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的季节性能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多联式空调(热泵)系统(简称多联机)是多末端直接蒸发式空调系统,其多末端结构和不同控制方法决定了其特殊的部分负荷特性.以制冷运行为例,阐述影响多联机性能的因素及其影响关系,给出各种控制方式下多联机在恒定室外温度条件下的部分负荷"性能域"概念图,以及性能域随室外温度的变化趋势:根据多联机的部分负荷特性和变工况特性,指出目前的多联机产品性能评价评价方法尚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多联机制冷季节评价指标SEER或IPLV(C)的评价方案;建议今后多联机采用APF评价体系更能体现我国标准体系的延续性和系统性.  相似文献   

2.
多联式空调制冷系统动态仿真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研究多联机制冷系统的动态性能,建立了基于简化气液两相流体网络的多联式空调制冷系统动态仿真模型.其中,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采用稳态模型,蒸发器和冷凝器采用移动边界动态仿真模型,气液分离器采用动态模型.采用Matlab和Simulink为仿真工具,对多联机动态仿真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一套具有四台室内蒸发器的多联机系统的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改进.结果表明,该动态仿真模型能够准确预测多联机动态过程的变化趋势,并保持很高的计算精度,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和过热度的误差都在1.0℃左右,排气温度误差小于3.0℃,可以用于多联机动态性能分析,并可作为开发和优化多联机控制策略和控制算法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3.
多联机属于多对象控制系统,其使用场景复杂、负荷变化大、运行随机性强,实际运行情况难以掌握。通过为多联机配置蜂窝通信数据采集模块实现多联机的大数据采集,对采集到的40多万台多联机实际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制冷模式下47.2%的时间同一个系统室内机设定温度峰峰值达5℃或以上,22.7%的时间设定温度峰峰值在9℃或以上,约39%的时间使用过程设定温度与室内环境温度存在3℃以上的偏差。根据实际运行数据,通过控制手段调整用户设定温度,使得室内温差长期保持0℃附近,可以实现约33%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4.
以某品牌多联机3个型号卡式天花室内机为例,将热管技术应用于多联机卡式天花室内机,计算不同室内设计温度条件下的换热量。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多联机室内机相比,其节能率可达28.46%~68.53%,同时在无需电加热或蒸汽动力设备的条件下提高室内送风温度,在节约能源消耗的同时满足室内人体热舒适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役多联机的保有量很大,其节能改造空间也很大。针对此机型,通过控制提高多联机设定温度,降低压缩机转速,在冷凝器侧外挂湿帘,通过湿帘降温技术,降低冷凝器进风温度,达到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6.
《制冷》2015,(2)
提出了一种有别于常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系统的除显热末端的多联机,从机组能效、运行状况、安装方式和适用范围等方面对该多联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与普通多联机和与常用的水系统末端对比,得出结论认为,应用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的多联机,比普通多联机能效高20%以上,出风温度高,传热温差小,舒适性好,实现多种用途;比水系统末端安装方便,安装费用和运行费用低,适用场合广,避免了二次换热,换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低温空气源热泵产品普遍采用中间补气技术解决空气源低温多联机在低温环境中能力衰减严重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低温多联机中间补气增焓系统,通过多联机性能实验测试对系统压力、温度等参数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确定了补气增焓技术的控制要素:流经室外换热器的制热主路制冷剂的质量流量与状态是多联机补气增焓控制中的主要因素;中间补气增焓支路制冷剂干度越接近1,制热效果越好,因此保证压缩机补气口制冷剂饱和蒸气态可以作为低温多联机制热控制的重要参数;而由吸排气压力计算的理论最佳增焓压力不具有普适性,不能作为低温多联机补气增焓的有效输入项参数控制。  相似文献   

