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活性炭吸附放射性同位素^131B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吕晓华  邓刚等 《河南科学》2001,19(4):363-365
通过活性炭吸附放射性同位素^131Ba,发现活性炭的吸附率与活性炭的粒径、温度、吸附时间和放射性同位素的浓度等有关,而活性炭的脱附率与冲洗液的体积、冲洗时间和不同的冲洗液有关。  相似文献   

2.
硅胶吸附放射性同位素~(131)Ba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硅胶吸附放射性同位素131Ba,发现硅胶对131Ba的吸附率与硅胶的粒径、温度、吸附时间、和放射性同位素131Ba的浓度有关,而硅胶的脱附率与冲洗时间、冲洗液的体积、温度和不同的冲洗液有关。  相似文献   

3.
以吸附处理染料生化废水的饱和活性炭为研究对象,采用活化过硫酸氢钾(PMS)和过硫酸钠(SPS)的方法再生活性炭.分别考察了活化方式、氧化剂用量、pH值、再生时间、温度对再生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以再生前后活性炭吸附对废水COD,TOC和UV254值降低率的比值来计算再生效率.结果表明,热活化与其他活化方法相比,再生效果更好;当氧化剂质量分数为100%、活化温度为100℃、再生时间为60min时,活性炭经活化PMS和SPS再生后的再生效率(以COD值降低率计算)分别为53.90%和55.98%.表面基团测定、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表明,再生活性炭与原活性炭性质相近,恢复程度较高,与吸附试验结果对应.  相似文献   

4.
活性炭对萘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普通煤质活性炭进行酸碱改性处理,研究了不同活性炭加入量、吸附时间、溶液pH值、温度等条件下,对萘溶液的吸附规律。结果表明:活性炭对萘的吸附量随着萘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升高,吸附量呈略下降趋势,且温度对吸附影响并不大;溶液pH值对活性炭的吸附量影响也不明显;对萘吸附在30min内达到饱和,饱和吸附量较大,约为200mg/g;由吸附等温公式拟合结果显示为物理吸附,吸附能力顺序为:酸碱改性活性炭〉酸改性活性炭〉未改性活性炭。此外,还考察了用无水乙醇对吸附萘达饱和的未改性活性炭洗脱效率与时间的关系,浸泡90min,洗脱率达98%。  相似文献   

5.
甘蔗渣微波制备活性炭吸附剂及其再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甘蔗渣为原料,氯化锌、磷酸和氢氧化钠为活化剂,微波制备活性炭吸附剂,考察了活化剂浓度、料液比、浸渍时间、微波功率和辐射时间等对活性炭产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活性炭指标为:亚甲基蓝吸附值136 mL/g,碘的吸附值1 163.7mg/g,A法焦糖脱色率108.9%,优于国家一级品指标.用该活性炭处理酱油模拟废液后再生,其亚甲基蓝吸附值为105mL/g,碘的吸附值为1 186.4mg/g,A法焦糖脱色率为111.5%,仍优于国家一级品指标,并且再生活性炭对酱油废液具有更佳的处理效果.该方法操作方便,缩短了活性炭的制备和再生时间,再生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氯化锌活化棉杆制备活性炭及孔结构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棉花秸秆为原料,采用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制备活性炭的可行性。利用正交实验探讨了氯化锌加入率、浸渍时间、微波功率及活化时间对产品活性炭得率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得到了微波辐射氯化锌法制备棉秆活性炭的最佳工艺:氯化锌与棉秆比例以1.6:1,浸渍时间24h,微波功率为560W,微波辐射时间为9min。用此工艺条件制得活性炭的亚甲基兰吸附值、碘吸附值、产率分别为1002.92mg/g,12.8mL/0.1g和38.92%;通过电镜扫描和自动物理化学吸附仪对活性炭孔结构进行表征,表明该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为794.84m^2/g,属中孔发达的活性炭。  相似文献   

7.
朱洪涛 《科技信息》2010,(30):109-110
对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组和处理印染废水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单独Fenton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条件:Fe2+:0.05g/L;H2O2:40mL·L-1;处理时间40min;pH值3,脱色率为72.1%。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pH值、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条件:活性炭投加量0.4g·L-1;处理时间40min;pH值2~3,脱色率为69.2%。在Fenton氧化和活性炭吸附的最佳处理条件下进行三种不同组合方式处理印染废水,以二者同时进行处理的方式最佳,脱色率可达90%以上。活性炭对Fenton氧化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二者组合处理印染废水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8.
采用颗粒状椰壳活性炭对HAuCl4水溶液中Au(Ⅲ)进行吸附实验,研究了Au(Ⅲ)初始浓度、pH值、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对Au(Ⅲ)的吸附平衡时间约为90 min;当pH=2.5时其吸附率可达96.3%,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吸附方程符合较好.热力学计算表明,椰壳活性炭对Au(Ⅲ)的吸附是放热过程且具有自发性.  相似文献   

