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本地区近期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自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我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060例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占各种呼吸道疾病的34.7%,3岁~6岁发病率最高,冬秋季好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临床治疗极有帮助,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儿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206例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占各种呼吸道疾病的35.02%,3岁 ̄6岁发病率最高,冬秋季好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其引起小儿肺炎有增加的趋势[1],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临床治疗极有帮助,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中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检测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0例于2015年7月1日-2017年3月31日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该批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阳性共113例(28.25%)。女患儿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高于男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率(P0.05),3岁-6岁年龄段患儿以及冬春两季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阳性率最高(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高发季节在冬春两季,多见于学龄期女性儿童,通过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检测有利于疾病的诊断,对小儿呼吸道疾病患者的治疗及控制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杨家树  刘朝东 《实用医技》2008,15(3):375-376
目的:探讨本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率。方法:回顾性总结儿科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206例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占各种呼吸道疾病的35.02%,3岁-6岁发病率最高,冬秋季好发,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其引起小儿肺炎有增加的趋势,临床上应加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临床治疗极有帮助,是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检测结果,为临床儿童呼吸道疾病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2月.2009年12月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患儿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患儿中,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抗肺炎衣原体抗体、抗RS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21%、44%,而同期100例非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抗肺炎支原体抗体、抗肺炎衣原体抗体、抗RSV抗体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及呼吸道合胞病毒的感染率明显不同,其中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抗体中新生儿阳性率为0。主要以6岁以上年龄段的儿童感染率高。结论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检测有利于婴幼儿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通过对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调查小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感染的状况及与患儿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采集患儿静脉血、血清做倍比稀释,用日本富士肺炎支原体诊断试剂盒SERODIA-MYCOⅡ做颗粒凝集实验。结果在5155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共检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病例2831例,阳性率为54.9%,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49.6%和63.3%,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其他年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门诊与住院患儿阳性率分别为65.5%和43.2%。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好发于1岁以上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门诊患儿阳性率高于住院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可作为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凝集法对患儿的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组的85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中有174例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为阳性,占20.4%,对照组非呼吸道感染的114例患儿中有肺炎支原体抗体为阳性的患儿8例,占7.0%,实验组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测定在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不同年龄段的分布情况及患儿MP-IgM抗体阳性出现时间差异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6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其中135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患儿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MP-IgM抗体,观察MP-IgM抗体阳性率及年龄的分布情况。结果469例患儿中有135例患儿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呈阳性,阳性率为28.78%,其中0~1岁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且病后第4周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11.11%明显低于病后第2周、第3周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53.33%、3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岁以上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比较高,对临床上拟诊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患儿动态检测其血清中MP-IgM抗体,能够提高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9.
冯维良 《中国医刊》2013,48(2):82-83
目的 了解肺炎支原体在门诊及住院儿童呼吸道炎症中的感染现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运用富士SERODIA-MycoⅡ试剂盒明胶颗粒为载体的凝集试验,检测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并测定其血清滴度.抗体阳性即判为肺炎支原体感染.血清滴度≤1∶40判为既往感染,血清滴度≥1∶80判为近期感染.结果 受检患儿135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者447例,平均感染率33.1%;其中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感染率分别为:42.4%、15.1%、16.7%、38.5%.春冬季感染率与夏秋季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0 ~3岁、4~7岁、8~14岁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分别为:32.2%、33.2%、33.7%,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儿童呼吸道炎症的重要病原体,掌握肺炎支原体在不同季节感染率的分布情况,对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对呼吸道感染患儿检测白细胞及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10月—12月在我院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876例同时检测血常规及肺炎支原体抗体,记录数据进行总结。结果在1876例标本中,共检出921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49.1%。其中男452例,阳性率为49.3%;女469例,阳性率为48.9%,男女患儿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细菌感染组10月、11月、12月MP-IgM抗体与白细胞阳性率均依次降低,二者呈正相关关系(r=0.90,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性肺炎患儿的患病率与性别无关,可以同时对细菌性肺炎患儿进行血常规检测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做到明确诊断,准确治疗,避免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11.
