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董利平  王月霞 《河南石油》2005,19(2):83-86,i006
煤炭液化生产液体燃料油是替代石油的重要能源之一。介绍了煤的直接液化方法和间接液化方法生产燃料油产品的几种工艺技术,通过对比,提出了开发高效催化剂是提高煤液化油收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煤炭液化生产液体燃料油是替代石油的重要能源之一。介绍了煤的直接液化方法和间接液化方法 生产燃料油产品的几种工艺技术,通过对比,提出了开发高效催化剂是提高煤液化油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煤间接液化技术及其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国内外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特点及进展,从工艺路线、产品构成、技术经济等方面对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技术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4.
化煤为油     
通过煤炭液化生产油品,将催生一个前景广阔的新兴产业。 两大工艺 煤炭液化是指以煤炭为原料,通过化学加工过程生产油品和石油化工产品。根据化学加工过程的不同路线,煤炭液化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大类。 煤炭直接液化工艺 直接液化是把煤炭先磨成煤粉与溶剂(石油馏分)配成油煤浆,然后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与氢气发生加氢裂化反应,使煤炭直接转化成液体油品。传统的煤炭直接液化工艺流程见图1。  相似文献   

5.
 选用一种催化裂化(FCC)芳烃抽提装置生产的芳烃萃取油作为煤液化开车起始溶剂的原料,在0.1t/d连续装置上进行的煤液化实验。利用色质联用仪解析其组成和结构,应用常温常压黏度仪考察了其成浆性。结果表明,芳烃萃取油具有多环芳烃含量高的特点, 3次加氢后的芳烃萃取油与煤液化加氢循环溶剂的结构组成十分接近。采用三次加氢萃取油制备的煤浆具有良好的成浆性、输送性和反应性,与煤液化加氢循环油参与煤液化的效果相当, 是理想的煤液化起始溶剂。  相似文献   

6.
燃料油知识     
《油气世界》2006,(3):45-46
一、定义 燃料油是成品油的一种,是石油加工过程中在汽、煤、柴油之后从原油中分离出来的较重的剩余产物。它广泛用于船舶锅炉燃料、加热炉燃料、冶金炉和其它工业炉燃料。燃料油主要由石油的裂化残渣油和直馏残渣油制成的,其特点是粘度大,含非烃化合物、胶质、沥青质多。燃料油的主要技术指标有粘度、含硫量、闪点、水、灰分和机械杂质。上海期货交易所燃料油期货的交易标的是船用180CST燃料油.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化工报]报道,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对我国石油进口产生巨大压力,促进了我国一系列旨在用煤炭替代石油技术的攻关和示范工程建设,已完成了煤间接液化千吨和万吨两套中间试验,预计2008年将投产神华集团建设的煤直接液化100万t/a生产线、内蒙古伊泰集团煤制油项目以及潞安集团各一条16万t/a煤制油间接液化的煤制油3个项目。2008年前后将形成132万t/a生产能力,到2020年全国将形成5000万t/a的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8.
沈峰  劳敏 《石化技术》2022,(1):13-14
本文首先采取层析柱法将煤直接液化油加氢产物分离为三组分,然后选用全扫描(GC/MS-SCAN)技术对其中的饱和烃、芳香烃组分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最后结合选择性离子扫描(GC/MS-SIM)技术及外标法对饱和烃及芳香烃的主要组成成分进行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是在气田中自然开采出来的可燃气体,主要成分由甲烷组成。天然气经过预处理,脱除重质烃、硫化物、二氧化碳、水等杂质后,在常压下深冷到零下162℃液化既制成液化天然气(LNG),这是天然气以液态存在的形式,其体积仅为气态时的1/600。天然气液化后可以大大节约储运空间和成本,运输方式更为灵活,而且提高了燃烧性能。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煤直接加氢液化技术的开发历程和加氢液化反应机理、循环溶剂、催化剂和工艺方案等方面的发展,主要讨论了在煤直接加氢液化技术产业化时应注意的几个因素,即原料煤、溶剂、催化剂与工程放大。  相似文献   

11.
煤层物性测井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葛祥  李涛 《测井技术》2003,27(2):129-131
依据煤岩的赋存方式和结构特点,利用电阻率和井径测井资料在不同煤质结构的煤层所表现的差异性,建立了2个指标(即深侧向电阻率与微球电阻率之间的比值,井径与钻头之间的比值)对煤质结构进行了准确的识别。用多元回归的概率模型建立了煤岩镜质反射率的测井计算模式,其结果与已有的煤心分析数据对比,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煤层的重要物性参数煤阶、煤质结构进行了测井评价。  相似文献   

