌窦鳞癌中P53蛋白高表达17例(占65%),低表达9例(占35%).P53蛋白高表达组中接受综合治疗后6个月内有1例肿瘤在局部复发(5.9%);~12个月内有6例(35.3%);~18个月内有3例(17.6%);~24个月内有2例(11.8%);P53蛋白低表达组中6及12个月内无肿瘤局部复发;18个月内有1例(11.1%);19~24个月内有5例(55.6%).在综合治疗后18个月内,2组肿瘤局部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24个月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性放疗的进展期上颌窦鳞癌中,P53蛋白的表达与残存的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期的肿瘤细胞的放疗敏感性有关.术后的辅助性放疗对残存的处于静止期的肿瘤细胞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乳腺癌扩增基因1 (AIB1)蛋白的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8例三阴性乳腺癌病理标本中AIB1蛋白表达情况,结合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AIB1不同表达水平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0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AIB1蛋白阳性表达43例(40%),阴性表达65例(60%).与AIB1蛋白阴性表达组比较,AIB1阳性表达组的总生存与无复发生存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B1蛋白阳性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进一步明确AIB1可否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URBT)术中留取切缘标本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0例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留取切缘标本患者为标本组,40例未留取切缘标本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切缘标本肿瘤阳性率与肿瘤复发率的关系、切缘标本肿瘤分期与肿瘤复发率的关系、无复发生存时间及肿瘤进展情况。结果标本组患者中22.5%(9/40)因切缘标本结果改变最终诊断,20.0%(8/40)更改术后治疗方案;标本组患者中原发灶复发者15例,切缘标本肿瘤患者阳性率为27.5%,阴性率为10.0%,阳性高于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继发灶复发者15例,其中切缘标本肿瘤患者阳性率为25.0%,阴性率为12.5%,阳性高于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组患者中,Ta期患者6例,T110例,T28例,Tis期10例,其中切缘标本肿瘤阳性者均较阴性者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组和常规组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分别为(33.5±2.5)个月、(23.6±2.6)个月,标本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较常规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标本组和常规组的肿瘤进展率分别为7.5%(10/40)、22.5%(19/40),标本组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BT术中留取切缘标本可提高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理诊断准确性、指导术后治疗方案选择、减少肿瘤复发率以及延长无复发生存时间,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后血清HBV DNA水平对肝癌复发的影响.方法 HBsAg阳性原发性肝癌72例行根治性切除并经病理证实,检测术后1,3,6月血清HBV DNA水平、肝功能、复发时间与临床病理资料,行并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不同时期血清HBV DNA水平变化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高水平、低水平、阴性组的术后2年复发率和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70%、45.57%、36.36%和14、34、41月,高水平与低水平、阴性组比较差别均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肝癌术后复发危险因素为门静脉分支癌栓、血清HBV DNA水平和肿瘤分化程度(P<0.05).结论 肝癌根治术后血清HBV DNA持续高水平是肝癌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放疗联合热疗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凋亡及其与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将体外培养的肝癌HepG2细胞随机分为未治疗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单纯热疗组、放疗联合热疗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4组肝癌HepG2细胞凋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热疗组、单纯放疗组及放疗联合热疗组较未治疗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联合热疗组较单纯热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肝癌HepG2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和Bax/Bcl-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单纯热疗组、单纯放疗组及放疗联合热疗组较未治疗对照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Bax/Bcl-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联合热疗组较单纯热疗组和单纯放疗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Bax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Bax/Bcl-2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联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Bcl-2和p53基因蛋白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检测炎症组、非典型增生组、癌变组的肝组织Bcl-2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 p53蛋白在非典型增生组开始表达(58.3%),与癌变组的阳性表达率(69.7%)无显著差异(P>0.05);Bcl-2蛋白在炎症组低表达(12.5%),在癌变组高表达(57.6%),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两种蛋白的阳性程度随病变的恶性程度逐渐增加.结论 Bcl-2和p53基因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HMGA2和E-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人正常膀胱组织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49例。4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分为非肌层浸润组(41例)、肌层浸润组(8例);低级别组(24例)、高级别组(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膀胱组织和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HMGA2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MGA2呈阴性表达、E-cadherin呈阳性表达;在49例膀胱癌组织中HMGA2阳性表达率为41%、E-cadherin的阴性表达率为43%;其中在非肌层浸润组(Tis~T1)、肌层浸润组(T2)膀胱癌组织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4%和75%,HMGA2在肌层浸润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37%和75%,E-cadherin在肌层浸润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肌层浸润组 (P<0.05);在低级别、高级别肿瘤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56%,HMGA2在高级别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25%和60%,E-cadherin在高级别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低级别组 (P<0.05);术后随访18~40个月,随访42例膀胱癌患者中复发18例。