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Internet信息     
《低压电器》2007,(1):60-62
1 电气智能化技术及产品 1.1 艾默生多电动机变频控制系统在短纤维后纺设备中的应用 传统的短纤维设备后纺处理工艺中采用1台大电动机通过机械齿轮单轴控制4个传动,但单轴传动的弱点甚多,如齿轮箱损坏率高、牵伸比调节困难、单轴容易断裂等。因此多传动控制回路包括直流输入回路、直流母线供电回路、若干个逆变器(或是具有输入缺相保护的通用变频器),其中,电动机需要的能量以直流方式通过PWM逆变器输出。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三相异步电动机绕组烧毁事故,大多是由于电动机缺相运行造成的。但由于大家对缺相问题的认识不足,只是依靠热继电器来对电动机进行保护,无法对电动机提供有效的缺相保护。对三相异步电动机在缺相工况下的故障电流进行分析,给出其变化趋势。结合某厂实际,对配电回路中常规保护装置不动作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给出合理的解释,并提供解决缺相问题的方法。通过在配电回路中增加缺相保护装置,有效地减少了该厂电动机损坏事故。  相似文献   

3.
王鹏  耿洋  刘文胜 《电气开关》2009,47(1):36-39
高压变频器是指输入电源电压在3—10kV的大功率变频器。由于其功率大、电压等级高,所以对其输入谐波、功率因数等要求很高。采用移相变压器实现高压变频器的多重化整流,可使高压变频器的输入谐波减小,功率因数提高。对容量为630kVA,36脉波移相变压器的电流、匝数参数进行设计,并对多重化整流电路进行谐波和仿真分析,为工程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电机运行主电路回路里会出现三相进电源L1、L2、L3缺相;熔断器FU接触不良或熔断缺相:过载保护FR热元件过热膨胀系数不稳定、不一致,而驱动机构失灵,不能断开控制回路导致的缺相;Y形转△形运行状态时主电路回路里接触器压线端松,又由于振动导致导线接触不良,最终导致大电流发热烧断导线的缺相。很显然,不管哪种缺相,过载保护FR放在了电机的进线端是最后一道防线。越过该防线,若是Y形绕组缺任一相,则缺相绕组没有电流,另两相电流较大;△形绕组缺任一相,则有两组绕组没有电流,只有一组绕组电流较大。  相似文献   

5.
高压变频器在矿井提升机等高压电动机上广泛应用。由于其功率大、电压等级高,应用场合重要,所以对其输入、输出的谐波含量、功率因数等要求很高。在高压变频器的输入端采用移相变压器实现多重化技术。通过对其输入、输出谐波的理论分析、仿真分析以及实际的应用分析,共同表明多重化技术的应用可使高压变频器达到谐波含量小,功率因数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目前火电厂中几种有代表性的高压变频器主电路及输入侧谐波进行了分析,研究其输入侧谐波特性。先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再通过PSIM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仿真,得到其输入侧谐波特性,最后对变频器输入侧谐波电流进行现场测试,测试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与仿真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1设计构思与原理 在电机运行主电路回路里会出现三相进电源L1、L2、L3缺相;熔断器FU接触不良或熔断缺相;过载保护FR热元件过热膨胀系数不稳定、不一致,而驱动机构失灵,不能断开控制回路导致的缺相;Y形转△形运行状态时主电路回路里接触器压线端松,又由于振动导致导线接触不良,最终导致大电流发热烧断导线的缺相.  相似文献   

