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对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 对2000年1~10月医院感染监测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医院感染漏报率高、微生物标本送检率低、抗生素使用不尽合理、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结论 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坚持严格的医院感染控制质量考核,加强沟通,制定并执行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规范,专职人员加强学习。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医院感染信息控制系统使用前后对工作效率、漏报率、感染率的影响,利用感染信息控制系统,转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方式,实现有效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 2012年1-6月使用既往方式对部分科室病例监测,调查病例7 626份,2013年1-6月利用医院感染信息控制系统监测相同科室,调查病例7 682份,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比较系统上线前后医院感染科工作效率、漏报率、感染率的变化,调查2013年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结果信息系统控制后,医院感染科员工病例监测工作效率提升约13倍,2012年抽查病例中,感染344例,上报237例,漏报107例,漏报率31.11%;2013年抽查对应科室,感染369例,上报345例,漏报24例,漏报率6.50%,经对比发现,漏报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略有降低,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略有升高。结论医院感染信息控制系统显著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医师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医院漏报率,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及标本送检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采用病历调查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现患率个案调查表,然后进行资料汇总及整理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9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分别占50.00%和30.00%,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6.58%,以一联用药和二联用药为主,分别占56.56%、38.93%;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46.08%,医院感染病例病原学送检率为61.54%;手术患者术前应用抗菌药物者占60.34%。结论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职能,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医院感染管理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质量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改革传统医院感染管理的模式,建立信息化的医院感染监控方法。方法依托医院良好的信息化平台,建立集医院感染信息网上直报、抗菌药物监测管理、病原菌及药敏信息监测、医院感染管理信息反馈功能为一体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结果实时、准确的医院感染信息,争取了感染控制的时效性,2008年实施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前漏报率为33.70%,2009年实施后漏报率为4.74%;全面、主动的监测,实现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前瞻性;动态、全过程的管理,提高了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透明、有效的信息共享与反馈,提升医院感染管理的实效性。结论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实现了全员、全方位的管理,较大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5.
2007年福建省63所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不同规模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现状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全省开展目标性监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查阅住院病历与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63所医院所有住院患者的日现患率及抗菌药物日使用情况.结果共调查63所医院住院患者34 840例,日现患率为3.7%,下呼吸道为主要的感染部位;综合ICU感染率达35.5%为最高;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居首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真菌占检出病原菌的18.6%;抗菌药物平均日使用率为39.2%.结论应提高医院感染诊断水平,减少漏报率,重点监测医院感染高发科室,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提高病原菌送检率,以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生儿患者医院感染变化趋势,制定有效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1994~2004年对新生儿病房住院2万余患儿进行医院感染监测。结果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波动于2.44%~8.33%,医院感染漏报率波动于0~73.3%,感染部位分布居前三位的是:胃肠道感染29.2%~87.8%、下呼吸道感染1.2%~18.3%、鹅口疮感染0~40.1%。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在98%~100%。结论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无菌操作,根据细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加强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有效地控制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验证改进医院感染管理方法对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效能的影响,探讨感染控制管理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以期促进医院感染管理更科学、规范、有序。方法回顾性调查2011年6月-2012年5月管理措施改进前出院患者3 248例和2012年6月-2013年5月改进后出院患者3 293例的医院感染率、漏报率、抗菌药物使用率、手卫生依从率等医院感染监测重点指标变化;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改进前,医院感染率为3.96%、医院感染漏报率为57.52%、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4.32%、手卫生依从率为34.26%;改进后医院感染率为2.64%、医院感染漏报率为11.73%、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15%、手卫生依从率为8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感染控制管理方法使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漏报率、抗菌药物使用率均显著下降,手卫生依从率大幅提高;改进管理措施可有效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提高控制感染工作效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改革传统医院感染管理的模式,建立信息化的医院感染监控方法。方法利用医院信息化平台,建立医院感染信息网上直报、抗菌药物监测管理、病原菌及药敏信息监测、目标性监测、信息反馈功能为一体医院感染控制管理信息系统。结果实时、准确的医院感染信息,提高了感染控制的时效性,2009年医院感染管理信息监控实施前平均漏报率为40.40%,2010年实施后平均漏报率为6.53%,漏报病例明显减少,医院感染报告、管理和控制的时效性、防控性增强,现患率调查的效率明显提高,有效地提高抗菌药物合理的使用。结论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实现了全员、全方位的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准确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并以此为依据,进一步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填写医院感染个案调查表,然后进行资料汇总及整理分析。结果 2011年上半年度调查病例643例,医院感染病例45例,医院感染率7.00%,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和泌尿道为主,分别占71.74%和26.09%。抗菌药物使用率达38.95%,以一联用药和二联用药为主,分别占60.25%和38.93%。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为37.78%。结论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职能,提高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意识,加强手卫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产生,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调查与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8年18 305例住院患者进行了综合性调查和监测.结果 有323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 76%,外科感染率最高,占3.06%,其中脑外科感染率最高,占7.64%;抗菌药物使用中儿科使用率最高,占97.1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高,占43.27%;检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检出最高,占59.03%;易感因素以年龄>60岁最高,占69.04%.结论 保护易感人群,严格无菌操作,做好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是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