969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本地区近期内集中趋势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及流行病学情况.方法 2009年1~3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者共969例,采用明胶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MP-Ab滴度≥1:80判为阳性.结果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占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50.5%,其中各年龄组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检测结果:7~14岁年龄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最高(59.2%),其次为4~6岁年龄组(51.9%)和15~83岁年龄组(48.2%),0~3岁年龄组感染率相对较低(38.1%);各种呼吸道症状组MP-Ab检测结果:咳嗽组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检出率最高59.7%,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组51.8%,发热组MP-Ab检出率相对较低33.0%.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 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极有帮助,是诊治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4~2005年深圳市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晶  郑跃杰  邓继岿  白大明 《广东医学》2007,28(7):1160-1161
目的 观察2004~2005年深圳市儿童肺炎支原体的流行情况.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5 725例患儿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 两年间该地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的总检出率为43.1%,其中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Mp-IgM的检出率持续达40%以上,感染患儿经临床相应治疗均取得明显效果,证实该期间存在支原体流行;发病年龄前移,1~3岁的儿童Mp-IgM的检出率高达53.5%,≤1岁的婴儿检出率为26.7%.结论 肺炎支原体为深圳市2004~2005年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本病的发生及流行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小儿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诊治和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该院儿科门诊就诊及儿科病房住院的6 823例确诊为儿童肺炎的患者应用被动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结果 (1)6 823例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检出1 843例,阳性率为27.01%,其中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32.68% vs.23.21%,P<0.01).(2)<1岁、1~<3岁、3~<6岁、6~14岁肺炎支原体抗体检出率分别为5.4%、28.0%、40.3%、43.8%(P<0.01),其中大于或等于3岁者总检出率高于小于3岁者(P<0.01).结论 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学龄期儿童发病率较低,以秋冬季节多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儿童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分布规律,探讨明胶颗粒法在儿童肺炎支原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应用明胶颗粒法进行血清MP特异性抗体IgM检测.结果 本院74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IgM阳性率为31.22%,其中0-3岁组、4-7岁组、8-12岁组的阳性率分别为11.70%、35.08%、41.30%.随年龄增长,抗MP-I gM阳性率逐渐增加.患病率无明显性别差异.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有较高比例,好发于学龄及学龄前儿童.明胶颗粒法检测MP-IgM简便快捷,敏感度高,可作为MP感染诊断的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调查宁德地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和流行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就诊的2949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 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51.34%,女性明显高于男性,4月份是本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峰期,2月份感染率最低.<1岁组阳性率为20.29%,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滴度1:40~1:80比例最高.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宁德地区儿童肺炎的重要原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深圳市儿童支原体的流行情况.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的5725例患儿取静脉血,用ELISA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Mp-IgM).结果两年间该地区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的总检出率为43.1%,其中2004年10月至2005年9月,Mp-IgM的检出率持续达40%以上,感染患儿经临床相应治疗均取得明显效果,证实该期间存在支原体流行;发病年龄前移,1~3岁的儿童Mp-IgM的检出率高达53.5%,≤1岁的婴儿检出率为26.7%.结论肺炎支原体已成为本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本病的发生及流行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将符合慢性咳嗽诊断标准的患儿 12 9例 ,按年龄分为 <3岁、3~ 7岁、>7岁 3组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 <3岁组 49例 ,反复呼吸道感染 2 9例 (5 9.18% ) ;② 3~ 7岁组 5 2例 ,肺炎支原体感染 17例 (3 2 .69% ) ;③ >7岁组 2 8例 ,肺炎支原体感染 9例 (3 2 .14 % )。 90 .70 %患儿仅依靠临床经过及常规辅助检查 (X线胸片、血常规、PPD皮试、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测定 )作出诊断。 结论 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及咳嗽变异性哮喘是本组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根据临床过程和常规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慢性咳嗽绝大多数病例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8.
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支原体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德 《中外医疗》2012,31(1):168+170-168,170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MP)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580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外周血样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结果按年龄分布,0~3岁患儿支原体抗体检出率为25.54%,4~7岁患儿支原体抗体检出率为29.54%,8~12岁患儿支原体抗体检出率为20.00%。按季节分布,春节阳性率为20.99%,夏季阳性率为34.46%,秋季阳性率为39.82%,冬季阳性率为14.65%。按性别分布,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26.18%与26.6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的病原体,发病高峰期以夏秋季为主。4~7岁儿童应该加强锻炼,注意预防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在几种小儿呼吸道疾病中的感染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几种呼吸道疾病患儿及正常对照组血清肺炎支原体(MP)抗体阳性率.结果:肺炎、哮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该病原感染率高于其他几种呼吸道疾病,提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0.
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微生物.支原体肺炎占小儿肺炎的20%左右,常年均可发生,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可经血行播散至全身各器官组织.由于Mp对于一般治疗肺炎的药物有耐药性,因此,及时检查出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有助于诊断和治疗.本文对2007年9月~2008年12月32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Mp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