9.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十二烷基硫酸钠、曲拉通、阴离子碳氟表面活性剂FS-62和非离子碳氟表面活性剂FS-3100为改性剂对颗粒活性炭进行改性,并将改性活性炭用于模拟废水中罗丹明B染料的吸附脱色性能研究。考察了活性炭吸附过程中改性剂种类、改性活性炭用量、吸附时间、体系温度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正交实验结果表明,碳氟表面活性剂FS-62改性活性炭用量为0.3 g/L、吸附时间为40 min、体系温度为70℃条件下,改性活性炭对罗丹明染料的脱色率较高。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活性炭改性前后的形貌特征,并初步探究了FS-62改性活性炭对罗丹明染料的脱色吸附反应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研究膨胀石墨对染料溶液和油类的吸附效果,并与活性炭的吸附效果进行对比,探讨膨胀石墨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膨胀石墨(180 mL/g)吸附染料溶液的平衡吸附量比活性炭大,吸附速度比活性炭快,它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速度是活性炭吸附速度的7.5倍;膨胀石墨对食用油、机油、柴油的吸油率分别为30.52%、17.37%和9.20%,活性炭对三种油品的吸油率分别为0.62%、0.45%和0.10%,膨胀石墨吸附食用油的吸油率是活性炭的49倍.研究证明,膨胀石墨是一种良好的吸附剂.  相似文献   

11.
采用絮凝-吸附组合工艺对工厂高浓的染料废水进行处理,系统考察絮凝剂的种类和用量,吸附剂的种类、用量、吸附时间和温度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絮凝剂聚合AlCl3的效果优于FeCl3,聚合AlC13投放量为0.0375kg/L时,脱色率达到90.2%;絮凝后的清液经不同吸附剂进行脱色处理,活性炭的脱色效果优于盐泥和凹凸棒土吸附剂,在20℃的室温下,活性炭的投放量为0.0113kg/L时,吸附脱色约120min,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和浊度去除率分别达到99.0%和96.1%。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U(VI)溶液初始浓度、溶液pH、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对U(VI)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农业废弃物柚子皮为原料、氯化锌为活化剂、微波为热源,制备了柚皮基活性炭,将制得的最优活性炭进行U(VI)吸附实验,并分析了其吸附动力学方程,探讨了其吸附U(VI)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活化浓度为30%、活化剂浸渍时间为24 h、微波功率为700 W、辐照时间为90 s的条件下,柚皮基活性炭对碘的吸附值最高,达到769.9 mg/g;在U(VI)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5 mg/L、溶液pH为7、活性炭投加量为0.6 g/L、吸附时间为24 h时可以达到吸附平衡,U(VI)的饱和吸附容量为8.25 mg/g,吸附率为99.01%;其吸附U(VI)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U(VI)前后自身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柚皮基活性炭对U(VI)的吸附是一种以化学吸附为主、活性炭表面的羰基、CC、羟基和羧酸等官能团与U(VI)水解后的离子作用并存的吸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活性炭纤维司以广泛应用于有机废气的处理,废气中吸附质在活性炭纤维中的吸附和解吸性能严重影响处理效果。将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醋酸丁酯在活性炭纤维中吸附和解吸性能的研究中,采用多维关联规则对醋酸丁酯在活性炭纤维中的解吸温度、解吸次数、吸附比率和解吸比率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解吸温度的升高,活性炭纤维对醋酸丁酯的吸附率和解吸率均升高,随着解吸次数的增加,活性炭纤维对醋酸丁酯的吸附比率、解吸比率均降低。  相似文献   

14.
对活性炭纤维(ACF)吸附水中三氯甲烷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ACF对三氯甲烷的吸附速率较快,吸附平衡时间较短,并且吸附容量的大小与ACF的比表面积成正比。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茶梗为原料,以氯化铜为活化剂,化学法制备载铜茶梗活性炭,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所制备活性炭的吸附性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选取浸渍比、氯化铜浓度、活化温度、活化时间为影响因子,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简称BBD)进行4因素3水平的试验设计,以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值作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制备活性炭的最佳条件为:氯化铜浓度为25%、浸渍比为4、活化温度为600℃、活化时间为5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为453 mg/g、得率为47.09%.在优化条件下,制得的活性炭的碘吸附值和得率与预测值基本符合,所以据响应面法原理,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试验优化设计可行.  相似文献   

16.
首先确定了水溶液中苯酚在活性炭上的吸附等温式,然后根据平衡接近率与时间的关系,应用Paterson热传导近似公式,用计算机解超越方程,得到了苯酚在活性炭粒内的有效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17.
基于碳分子筛动态吸附机理,建立了分离氧氩的实验装置.实验研究了流程形式、清洗比、吸附时间对碳分子筛分离氧氩过程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过程中增加产品气清洗阶段可以显著提高解吸气的纯度.为了得到质量分数为99.0%以上的氧气,循环过程中清洗比应控制在0.4左右,最佳吸附时间为60 s.以95%氧、5%氩的混合气作为原料气,实验装置的产品气纯度可以达到99.4%,氧气回收率为42%.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天然水中实际存在的痕量有机物要比以腐殖质为主的天然有机物(NOM)的量小很多,有可能存在理想吸附现象。将在此条件下对理想吸附溶液理论(IAST)进行简化,推导出理想吸附模型,该模型对研究活性炭对水中微污染物吸附规律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活性炭为脱色剂,对药物生产过程中间体有色反应液进行脱色,并对活性炭的选择以及影响脱色效果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考察,筛选出最佳的工艺条件和吸附等温平衡线。实验表明,粉状炭作为脱色剂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