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6%羟乙基淀粉(HES)持续静脉输注后对内毒素(LPS)感染大鼠急性肺损伤(Au)的保护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成5组(n=10),A1-A3组、B组及C组(空白对照组),A1-A3组和B组右侧股静脉注入LPS(5mg/kg),1分钟后分别从右侧颈内静脉持续输注HES 3.75、7.5、15ml/ks和NS 7.5ml/kg;致伤4小时后观察肺组织大体标本和光镜、电镜下的病理学变化.结果 C组肺组织形态大小正常,呈粉红色,无充血、出血、肿胀;光镜下肺组织结构清晰,无明显病理改变;电镜下气血屏障连续完整,血管内皮细胞形态正常,毛细血管基底膜完整均匀.B组肺表面湿润,肺组织弥漫性充血肿胀,体积明显增大,呈暗红色;光镜下肺组织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肺泡腔中可见渗出液、红细胞(RBC),游出的多形核粒细胞(PMN),部分肺泡腔萎陷不张;电镜下肺组织超微结构明显受损,气血屏障结构模糊,血管内皮基底膜断裂,增厚不均匀.A1-A3组病理学损伤不如B组明显,尤其是A2组肺损伤程度最轻.结论 不同剂量6%HES对LPS感染大鼠急性肺损伤均有保护,以HES 7.5ml/kg的效应最佳.  相似文献   

2.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6):518-521
目的:通过模式动物研究溶酶体膜蛋白Sidt2与糖代谢的关系。方法:利用Lox P-Flox-Lox P系统,通过基因重组及打靶技术获得Sidt2剔除小鼠模型。检测成年小鼠的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耐量,评估Sidt2基因剔除对小鼠糖代谢的影响。同时通过HE染色观察Sidt2-/-小鼠胰岛形态结构改变。结果:通过对Sidt2剔除模型小鼠的Sidt2 mRNA及蛋白水平鉴定,确定Sidt2基因剔除小鼠模型成功构建。对小鼠末梢血糖检测发现,Sidt2-/-成年小鼠表现出空腹血糖增高及糖耐量受损的糖尿病表现。对Sidt2-/-小鼠胰岛形态检测发现,其胰岛出现结构紊乱,胰岛空泡变性及部分细胞出现肥大等病理改变。结论:溶酶体膜蛋白Sidt2与糖代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进一步深入研究Smad3基因在脊椎动物发育中的重要作用,对Smad3基因剔除小鼠进行保种和繁育研究.方法采用基因剔除杂合子小鼠进行保种,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对杂合子小鼠交配所产生的后代进行基因型鉴定,纯合子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用于表型分析,杂合子小鼠用于留种和繁殖生产.结果采用PCR方法对278只子代小鼠进行了基因型鉴定,83只为野生型,133只为杂合子,62只为纯合子.结论Smad3基因剔除突变能稳定遗传.采用杂合子小鼠保种,子代小鼠三种基因型比例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APP/PS1+SCN2B-/-转基因小鼠,为深入研究SCN2B基因在A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实验工具。方法将APP/PS1转基因小鼠与SCN2B-/-转基因小鼠合笼,子代同胞兄妹交配,子代的后代中选取APP/PS1高表达和SCN2B阴性的小鼠再同胞兄妹交配,并培育。得到的目的基因的小鼠与WT小鼠对照,进行表型鉴定。运用PCR鉴定子代小鼠尾部组织基因组DNA,用RT-PCR验证Aβ和SCN2B在大脑中的蛋白的表达,通过免疫荧光观察SCN2B在转基因小鼠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最后用水迷宫在行为学上对转基因鼠进行鉴定。结果经PCR鉴定成功构建APP/PS1+SCN2B-/-转基因鼠杂交群体,并扩群培育,经免疫染色和RT-PCR分析转基因小鼠的Aβ和SCN2B在大脑中的蛋白的表达,发现Aβ在转基因鼠的海马和皮质中高表达,SCN2B在海马中几乎检测不到,免疫染色也未发现SCN2B在神经系统中的表达。水迷宫结果显示转基因鼠与同月龄野生型(WT)小鼠相比在空间记忆和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APP/PS1+SCN2B-/-转基因小鼠模型,从基因型、组织学表现到行为... 更多  相似文献   

5.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3):214-218
目的: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和电穿孔技术,在小鼠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Beta-TC-6)中剔除溶酶体膜蛋白Sidt2基因。方法:针对小鼠Sidt2基因设计向导RNA(sgRNA),sgRNA退火合成双链后克隆到px459载体中。测序鉴定成功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x459-Sidt2并大量扩增。使用NEPA 21高效基因转染系统将px459-Sidt2重组质粒电转到Beta-TC-6细胞中,电转染48 h后使用嘌呤霉素加压进行阳性细胞筛选。阳性细胞扩增冻存,得到Sidt2基因剔除混合克隆细胞株,提取细胞DNA及蛋白,利用T7酶以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株中Sidt2的敲除效果。