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个体服务计划(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个乡镇11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5例,并分别实施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或现行的社区管理模式6个月。患者入组时、入组后3及6个月给予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定;比较1年后两组的复发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ITAQ总分、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3及6个月时两组ITAQ总分较基线显著提高(P均0.01);且研究组ITAQ评分及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24.53%)显著低于对照组(43.14%)(P0.05)。结论:ISP社区康复管理模式对改善农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复发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阿立哌唑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给予阿立哌唑治疗,研究组在阿立哌唑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分别在入组时,3个月及6个月时进行PANSS量表评定精神状况,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SCT)、中国修订韦氏记忆量表(WMS-RC)进行认知功能测定。结果 (1)精神症状评价结果 :对照组经过治疗3个月后各指标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经过治疗6个月后各指标得分与3个月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过治疗3个月后各指标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过治疗6个月后各指标得分与3个月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同期比较未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2)认知功能评价结果 :对照组经过治疗3个月后各指标得分与治疗前相比没有统计学意义;而经过治疗6个月后各指标得分与治疗3个月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过治疗3个月后各指标得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得分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经过治疗6个月后各指标得分与3个月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得分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合并认知行为干预比单纯阿立哌唑治疗更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对精神症状的改善没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喹硫平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200例慢性精神分裂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分别使用喹硫平和奋乃静治疗1年,在基线、6个月和12个月时评定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观察康复疗效.结果 研究周期末研究组总有效率(83.33%)与对照组(79.79%)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两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与基线时比较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PANSS总分及各分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P<0.01).治疗后6个月、12个月,研究组SDSS评分与基线时比较显著降低(P<0.05,P<0.01);研究组SD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 喹硫平能改善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有较好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实施医院-家庭延续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比较我院在实施医院-家庭延续护理前、后分别收治的59例(对照组)和66例(实验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6个月复发情况以及出院时和出院后6个月焦虑抑郁状态、康复疗效、服药依从性以及社会功能残疾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生活能力、社交能力、兴趣爱好、个人卫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出院后6个月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出院后6个月认知、运动能力、自我照料、与他人相处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出院后实施医院-家庭延续护理能够有效提高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服药依从性和社会功能残疾程度,降低复发率,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出院后继续动机性访谈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入住我院的8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实验组41例,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均接受住院期间的动机性访谈及常规宣教,实验组则在出院后继续动机性访谈,对照组出院后则进行常规电话随访。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完成患者的依从性资料收集。结果两组出院后1个月服药依从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实验组的服药依从率分别为92.68%和95.12%,明显高于同期的对照组(75.61%,70.73%)(P0.05);实验组患者在出院后3个月和6个月时服药依从性得分则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出院后参加社会活动、按时复诊、复发率、满意率四个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院后继续动机性访谈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院外依从性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具有针对性强、易于接受、适宜开展等特点,在提高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方面具有更好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长期电话随访对院外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100例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给予两组常规的出院健康教育并告知定期门诊复诊;在此基础上干预组于出院1周时及此后每2周电话进行随访和健康教育,共12个月。分别于出院时和出院后第1、3、6及12个月时给予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表现量表(PSP)及治疗依从性评定,统计复发率。结果:两组间各时间点PAN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1.183,P0.01),时间与组别间交互作用显著(F=17.280,P0.01);两组间PSP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18,P0.01),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3.894,P0.01);时间与组别交互作用显著(F=14.383,P0.01)。干预组服药依从性和复诊依从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干预组复发率(12%)明显低于对照组(26%)(χ~2=4.000,P=0.046)。结论:电话随访式健康教育虽不能显著减轻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社会功能,降低复发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阿托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的血脂、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59例合并有高脂血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d,连用12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时,检测患者的血脂,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统计治疗后12个月时脑梗死复发的例数.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血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12个月时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均P <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颈动脉IMT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 <0.05 ~0.01);对照组治疗后12个月时则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12个月后,阿托伐他汀组无脑梗死复发,对照组脑梗死复发3例(10%).