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中HMGA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和25%,HMGA2在复发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 (P<0.05);E-cadherin阴性表达率分别为67%和33%,E-cadherin在复发组阴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非复发组 (P<0.05)。结论:HMGA2、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有关联,可以作为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中首次切缘阳性再切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8年4月本院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125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术中常规行冰冻病理检查评估切缘情况,其中109例术中冰冻病理切缘阴性无需行再切除(无再切除组),16例因术中冰冻病理切缘阳性需行再切除(再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特征。结果:本组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术中切缘阳性再切除率为12.8%(16/125),其中13例再次局部扩大切除后成功实施保乳手术,3例再次局部扩大切除后无法达到美容效果的要求或切缘仍为阳性而改行全乳切除术;再切除组患者年龄低于无再切除组,肿瘤最大径大于无再切除组,多灶性病变、临床触诊阴性、并存导管原位癌患者例数均多于无再切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病灶部位、肿瘤组织病理学类型、病理N分期、组织学分级、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状态、HER-2表达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轻、临床触诊阴性病灶、肿瘤较大、多灶性病变、并存导管原位癌的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术中出现首次切缘阳性而需再切除的可能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survivin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7例NSCLC组织中VEGF-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大小、肿瘤淋巴管密度(LVD)、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复发情况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77例NSCLC组织中,有45例VEGF-C蛋白表达呈阳性(58.4%);有41例survivin蛋白表达呈阳性(53.2%)。VEGF-C蛋白的阳性表达组肿瘤大小和LVD均高于阴性组(P<0.05),VEGF-C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Survivin蛋白的阳性表达组的LVD高于阴性组(P<0.05),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NSCLC淋巴结转移(r=0.324,P<0.05)和临床复发呈正相关(r=0.233,P<0.05),与患者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P<0.05)。VEGF-C和survivin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之间呈正相关性(r=0.266,P<0.05)。【结论】VEGF-C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生物学行为具有相关性,它们的高表达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52例NSCLC患者分为淋巴结转移阳性组(25例)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27例),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2组患者手术切除癌组织及196枚淋巴结组织(2组各98枚,淋巴结转移阳性组98枚中病理阳性淋巴结72枚,阴性26枚)中VEGF-C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淋巴结转移阳性组患者癌组织VEGF-C mRNA表达水平(0.273±0.179)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0.089±0.087,P<0.01);阳性淋巴结组织VEGF.C mRNA表达水平(0.207±0.174)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的淋巴结组织(0.114±0.107,P<0.01).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组中,阳性与阴性淋巴结组织VEGF-C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207±0.174、0.196±0.1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组15例患者中14例(93.3%)肺癌组织VEGF-C蛋白表达阳性,46枚阳性淋巴结组织中37枚(80.4%)VEGF-c蛋白表达阳性;而淋巴结转移阴性组15例患者中仅1例(6.7%)肺癌组织VEGF-C蛋白表达阳性,52枚淋巴结组织VEGF-C蛋白表达均为阴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VEGF-C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与NSCLC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在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组织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蛋白)及β-连环素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7例原发性肝癌组织、10例肝硬化组织、4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及β-连环素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结合原发性肝癌临床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在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无表达,β-catenin蛋白无表达;在肝硬化组织中Survivin蛋白无表达,2例(20%)β-catenin蛋白表达;在47例肝癌组织中30例(63.8%)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31例(65.9%)β-catenin蛋白出现表达(组间比较P<0.01)。Survivin、β-catenin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Surviv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复发组的表达率为92.9%(26/28),无复发组的表达率为21.1%(4/19);β-catenin蛋白在原发性肝癌复发组中的异常表达率为89.2%(25/28),在无复发组的表达率为31.6%(6/19)(组间比较P<0.05)。在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3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有28例(93.3%)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