结果:成功构建靶向小鼠Sidt2基因的px459重组质粒px45-Sidt2。使用NEPA 21高效基因转染系统电转Beta-TC-6的最佳电转参数为脉冲电压150 V,脉冲时间5 ms,脉冲间隔50 ms,脉冲次数2次,电压衰减10%,电穿孔模式为正方向。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嘌呤霉素加压筛选得到的Beta-TC-6阳性细胞中的Sidt蛋白表达缺失(P<0.05),成功在小鼠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Beta-TC-6)中剔除溶酶体膜蛋白Sidt2基因。结论:利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以及电穿孔技术,在相对难转染的小鼠胰岛素瘤胰岛β细胞Beta-TC-6成功剔除Sidt2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复方中药对链球菌性肺炎小鼠肺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L)-6、IL-2、干扰素γ(INF-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4年3-10月选取健康BALB/c小鼠3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组、链球菌性肺炎模型组(模型组)、复方中药治疗组(中药组),每组12只。模型组、中药组小鼠分别破损鼻黏膜,滴入50 μl配好的肺炎链球菌标准菌株溶液;正常组小鼠破损鼻黏膜,滴入50 μl无菌0.9%氯化钠溶液。中药组小鼠给予7.5 g·kg-1·d-1复方中药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等剂量双蒸水灌胃,均2次/d,连续给药7 d。给药第7天,取肺组织,观察病理学表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肺组织IL-6、IL-2、INF-γ、TNF-α、IL-10表达水平。结果 苏木素-伊红(HE)染色光镜下显示,正常组肺泡结构及上皮完整,肺泡腔清晰,肺泡内无渗出物,肺泡间隔均匀一致,无增厚,毛细血管无明显扩张、充血及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肺泡腔内充满渗出的纤维素,出现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及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中药组肺泡腔内纤维素渗出较少,肺间质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少量红细胞,部分肺泡破坏融合,与模型组比较有所减轻。模型组小鼠肺组织IL-6、IL-2、INF-γ、TNF-α、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中药组小鼠肺组织IL-6、IL-2、INF-γ、TNF-α、IL-10表达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中药组小鼠肺组织IL-6、IL-2、INF-γ、TNF-α、IL-10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中药能有效抑制链球菌性肺炎小鼠肺组织IL-6、IL-2、INF-γ、TNF-α、IL-10的过度表达,缓解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豚鼠呼吸道的病理变化。方法豚鼠持续灌酸或蒸馏水16d后,取食管、气管和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电镜的观察。结果胃食管反流组的病理变化为食管鳞状上皮、气管纤毛柱状上皮和肺泡上皮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电镜可见食管角质层细胞连接少见,食管和气管的细胞核异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肿胀或空泡化,基底膜增厚,胞质空泡变性;肺泡Ⅱ型细胞增生,细胞内板层体疏松,肺泡间隔增宽。结论胃内容物反流能造成豚鼠食管、气管黏膜和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探讨肺泡Ⅱ型细胞凋亡在急进高原大鼠肺损伤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60只wistar大鼠急进高原后,随机分高原1、3、7 d组,经处理,观察大鼠肺组织大体形态变化;H-E染色,显微镜观察肺组织学变化,电镜观察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光镜下,大鼠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炎症反应,肺泡壁毛细血管充血水肿,肺泡腔内有大量炎细胞;电镜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明显。实验组形态学损伤重于对照组,且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进高原大鼠Ⅱ型细胞凋亡可能是引起高原急性肺损伤的原因之一,推测凋亡可能导致肺水转运障碍、钠水潴留而引发肺损伤。