8.
高压变频器在火力发电厂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但是由于市场上没有工频变频自适应保护装置,导致了高压电动机变频器供电回路的保护配置不完善。本文针对目前存在的情况,研究分析高压电动机在配置变频器后的供电回路的保护配置设计和应用情况,提出电厂高压变频器几种典型供电回路保护配置方案,供设计人员参考,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一、变频器在起重机上的应用1.系统特点起重机的变频调速系统由变频器和PLC及外围电气器件(如:电源进线开关、线路接触器、辅助开关、辅助继电器)组成。由PLC根据系统设定和检测参数控制起重机的启动、制动、停止、可逆运转及调速运行,可使起重机实现平稳操作,提高运行效率,改善超负荷作业,消除启动和制动时的冲击,减少电气维护工作量,降低电能消耗,提高了功率因数,同时系统还可以实现过电流、过电压、欠电压和输入缺相保护,以及变频器超温、超载、超速、制动单元过热、I/O故障保护、电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专为高速磨床设计的SJVF—AHS型变频调速器的几个技术问题,重点为输出电压闭环控制、变频器输出接地保护、输出缺相保护以及应用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低压隔爆电动机的主要故障类型,针对不对称性短路故障和断相故障提出了采用负序保护原理进行保护的方案。从电源电压严重不平衡故障、断相故障和两相短路故障三方面介绍了负序保护方案设计;采用滤序算法对采样得到的瞬时值进行处理得到序分量;并通过试验方法模拟了发生不对称性短路故障及断相故障时产生的负序电流,试验所得到的实测值和要求值基本吻合,从而验证了保护方案的正确性。将负序保护应用于低压隔爆电动机综合保护中,不仅可以降低保护装置的成本,还能提高保护装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连华 《电力学报》2012,27(5):511-513
分析了继电保护装置与操作箱一体的110 kV线路保护用于3/2主接线的变电站时,二次回路和保护比较复杂,由于过去设计上的考虑欠缺和维护经验的不足,在运行、操作和倒换运行方式时有可能导致保护告警或误跳断路器,详细阐述了通过在N(S)断路器TWJ的启动回路中串接一付M断路器的常闭辅助接点,避免保护装置易受干扰及误动的可能性,确保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达到保护识别运行方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压变频调速微机保护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压变频装置及其故障的特殊性,使得与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相关的保护理论和保护装置亟待完善和提高。为此,在分析三电平高压变频装置主拓扑结构的基础上,针对该装置的特点及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从保护系统的设计要求入手,着重分析了高压变频调速保护系统的要求、功能和基本原理;阐述了保护系统的硬件设计和特点,构建出系统的硬件整体结构;叙述了软件部分中断保护程序的设计方法、特点,介绍了基于"继电器功能模块"的保护逻辑判断方法以及为解决频率变化问题而提出的测频方法和改进的傅氏算法,力图解决目前国内高压变频调速系统在保护方面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大容量变频器对电动机继电保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火力发电厂重要辅机采用大容量变频器调速后,对电动机的传统保护方式产生了很大影响。由于微机型差动保护装置的数字信号处理是基于傅里叶变换,频率范围是45~55Hz,远小于变频器频率变换范围,使其不适用于变频回路,提出采用磁平衡式纵差保护解决变频电动机回路相间短路保护问题;针对传统的零序CT方法检测电动机或电缆单相接地故障非常困难,变频器自身的保护功能也不能检测单相接地故障,提出的谐波注入法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15.
短路电流峰值预测对低压系统选择性保护的实现至关重要,目前仍缺乏深入研究。利用短路故障早期检测技术,建立了低压系统单相短路故障仿真模型。获取全相角范围短路故障电流波形,并分析不同相角下短路电流峰值的特点。通过短路故障电流历史数据,构建基于条件云发生器的预测规则,从而建立基于二维云的短路电流峰值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二维云模型的短路电流预测方法能够准确预测出短路故障电流峰值,为低压选择性保护技术的实现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王英强 《电源技术》2012,36(2):230-231
随着集成电路的飞速发展,短路保护电路变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相地间的直接短路。介绍了一款投影机电源的相地短路保护,当出现短路现象时,该保护电路能够迅速切断电源,从而保护其他关键器件,比如电源管理芯片。使用一个电阻RSC检测相线L1中的电流,如果L1中电流超过了设定电流,该保护电路就会发挥作用,将IC PWM输出关闭。设定电流为额定输入电压时工作时电流的3倍,这等于给电气产品短路保护方面上了双保险。使用Pspice软件对设计电路进行了仿真,结果显示本设计达到了预定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以单相单周期控制Boost结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其稳定性进行数学分析,同时推导出了单周期控制方程.基于IR1150控制芯片,用简单的电路实现该控制,因无需乘法器和检测输入电压电路,简化了电路.针对300 W实际样机,对整个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高频输入电容、Boost...  相似文献   

18.
WSL-100微机型断路器失灵保护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传统的继电器组合式失灵保护接线烦琐、校验麻烦、可靠性不高、控制逻辑过于简单、无法与微机实现数字接口.微机型母线差动保护中的失灵保护主、备保护一体化,失灵保护软、硬件完全依赖母差保护,不符合可靠性原则,一般不予采用.提出一种完全独立的微机型失灵保护装置,用软件实现原来用继电器组合的逻辑功能,具有在线自检功能,计算控制精度提高,能方便地实现与综合自动化的微机接口.该装置不但具有传统失灵保护的所有功能,而且新增了一些功能,例如,能根据用户设定,有选择地退出个别单元失灵启动后的复合电压闭锁功能;不同单元可以设置不同的复合电压闭锁定值;能解决线路和母联同时失灵的跳闸逻辑问题.  相似文献   

19.
风电场在低电压故障穿越时,由于系统保护设计不合理,故障不能快速切除,无功补偿控制策略存在问题或风机不具备高电压穿越能力,导致低电压穿越故障发生之后出现骤升故障。针对这一工况,在考虑了电网电压骤降恢复阶段的前提下,计及了撬棒电路是否投入对双馈风电机组的影响。因此,首先建立了考虑电压骤降恢复阶段和撬棒电路的暂态数学模型,推导出未投入撬棒电路和投入撬棒电路两种情形下的定、转子电流表达式。然后详细分析了是否投入撬棒电路两种情形对二次骤升故障穿越特性的影响,得到了撬棒电路的投入条件和最优的撬棒电阻投入阻值。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表明了推导的定转子电流表达式、投入条件及最优撬棒阻值的合理性,同时也说明了暂态模型的正确性,为分析二次骤升故障穿越特性提供了精确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Induction motors are traditionally controlled by standard pulsewidth modulation voltage-source inverters. An alternative is the matrix converter, which consists of nine bidirectional switches. This converter has benefits compared to a standard inverter, like sinusoidal input current and bidirectional power flow. The main disadvantage is the lack of a bidirectional switch, because such a switch may be done by two transistors and two diodes. An important topic is protection of the matrix converter, and this paper proposes two new protection circuits for matrix converters with a reduced number of components. The number of protection diodes is reduced by six. Design expressions of the protection circuit are calculated and validated by simulation. The standard protection circuit and the new circuits are demonstrated by simulation to have the same performance. Experimental results on an 8 kVA matrix converter show the design expressions are correct. It is concluded that it i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necessary power components in a matrix conver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