8.
GB/T 18837-2015《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对风冷式多联机产品规定了基于不同室外温度发生小时数的季节能效评价方法,以制冷季节能效比(SEER)对多联机制冷季节性能进行量化评价.自该标准实施以来,随着我国多联机市场的成熟,产品技术的进步,这一季节能效评价框架在先进性及科学性方面体现出不足.本文在对现行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9.
干式多联机具有蒸发温度高、节能环保和舒适性高的特点,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分析了干式多联内机电子膨胀阀特性,通过试验验证普通电子膨胀阀在干式多联内机使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普通电子膨胀阀可应用在干式多联机上。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基于产品名义工况能效比确定的多联机作用域的不足,提出多联机季节经济性作用域的概念和基于空调系统的季节能效比(SEER)和全年性能系数(APF)的多联机季节经济性作用域的确定方法;对此阐述了基于实验数据的多联机和风冷式冷(热)水机组+风机盘管空调系统的全工况性能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南京地区办公建筑为例,应用GB/T 18837《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报批稿)给定的建筑负荷模型、制冷与制热季节各温度发生时间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名义工况能效比(EER和COP)的多联机以SEER和APF为指标的季节经济性作用域。本文提出的多联机季节经济性作用域确定方法不仅为多联机工程设计规范的完善提供一种思路,而且也可指导具体工程的方案选择和设备选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实验研究了过冷却回路对多联机制冷和制热性能的影响,并提出多联机过冷却回路的控制策略。结果表明:室内、外机之间的配管越长、负荷率越大及室外机入口水温越高,过冷却回路对多联机制冷量和EER的优化潜力越大;过冷却回路对制热量和制热COP均无显著影响。提出将室外机模块出口过冷度、压缩机排气温度和过冷却换热器节流侧出口过热度作为过冷却回路的开启判据和控制目标参数。  相似文献   

12.
介绍AHRI 1230标准中专门针对热回收多联机提出的冷热同步能效(SCHE)的评价方法,并按该方法对机组进行测试,举例说明热回收多联机冷热同步模式下的高能效特点,为我国多联机行业制定热回收多联机性能测试评价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Recently, multi-split air source heat pumps (ASHPs) have been used increasingly for space heating in cold winter. When it operates in frosting environment, periodic defrosting is necessary to maintain a high system performance. However, researches on its defrosting were few due to its high capital and complicated controls. To solve its fundamental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heat available during defrosting, a novel reverse-cycle defrosting (NRCD) method based on the phase change thermal storage has been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comparative experiments using both standard reverse-cycle defrosting (SRCD) method and NRCD method were carried out on a multi-split ASHP unit with a phase change material heat exchanger (PCM-HE) acting as energy accumulator during heating operation and heat source during defrosting operation. Experimental results suggested that when using the NRCD method, the system performances, such as suction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defrosting and heat-resumption durations, COP during defrosting oper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14.
分析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换热器热平衡,推导其综合性能系数极限值的计算方法,并用该计算方法计算得知,在GB/T18837—2002规定的工况下,多联机IPLV(C)的极限值为18.19,IPLV(H)的极限值为10.35。指出若不能通过改进盘管设计、增大换热面积、提高盘管换热效率的方法使满负荷下的室内盘管空气温差和室外盘管空气温差分别低于8℃和10℃,多联机的综合性能系数将很难突破以上极限。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某精品办公楼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并与空气源热泵机组进行对比,体现该系统运行节能、管理方便等优势。多联机空调系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室外机的布置问题,如果室外机排风不畅,将会大大影响多联机系统的效果。本设计综合考虑建筑功能、建筑立面美观程度的要求和多联机系统的性能特点,将多联机室外机设在三层以上的屋面闷顶内,采用外设风机的方式,以保障多联机室外机的通风换热条件,运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为多联机空调系统在特殊场合的应用提供良好的案例。  相似文献   

16.
张焜 《制冷与空调(北京)》2011,11(2):111-116,119
多联机室外机安装在空调机房内会出现由于未处理好空调室外机在机房内的通风换热和排风管道的设计等问题,导致进排风不畅,影响室外机换热,严重的会导致机组报警停机.本文针对多联机室外机在空调机房内安装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AirPak软件进行具体的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7.
对采用数码涡旋压缩机的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在标称制冷工况下的变风量运行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出了机组制冷能力、功耗、机组效率、出风温度、排气压力、排气温度、吸气压力等参数随风量变化的关系,分析了采用数码涡旋压缩机的管道机变风量运行的特点,为风管送风式空调(热泵)机组的节能、稳定运行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支撑。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变频涡旋压缩机和数码涡旋压缩机从工作原理上进行分析,指出了各自适合的应用范围;对当前市场上流行的变频和数码多联空调机组进行了综合比较,阐述了这两种空调机组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进一步研究和推广两种空调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分别对4套多联机系统进行35个工况的制冷与制热性能试验,获得多联机的全工况运行性能;在我国相关标准给定的典型气象参数和建筑负荷模型条件下,应用现有标准给定的制冷与制热季节性能指标对这些多联机进行评价,并与全工况季节运行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各种季节性能评价指标数据的差异,以期为我国多联机产品标准的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