但其肺水转运障碍引发肺损伤的作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Sumf2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模型,为整体水平研究Sumf2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创造条件。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采用ET克隆、同源重组、显微注射等技术成功建立Sumf2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模型,并通过该模型与Ella-cre转基因小鼠交配,获得Sumf2基因剔除小鼠模型,通过PCR、RT-PCR、WesternBlot等方法在不同水平验证Sumf2基因的表达;对该小鼠模型进行初步的表型分析。结果经胚胎干细胞打靶,获得19个正确同源重组的克隆,重组效率为20%:阳性克隆经囊胚注射,获得2只嵌合体雄鼠;嵌合雄鼠与C57BL/6J小鼠交配,获得28只灰鼠,经PCR鉴定16只为杂合子小鼠,阳性率为57%;与Ella—ere转基因小鼠交配,获得了Sumf2基因剔除小鼠模型,DNA、RNA及蛋白水平证明该基因已成功剔除;初步的表型观察未发现Sumf2基因剔除小鼠生长发育、血常规及血生化指标等出现异常改变。结论成功建立Sumf2条件性基因剔除小鼠模型,该基因纯合缺失未发现明显的生长发育异常,为进一步的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观察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豚鼠对呼吸道的病理变化。方法 豚鼠持续灌酸或蒸馏水16d后,取食管、气管和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电镜的观察。结果 胃食管反流组的病理变化为食管鳞状上皮、气管纤毛柱状上皮和肺泡上皮增生,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电镜可见食管角质层细胞连接少见,食管和气管的细胞核异染色质边集,线粒体肿胀或空泡化,基底膜增厚,胞质空泡变性;肺泡Ⅱ型细胞增生,细胞内板层体疏松,肺泡间隔增宽。结论 胃内容物反流能造成豚鼠食管、气管黏膜和肺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培育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近交系。方法 采用全同胞兄妹对交配 ,每代选用第一胎小鼠留种 ,记录繁殖性能 ;第 8代开始筛选纯合子。结果 凝血因子IX基因剔除小鼠已近交培育到第 12代 ,交配年龄 70 - 90d ,平均每窝产仔数 5只以上 ,离乳数 3只以上。结论 纯合子FIX剔除基因小鼠在子代鼠中能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某型导弹战斗部对绵羊肺组织的致伤特点,以了解该武器引起肺组织损伤的大体、微细及超微结构变化。方法 东北地区绵羊45只,分组固定于致伤架上,躯体右侧朝向爆心,呈扇形布放于距爆心不同距离处。结果 大体解剖可肺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缺损、破裂,伴有广泛的出血或淤血。光镜下可见肺毛细血管弥漫性扩张、充血和肺泡出血。出血区周围肺组织的肺泡腔内积有大量淡红色的水肿液。电镜下可见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胞浆内有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观察自发性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KKAy小鼠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特征和演变,旨在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8周龄雄性KKAy小鼠和C57BL/6小鼠各20只,分别于8周龄、20周龄测定血糖、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并留取肾脏标本,于光镜及电镜下观察其肾脏病理特点。结果 ①不同周龄KKAy小鼠体重、随机血糖均高于对照组C57BL/6小鼠(P<0.05)。② 20周龄KKAy小鼠尿白蛋白排泄率显著高于8周龄KKAy小鼠和对照组C57BL/6小鼠(P<0.05)。③20周龄KKAy小鼠,光镜下肾小球面积增大, 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GBM)增厚,系膜基质增生,可见硬化结节;电镜下肾小球基底膜增厚,足突部分扁平、融合。结论 20周龄KKAy小鼠出现肥胖、高血糖、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及典型的糖尿病肾病病理改变,是研究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针对基因剔除小鼠在饲养过程中出现母本繁殖困难,频频出现突发死亡等情况,对运用DNA检测技术进行辅助保种的可行性探讨.方法 将本实验室饲养的 P110(p110dPI3-Kinase)基因剔除小鼠的父本与其背景品系C 57BL/6小鼠杂交,获得的杂交一代再进行自交,其后代通过 DNA检测,分离出野生型(425 bp)、杂合子型(425 bp+602 bp)和纯合子型(602 bp),将得到的纯合子小鼠雌雄交配.结果 经DNA鉴定获得了正常的P110小鼠,使该品系得以维持.结论 对父母本一方发生繁殖困难或死亡的基因剔除小鼠,采用杂交-自交繁殖方式,结合DNA 检测技术,可重建繁育群.  相似文献   

15.