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脑梗死患者的血TC、LDL水平,长期治疗可降低颈动脉IMT和脑梗死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属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12月在我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2例及每位患者主要的家庭照顾者1名共132名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格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的入院健康教育,干预组对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训练,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教育。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复发率、治疗依从性等。结果两组干预前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后,干预组阴性和阳性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干预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时PANS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P0.05),但是在治疗12个月时恢复到入组水平(P0.05)。干预6个月及12个月后,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实施12个月时,干预组的病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我管理训练联合家属教育能够更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提高治疗依从性结果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康复效果。方法:120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给予综合康复训练及一般康复指导,疗程3个月。入组时和3个月后分别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估;1年后随访,比较两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和再住院率。结果:研究组完成50例,对照组完成48例。入组时两组HAMD、IPROS、ADL及SD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后,两组HAMD评分较入组时显著减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研究组IPROS总分及各因子分、SDSS评分较入组时及对照组显著减低,ADL显著提高(P0.05或P0.01);对照组与入组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1年时,服药依从性研究组完全依从32例(64.00%)、部分依从10例(20.00%)、不依从8例(16.00%),对照组分别为27.08%、35.42%、37.50%;研究组服药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81,P0.05)。研究组复发率(16.00%)和再住院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39.58%,29.17%)(χ2=6.82,P0.01;χ2=5.76,P0.05)。结论:综合康复训练可提高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社会功能及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阴性症状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60例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并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研究组)和舒必利组(对照组),疗程12周,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减分率评定疗效,用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4、6、12周末各评定1次.结果 治疗后第12周末研究组显效率83.3%,有效率93.3%;对照组显效率56.6%,有效率80%,两组显效率、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SANS总分研究组治疗后第4、6、1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第6、1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SANS总分治疗后第6、12周末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GI总分研究组治疗后第6、1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GI总分对照组治疗后第12周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研究组16.7%和对照组3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月经改变和泌乳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氨磺必利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优于舒必利,不良反应较小,服药依从性好,可作为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及依从性.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纳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门诊收治的失眠症患者2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110例(给予右佐匹克隆口服,剂量2~3 mg/d,连续4周)和对照组110例(给予劳拉西泮片口服,剂量0.5~2 mg/d,连续4周).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周末分别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SDR)评定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患者不良反应,并评定各期间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结果 (1)2组ASDR评分在治疗后第1周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第2、4周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第4周末时,经秩和检验发现2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第4周末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第1周时研究组依从性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右佐匹克隆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与劳拉西泮相当,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36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对照组,36例),给予相应的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8周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GI-SI)评分;治疗8周以HAMD减分率评价疗效;随访6及12个月观察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4例和32例完成8周疗程。治疗前两组HAMD、HAMA、CGI-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HAMD、HAMA、CGI-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1~4周末研究组HAMD、HAMA、CGI-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6~8周两组间各量表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及12个月时研究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42、7.675;P均<0.01);12个月时复发率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021,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更快地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症状,提高远期服药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社区精神康复会所模式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应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 年2—12 月于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出院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 者16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字母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 式进行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会所模式进行康复训练。