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刘斌 《河南石油》1996,10(1):12-16
国内外尚没有一套系统的稠油注蒸汽开采计算采收率的方法。本文结合辽河油田稠油的地质特征和开发状况,在系统研究油层渗透率、原油粘度、净总厚度比和单层厚度的基础上,运用《价值工程》中的“功能重要度评价法”,优化出不同类型稠油油藏蒸汽吞吐阶段的采收率计算公式。通过辽河油田稠油已开发油藏、未开发油藏和国外蒸汽吞吐较为完整油藏的实际资料验证,该公式对于未开发油藏或油藏开发早期,缺乏动态资料的条件下,确定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李刚  张春凡 《石油规划设计》2013,24(1):16-18,59
辽河油田稠油主要开采方式是蒸汽吞吐开采,近年来,稠油蒸汽驱开采和SAGD(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开采也得到了工业化应用,在蒸汽吞吐基础上大幅度提高了采收率,为辽河油田稳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辽河油田齐40块蒸汽驱实现了中深层稠油蒸汽驱开采,在同类型油藏规模实施蒸汽驱开发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SAGD开发在国内尚属首次.目前,辽河油田已形成一整套成熟可靠的稠油、超稠油蒸汽驱开采和SAGD开采地面集输与处理工艺技术,并在稠油区块得到了全面的推广和应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从辽河稠油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状况出发,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以油藏工程理论为基础,提出了计算已开发蒸汽吞吐油藏原油采收率的五种方法。可惜鉴这些方法用于系统合理地确定稠油蒸汽吞吐阶段的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辽河油田是中国最大的稠油热采基地,稠油资源丰富,蒸汽吞吐是大部分稠油油藏的主要开发方式,但采收率仅为22%~25%。为有效提高辽河油田超稠油油藏采收率,针对油藏埋藏深、隔夹层发育和蒸汽吞吐后非均质性加剧等难题,开展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的室内物理模拟实验,进行油藏工程、钻采工艺、地面工艺等方面的系列攻关研究,先后经历了蒸汽辅助重力泄油先导试验、工业化一期工程和工业化扩大3个阶段。目前,辽河油田已有72个井组转为SAGD开发,2019年年产油达到105×104t/a,已连续3 a年产油超过100×104t/a。形成的地质、油藏、工艺配套的SAGD系列技术,可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海上稠油油田蒸汽吞吐开发与陆上有很多不同之处,效果预测不能照搬陆上油田的模型。以渤海油区某稠油油藏为典型区块,根据海上油田特点建立基础方案,运用数值模拟方法讨论了蒸汽吞吐采收率和内部收益率与油藏主要静态参数的相关关系;基于正交设计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产生了效果预测样本集;采用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海上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采收率和内部收益率效果预测模型,以海上油田类似油藏蒸汽吞吐效果预测结果进行验证,对渤海海域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潜力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6.
以渤海底水稠油油藏地质油藏参数为基础,建立机理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体倍数、油层厚度、原油黏度、渗透率、Kv/Kh、非均质性对蒸汽吞吐效果的影响;采用灰色关联方法进行了多因素敏感性分析,并通过多元回归建立了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的采收率计算公式,该公式综合考虑了影响底水稠油油藏蒸汽吞吐效果的各种因素;应用拟合公式对渤海实际油田的采收率进行预测,证实该方法简便、易于实现,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崔连训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2,26(2):64-67,70,7,8
针对河南稠油油藏"浅、薄、稠、散"的地质特征,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1~3m、3~5m和5~10m三种薄层稠油油藏实施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开发效果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厚度稠油油藏分别实施氮气辅助普通湿蒸汽、高温湿蒸汽和过热蒸汽的增油能力、节约蒸汽效果及油藏特征进行对比和分析,总结了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提高采收率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氮气自身的压缩性、膨胀性、小热容、低粘度等特点,蒸汽吞吐添加氮气后有利于保持地层压力,延长吞吐周期,改善了蒸汽的波及体积,增加了近井地带的洗油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前稠油油藏主要采用蒸汽吞吐的方式开发,吞吐采收率低.为了提高热采稠油油藏的采收率,从2008年起,胜利油田开展了中深层稠油油藏蒸汽驱配套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在对超稠油不同汽驱方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开展了超稠油油藏蒸汽驱先导性试验.通过单56超稠油油藏4个井组的矿场先导性试验表明,蒸汽驱有利于提高超稠油油藏蒸汽波及系数和...  相似文献   

9.
影响水平井蒸汽驱效果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卉  李春兰  赵启双  卫敏  李奔 《特种油气藏》2010,17(1):75-77,84
以辽河油田某区块稠油油藏为例,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系统研究了各种地质因素(地层倾角、渗透率、初始含油饱和度、油层厚度、油层深度和原油黏度)对水平井蒸汽吞吐转蒸汽驱的转驱时机以及对水平井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初始含油饱和度、油层厚度以及原油黏度。该研究可为筛选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的地质条件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辽河油田稠油热采以蒸汽吞吐开采为主,随着注汽轮次的不断增加、生产过程中各种工艺措施的不断介入,油藏受热水及其它侵入介质的影响,综合含水逐步上升,油层近井地带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影响了采收率,限制了稠油的高效开发.从油藏地质条件变化和伤害机理入手,开发研制出注蒸汽化学辅助技术--多功能复合化学剂.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该技术能有效降低原油粘度、疏通油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改善稠油流动性、增加油层能量、提高采收率,从根本上改善稠油热采效果.  相似文献   