应用PCR测定Cx43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Cx43(connexin 43)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方法:采用CMV43转基因小鼠和Cx43剔除小鼠分别与野生型小鼠杂交繁殖,切取子代小鼠尾巴制备DNA,应用PCR技术扩增DNA,观察目的基因的阳性率。结果:CMV43转基因小鼠子代66个,dhfr PCR检测阳性率为31.8%。Cx43基因剔除小鼠子代21个,分别与Cx43野生型引物和Cx43剔除引物进行PCR,两者均阳性( / )12个,百分率为57.1%,前者阳性而后者阴性(杂合子 /-)7个,百分率为33.3%,两者均阴性(纯合子-/-)2个,百分率为9.6%。野生型小鼠经Cx43野生型引物PCR检测结果均为阳性。结论:PCR技术用于Cx43转基因小鼠基因型的检测敏感度高,特异性强,易操作,可用作Cx43转基因小鼠心血管畸形模型研究的初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大鼠肺病理改变及同期肾脏病理变化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糖尿病(DM)大鼠肺组织改变及与同期肾脏变化的关系.方法:链脲菌素腹腔注射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后胶原、网状纤维染色及透射电镜方法观察糖尿病大鼠肺组织基底膜病理改变,同期观察肾脏改变.结果:DM大鼠4周后肺组织病理改变为毛细血管基底膜及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基底膜不同程度的增厚及肺间质胶原成分等细胞外基质的增多,与同期糖尿病肾脏病变相平行.结论:DM大鼠4周后肺组织与糖尿病肾病相似,主要表现为微血管病变.  相似文献   

17.
探讨羊毛固醇合成酶(LSS)基因敲除鼠的繁育和基因型分析.将引进杂合子小鼠进行饲养并繁育,提取其基因组DNA,利用PCR反应扩增目的 基因片段,鉴定出小鼠的基因型;Westem blot分析并比较LSS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的肝脏、皮肤组织中LSS蛋白的表达情况.成功的繁育出LSS基因敲除小鼠,使用PCR鉴定其子代小鼠包括野生型(LSS+/+,Wt)、杂合子(LSS+/-),未出现纯合敲除小鼠;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相较于野生型小鼠,LSS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在肝组织和皮肤组织中表达LSS蛋白量少;杂合子敲除鼠的生存能力比野生型小鼠弱.获得LSS基因敲除小鼠,PCR鉴定小鼠基因型具有简单、稳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杜智勇  粟永萍  杨天德  陶军  唐棠  李军  王峰超 《重庆医学》2007,36(16):1592-1593,1595
目的 繁殖和鉴定SRC-1基因敲除小鼠.方法 将所引进的雄性野生型小鼠和雌性SRC-1基因敲除小鼠进行交配繁殖,繁殖成功后其子代均为杂合子,杂合子和杂合子再交配就可以得到野生型、杂合型及纯合子3种基因型,提取每只小鼠尾部基因组DNA,用PCR法进行鉴定,一旦获得雌性和雄性纯合子,其子代就均为纯合子.结果 SRC-1小鼠的饲养和繁殖均获得成功,亦成功获得了较多的SRC-1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结论 正确的饲养繁殖以及筛选方法,可以获得较多的SRC-1基因敲除纯合子小鼠.  相似文献   

19.
甲醛对小鼠肺组织形态及脂质过氧化物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甲醛对小鼠肺组织形态及其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方法:将40只雄性健康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和3个甲醛染毒组(20、40和80 mg•m-3)进行静式染毒。每天2 h连续染毒5周后将小鼠全部处死,光镜下观察小鼠肺组织形态变化,并测定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光镜下可见吸入甲醛的小鼠肺毛细血管充血,肺泡间隔增宽,有炎细胞浸润,随着染毒剂量增加病理改变加重;20、40和80 mg•m-3组小鼠肺组织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MDA含量明显升高(P<0.01),均呈剂量-效应依赖的趋势,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醛可损伤小鼠自由基清除系统。  相似文献   

20.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病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的光镜及电镜结构观察,揭示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病变特点。方法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39例,并以慢性乙型肝炎并胃病26例及非肝病胃病患者30例作对照。纤维内窥镜下取胃窦和(或)胃体粘膜,10%甲醛固定,5μm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在上述病变中同时选择门脉高压性胃病7例、慢性乙型肝炎组4例及正常胃粘膜2例在胃镜下活检胃窦粘膜,经常规电镜固定、脱水、包埋、制片,电镜观察。统计学方法用χ^2检验。结果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胃粘膜中光镜可见在炎症基础上粘膜内新生毛细血管网、粘膜内微血管中有透明血栓形成及粘膜下微静脉扩张、扭曲。且粘膜内小灶出血的病例多于对照组(P<0.05),毛细血管数量增加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毛细血管充血病例少于对照组(P<0.05)。电镜下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细胞突起变钝,吞饮小泡增多,线粒体透亮度增加、变性肿胀、甚至破坏,基底膜增厚,出现“双轨”现象。结论 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病变光镜在炎症基础上以粘膜内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小灶出血及粘膜下微静脉扩张、扭曲为主要特点,超微结构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基底膜的增厚为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