分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 表(PANSS)、MATRICS 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中文版、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量表(SQLS)对患者疾 病严重程度、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 总分、阳性因子分、阴性因 子分及一般精神病理症状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1 年后各项得分显著低于治疗前 (P< 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MCCB 各项得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 0.05),治疗1 年后患者处理速度、注意警觉、工作记忆、言语学习和记忆、视觉学习和记忆、推理 与问题解决能力、社会认知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两 组患者治疗前心理社会、动机精力及症状不良反应评分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1 年后 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社区精神康复会所模式对首 发精神分裂患者有较好的康复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抗血小板药物时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作用.方法 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研究组阿托伐他汀钙20mg/晚,阿司匹林lOOmg/晚,对照组阿司匹林100mg/晚,饮食控制或服用非他汀类降脂药,分别于入院时,治疗6个月、12个月动态监测两组患者血脂水平,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评估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斑块的类型.结果 (1)研究组6个月、12个月血清TC、TG、LDIJ-C均比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HDL-C治疗12个月后有明显升高(P<0.01).对照组血清1℃、TG、LDL-C均比治疗前稍增高,血清HDL-C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2)研究组治疗6个月、12个月颈动脉斑块Crous积分减低(P<0.05),对照组治疗6个月、12个月颈动脉斑块Crous积分增大(P<0.05).(3)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颈动脉斑块类型前后未见显著变化,但研究组具有稳定斑块的趋势.结论 阿托伐他汀钙降脂疗效确切,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可改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具有稳定斑块趋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子社区管理对出院后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6例按出院顺序交替分为研究组102例和对照组10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及常规出院指导,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电子社区管理,观察1年。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Mom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服药依从性量表在入组时和1年后分别进行测评,评价患者的心理健康、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经电子社区管理1年后,研究组SCL-90各项评分(t=2.31~5.72)、MRSS各项评分(t=2.19~5.1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χ2=12.67,P0.01),复发率(28.43%)低于对照组(42.30%)(χ2=4.33,P0.05)。结论:电子社区管理能显著提高出院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改善社会功能及降低疾病的复发率。  相似文献   

16.
家庭护理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 对临床痊愈出院的精神分裂症2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132)例和对照组(131)例,出院后2组均给予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护理干预,观察一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服药依从量表于入组时、3个月、6个月、1年后进行评定.结果 1年后,研究组BPRS总分、服药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研究组的复发率(21.9%)低于对照组(33.5%),差异有显著性(χ2=3.95,P<0.05).结论 家庭护理干预对稳定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康复单元"程序治疗法在颈椎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近期和远期治疗效果.方法 将4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单元"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按康复单元(干扰电→牵引→"组合手法"→超短波)程序依次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法配合牵引治疗.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项目有VAS、Mckenzie运动缺失度等.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时和治疗后10个月的评定分值及治疗后10个月的复发率.结果 2组临床治愈率均高,疼痛明显减轻(P<0.001);颈椎活动范围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10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颈椎活动范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康复单元"治疗法对颈椎病患者在临床症状改善、疼痛减轻和颈椎活动度增加方面,有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高远期疗效、降低复发率有明显作用,并有较好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8.
规范三级康复治疗中不同时期患者神经功能改善规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后,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规律.方法卒中52例患者在脑梗塞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区组随机化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于规范的三级康复治疗,但是一般的常规内科治疗同治疗组,分别于入选时,发病后第一个月月末、第三个月月末和第六个月月末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进行评测.结果康复组在入选后各阶段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康复组各阶段神经功能评分积分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患者自身神经功能各阶段之间的相互比较,发现康复组的各组比值明显较对照组为小(P<0.001),另外,从各阶段二组患者神经功能变化的线图上可以看出,康复组在入选后各阶段的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积分下降的趋势明显快于对照组,早期尤为明显.结论规范三级康复治疗早期能够加速患者的恢复进程,后期康复治疗仍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改善,但是速度变慢,然而相对于对照组功能恢复仍然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曲唑酮对酒依赖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符合酒依赖伴发抑郁障碍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戒酒治疗,研究组合用曲唑酮治疗,疗程8周,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第2、4、6、8周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饮酒问卷(ADS)和密西根酒精依赖调查表(MAST)评定.结果 自第2周末起两组HAMA、HAM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第4周末起两组ADS、MAST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唑酮能有效治疗酒依赖伴发的焦虑抑郁症状,降低饮酒欲望,强化酒依赖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8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常规住院治疗的基础上单独对康复组病人施以为期3个月的系统康复治疗,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于入组时、出院时和出院后1a对患者进行相关评定。结果出院时2组BPRS、SDSS、ITAQ总分均较入组时有明显改善,康复组较为明显(P〈0.05或P〈0.01);并维持至出院1a仍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1a内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可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降低复发率和再住院率,有益于患者社会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