11.
蒸汽驱开发采收率预测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利用热采数值模拟手段和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油层厚度、原油粘度、含油饱和度、渗透率变异系数、油层净决厚度比 油藏埋深等主要油藏参数对蒸汽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并且得到了蒸汽驱开发采收率与诸油藏参数之间的关系式,作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到了不同稠油油藏汽驱采收率预测公式。通过国内外几个蒸汽驱先导试验的实例证明了所得预测公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单独的化学生热生气就地CO2驱和单独的低频水力波动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稠油油藏的原油采收率。在温度为80℃、化学生热生气剂(碳酸氢铵)浓度为0.6 mol.L^-1的条件下,应用填砂管模型,分别对波动和不波动条件下就地CO2驱油的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单独的碳酸氢铵就地生成CO2具有较好的驱油能力,单独作用具有较好的效果,室内原油采收率可达22.4%;而波动辅助化学生热生气就地CO2驱油具有更好的驱油效果,原油采收率达26.9%,比单独的化学生热生气就地CO2驱提高4.5%左右,这为提高稠油采收率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稠油区块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吐之后出现油汽比低、含水高的问题。伴蒸汽注入氮气和泡沫剂可以调整注汽剖面、提高波及效率、降低井间汽窜 ;伴蒸汽注入驱油剂可以提高注入蒸汽的驱油效率 ,提高剩余油采收率。通过室内实验研究 ,筛选出适合伴蒸汽注入的泡沫剂和驱油剂 ,对注入工艺和注入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室内实验表明 ,伴蒸汽注入化学剂是提高稠油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浅薄层稠油蒸汽吞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井楼零区注蒸汽开采先导试验区及井楼油田蒸汽吞吐生产的大量数据统计分析,揭示了浅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生产具有采出程度高、采油速度高、油汽比较低和产量递减快、含水率上升快的特征及规律.指出:只要针对油藏特点,优化注采参数,油层厚度>5m的浅层(特)稠油油藏注蒸汽开采,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以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5.
枣园油田枣35断块油藏是储集空间和构造类型复杂的火山岩稠油油藏,油田开发难度较大。由于油藏无边、底水,靠天然能量开采,加之地层能量不足,产量迅速下降,开发方式急需转换。开展了以补充地层能量和降粘为目的的水驱、热水采油、微生物驱等多种驱替方式的模拟及室内和现场试验,最终确定了适合该油藏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16.
微生物降粘提高稠油采收率技术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生物提高采收率是一种低成本、低伤害、高收效的技术,它同样可适用于稠油增产。通过菌种筛选,培养出了适合克拉玛依稠油的菌种,并考察了菌种的生存条件以及菌种对稠油的降解和乳化作用。实验结果发现,微生物可降解稠油中的大分子烃类,降低含蜡量,其产生的活性剂可降低稠油界面张力,形成油水乳状液,从而增强其流动性,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升油田稠油产量预测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稠油开采动态系统状态变化的主要开发指标“产油量”,具有时变性和随机性。根据高升油田稠油热采矿场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油藏工程及系统工程,确定了适合高升油田稠油吞吐递减阶段产油量预测的基本模式──时间功能模型、统计规律模型,是油田中长期产油量预测和可采储量标定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张虎俊 《特种油气藏》1997,4(2):14-18,23
利用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的实际注采资料,对计算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原油可采储量与采收率的注采特征曲线,进行有效的校正。目的确定稠油藏注汽开发的原油采收率和可采储量。结论该方法知用于稠油油藏注蒸汽开发的全过程,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Due to low oil recovery factor in heavy oil reservoir, air injection with catalyst becomes a competitive technology to effectively reduce viscosity of crude oil as a result of the low cost and small environment pollution. This paper determined the feasibility of air injection with catalyst in a heavy oil reservoir through static and dynamic experi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effect of catalyst, oxidation between heavy oil and air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viscosity of crude oil. The optimal catalyst contained 0.7?wt. % oil-solubility organic acid copper and 0.5?wt. % sodium hydroxide. With the oxidation time increasing, viscosity of crude oil decreased and oil recovery factor increased.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ing, viscosity of crude oil decreased sharply and oil recovery factor increased. The oil recovery factor of air huff-n-puff process was 30.2%. Air injection with catalyst in the reservoir is a promising technology.  相似文献   

20.
对蒸汽驱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方法利用数值模拟法,研究了影响蒸汽驱的主要油藏参数和操作参数,并阐明了蒸汽吞吐与蒸汽驱及蒸汽驱与水驱、聚合物驱的相互关系。目的为了选择合理的开发方式,保证蒸汽驱有效的运作,提高原油采收率。结果影响蒸汽驱开发效果的油藏参数是油层净厚度、原油粘度、含油饱和度、油层非均质性、净总厚度比及油藏埋深;对于适合蒸汽驱的油藏而言,只有在注汽速度床注比、蒸汽干度均高于其临界值时,才能取得好的开发效果;地层原油粘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油藏的开发方式,只有当地层原油粘度大于30mPa·s时,蒸汽驱才能比水驱更经济有效。结论在注蒸汽前,应对油藏条件做出充分评估,同时满足蒸汽驱操作参数,通过不同的开发方式评价选取最佳的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