12.
吐哈盆地煤油源岩形成条件与生油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系统剖析了不同成煤环境下煤的成油潜力.对吐哈盆地煤层划分出四种煤相类型:干燥森林沼泽相、潮湿森林沼泽相、流水沼泽相及开阔水体沼泽相.不同煤相煤的生烃潜力存在差异,干燥森林沼泽相形成的煤,其惰质组含量高,为氧化环境下形成的产物,生烃潜力<120mg/g,基本为非生油岩;潮湿森林沼泽相形成的煤,其沼泽水介质可以从弱氧化到弱还原环境,成油性范围较宽,从差生油煤到中等生油煤均存在;流水沼泽相形成的煤,沼泽水介质从弱还原到还原环境,基本具中等生油能力;而开阔水体沼泽相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富含壳质组分,应属于好生油煤.流水沼泽相是煤成油源岩发育的最有利相带,三角洲分流间湾沼泽应是煤成烃勘探最有利的场所.以生烃潜力为基准,提出煤作为油源岩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以一种褐煤为载体,钼酸铵、硫酸亚铁、硫化钠为原料,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以Fe/Mo为活性组分的煤负载催化剂,并在500 mL高压釜内进行煤-油加氢共炼评价。通过XRD、XPS、BET、SEM-ED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和反应后固体残渣进行表征,考察了第2金属Fe的加入和Fe/Mo的浸渍顺序对催化剂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中加入第2金属组分Fe可以促进煤转化。在制备Fe/Mo双金属催化剂时,先浸渍 FeS得到的催化剂中Mo金属在煤载体表面的分布更加均匀,反应后固体残渣表面Mo的相对含量最高,煤转化率达到79.12%。  相似文献   

14.
国产化200kt/a低压合成甲醇装置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开车的国产化大型现代化工生产装置。该200kt/a装置是我国第一套大型甲醇装置。经试生产运行表明,该大型装置工艺成熟、技术先进合理、能耗较低,在国内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其特点是生产煤气、甲醇和发电的三联供工程  相似文献   

15.
赵锦波  王玉庆 《石油化工》2014,43(2):125-131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煤气化技术开发及应用的进展情况,论述了固定床、流化床、气流床及煤催化气化等煤气化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比较了国内外主要的煤气化技术,对当前煤化工技术及产业发展中令人关注的热点,如能量高效转化与合理回收方式、煤种适应性、大型化、装置可靠性、污水处理、技术集成以及产业政策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理性思考中国煤制油热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国内外煤制油生产技术及投资建设现状及发展态势,从规划、技术、环保等方面重点分析了我国目前在煤制油领域内的投资建设热潮。石油藏量有限,需求量日益增长必将导致未来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发展煤制油是大势所趋,但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建立国家宏观调控规划体系,积累工业化经验,投资巨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曹中明 《石化技术》2020,(2):31-31,17
在我国不可再生能源之中,煤炭资源属于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在煤炭资源需求量方面逐渐上升,能源短缺以及能源供需矛盾等十分严重。要想促进煤炭资源利用率的提升,就需要对煤炭资源开采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8.
对两种低温煤焦油进行了基础物性分析,采用双球计量管法测定了低温煤焦油馏分中的酚含量,用溶剂萃取法将120~320℃的馏分分离为酸性组分、碱性组分和中性组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各组分进行定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低温煤焦油中碱性组分含量很少(质量分数分别为1.23%和1.41%),酸性组分和中性组分含量较高;弱还原程度的陕北煤的低温煤焦油中,酸性组分的质量分数为25.19%,中性组分中二甲基萘的质量分数为10.72%;强还原程度的淮南煤的低温煤焦油中,酸性组分的质量分数为15.82%,中性组分中二甲基萘的质量分数高达16.49%;不同还原程度的煤低温热解焦油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炼铁高炉喷煤的制粉系统、喷吹工艺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攻克了国内炼铁界的重大难题—高挥发份、强爆炸性烟煤粉的安全喷吹生产的问题,形成和完善了高炉高比例喷吹烟煤的一整套实用技术。为高炉喷煤比的不断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由于现代煤成油理论的建立和世界范围内一批大中型煤成油田的相继发现,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油问题引起地质学者的关注.该文通过实验获得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饱和吸附烃量为50~88kg/t煤,为研究煤吸附烃提供了一些定量信息.同时认为,只有煤生油能力达到或超过煤饱和吸附烃量时,煤才可能成为有效油源岩.通过热模拟实验获得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油能力,结合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饱和吸附烃量,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烃能力进行评价,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烃能力有限,大多数煤生成烃类尚不能完全饱和煤中的孔隙.同时对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进行综合评价,并与世界其它大中型煤成油田进行对比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煤有机质丰度较低、类型较差、成熟度不高、生油能力有限;油源对比的结果也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原油与侏罗系煤系地层烃源岩无关,从另一侧面也说明,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煤生烃能力有限,形成工业性油藏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